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現多宗納米樓見血成交,真係聞者傷心,見者流淚,希望大家都不是當中的受害者。 納米樓現樓:現時並非每間銀行都會做納米樓按揭,如果只找相熟的銀行有機會會摸門釘,逐間查問又會浪費時間,最簡單方法是找經絡按揭按揭轉介公司幫手,便能知道哪一間銀行會提供納米樓按揭貸款。 如果打算買入納米樓單位作出租之用,最高按揭成數為五成,不能申請按揭保險。
- 被問到為何會選擇屯門作為先行試點,黃偉綸指,屯門地單位數量較多,按過去經驗,如果沒有限制可能開則較小。
- 她接受傳媒訪問,問是否想回復首置身份,接下來買更大的單位時,她僅表示現階段正為上車努力,希望未來組織家庭時會有自己的物業。
- 新建的三角儲物房用了暗門設計,巧妙地將房門變為走廊一部分。
- 不少位處市區,近年以高溢價開售的納米項目,蝕幅就更加顯著。
- 值得一提,鏡櫃採用了上下懸空的設計,並加入了滲光功能,進一步加強空間感。
開始工程後, 每個階段都會適時向客戶報告進度, 以確保工期如期進行。 而完成工程後, 會提供一年結構性保養, 以確保客戶滿意。 在日本流行的簡單生活方式的包裝下,它有了一些新的時尚印象。 根據政府統計署的數字,15-24歲入息中位數為13000元,25-34歲組別的入息中位數為20000元,而香港大學畢業生年齡為21-22歲。 當中包括屯門菁雋、深水涉 AVA228 及 AVA61、旺角千望、佐敦AVA62、大埔嵐山、鴨脷洲逸南、田灣南津.迎岸、西營盤 AVA128 、跑馬地 The Unit 等等。 2010 年起,政府於個別地皮的賣地條款中,加入了「限呎地」及「限量地」條款,此舉被定為政府積極推動納米樓興建的重要一著。
納米樓平面圖: 翰林峰 一手註冊紀錄
這類單位雖然樓齡較舊,但至少廳房分明,內籠不用「一眼見晒」,更吸引是鄰近港鐵站及社區配套,生活就腳方便,最啱中區上班族。 作者簡介:劉兆昌為資深地產傳媒人,自1988年起投身地產傳媒採訪工作,見證香港樓市大時代三十年變化,曾任多間傳媒機構地產版主管,為香港傳媒界第一代地產版從業員,並曾於2010年出版首本買樓入門書。 該盤最細的單位129平方呎,僅大於「龍床盤」菁雋的最細單位1平方呎,起居空間估計得60平方呎,有報道更指細過監倉,他回應是「試過可以用得到,呢個呎數符合基本需求」。 若樓底不足9呎半高,不適宜做閣樓,可選擇在客廳建造地台,甚至將睡房升高一米,打造小密室,以提升收納空間。
- 他笑說,若單位可以改變間隔,可以將廚廁融合,單位隨時可成為3房戶。
- 本文統計2021年開售的約40個全新一手住宅項目中,多達26個樓盤提供實用面積少於280方呎的單位,比例高達6成,間隔主打開放式及1房戶。
- 以屯門樓盤菁雋T Plus為例,其中131呎單位2021年4月以港幣250萬元成交,若以9成按揭入手的話,首期只需要25萬即可「上車」。
- 發展商「大鴻輝」本身在港推售項目不算多,其創辦人及主席梁紹鴻較為人熟悉,也因為他對投資舖位很有心得,並在多個核心地區持有大量舖位而被稱為「舖王」,也令他在2019年打入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排名第478位。
- 其中主要原因有幾個:政府就過去10年納米樓數量激增的原因解說時, 指出了現時的房屋政策首要是解決建屋量,建屋量解決後,才會探討人均居住標準的問題。
「納米」(nano)字解「毫微米」(nanometer),是一個長度單位,也常被用作形容微細的事物,「納米樓」便是例子之一,意解面積非常細小的住宅單位。 納米樓平面圖 講到蝸居,不得不提本地著名建築師張智強(Gary Chang)自己的單位「變形蝸居」(domestic transformer)。 這個位於西灣河舊樓的 334 呎蝸居由建築師親自設計,設計屢獲殊榮,一入屋已感其前衛時尚的風格。 納米樓平面圖 政府近年的公營房屋也跟上了私樓的節奏,入場單位只有 200 餘呎,加上公屋住戶為趕起於房署限期前入伙,又沒有多餘資金裝修,只好買廉價的公屋裝修套裝,造成公屋殘舊不堪的形象。 市民林小姐心水啟欣苑,但發現剩下的單位太細,最終轉戰裕雅苑。 林小姐原本居住公屋,已經「儲咗四十幾年錢」,今年終於抽到居屋,希望轉換一下環境。
納米樓平面圖: 納米樓裝修必知:納米樓特色
例如納米樓單位為400萬,申請九成按揭,貸款額為360萬,以H按封頂息率2.5%及還款期30年計算,每月供款約為$21,330,壓力測試要求為$35,549。 由於納米樓面積較細,單位樓價相對較為便宜,一般為400萬以下,但如果計算平均呎價,每呎通常達$18,000以上。 納米樓平面圖 大興花園鑽石廳案例(龍師傅)大興花園鑽石廳案例(龍師傅)戶主的處理方法是在斜牆位置做一個三角形小房間作儲物之用,令電視牆可以正對梳化。
另一伙為同層1室,實用面積673方呎,連632方呎天台及322方呎平台,屬三房間隔,折實售價由1,273.8萬元,減價近22%,亦以998萬元沽出,呎價約14,829元。 納米樓平面圖2025 中原地產東半山利園分行高級分區聯席董事李穎倫表示,大坑道10號Y.I低層B室,實用面積約825方呎,三房套及工人套間隔,坐擁尖東一帶維港景色,以1,938萬元獲用家承接,折合平均實用呎價約23,491元。 納米樓平面圖2025 二手市場連續出現業主移民急讓個案,屯門納米盤業主持貨僅2年多,須支付10%額外印花稅離場;而港島三房海景戶業主雖持貨剛滿3年,但仍要損手離場。 納米樓平面圖2025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表示,不評論個別樓盤,但現時市況下滑,該類單位銷情未必會太理想。 他指出,目前有同類單位開始入伙,相比3年前買入價亦最多只能微賺,同時該種單位未來會較難有承接,市況逆轉時樓價跌幅亦較快。 納米樓(又稱蝸居)是指280呎或以下的開放式或一房單位。
納米樓平面圖: 長沙灣AVA 228最細129呎 發展商:試過用到 呎數符合基本需求
上市公司為購買資產所發行股份的底價,由市場參考價的9折調整為8折。 愛得威建設集團宣布,於近日查悉,該公司供應商深圳市縱恒材料已向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申請該公司破產重整。 深圳縱恒主要從事裝飾建材材料、建材的開發與銷售,是該公司材料供應商之一。 亞美能源宣布,於1月25日,要約人香港利明要求該公司按例在先決條件達成後,向計劃股東提呈建議,當中將涉及建議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該公司,包括註銷及終絕所有計劃股份及向要約人配發及發行新股份。 於最後交易日,要約人持有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56.95%。 根據該建議,如該計劃成為無條件,計劃股東將就每股計劃股份向要約人收取現金1.85元的計劃代價,較停牌前收市價每股1.68元溢價約10.1%。
納米樓平面圖: 單位幾細才為之納米樓?
然而,2021年申請入住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達5.9年,為自1999年以來錄得的最高水平,反映公屋供應嚴重短缺。 發展局近期公布政府標售的住宅地皮,賣地條款內會加入單位面積下限的條款,限制單位最低面積至280平方呎,以控制私樓市場的納米樓供應量。 納米樓平面圖2025 納米樓平面圖2025 在理想的置業階梯上,私人屋苑定位本應是為不滿足於公共房屋居住環境的市民提供「升級」選項。
納米樓平面圖: 納米樓怎樣煉成?十年翻百倍成因、納米樓投資前景
Toby 平台上的納米樓裝修和室內設計公司都經過實名驗證及專業審查,擁有專業知識和豐富裝修設計經驗,態度真誠,裝修團隊可以幫你將細小蝸居打造實用設計,你絕對可以安心聘用。 另一個案例就是佳源國際及陞域集團發展的「龍床盤」屯門菁雋,一個實用面積177平方呎的開放式單位,近期以289萬元易手,帳面貶值約7萬元。 由於原業主持貨僅逾一年多,轉手需付10%額外印花稅,相關稅項由買家支付。 最新鮮熱辣的一宗見血個案,是恒地旗下蝶翠峰第五期的尚悅.
納米樓平面圖: 家居
發展商常常強調,年輕人預算有限,要靠納米樓才能上車,事實是否如此? 室內設計公司 B4AF 看到這種情況,設計蝸居時,便用上了淺色的木材作為主調,彷如日系部屋般清爽簡約,又將廚廁間隔改動,並於牆身和地台建立收納空間,單位無阻無擋,顯得更有空間感,自然採光讓整個家居提亮起來。 納米樓平面圖 同一個空間,有著不同的功能,這種多變、靈活的特性,儼如港人的特質。
納米樓平面圖: 我們為香港不同的空間,
餐桌儲物櫃 受制於空間不足以放置餐枱,設計師便利用樓梯的空間打造了兼具餐枱功能的木製收納櫃;木櫃之上和樓梯的另一邊則騰出了幾吋空間,用以擺放家居飾品。 Toby 會收集已完成報價的項目數據,同時亦會與各行業的專家們進行成本問卷調查,整合成各服務價格指南供您參考。 免責聲明:Toby 的價格範圍只是由數據整合出來的估算,你的項目成本理應根據該服務所涉及的範圍而有所不同,收費應以專家報價為準。 按揭利率及現金回贈:按揭計劃會因應按揭貸款額高低出現調節,通常按揭貸款額愈高,按揭計劃會愈優惠,由於納米樓的貸款額一般較低,可獲取的按揭計劃會較為保守,現金回贈也相對較低。
納米樓平面圖: 設計
在其他地方,例如台灣,一個人的最低居住面積標準是147平方呎,英國是398平方呎,新加坡是500平方呎,日本是 269平方呎。 政府其實並沒有為一個人可住的最低面積標準設定任何下限,故此我們只能夠從差餉物業估價署中尋找最細的住宅單位類別, 以作參考。 納米樓平面圖 事實上,全球各地均有措施保障市民的居住水準,例如日本每人最低居住面積就要達到269平方呎、英國為398平方呎、新加坡就高達500平方呎。 本港政府也於2021年聽到市民想「住大啲」的聲音,提出新的「限呎地」政策:在部分官地的賣地條款中,加入最低單位實用面積要求,不可以少於26平方米(即280平方呎)。 到2022年2月再將政策推展至所有政府賣地、鐵路項目、市建局項目及其他私人住宅發展的換地。 上述措施的影響於納米樓設計上可見一斑,以九龍建業旗下紅磡「環海.東岸」為例,項目屬遠期樓花,發展商刻意把舊式洋樓的發展模式重新包裝,打造出每層多達36伙,逾九成為蚊型單位的設計,「滿足」市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