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元宵節是一個普天同慶的節日,避免工具或設備損壞,意味著當年財富的流失和霉運降臨發生,宜提早預先檢查,以防範損壞的事情發生。 據說新春在桃花樹下順時針走3個圈,該年便會大走「桃花運」。 「桃花運」不止指姻緣,還有助增強人緣,招來貴人,並免小人纏身。
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唐人街,孫中山公園每年都會為海外華人舉辦燈會。 燈會上有傳統中華小吃,猜燈謎等傳統遊戲,還有春節遊行,舞獅表演等。 時至今日,慶祝元宵節在臺灣已發展成全臺的大型禮俗活動。 另外在新北市野柳「神明淨港」等各地具特色的風俗與豐富的文化資產。 在中國南方語言如閩南語、客家話、馬祖話(福州話)、圍頭話(粵語)中「燈」和「丁」諧音,元宵點燈意寓添丁,故客家人、福建、潮汕、臺灣、廣東和香港人認為元宵燈即為添丁的佳兆。 在佛山市,每年正月十五舉行“行通濟”活動,當地人俗語有云“行通济,冇闭翳”,祈求新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香港元宵節: 元宵節傳統習俗
雖然距離元宵節還有一個多月,但香港不少元宵節活動已經開始了,當中不少得元宵綵燈會和元宵廟會。 除了位於尖沙咀文化中心露天廣場的春節專題綵燈展之外,康文署還在另外舉辦了三個大型元宵綵燈晚會。 元宵綵燈展2023將於1月12日起回歸,是今年必到的慶節活動! 癸卯年元宵綵燈展將於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北區公園、荃灣公園舉行,帶來⼤型綵燈佈置,每晚(6-11pm)亮燈慶祝元宵節。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是新一個農曆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傳統上新春的最後一日,同時亦都是中國情人節和道教中天官大帝的誕辰。
對於元宵節的由來有幾個說法,其中一個說法指與祭祀主宰人間的風雨、饑饉和瘟疫的「泰一神」(太乙神)有關。 據說,漢武帝曾久病不癒,求助太乙神後竟奇跡治癒,自此之後就開始建太乙祠壇祭祀,每逢正月十五通宵達旦以燈火祭祀,之後則演變成元宵節。 由2月2日起至3月14日,K11 MUSEA將會舉行多項限定情人節活動,讓你與好友或情人度過一個難忘的節慶日子! 活動期間,你可以在心臟地帶Opera Theatre看見懸浮半空的巨型紅心型裝飾「C’est Mon Cœur」,代表「愛」的愛心裝飾雖設計簡約,但卻蘊含著遠超想像的感情,值得前來影相。 在節慶的日子最好不要去墓地或者是比較荒涼的地方,這些地方通常都會陰氣比較重,會容易沾染到晦氣,影響運勢。 元宵節當日最好當然是和親友團聚,去以下的元宵節好去處共度佳節。
香港元宵節: 元宵節習俗(4)踩橋
除了從歷史的層面去考究元宵節的起源,不少的民間傳說也包含着許多與元宵節相關的故事,縱無從考證,但種種的故事卻為元宵佳節增添了不少趣味。 東漢明帝於上元夜宮廷、寺院,燃燈表佛,命令士族、庶民一律掛燈,變成習俗。 隋唐諸朝之後,上元之夜放燈的習俗亦已流傳民間,十分普及,並演變成民間的元宵佳節。 古蹟辦於元宵當日舉辦金沙元宵園遊會,在館內露天茶座掛滿花燈,猜燈謎、剪紙、印名信片、製作襟章,答中問題更有機會獲得小禮物。 新居入伙絕對是人生大事,應該仔細挑選一個好的日子。 其實不只是元宵節,大部分的傳統節日都不宜搬屋,在不適當的日子搬屋會影響家中的風水,從而影響全家的運氣。
- 但惠安縣的出姓家族,完全不會歡度元宵節,因閩南語中「元宵」和「元消」近音,意味「元(朝)消(滅)」之意而拒絕慶賀。
- 據說,漢武帝曾久病不癒,求助太乙神後竟奇跡治癒,自此之後就開始建太乙祠壇祭祀,每逢正月十五通宵達旦以燈火祭祀,之後則演變成元宵節。
- 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唐人街,孙中山公园每年都会为海外华人举办灯会。
- 車公相傳是宋朝大元帥,南宋末年隨宋帝昺南下香港,並駐守西貢。
除了尖沙咀的巿區新春綵燈展外,新界東元宵綵燈展在上水舉辦,請留意春意盎然--花開。 新界西元宵綵燈展在荃灣舉行,請留意福兔迎春。 朝鮮半島的元宵節又稱為正月大滿月(정월대만월)、正月大보름(정월대보름),或簡稱「大滿月」或「大보름」,有踏銅橋、盜福土(到田裏偷泥)、咬堅果、喝耳明酒、拔河、舞獅等。 在日本山梨縣地區,1月11日清晨,農民們會起床後帶着鏡餅[註 香港元宵節 1]和鎬到田間,進行象徵性耕作,供上乾淨的大米,並將之前供在神棚里的松枝插到地里,祭祀田神。 [24]山梨縣甲府市自江戶時代起則有甲府道祖神祭禮,祭祀道祖神。
香港元宵節: 年初二:車公誕轉風車求轉運
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 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 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農曆新年期間,不少商戶會休息過節,年初一至年初三屬公眾假期,而按傳統習俗,「啟市」該留待初五,因此不少商戶會到初五方重新營業。 不過,也有不少商戶會選擇「年中無休」,農曆新年時候訪港也不需擔心,市區依舊熱鬧,充滿濃厚新年氣氛。
在惠州市,每年正月十五前夕或當天,惠城區汝湖鎮上圍村、下圍村舉行“舞草龍”活動,以此祈求驅災降瑞、吉祥安康。 香港元宵節 香港元宵節2025 香港元宵節2025 惠東吉隆舞龍活動在正月十五當天“鬧元宵”,惠城區橫瀝墨園村舉行搶吉祥活動[14]。 搶頭炷香是中國民間迎接新春的傳統活動,民眾相信新年的「第一爐香」功德最大,保佑平安順遂的功效也更大,逐漸就演變成爭上「頭香」,以示虔誠。
香港元宵節: 活動資訊
除賞燈外,更有「送燈」傳統,因「燈」與「丁」讀音相近,送燈亦有送丁之意,祝賀別人添喜事。 元宵節起源於中國,其由來都有幾個說法: 香港元宵節2025 香港元宵節 第一,元宵節是源於火把節,最開始是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 之後人們還會在正月十五,把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 小正月這個名字源於日本,雖然兩者的概念相同,都是慶祝正月的第一個滿月之日,但是在時間上卻有大大的不同。
香港元宵節: 年初一至正月十五:林村許願樹拋寶牒
按照 中國傳統 , 農曆新年 係由 年初一 到 正月十五 ,最後由一個特別嘅節日完結。 問你一個問題,你知唔知 年十五 係咩節日呢? 無錯,就係 元宵節 ( Lantern Festival )!
香港元宵節: 慶農曆新年初一玩到十五 香港新春習俗你要知
關於元宵節的由來,說法很多,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代。 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 本稱「上元」,是農民祈求豐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天官誕。 人們在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香港元宵節: 元宵節2023|荃灣公園綵燈展
除了傳統的豆沙蓮蓉,還有冰皮、芝麻豆腐花、香滑奶茶、法國鵝肝、流心月餅等等,說着說着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最後,湯圓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是用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餡料,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湯煮、油炸或蒸食。 相信大家都知道湯㘣的意思,吃湯圓的習俗可為元宵節添上美好之意,取其團圓美滿、甜蜜之意。 香港元宵節2025 點燈儀式對鄉村居民來說是一件大事,除了慶祝香火得以承繼外,更重要的是為新生男丁在族譜上「註冊」,意味着這個新生命將正式成為宗族或鄉村的一分子。
香港元宵節: 元宵活動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后的生日,香港各區的天后廟自然要好好慶祝一番。 香港元宵節 其中元朗十八鄉天后誕的花炮會景巡遊習俗,已經堅持了超過半個世紀,是天后誕慶典的重頭戲。 香港元宵節2025 近30支花炮隊伍參加巡遊,舞龍舞獅和其他表演團體助陣,聲勢浩大,歷時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