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韋螢醫師表示,在可以進食的時間內,如果熱量攝取沒有限制,還狂吃高油高糖或加工品,這樣後續即便斷食時間再長,也沒太大幫助,「168斷食法」不但減肥不成,還會出現反效果。 第二點,陳韋螢醫師提醒,「168斷食法」減肥者,應配合每個人不同的作息型態,去選擇斷食時段。 以「168斷食法」舉例,假設減肥者從約晚上6時至7時,晚餐結束後,就開始斷食16小時,那麼到隔天中午11時,剛好滿16小時,時間上也可以配合公司的午休時間,那麼早餐就建議可用一杯黑咖啡或是原味茶飲,當作替代,撐過早上無法進食的時間。 陳韋螢指出,肌肉減少的最大主因是老化,老化的過程中我們的生殖賀爾蒙分泌降低、運動神經元流失及肌纖維數量減少,因而導致肌肉量、肌力及肌耐力下降,年輕與老年人的肌肉橫切面相比,肌肉面積減少,逐漸被脂肪及結締組織所取代。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肌少症是近幾年逐漸被大家廣為討論的議題,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會逐步減少,肌肉的力量及耐力也會下降。 陳韋螢醫師 陳韋螢醫師2025 潮代診所家醫科暨肥胖症專科醫師陳韋螢表示,肌肉對人體有非常重要的維繫功能,若是忽略了這點,除了活動力下降之外,日常的機能也會很快衰弱。
我們無法改變年齡上升而肌肉量及肌耐力逐漸流失的事實,所以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維持或減緩肌肉量及肌耐力,適當的運動訓練及足夠的蛋白質攝取是必須的。 肌肉減少的最大主因是老化,老化的過程中我們的生殖賀爾蒙分泌降低、運動神經元流失及肌纖維數量減少,因而導致肌肉量、肌力及肌耐力下降,年輕與老年人的肌肉橫切面相比,肌肉面積減少,逐漸被脂肪及結締組織所取代。 陳韋螢說,因無法改變年齡上升,肌肉量及肌耐力逐漸流失的事實,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維持或減緩肌肉量及肌耐力,適當的運動訓練及足夠的蛋白質攝取成為關鍵。 有些人擔心自己水喝的不夠,但又不知道如何判斷,陳韋螢醫師則表示,其實排尿顏色是最好的依據,發現自己一整天很少排尿,而且尿液顏色很黃,就代表需增加飲水量。 另外,有腎臟病、心臟衰竭或肝硬化等慢性病患者,身體排除水分的能力與健康者不同,若攝取過多水分,導致身體無法排出時,恐會造成水腫問題,多餘體液堆積會使心肺狀態惡化,因此增加飲水量前務必先詢問醫師。 吳昌騰建議,如果病童感染的病毒量較大引起肌炎,出現肌肉疼痛現象時,早期可以多休息、多補充水分,醫師也會給止痛藥減輕疼痛;如果比較嚴重,必須住院接受抗病毒治療及點滴治療,抽血追蹤 CPK 及肌肉發炎的狀況。
陳韋螢醫師: 健康網》夏天濕疹愛作怪 中醫:做好5件事 癢癢不纏身
3.骨質疏鬆:骨質疏鬆不只是靠攝取鈣質與維他命D3足夠與否,肌肉的負重能力下降就會導致骨質疏鬆產生,所以肌肉不好連帶會影響到骨骼,骨質疏鬆一旦發生,骨折機率就會大大提高,增加失能比例及死亡率。 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張清告訴中新網,近日也曾接到過幾例熱射病患者。 她介紹,熱射病就是通常所說的重症中暑,是由於身體長時間的暴露在高溫高濕的空氣當中引起的一種體溫調節的失衡,產熱大於散熱,引起意識障礙、高熱、驚厥等症狀,嚴重時可以導致肝、腎、凝血和呼吸功能異常,甚至衰竭。 醫生提醒,出現先兆中暑、輕度中暑一定要及時加以干預,否則症狀將持續加重,如發展至熱射病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其中最常見的是流感併發急性肌炎,急性肌炎大多發生在兒童流行性感冒後,通常經過 1 至 4 天後,發燒、喉嚨痛等前驅症狀會慢慢改善與緩解,但卻開始出現兩側下肢的肌肉疼痛的狀況,部位以小腿肌群較常見,其次是大腿肌。
- 但這項很夯的「168斷食法」,對部分人來說,減重效果卻不佳,肥胖症專科醫師陳韋螢在臉書粉專發文提醒,想要靠168斷食法成功減肥,必須掌握「5成功要訣」,否則斷食斷到最後,只會越減越肥。
- 陳韋螢強調,減重是過程,最重要是養成一個穩定健康的生活型態才能長久維持。
- 肥胖症專科醫師陳韋螢表示,168斷食要成功有5個關鍵因素,如循序漸進、配合作息的斷食時間等,運用確實才能有效減重。
- 另外,日常生活的勞動及活動其實只要多一點巧思也能累積許多身體活動,上下班選擇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提早一站下車用步行方式到目的地,低樓層走樓梯,近的地方用走路取代代步工具,減少靜態活動,假日多出外走走,在家幫忙家事,這些身體活動累積起來的消耗也是相當可觀的。
-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間歇性斷食法是近年非常夯的飲食法,潮代診所家醫科暨肥胖症專科醫師陳韋螢指出,現代人大多為一日三餐的飲食型態,甚至把飲食當作紓壓或是社交的方式,變成一天隨時都有可能進食,所以刻意改變是必要的。
- 而肌肉減少的最大主因是老化,當老化過程中,生殖賀爾蒙分泌降低,運動神經元流失及肌纖維數量減少,導致肌肉量、肌力及肌耐力下降。
- 陳韋螢也提醒,間歇性斷食法強調的是進食的時間,並未對飲食內容有太多調整,因此相對容易執行,再加上為了確實執行斷食法,個人的生活型態也隨之變成比較規律且健康的狀態。
另外,肌肉流失,基礎代謝率會下降,肌少症也可能合併肥胖問題,肥胖會增加心血管硬化併發症,且肌肉對血糖穩定有幫助,若出現肌少症,會使胰島素阻抗性,可能出現代謝性疾病。 除了老化因素,身體發炎狀態使發炎物質上升、營養偏差例如蛋白質攝取不足或長期不當的低熱量飲食、活動量降低或臥床等生活型態,以上這些都會導致肌肉生成不易甚至流失。 陳韋螢也提醒,老年人在運動時要注意自身耐受力及安全性,運動強度及時間一定要緩慢溫和調整,蛋白質的補充也要注意是否有慢性腎臟病等,若有相關疾病,則不建議攝取過量的蛋白質。 年輕族群則須避免激烈不適當的減肥方式,盡可能減少減重期間肌肉量流失。
陳韋螢醫師: 健康網》停經後胸腺萎縮 學者:健康飲食可減緩更年期症狀
據媒體報導,16日晚,一名患者因出現嚴重意識障礙被送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 此後,患者很快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經過近7小時搶救後,於17日淩晨離世。 陳韋螢醫師 吳昌騰說明,感染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腸病毒(克沙奇 A 型)等都可能引起急性肌炎,這也跟目前社區流行的五大病毒不謀而合,分別是新冠病毒、A 型流感、副流感、hMPV 及腸病毒(克沙奇 A 型)。
- 對此,肥胖症專科醫師陳韋螢指出,研究發現,體重的升降跟吃不吃早餐沒有關係,調整飲食內容才是關鍵。
- 最近社區中流行著 5 大病毒,不僅引起呼吸道感染,兒科急診醫師也發現,有些病童出現小腿痛到無法走路的情形,這在過去並不常見。
- 此後,患者很快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經過近7小時搶救後,於17日淩晨離世。
- 一定要對自己的體重有高度的敏感性,否則長時間不量體重,等到發現衣服緊了通常都已經增加5-10公斤以上,到時又要走回減肥的回頭路了。
- 但她強調,減重是過程,最重要是養成一個穩定健康的生活型態才能長久維持。
- 陳韋螢說,因無法改變年齡上升,肌肉量及肌耐力逐漸流失的事實,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維持或減緩肌肉量及肌耐力,適當的運動訓練及足夠的蛋白質攝取成為關鍵。
除了老化因素,身體發炎狀態也會使發炎物質上升,另外營養偏差如蛋白質攝取不足,或長期不當低熱量飲食、活動量降低及臥床等生活型態,都會導致肌肉生成不易甚至流失。 家醫科暨肥胖症專科陳韋螢醫師覺得改變飲食認知與均衡飲食,才是穩定體重的關鍵。 少吃一餐雖然聽起來是減少了熱量的攝取,但往往會在其他餐補回來,體重能否下降,重點在建立合適的飲食內容及量,早餐對於一整天的活動及飲食穩定度,有正面的影響,因此還是建議要吃早餐。 陳韋螢醫師指出,所謂的168斷食法,認真執行的確有減重效果,但想要看到成果,必須遵守這「成功5關鍵」:第一,是「循序漸進拉開斷食的時間」。
陳韋螢醫師: 健康網》抗癌需要聰明吃 營養師授9「要」、9「不要」飲食攻略
可進食的窗口期若沒有限制熱量攝取,不但沒用反而出現反效果;選擇的食物充斥各種高油高糖加工品,即便斷食時間再長也沒太大幫助。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冷空氣一波接著一波來,最近因血壓問題而掛號的民眾數量也在增加,潮代診所家醫科暨肥胖症專科醫師陳韋螢表示,其實高血壓是個非常普遍的疾病,一個人一生有9成以上的機率可能罹患高血壓,台灣高血壓的盛行率在男性約為25%、女性為18%。 “熱射病即重度中暑,如搶救不及時,死亡率高達70%至80%,但熱射病通常不是突然發生的。 ”醫生介紹,該患者在戶外帶娃活動回家後,曾出現頭暈乏力等先兆中暑症狀,但並沒有及時採取調適措施,而是繼續處於沒有開空調的悶熱、西曬房間內,直至“叫不醒”才被家人發現、送醫,最終導致死亡。 吳昌騰表示,有安排 3 名病童進行抽血檢驗,報告顯現出肌肉酵素(CPK)上升到 2000 多~4000 多,因此可判斷他們都是得了「病毒感染併發急性肌炎」,並形成「橫紋肌溶解症」。 他補充,若 CPK 大於 1000,可以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需要安排住院;若 CPK 大於 5000,則需要積極治療,以免急性腎傷害。
陳韋螢醫師: 健康網》出現6症狀當心糖尿病來敲門 營養師授3招逆轉胰島素阻抗
陳韋螢醫師提到,人體除了流汗、排尿會流失水分,呼吸及皮膚表面蒸散也會喪失水分,而人一天究竟要喝進多少水呢? 陳韋螢醫師 陳韋螢醫師 以60公斤的人為例,一天的飲水量約1800至2100毫升,若有在運動或勞力工作者,依此公式再另外加1至2杯水。 陳韋螢醫師 水分攝取對於身體很重要,人可以一天不吃東西,但絕不能一天不喝水,而且充足水分能使新陳代謝順利進行,也能讓腎臟將廢物排出體內,家庭醫學會專科醫師陳韋螢在臉書粉專分享5件關於喝水的事情,讓民眾知道水到底怎麼喝才正確。
陳韋螢醫師: 新聞自律規範
過去感染病毒引發急性肌炎的案例並不常見,最近病例增加,可能也與流行多種病毒有關,父母、醫師都需關心重視。 最近社區中流行著 5 大病毒,不僅引起呼吸道感染,兒科急診醫師也發現,有些病童出現小腿痛到無法走路的情形,這在過去並不常見。 陳韋螢醫師2025 原來是感染病毒後引起的急性肌炎,醫師提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腸病毒都可能導致肌肉發炎。 減肥是許多男男女女一生的志業,近年許多人減重時,會選擇「168斷食法」,也就是將一天中的進食時間,控制在8小時內,剩餘的16小時都不進食。
陳韋螢醫師: 老年肌少症纏身 運動+營養讓肌肉長回來
陳韋螢表示,本身有慢性疾病或正處於急性病症者、老年人、孕婦及兒童,這些人的營養攝取需求與一般人並不相同,不當的作法不但無效反而有害,不建議自行嘗試斷食法。 陳韋螢說明,身體發炎狀態使發炎物質上升,肌少症的患者體內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炎狀態,同時也會發現體內的發炎因子例如腫瘤壞死因子、介白素-1、介白素-6及C-反應蛋白的指數較高。 陳韋螢只出,民眾不需要急著一開始就進行168斷食或隔日斷食,一般上班族建議可以從斷食12小時開始,接著再慢慢調整成14、16、18小時。 陳韋螢說,肌肉量及肌耐力本就會在年齡上升後逐步衰退,年輕人可能因肌耐力還保存的情況下,忽略肌肉量不足的事實。 陳韋螢說,當肌肉負重能力下降將導致骨質疏鬆產生,所以肌肉不好恐連帶影響骨骼,骨質疏鬆一旦發生,骨折機率就會大幅提高,增加失能比例及死亡率。 再者,現代人經常有喝水量不足的問題,有些人為了達到一日飲水量,會在休息時間喝進大量的水,但其實這樣對身體並無效果,因為短時間內攝取大量水分,身體根本無法吸收,甚至還可能造成身體不適,最好的做法就是分段小口的喝,身體才能有效吸收及運用。
陳韋螢醫師: 肥胖也有分等級!認識身體質量指數BMI、體脂率及腰臀比
人體大致由肌肉、骨骼、脂肪及水份組成,每個部位各司其職,維持人體恆定與健康,但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會逐步減少,同時肌肉的力量及耐力也會隨之下降。 陳韋螢也提醒,間歇性斷食法強調的是進食的時間,並未對飲食內容有太多調整,因此相對容易執行,再加上為了確實執行斷食法,個人的生活型態也隨之變成比較規律且健康的狀態。 陳韋螢醫師2025 但她強調,減重是過程,最重要是養成一個穩定健康的生活型態才能長久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