花心有三種畫法:其一用淡墨勾圓心,後勾花瓣;其二先以草綠色點出花心,後再以墨勾花瓣;其三先勾花瓣,再以重墨點花蕊。 平頂菊花可畫得較多,也可成片,只注意一組或一片的外形就可以了。 畫花頭時,要注意造型,無論是點花和勾花,要有疏密和縱橫之變化,而且要體現花頭的造型變化的不同特點,大體構成一個不等邊三角形。
夏菜類亦可栽培洋香瓜、甜椒、短期葉菜類等,只要利用作物生長特性,並與市場需求配合,選擇有利的生產週期,完成週年的生產規劃即可。 如此將可使設施發揮最大的效用,並可減少一些因設施栽培所產生的障礙。 台灣農民多數是小農,其土地與資金有限,在設施興建之初,便需核算一下成本與利潤的平衡關係,必需審慎規劃生產流程,期使設施成本能在最短時間內回收。
菊花畫: 菊花的各種畫法:9種常見菊花示范稿教你畫,簡單易學,收藏學習
步驟一:用筆蘸胭脂畫花頭時,用色不宜過重,勾花時注意花瓣的疏密變化,用筆有重有輕。 一般勾花頭時花瓣的尖部用筆實起,花瓣的根部用筆虛落。 學畫菊花,最初應從寫生開始,觀察瞭解其生態結構,而後依其寫生稿畫雙鉤白描,訓練造型和組織畫面的能力,還應臨摹前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這樣師古人、師造化不失為一種學習方法。 畫細瓣菊用筆要挺秀,一般以單瓣菊為宜,要注意花瓣的長短、疏密關係,畫菊花的花心、花蒂墨色可稍重,加以區分變化。
- 畫家安排它退居花葉之後,別有用心,除了以它的圓柔疏淡來調和花葉的攢簇濃密之外,也是借重它,以背景之姿烘托主體。
- 在肥沃度不高(如有效態磷酸5mg/100g之火山灰土及27mg/100g之沖積土),隨著磷酸施用量的增加,生長、開花漸佳,增施效果很大。
- 土壤pH值以6.0至6.5之間最佳,對鐵及其他微量元素之吸收較佳,而當鉀肥過高時,栽培宜施用白雲石灰(Dolomite
- 在用墨畫葉的過程中,如果墨色不夠,可草綠渲染,以統一效果。
- ppm之自由氯。
- 內循環氣流是以內循環風扇裝置在溫室內,主要是在攪動室內的氣流,對降低溫室內溫度的效率是有限的。
以流暢的墨線繪制菊花內側的花瓣,外側較為開放的花瓣瓣尖處仍向花心略微收攏,最后繪花梗、花葉,且在花瓣里側描繪出紋理。 在繪制菊花時,要通過墨線的虛實變化使畫面主次分明、層次豐富。 花、枝、葉的布局應疏密有致,相互掩映,線條或挺拔或彎曲,才能使畫作充滿藝術之美。 畫菊花花頭要分含蕊、將放、初放、全放等幾個花期過程,又分正面、側面、下偃、上仰等幾個形態,勾菊花花頭姿態變化時,用線不易過實,要虛實相間。
菊花畫: 生長、習性及特性
各成分之平均吸收量對氮肥之比例為磷:25%,鉀:173%,鈣:42%,鎂:16%,其中以鉀的吸收最多。 養分吸收量不論是那一種要素,在定植後一個月的期間內較少,爾後呈直線增加,出蕾後稍微緩和,增加的趨勢與鮮重幾乎相同,每株平均吸收養分以各器官別來看:鉀以莖最多,其次為葉;磷以花比較多。 種植菊花的土壤,除需排水及通氣良好外,亦需含豐富之有機物,必要時應以蒸汽或化學藥劑消毒。 然臺灣蒸汽消毒設備昂貴,若以土燻蒸劑「必速滅」或「衛本」消毒,可防止土壤中之病蟲害及雜草生長。 與水稻輪作,可減少土壤病蟲害及因過量施肥所造成之養分不平衡問題。
- 下方是一座大石,石面簡略的皴法,正好疏通了上下兩簇繁盛的花葉。
- 定植的株距以每花莖應有 cm²的空間,若每株摘心一次得3側枝,種植株距,每株應有 cm²空間。
- 當設施種植數季後,視設施內田間土壤狀況,可在7至9月間種植吸肥作物如玉米等。
- 後期(約在定植後1週)採用滴灌,因滴灌可保持莖葉部的乾燥,減少灰黴病及莖腐病的發生,並可配合養液灌溉,以增進肥培效率。
- 台灣農民多數是小農,其土地與資金有限,在設施興建之初,便需核算一下成本與利潤的平衡關係,必需審慎規劃生產流程,期使設施成本能在最短時間內回收。
- 菊花設施栽培日趨盛行,而適當的土壤與肥培管理為確保菊花產量與品質重要之一環。
步驟三:花頭用曙紅+朱磦+少許墨調成硃紅色淡淡的分染花瓣,可以分幾次染,慢慢加重。 菊花畫 淡墨留水線分染正葉,用酞青藍+藤黃+墨調成老綠色分染反葉和枝幹。 吳昌碩是用篆體字的筆法來畫菊花,那種凝煉的中鋒筆意把菊花傲骨的精神表現得極為出色。 他用北派蒼勁的筆法來表現花卉,產生了獨特的帶有厚重金石意味的風格。 多姿多采的葉片也是畫家張同曾下工夫之處,正面反面斜側面,諸多變化都在其中,而且正面反面的顏色,深淺各有所屬,再配合隨勢而行的葉脈,處處都令人感到那是自然生態的展現,仿佛置身田野之中。
菊花畫: 種植
目前台灣除了上述的栽培模式外,其它設施栽培方法並不多,在此僅介紹數種栽培方法,業者可參考並嘗試配合使用。 菊花畫 土壤消毒具有三大功能:1.殺死土壤中有害病原菌。 栽培者可依良品率高低、土傳病害及鹽類累積三項標準決定是否需進行土壤消毒。
菊花畫: 品種
鉀的吸收量在三要素中是最多的,然對生育的影響比起氮、磷卻是最小的。 鉀肥不足時葉色異常濃綠,葉片向下卷曲,下位葉之表面產生凹凸,葉緣褐變,反之,鉀過多時會產生缺鎂等障礙。 菊花一年四季均有栽植,提供了害蟲和害蟎充足的養料與棲所。 因此,菊花不管是栽培在網室或露天栽培中都逃不過害蟲或害蹣的為害。 菊花畫2025 菊花上重要的害蟲有蚜蟲類、薊馬類、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番茄夜蛾和二點葉蹣等。 次要的害蟲有切根蟲、擬尺蠖、斑潛蠅、粉蝨、毒蛾、粉介殼蟲、細蹣等,種類可說相當多。
菊花畫: 土壤與肥料
另外添加磷肥(triple superphosphate)每分地80公斤做為基肥也可減緩錳毒害。 菊花畫 土壤pH值以6.0至6.5之間最佳,對鐵及其他微量元素之吸收較佳,而當鉀肥過高時,栽培宜施用白雲石灰(Dolomite limestone)為基肥,以提昇pH值及增加鎂肥。 氮:氮肥可說是最重要的營養元素,尤其將植物殘體拌入土壤增加有機質時,細菌需要氮素分解殘體,因此會和菊花苗競爭氮素。 在定植後三週內若缺乏氮素,將造成產量下降開花不良,因此追肥中需要至少150ppm的氮素,而砂質土壤在高溫下易流失氮素的狀況下,更需要250ppm的高氮補充。
菊花畫: 菊花
強制通風目前大多使用負壓型風扇,主要在溫室的一邊裝設風扇將熱氣抽除。 依實際的菊花栽培經驗指出,設施以跨距為6.5~7.2m、長度在35m以內、邊高2.4m以上的簡易塑膠布溫室,所生產切花的品質、經濟效益、施工操作等比較能符合要求。 台灣日照強、氣溫高,秋冬季溫室內仍常有40~50℃的局部高溫情形,設施應考慮方位、風向與通風,也應有遮陰、內循環或強制通風風扇等配備,以減少熱累積。 關於灌水量,最好在土壤深度15cm處設置水分張力計,當pF值達到2.0時才加以灌水,並達到最大容水量,則生長、切花重量都達到最佳。 而電照處理時(營養生長期),土壤水分張力在pF2.0~2.5時才加以灌水生長最佳。 栽培時期的不同,適當灌水點亦不同,冬春季pF2.0~2.5,夏秋季pF2.0時,充分灌水量約每次10mm(約每分地每週灌10公噸水),其切花品質最好。
菊花畫: 菊花茶
因此台灣的農戶不是買現成的水溶性肥料,不然就是由單一肥料自行調配。 市售單一肥料皆是其化合物,於肥料取得與價格問題,不同農戶配製的養液會有不同的方法,而不同單一肥料其所含的要素成分各不同(表6)。 因要配製一個肥料,可供選擇的配方甚多,其基本算法是將所需要的肥料量除以所選用化合物之含肥成分百分比。 相較於傳統土耕栽培法,養液土耕栽培法的營養元素是經由滴灌中日常補充,使得元素淋洗或揮發的損失減少,且菊花植株養分吸收效率高,各個營養元素的施用量可減少30~50%不等。 短日種植法(Short-day
菊花畫: 影響
以後人們經常用鮮花或菊花干泡水泡茶,醫治目赤羞明、膽虛心燥等病。 從此,這一帶農家門前屋後廣種菊花,為了久藏又特意烘製成干菊花,金竹嶺由此聞名遠近。 定植的株距以每花莖應有 cm²的空間,若每株摘心一次得3側枝,種植株距,每株應有 cm²空間。
菊花畫: 菊花的畫法
菊花為短日植物,以電照延長日長,或以黑布遮光以縮短日長,可達周年生產菊花的目的。 依光周反應分類,短日時間只要6、7、8、10或11週就能達盛開的品種是屬早生品種,需短日12、13、14或15週的品種為晚生品種,一般商業性栽培品種以9-11週品種為主。 種植之花農應紀錄各項農事如定植、切電到採收的時間,以便推算栽種及收穫期間。 溫度及日長除了決定菊花開花與否之外,尚會影響開花之日數長短,花型、花序之變化,或形成畸型花,而這種種反應皆與菊花多樣化之品種有關。
菊花畫: 菊花的畫法
在電照處理時,每天的電照時數需隨著溫度的提高而相對的延長,而增加成本。 為了因應高溫所造成的問題,首先要改善品種的耐熱性。 在日本與荷蘭己有了耐熱品種的選拔,最近數年所育出的品種已將最適溫略為提昇,較能適應高溫的環境。 其次可以考慮的是按緯度與海拔高度所引起的氣候差異,尋找適合栽培的地點。 在台灣亦有學者建議利用高冷地設施進行夏季菊花的栽培,以解決夏季高溫問題,並提高台灣夏季菊花的競爭能力。 這種於栽培方法最大的好處是可藉由有效的控制水分養分,達到控制作物生長,達到高產量、高品質與控制產期。
菊花畫: 土壤與肥料
此外消費者對花莖重量之要求,致使生產苗仍需在長日處理條件下,因此此種長日成苗種植方式便不符業者需求。 此種方式對於Santini品種生產或許可以採用。 菊花栽培必須有良好的土壤管理,因此要有正確的肥培管理等園藝操作技術。 內循環氣流是以內循環風扇裝置在溫室內,主要是在攪動室內的氣流,對降低溫室內溫度的效率是有限的。 這些攪動的氣流能使植株葉片溫度降低,並使室內溫度與相對濕度成平均分佈,在對作物生長的功能不亞於將熱氣排除。 在設置內循環風扇時,應考量風扇的風量、距離與角度,需使溫室內氣流均勻,其風扇離設施牆壁至少4.5~6.0倍風扇直徑,而通風率大約是0.6m/min.m2,並避免直接吹向作物。
菊花自古以來就一直為人們所喜愛,也是現今全球需求量最多的切花。 菊花的原生地分佈於中國、朝鮮半島、日本等地,範圍很廣。 18世紀時,由中國及日本傳至歐洲、美洲,經過不斷的改良,而成為現今主要的菊花栽培種。 目前栽培種菊花係由中國與日本多種野生菊所雜交而來的。
菊花畫: 菊花的各種畫法:9種常見菊花示范稿教你畫,簡單易學,收藏學習
採收完畢後將殘株切碎至土壤表面下,再翻耕至土中。 依歐洲習慣,在最後一次灌溉之前,於田間取樣土壤進行土壤肥力分析,因此採收完畢整地前便能獲知土壤肥力,決定基肥用量。 菊花畫 表2為最佳的土壤肥力標準值,另外土壤EC值為2.5,pH為6.0至6.5。 基肥主要為硝酸鈣、硝酸銨、硫酸鎂、磷酸、石灰或碳酸鈣等。 基肥施用必須均勻一致,有些農戶只講求時效,但無法均勻施用,致使肥力不均,切花良品率也就降低。 施用基肥可同時添加殺菌劑以減少Rhizoctonia的危害,再將肥料翻入土面下5至7公分後,再進行土壤蒸氣消毒。
其次,設施栽培可配合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增加生產效能,節省勞力。 露天菊花栽培模式以整畦、雙行植、摘心栽培方式,雖可減少種苗費用,但在空間利用率不足,土地利用率不到60%,單位面積生產量大大的降低。 此外,植株摘心後,各側枝生長勢不同,日後的各切花枝成熟度不一,造成日後採收期延長,採收效率降低,且容易因採收而折損其它未成熟的花枝。 目前推廣之設施栽培,主要模仿荷蘭的生產方式,以簡易溫室設施,採不整畦、不留作業道超高密植方式,以及單幹不摘心的生產(台灣俗稱’一條龍’),並配合自動養液灌溉系統。 更重要的是在植物營養與水分管理上,可較為精細的控制菊花生長,達到精準農業的目標,又可滿足符合農業省水與肥料污染的環保要求。
菊花畫: 品種
菊花經各國多年育種選拔之結果,雖有周年開花品種,但屬短日照植物,於日照時間漸短之秋冬季行花芽分化而至開花。 菊花畫2025 菊花畫2025 商業栽培上常利用菊花此種開花特性,於秋天夜間行電照技術以延長日長維持營養生長,或夏季遮黑幕縮短日長促進開花等方法來調節開花期。 而這些單一肥料可在化工原料行、肥料商或農會取得。 錳:部分地區因土壤質地影響,尤其土壤偏酸時,進行蒸氣消毒反而釋出大量錳元素,造成毒害現象,使植株全株變黃。 唯一可以補救之道為添加碳酸鈣(每分地700公斤)提高土壤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