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可配合內服藥,如牛膝、木瓜、生地、鎮地根、當歸、威靈仙、元胡、地龍等入方調理。 羅醫師表示,傷筋早期主要是氣滯血瘀,治療後可減輕傷肢腫脹,縮小瘀血斑,減少疼痛,幫助關節活動,達到化瘀活血,理氣止痛作用。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羅明宇表示,在膝關節內,有兩條非常結實的韌帶,連接大腿骨和小腿骨。 因為這兩條韌帶在位置上互相十字成一個「十」字,所以叫做十字韌帶。 這兩條韌帶能保持膝關節的穩定,防止膝關節脫位。 假如你韌帶鬆,本體感覺與肌力又差,導致關節很不穩。
其次是太早做熱敷或請人推拿,結果是更踵更痛。 另一個常見的疏忽是水溫太高,或做完運動之後沒有立刻抬高並重新包紮壓迫,於是又開始出現腫痛或瘀血的變化。 其實膝蓋不僅設計複雜,人類是兩足行走的動物,膝蓋正是承受體重的重點關節,因此膝蓋可說是我們全身上下最容易受傷的關節。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腳踝扭傷護具怎麼挑?
復健治療維持 3 個月以避免再次復發。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前十字韌帶斷裂前期,經脈受損,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疼痛,腫脹瘀滯嚴重。 這時應採用清熱涼血、消腫散瘀止痛的傷藥外敷患處,以調和氣血、舒通經絡。 外敷藥方可取制乳香、制沒藥、紅花、桃仁、川芎、牛膝、刺蒺藜、續斷、木瓜、白芍、當歸、雞血藤、獨活、澤蘭等,劑量因患者個體差異而定。 鄭醫師表示,中醫認為,韌帶斷裂患者在機體受到外力傷害以後,局部會有經脈受損,血溢脈外,留著於肌膚,形成血腫,機體的局部也會水腫。 如生地、赤芍、丹皮可止血,活血;益母草、合歡皮、澤蘭等活血祛瘀、利水消腫;通草、澤瀉、車前子有利水消腫,活血的功能。
但為了方便起見,當你說:「我最近一個月已經扭到腳兩次,我可能有習慣性腳踝扭傷」時,醫生、物理治療師通常不會指正你。 有研究曾將踝關節韌帶3級損傷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72小時內行韌帶縫合手術,而後石膏固定,另一組行6周護踝支具固定的保守治療。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根據韌帶損傷程度不同,分級不同,但即便是最嚴重的韌帶斷裂的3級損傷,早期進行合理的康復治療也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什麼是有效的檢查工具?
手術亦能一併治療其附帶病状如撞擊的骨刺及軟骨損傷。 方案為常規的開放手術或新式的關節鏡「微創」手術。 但開放式手術的傷口會較大,康復時間亦較長,因此一般均會推薦關節鏡手術。 X光只能顯示骨骼,在足踝不穩定中,受傷的主要是韌帶。 即使踝關節嚴重不穩,X光也可能沒有異常,但X光通常能顯示出「骨刺」。
- 聽說台大醫院復健科有這麼一個特別門診,是專門治療運動傷害的。
- 但是到底扭傷、拉傷的嚴重程度何如,還是交給醫療人員判斷較好。
- 若不慎腳踝扭傷,掌握上述處理原則,然後至少兩個月減少受傷部位使用,輔以物理復健治療,七成以上的患者,其韌帶多會自行癒合;若休息後仍無法復原且踝關節仍不穩定者,則須評估手術治療的可能性。
- 林文彥進一步解釋,急性期的骨折外傷從診斷到治療,須把握1至2周內的治療黃金期,如果拖過治療的黃金期,受傷部位的骨頭或韌帶會開始出現纖維化的組織,治療的效果會越來越不好,預後也會比較差。
- 不當治療踝關節韌帶斷裂的後果可能會使患者困擾多年。
腳踝扭傷人人有經驗,但並非個個能全身而退。 只要韌帶沒有全斷,透過增生療法都有不錯程度的修復,較傳統復健治療更為到位。 醫師提醒,韌帶扭傷如果不及時處理,其隱患與骨折是一樣的,舊傷沒有癒合新傷又出現,反復瘢痕修復與反復增生,最終會變成永久性損傷。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2025 因此,在外傷後,患者應該馬上到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 就算腫脹症狀消失後,還是應該繼續檢查,提防韌帶受傷。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腳踝扭傷怎麼辦、多久會好?看醫生前4大方法自救!
運動及伸展運動以增加力量並改善平衡、關節活動範圍和反應速度。 若是關節外側易扭傷,可以用腳踝或膝蓋外側貼緊牆壁、持續出力。 林頌凱說,這是讓負責穩定腳踝關節的肌肉群做肌力訓練,也是最簡單、最安全的方式。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扭傷腳踝了,照X光還是做核磁?
王禎麒提醒,一旦腳踝疼痛或是關節有腫脹情況,務必儘快找專科醫師診治,切勿自行推揉、尋求偏方,以免讓韌帶斷裂更嚴重,增加治療困難度。 許多人都有過運動或下樓梯踩空腳踝扭傷的經驗,扭傷是最常見的運動傷害,很多人冰敷後,用彈性繃帶或是護踝套起來,就當做有處理了,過很久沒恢復才到門診治療。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腳踝扭傷若沒有好好處理,很容易造成後遺症,經常性扭傷、關節疼痛、關節不穩定…的比例高達30%。 並非所有十字韌帶撕裂的患者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一般來說,對於情況輕微,或日常活動需要較低的患者,醫生會在診斷後配合物理治療及康復治療,重拾膝關節的穩定性和活動能力。 若患者願意改變他們的活動,盡量減少涉及旋轉及切入動作的運動,即使沒有完整的前十字韌帶,他們仍能夠應付日常步行和緩步跑等活動。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腳踝扭傷分三級
半月板:這是墊在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增厚的軟骨,和關節面軟骨不一樣,半月板比較硬,比較紮實,可以吸收運動時帶來的震盪。 半月板有兩塊,分別是外側半月板與內側半月板,能做為緩衝的接觸面,讓膝關節順暢滑動。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關節面軟骨:包覆在大腿骨、小腿骨末端,以及膝蓋骨後方,大家吃雞腿、啃骨頭時會把一層白白的軟骨咬下是吧! 這可幫助膝蓋彎曲或伸直腳時,膝關節能順暢滑動。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需要協助處理索償?
外側肌腱拉傷(Peroneus brevis/longus strain):外側肌腱構造有腓骨長肌、腓骨短肌。 若是過了急性期後,仍然此處疼痛,需注意有無腓骨長肌、腓骨短肌激痛點的問題。 林文彥進一步解釋,急性期的骨折外傷從診斷到治療,須把握1至2周內的治療黃金期,如果拖過治療的黃金期,受傷部位的骨頭或韌帶會開始出現纖維化的組織,治療的效果會越來越不好,預後也會比較差。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腳踝扭傷為何好不了?復健師破解奧秘
此階段病患仍能行走,但時間一長便會伴隨著疼痛,患處外觀會呈現浮腫,通常需休息6週。 第一級:屬於輕微程度,肌肉、肌腱、韌帶被稍微拉長拉傷,外觀一般不會有太大變化,可能會有腫脹,且摸起來有發熱感,通常需休息2週。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踝關節的破裂可以通過鍛煉來治愈,但只有在急性疼痛已經消失時才需要開始。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肌肉拉傷、韌帶扭傷、運動傷害的復健該做多久???
早期處理要避免傷害,記得 PEACE。 過幾天後,要促進恢復,莫忘 LOVE。 後继物理治療與術前的療程很相似,目標也是完全相同:恢復力量及體力、平衡、關節活動範圍和反應速度。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推薦閱讀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王禎麒表示,腳踝最容易受傷的部分是外踝韌帶,而外踝則包括了3條韌帶、2條肌腱,而這3條韌帶是踝關節扭傷時最常受傷的組織,其中又以前距腓韌帶最易受傷。 20多歲的小藍熱愛籃球運動,日前練球右腳踩地時,腳踝外側好像被電到一樣非常疼痛,完全無法打球,連走路都成問題,就醫接受檢查後,確診為腳踝韌帶斷裂。 2、韌帶扭傷:是指四肢關節或軀體部的軟組織(如肌肉、肌腱、韌帶、血管等)損傷,而無骨折、脫臼、皮肉破損等情況。 臨床主要表現為損傷部位疼痛腫脹和關節活動受限,多發於腰、踝、膝、肩、腕、肘、髖。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踝關節結構獨特,我們經常受傷的事實可以用我們的生活方式來解釋。 我們的動作很小,因此即使有小的跌落,我們也會出現踝關節韌帶斷裂。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腳踝扭傷後韌帶鬆掉會怎樣嗎? (by 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固定的方式也必須根據嚴重的程度,從簡易護踝、加強型踝護具,至石膏固定;一般固定約2-6週。 專業運動員則必須經由醫師的建議循序漸進回到運動場。 腳踝痛內側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腳踝內側的構造也是非常的熱鬧,而且許多狀況與扁平足有關。 腳踝內側扭傷的狀況雖不多,但通常較嚴重得多,不像外側會反覆輕微扭傷非常多次。 除一般物理治療外,MPS亦會提供度身訂造的檢查、運動訓練、體重管理、預防傷患建議等,幫助您在日常生活中預防傷患、避免舊患復發。 是指在扭傷初期盡量保護足踝的部份,避免在康復期間再次扭傷,保護期間應對足踝活動保持輕柔,亦可以使用不同的貼紮方法保護患處。
通常,從手術到完全康復至原有的活動能力大約需要六個月至一年。 腳踝韌帶斷裂後遺症 俗語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就人體力學而言卻是下樑不正上樑歪,因此,我們雙腳的地基一定要夠穩健。 尤醫師提醒,腳踝扭傷除了及早並徹底治療之外,也要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學習一些運動,像是小腿外側肌肉與本體感覺之訓練,以免再度受傷,也防止衍生出膝、髖、腰、甚至頸部的症狀。 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鄭國宏表示,第一度的韌帶扭傷,僅在局部患處會有一些腫痛、瘀血。 第二度的韌帶扭傷,則會出現較明顯的症狀,韌帶的功能也會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