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您一起– you’re not alone創辦人唐智穎表示,不少乳癌患者在確診當下極度震驚徬徨,有礙她們表達治療期望及資訊接收。 張天怡醫生提醒,治療子宮頸癌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並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臨床上約七至八成子宮內膜癌個案不屬於高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或錯配修復基因缺陷,這些患者若不適合電療、曾接受全身性治療後病情惡化、沒法接受根治性切除手術,可考慮新型治療——樂伐替尼加上匹博利組單抗。 前者為標靶藥,抑制癌細胞增長和血管生成;後者為免疫治療藥,回復免疫系統殺滅癌細胞能力,兩者配合有望達致協同效應。 治療通常會分兩階段進行,首先是同步放化療,即同時進行化療及放療(電療),藉以先行縮細腫瘤。 至於第二階段則會進行近距離放療,做法是將帶有輻射物質的器具,經陰道放到子宮頸的位置。
-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天怡醫生引述數據指,本港子宮頸癌的發病中位數為54歲,有一半患者55歲以下,反映這種癌症有年輕化趨勢。
- 治療通常會分兩階段進行,首先是同步放化療,即同時進行化療及放療(電療),藉以先行縮細腫瘤。
- 有關子宮的癌症,本港女士對於子宮頸癌的關注度較高,但其實子宮體癌個案更多見,屬本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四位。
- 前者為標靶藥,抑制癌細胞增長和血管生成;後者為免疫治療藥,回復免疫系統殺滅癌細胞能力,兩者配合有望達致協同效應。
-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指出,「晚期、轉移性子宮內膜癌的一線化療標準治療為卡鉑和紫杉醇,但成效只屬一般。」當一線治療失效或效果未如理想,二線治療多是繼續使用其他化療,但選擇有限,而且存活期中位數只有約12個月。
第二階段為根治性治療,我們會採用近距離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這個手術類似婦科檢查的方法,先把導管放進子宮內,貼近子宮頸腫瘤的位置,以高壓電源近距離殺滅癌細胞,減少對其他器官造成傷害。 近年女性們越來越注重女性癌症,例如子宮頸癌,但其實子宮體癌更常見,當中以子宮內膜癌佔九成,有醫生更指臨床上所見的患者有年輕化趨勢。 然而,臨床上有一成患者確診時癌細胞已轉移,治療主要是化療,但預後較差。 幸好現時已有標靶免疫治療組合,作為女性的治療選擇,有助延長存活期。
張天怡醫生: 【乳癌治療】HER2型乳癌的特點與治療 | 張天怡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指出,「晚期、轉移性子宮內膜癌的一線化療標準治療為卡鉑和紫杉醇,但成效只屬一般。」當一線治療失效或效果未如理想,二線治療多是繼續使用其他化療,但選擇有限,而且存活期中位數只有約12個月。 有關子宮的癌症,本港女士對於子宮頸癌的關注度較高,但其實子宮體癌個案更多見,屬本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四位。 張天怡醫生 佔了子宮體癌九成個案的子宮內膜癌,其晚期二線治療最近有所突破,特定患者採用免疫治療配合標靶治療,相較化療的整體治療反應率倍增,整體存活期中位數也延長了四成半。 HER2型乳癌是侵略性相當高的癌症,在治療方法上較著重於術前治療,可用的方案包括標靶治療配合化療,以及雙標靶治療,能提高患者手術的成功率及減低復發率。
退休老醫生謝詠琴(吳彥姝 飾)和餐廳老闆沛爺(許紹雄 飾)產生了愛情,沛爺每天給她送飯,謝詠琴感激不盡,但謝永琴也得了病,生命垂危,上了人工肺,她兒子都不能到醫院看她一眼,而沛爺也只能回憶他們初次相遇的情景。 北區是繼新界西北(屯門、元朗、天水圍)及將軍澳/西貢區後,第三個實施區域性短途分段收費計劃的地區。 張天怡醫生 九巴期望在北區進一步擴展計劃,讓乘客享受方便、舒適及快捷的巴士服務,九巴會和運輸署保持密切溝通,以持續完善計劃。 張天怡醫生 由8月14日起,乘客於北區乘搭5條跨區路線,只要在北區內下車,於12個指定巴士站的一站式感應器拍八達通、信用卡或流動裝置,或掃瞄二維碼,即可享車費回贈。
張天怡醫生: 近距離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 適合治療多種癌症新方案
過去確診四期肺癌等於被判死刑,然而時至今日癌症治療的發展,不論是病理上的基因研究,抑或是新藥物、新治療方案或放射治療都為四期肺癌患者帶來轉機。 這項技術要求精準的影像導航,提高放射劑量,以減少治療次數,達致根治的效果。 張天怡醫生 現時新型的機械臂及導航刀已經可以協助醫生精準地追蹤腫瘤位置及控制放射劑量,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張小姐說,那時只能硬著頭皮每天接受體內電療,奈何過程相當辛苦,醫療儀器需要放入她的尿道、陰道及肛門,術後她的腰部及下半身都異常疼痛,加上治療期間,赤裸裸地把身體展露於醫護人員面前,難免感到尷尬。 儘管療程甚為艱鉅,她慶幸有家人與丈夫陪伴,難關也一一捱過,惟病情奪走了她的生育能力,並令她提早進入更年期,如今唯有努力調節生活作息,重整人生。 病人與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和治療的方案往往都有很多疑問,作為醫生,若我在診症時沉默寡言,不多說話,只言簡意賅講解幾個重點,病人即使內心恐懼,也不敢說、不敢問。
雖然治療後仍然有機會復發,但現時也有多種一線﹑二線治療方案如針對上皮因子受體的標靶藥可供選擇,所以不需太擔心。 雖然現今醫學昌明,癌症再不是不治之症,很多癌症病人在接受適當的治療後,痊瘉的機會相當高,而且可以恢復病前的生活質素;但病人在確診的一刻,難免感到很不穩妥,心靈上處於陰霾狀態,也就是一種壓抑、鬱悶的情緒。 張天怡醫生 醫生是他們展開這場抗癌戰役的密切同行者,除了要仔細向病人講解病情及可考慮的治療方案外,更需細心聆聽他們表達的焦慮和不佳情緒,開解他們。 醫生:若要進行手術,先要由婦科腫瘤科專科醫生作評估,手術通常需要切除子宮及子宮頸位置,至於其他地方如卵巢,則需要評估後再決定。 近距離放射治療適合頭頸癌、食道、膽管癌、乳癌、子宮體癌丶子宮頸癌等;其他國家亦有用近距離放射治療對付前列腺癌。 幸運地經過第一階段的體外放射電療,蘇女士的腫瘤縮小了百分之五十,之後進行第二階段共四次的近距離放射治療,腫瘤已完全消失。
張天怡醫生: 【卵巢癌治療】卵巢癌是否會遺傳? | 張天怡醫生
儀器更備有特殊的「插針」技術,當醫生發現腫瘤位置有偏移時,可以插入針棒,從而擴大高劑量放療的範圍,覆蓋腫瘤,以獲取更理想的治療效果。 我記得她每次來覆診,都忍不住哭起來,看着她,我心裏也很難過。 化療的副作用導致的不適,令她害怕接受治療,讓她敞開心屝,傾訴所受的痛苦,也是一種有效的扶持。 她經常問我若捱過了,是否不會再復發,其實她自己也知道沒有人能保證病情將來如何,但我明白她很需要我口中一句安慰話,很需要我給予她信心,這樣她才能堅持完成這艱辛的路,我很高興她對我百分百信任。 張天怡醫生2025 醫生: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由於持續感染HPV(人類乳頭瘤病毒)所致,故有性經驗又或者有多個性伴侶會有較高風險;吸煙或抵抗力弱人士也是比較容易患上子宮頸癌。
張天怡醫生: 醫學特種部隊 近距離放射治療
如果發現異常變化,可能需要進行手術切除,但不需要整個器官切走,只需切除有問題的部份便可。 張醫生說,當需要集中能量丶局部對付的腫瘤,就適宜近距離放療。 張天怡醫生 病人術後按照療程日期到醫院,醫護人員將預先植入的管道接駁儀器後,儀器便會將放射性物質輸入病人需要治療的位置內。
張天怡醫生: 醫療評價
復發不一定是局部,也有機會是遠端復發,癌細胞會通過血液去到其他內臟器官,所以病人需用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及藥物治療。 上篇乳癌專題中,外科專科醫生張淑儀剖析手術切除是治療乳癌的最基本方法。 卵巢癌有遺傳的可能性,女性若遺傳有缺陷的BRCA1及BRCA2基因,卵巢癌及乳癌風險會相應提高。 病人進行BRCA基因檢測,對制定治療方案非常重要,適當的標靶治療如新型針對PARP抑制劑亦有助控制病人以及減低復發機會。 參與該次研討會的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寛耀指出,患者難以完全依靠醫生發放資訊,故此集合各持份者的力量,才能為患者提供最完善的支援。 調查也發現,最多患者(77%)希望病友組織能夠強化情緒支援。
張天怡醫生: 乳癌中期治療(下集)會開始探討更多乳癌治療新技術的注意事項及成功關鍵,並附有個案分析,記得密切留意!
早前進行的研討會,各醫患代表一同探討HER2陽性乳癌患者與醫生溝通過程遇上不同的挑戰,共同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HER2陽性乳癌是惡性較高的乳癌,相關治療方案不斷推陳出新。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指出,近年出現的雙標靶藥物組合,用於術後輔助治療可減低復發機會;加上可以皮下注射模式進行,能在療效相約的情況下縮短藥物注射時間。 更甚的是,由感染HPV至演變至子宮頸癌初期,可以無明顯病徵。 張醫生稱,部份患者要到陰道不正常流血才意識到病情,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2019年子宮頸癌新症中,70%個案為第2至第4期,其中第2至第3期的5年活率為60%至70%,去到第4期時僅餘下15%。 許多人以為子宮頸癌是「老人病」,其實部份患者與張小姐一樣,早於2、30歲發病。
張天怡醫生: 【卵巢癌治療】卵巢癌易轉移 腹腔化療有助提升存活率 | 張天怡醫生
醫生:香港癌症資料庫顯示,2018年女性患子宮頸癌在總體上排第七位,比2017年稍微上升了兩位,總共有500多個新症。 預防子宮頸癌除了打疫苗之外,普查計畫亦相當重要,我們希望在子宮頸癌前期能及早發現,藉此減少病變發生的機會,減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 張醫生表示,在乳腺的放射治療方面,國際性研究 檢討一些早期乳癌的病人、風險較低相對年紀較大的病人進行局部的乳房放射治療。 張天怡醫生2025 與全乳房放射治療相比,乳腺近距離放射治療的主要優點之一是可以精確提高輻射劑量,同時對乳房、肋骨和肺部周圍的組織造成較小的傷害。 研究證明局部復發無差異;局部乳房照射的病人,長期嚴重皮膚影響3.2%,比較全乳房放射治療5.7%;放射治療的短期徵狀評分在局部的乳房電療也非常滿意。 近距離放射治療需要一個治療小組,其中包括腫瘤科醫生、外科醫生、醫學物理學家、 放射治療師。
張天怡醫生: 子宮頸癌 女性癌症第七位 | 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醫生
此外,化療會影響骨髓製造白血球的速度,令抵抗力相對減弱,病人需要留意治療期間有否出現發燒。 治療分為兩個階段,一般會同步進行放射治療和化療,其中化療會使用順鉑藥物(Cisplatin),一星期一次,療程最少五個星期,以及進行25次盆腔電療,此方法有一半以上機會能把腫瘤縮小。 醫生:作為醫生,我們提供專業意見及數據分折,治療需要有數據的支持,若果病人想採用其他坊間的方法,也建議先跟隨標準的方法去治療,到調理及康復的階段則可以加入其他元素。 張天怡醫生 個案張女士(化名)確診子宮內膜癌屬於第一期,2016年切除兩邊卵巢和輸卵管後,情況暫有好轉,但及後多次發現癌細胞再次活躍,多番治療下仍於2021年1月證實復發。
張天怡醫生: 臨床腫瘤科醫生
由於乳癌年輕化的關係,乳房的完整性對年輕女士都有一定的需求,因此愈來愈多外科手術採取局部切除的方式,但這必須配合全乳放射治療,以提升局部控制。 而研究顯示,只做局部切除手術而不做放射治療的話,比較有做放射治療下,會有多達三倍的局部復發機會。 而接受放射治療的話,更能減低 10 年復發機會達 %,低接近三倍。 但如果病人在能摸到腫瘤時才做手術,表示腫瘤起碼是第二期,尺寸已達數厘米,細胞可能已走出乳房範圍,擴散至淋巴腺或血液循環,而導致將來復發。
張天怡醫生: 香港藝人的終點, 是帶貨直播間?
我們很多時以為癌症與年紀掛鈎,越是年長,患癌風險越大,其實並非絕對,像子宮頸癌這種癌症,有一半患者正是55歲以下,相對年青的一群。 不過,大部份子宮頸癌個案是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致,它更是目前唯一有望可以根除的癌症,最重要是我們及早作出預防,減低其傳播性,便能有效防止它的來襲。 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致命癌症中屬第9位,數字顯示,2016年新症約有510宗,至於死亡人數,2017年共有150名,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約 2.6 %。 張醫生表示,子宮頸癌的死亡率雖未有太大變化,但反映患者需要更有效的治療方案,並且要做好各項預防措施。
張天怡醫生: 乳癌切除,還有可能復發?
除了NIBB,乳房近距離治療將涉及某種侵入性程序,乳房手術期間 植入一個或多個臨時導管,在醫院手術室全身麻醉進行。 通過間質(Interstitial)近距離放射治療放置了幾個導管,通常是在手術後一到兩周完成高劑量近距離治療,每次治療時間10至20分鐘。 HER2陽性乳癌患者Simy最初以為全乳切除是最好的治療選擇,及後經過了解後選擇先接受雙標靶治療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成功保留乳頭及皮瓣,然後在術後繼續接受雙標靶治療,以減低復發風險。 惟目前醫管局並未有相關選項,只能申請坊間資助計劃減輕經濟負擔,希望政府考慮把雙標靶術後治療納入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