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港買樓涉及多種稅項,若想慳最多稅款,就要以首次置業身份入市。 一般而言,使用「建築期付款」買新樓的首置買家,兼且樓價在 $1,200萬或以下,最高可申請 8 成按揭。 隨著按揭成數進一步放寬,不少按揭轉介亦促進換樓鏈重啟,為置業人士增加了不少購買選擇,即上千居尋找各區樓盤。 9 成按揭必須為首置及自住,即使買家是首置,如果物業不是用作自住,而是供給直繫親屬居住,而該親屬名下無住宅物業,買家最高可借 8 成。 自僱人士以及非固定受薪人士,即使為首次置業,最高可儲按揭成數亦只得 8 成。
如果港府採用以上方向,算屬於「微調」按揭保險安排,借款人所獲得的貸款成數基本一樣,不致增加貸款人實質承擔能力的風險。 借款人仍然需符合要求,如50%上限的供款入息比率,以及2厘的貸款利率壓力測試,以確保其在承造貸款後有充裕的還款能力。 港府在2019年10月及去年2月兩度放寬首置按揭成數,有助首置客紓解首期的壓力。 翻查市場數據,新取用按揭貸款個案中,涉及按揭保險計畫的占比,由去年2月放寬措推出時的26.3%,大升至去年12月的36.6%,創紀錄以來新高,反映更多市民選用高成數按揭入市。 任何人若未能於限期前繳付「額外印花稅」,可處以最高達10倍須繳付的「額外印花稅」稅款作為罰款。
非首置: 計算按揭貸款額時,按揭保險公司會以哪個樓價作準?
如果是首置人士,根據政府的第2標準稅率計算,印花稅率為2.25%,稅項為78,750元(350萬元X 2.25%)。 非首置 但要留意,如先賣第一層的買家撻訂,政府就會視換樓人士仍然有兩層樓未放賣,那麼便不能退稅。 以前的非住宅物業印花稅下,200萬元以上的交易,稅率較首置印花稅全面增加一倍,其中印花稅的稅率由100元增加至交易額的1.5%;其他交易的稅率全面增加一倍,最高的稅率由交易額的4.25%調整為交易額的8.5%。 相比之下,假設樓價800萬元,首置人士只需付3.75%印花稅,即約30萬元,但非首置人士就要付15%印花稅,即約達120萬元。 港業主常用各種方法,盡量保留珍貴的首置資格,例如夫婦只用單名而非聯名買樓,或借家人名義持有物業。 如有關買賣協議被取消(非因進一步轉售,例如「摸貨」或提名另一買家),買方可於有關買賣協議被取消後 2 年內,申請退回已繳納的「買家印花稅」。
- 政府2月放寬按揭成數,令高樓價的物業納入保險範圍,本文亦會分析,並以實例解釋按揭保險保費計算方法。
- 許正宇今日在記者會闡述相關政策時說,明白很多公司尤其是中小企目前營運困難,而受經濟下行、疫情不明朗等因素影響,非住宅物業的售價和成交量顯著回落,現時是適當時候撤銷此項需求管理措施。
- 稅務局提供的一款方便的軟件,物業轉讓文書(即住宅物業買賣協議和非住宅物業樓契)及租約的應繳印花稅計算均可透過此軟件進行。
- 例如,如果一手居屋最初估價為580萬元,售價為480萬元,印花稅估值則定為500萬元,政府就會以此金額計算印花稅。
- 根据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今年初回复立法会提问时透露,由2022年2月至12月,合共有1.6万宗提取按保的个案,涉及首次置业人士有1.4万宗,占期内所有已提取贷款的87%。
- 此外,如果換樓人士在買入物業後的六個月內出售他唯一的其他住宅物業,則可以申請退還部份印花稅(相當於新舊印花稅差額),但需要符合稅務局的特定條件。
居屋印花稅的計算與一般私樓物業無異,而因應大部分居屋買家照理為香港居民及首置客,所以只須按照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繳交印花稅。 香港政府為打擊樓市炒賣風氣,因此勒令規定所有持有一項物業或以上的非首置客人士,購買物業時,必須繳交樓價15%的印花稅。 假設吳女士單名持有一住宅物業價值$600萬,吳女士現將物業轉讓給仔仔及新抱,並以聯名方式持有。
非首置: 住宅物業從價印花稅率表
假如沒有「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則為處置該物業的轉易契的日期。 買賣雙方應在協商後在臨時買賣合約及買賣合約訂明由那一方(買方或賣方)繳付「額外印花稅」。 非首置2025 若買賣雙方同意由賣方負責繳付「額外印花稅」,我們建議買家考慮在臨時及正式買賣合約內訂明買方將會預扣部分成交價的款項以支付「額外印花稅」。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非首置人士申請按揭時,需要向銀行解釋先前購買舊有物業的目的。 王兆麒認為,今年市場主題仍以「去庫存」為主,第二季開始發展商更積極銷售新盤,預計下半年一手市場成交平均每月在1,000至1,500宗左右。 受貨尾囤積影響,相信發展商推盤時會針對買家在現金流及回贈方面的考慮,提供更多優惠及財務計劃去吸引買家,部分新盤更開始減價。
非首置: 按揭查詢
一般住宅買賣須要在簽立交易的首張協議或轉易契後30日內交印花稅,否則要繳交罰款。 如果不遲於1個月,罰款為印花稅款額的2倍,如果遲逾1個月但不遲逾2個月,罰款為印花稅款額的4倍,如果在其他情況下,罰款為印花稅的10倍,所以記得準時繳交印花稅,避免增加額外稅項開支。 不過如果屬於非首置人士,則要支付從價印花稅(AVD)第1標準第1部稅率15%,即90萬元($6,000,000 x 15%),所以買第二層樓時,必須留意身份這個問題。 額外印花稅,則是在從價印花稅上徵收,如業主買入住宅物業後6個月內出售或轉讓,需多付樓價的20%稅項;如第6至12個月內出售,稅率為樓價的15%;若第12至36個月內出貨,稅率為樓價10%。 三類樓宇買賣的印花稅中,以從價印花稅(AVD)最常見,即根據樓價價值而得出的印花稅,不過政府為了應對樓價高企的問題,特意將從價印花稅的應用對象劃分為「首置」及「非首置」,兩者所需要繳付的印花稅水平並不相同。 至於關乎樓宇買賣的印花稅,一般可分為 3 類:「從價印花稅(AVD)」 、「額外印花稅(SSD)」及「買家印花稅(BSD)」。
非首置: 額外印花稅
此外,如果換樓人士在買入物業後的六個月內出售他唯一的其他住宅物業,則可以申請退還部份印花稅(相當於新舊印花稅差額),但需要符合稅務局的特定條件。 在銀行或按證公司角度,首次置業是指未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不論是過去從未置業的人士,還是已經賣樓人士,或者曾經與其他人擁有物業但已經「甩名」,只要現時手上沒有住宅物業,也符合首次置業的定義。 不過如果打算選擇居屋一類資助房屋,房委會等部門對「首置」定義會更會嚴謹。 萊坊董事、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王兆麒表示,雖然美國6月暫停止加息一次,但預計到明年初加息因素才會淡化,而今年下半年香港按息仍有機會上升,影響上車買家、換樓人士及新造按揭。 自通關後,整體成交量略有回升,特別是1,000萬以下的中小型樓盤,但市場整體購買力仍然不足,預計一、二手成交量按月會在5,000宗左右徘徊,樓市仍需要出現多個利好消息才能回復2021年時樓市高位的氣氛。 買家須簽立購入新置物業的買賣協議的日期後兩年內提出申請的期限之餘,現容許以有關出售原有住宅物業的售賣轉易契的日期起計的兩個月內提出申請,兩者以較後者為準。
非首置: 印花稅攻略:印花稅攻略:即睇印花稅計算方法、類型及繳交時間
現時首次置業購買1,000萬或以下住宅,最高按揭成數為九成(有參與按揭保險計劃的置業人士),在第一種情況下,最高按揭成數或可上調至九成半。 惟此方法有一定風險,尤其是當樓價回調時,將衍生更多負資產問題。 至於第二種情況下,把獲取最高九成按揭成數的樓價上限上調,如由1,000萬元調升至1,200萬元。 然而,在政府對樓市加辣後,不論是以全權擁有、聯權共有或分權共有的形式擁有首項物業,身份都是業主。 涉及物業交易時,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從價印花稅分為「首置買家」和「非首置買家」兩種不同稅率,不同 “身份” 非首置2025 所繳交的印花稅額相差甚遠。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則表示,歡迎政府考慮研究幫助「換樓」市民,雖然去年已將按揭保險樓價上限放寬至1,920萬元,但始終按揭保險計劃涉及按揭保險費,令上車負擔增加。
非首置: More in 按揭指南:
這種情況下,仍然可以享受新例做9按,但就需要通過壓力測試。 非首置 非首置2025 由於當局把首置客定義為未持有任何住宅物業的買家,定義十分寬鬆,因此不少富豪及投資者也能以首置名義避稅。 投資者可能本身已經持有住宅物業,因此衍生出借子女及家人名義入市的情況。
非首置: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買家印花稅英文為 Buyer Stamp Duty, BSD,主要針對境外投資人士(非香港永久居民)及以公司名義購買住宅物業的人士,劃一收取樓價15%的買家印花稅。 額外印花稅英文全寫為Special Stamp Duty, SSD,是政府為了遏制短期炒賣,降低樓價升幅而設定的「辣招」。 只要買家在購入單位後36個月內出售該單位,就要支付最高達棲價20%的額外印花稅,市場亦將這36個月稱為禁售期。 不論是否屬於香港買家,首次購買還是非首次購買非住宅項目,印花稅也不會出現任何變化,賣出的時候也不會受額外印花稅影響。 物業轉名需注意,就算涉及近親轉讓的單位,是在購入後3年內轉名即未過額外印花稅的鎖定期,亦不用繳交額外印花稅。
非首置: 视频, 香港BNO移民潮:两位母亲携全家移民英国的故事, 节目全长 9,46
據資料顯示,是次成交為貝沙灣6期8A座高層戶,實用面積1,741平方呎,屬四房雙套連工人套房間隔,新近以6,488萬元連車位沽出,呎價37,266元。 新買家為郭藹明(AMY KWOK),與影帝劉青雲妻子郭藹明同名,料為同一人。 由於,郭藹明是次入市繳付275.74萬元,佔樓價約4.25%,反映屬首置身份入市。 劉青雲與太太郭藹明於2006年曾以1,030萬元購入貝沙灣一個實用面積1,190平方呎的單位,一直只作收租投資之用,之後於2014年以2,050萬元賣出,轉手賺1,020萬元。 非首置 而劉青雲與郭藹明自住的西貢西沙小築洋房,於2014年時以3,280萬元購入,面積約1,519平方呎,未知郭藹明今次購入單位是自住還是投資。 藝人郭藹明最近透過首置名義,斥資6,488萬元購入貝沙灣一個連車位的單位。
非首置: 額外印花稅(SSD)
如果买家拖欠贷款,按揭保险一般会为银行六成按揭以上的贷款部分提供保障。 因此,按揭保险计划除了可以促进市民安居置业之外,亦有助维持本港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不过,陈茂波重视协助有实质买楼自住需要的市民,故特区政府在2019年10月及去年2月两度放宽首置按揭成数,也是在楼市气氛偏淡之时做调整,令措施不致刺激楼价,却仍然有助首置客纾缓首期的压力。 过去经验亦显示,相关调整的市场反应非常正面,申请按揭保险计划的个案及比例更一度创下纪录新高。 陈茂波日前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注意到市场有不同声音希望微调一些安排,以协助首次买楼自住的市民,以及“楼换楼”的实质需求,指特区政府一直有密切注视市况变化。 非首置2025 虽则无意调整楼市辣招,然而重申现时楼价仍属市民较难负担的高水平。
非首置: 物業類型
物業加名同樣要交印花稅,一般是按所佔業權計算,即如被加名人佔一半業權,那便會以樓價或估值的50%來計算。 被加名的若為近親,即使被加名的人士本身已持有其他單位,亦無需繳付額外印花稅,只需交第二標準稅率的從價印花稅。 「非首置買家」的物業交易,不論樓價是多少一律需要繳交樓價15%的從價印花稅;相反「首置買家」可獲豁免繳付第一標準稅率的15%印花稅,只需跟據第二標準稅率計算。 以樓價900萬元的交易為例,首置買家按第二標準稅率計算,需繳付的從價印花稅為樓價的3.75%即337,500元,但非首置印花稅則統一以樓價15%計算,即1,350,000元,兩者相差1,012,500元。 下列的從價印花稅表說明,物業稅項是不同樓價根據不同稅率計算得出,首次置業人士最高繳付的稅率為4.25%。 按揭保險公司對於首置按揭的定義,不只是第一次買樓,即使曾經持有住宅物業,賣出後亦可回復首置身份。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相反,銀行處理非首置壓力測試,不會以「爆壓測」的彈性計法,反而收緊壓力測試比率。 正如上述例子,壓測後供款舆入息比率降至45%,較上限50%還要低,月入要求超過10萬元。
據按揭保險公司表示,按揭保險計劃下,如申請人於海外工作及其收入佔申請個案中所有申請人總收入50%以上,除非申請人能夠証明與香港有緊密連繫,否則其按揭保險申請會唔批。 三、交易性質:如果是非首置客持有多於一項物業,即需要繳交15%印花稅;如果只是先買後賣的換樓客,則可以按機制退回部份印花稅。 必須留意的是,由於首置客購買物業,同樣需要繳付從價印花稅,只是稅率較底,因此並無法完全退回全數15%,而是會扣取新一筆首置從價印花稅後,再補回差價。 如首置印花稅為4%,即業主可退回「15%-4%」的印花稅額。 這裏給大家一個小知識,所謂首次置業,其實是指在你買樓時,是否在香港已經持有單位。
將住宅物業轉售或轉讓予配偶、父母、子女、兄弟或姊妹可獲豁免「額外印花稅」。 上述表1是計算首次置業人士保費,表2是計算非首次置業人士保費。 在目前的按揭保險計畫下,首置人士1,000萬以下的住宅物業最高按揭成數可為九成,1,000萬以上至1,125萬元以下,最高按揭成數為八至九成(貸款上限900萬),首期不需太多就可上車。 非首置2025 人稱大劉的華人置業(0127)前主席劉鑾雄向前女友呂麗君(現名呂姵霖),購入灣仔壹環頂層特色單位。 據土地註冊處最新資料,單位交易作價為以4,000萬元,較單位估價低近16%。
印花稅可算是樓宇買賣的必需成本,不論物業是住宅或是商廈,你是首置或是換樓,一律都要繳交相關印花稅。 非住宅從價印花稅是一種印花稅,是為了控制物業市場,特別是非住宅物業市場的需求而設立的。 這種稅收是基於物業買賣的買方支付的,並且按照物業價值的一定百分比收取。 在新按保措施下,無論是首次置業或非首次置業人士,若果物色擔保人,需要由直系親屬出任。 若果非首置人士想申請八成按揭,要向銀行證明新買物業是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