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球/天文台/馬鞍/停課】強烈熱帶風暴「馬鞍」來襲,天文台料馬鞍持續增強及接近香港,相應發出更高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天文台周二(23日)晚上9時1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至周三(24日)12時4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預料馬鞍會增強為颱風。 天文台昨日指位於南海中部的低壓區結構較為鬆散,預測低壓區在昨晚稍後至今早期間,逐漸發展為熱帶氣旋,會視乎實際發展及動向,在今早考慮發出一號戒備信號,預料該低壓區隨後會移向廣東西部至海南島一帶,但路徑和強度仍有變數。 同時,受外圍雨帶影響,預料今日及明日風勢頗大,有狂風大驟雨及雷暴,海面有湧浪,市民應做好防風防雨準備。 而澳門則在昨晚7時發出一號風球,而今午發出3號風球的機會亦偏高。
- 原因:熱帶氣旋在香港南面或東南面接近,以偏北路徑接近香港、在香港東面(或境內較東地區,如西貢)掠過,移至香港北面,導致香港出現東北風、西北風、西南風的風向改變。
- 預計,第7號颱風將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轉西北方向移動,移速逐漸加快,強度逐漸增強,最大強度可達熱帶風暴級(8-9級,20-23米/秒),明天中午至晚上在海南島東北部至廣東西部一帶沿海登陸(8-9級,熱帶風暴級)。
- 在過去一兩小時,鰂魚涌水位曾上升至2.7米左右,比正常潮水位高0.5米。
- 受地形或鄰近建築物影響,市民所在區域的風力與香港普遍風勢可能有顯著差異。
- 另外,天文台指10月8日普遍地區錄得超過200毫米雨量,而在總部更錄得329.7毫米雨量,打破10月份單日雨量最高紀錄;亦為第八高的單日雨量。
- 按照現時預測路徑,暹芭會在今晚至明早最接近香港,在本港西南300公里附近掠過。
因強烈熱帶風暴康森有機會影響香港,天氣不穩定,天文台曾表示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但由於康森比早前預計的路徑偏南,令導致香港離岸吹強風的機會減低,故最後無需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1)10受當時仍為季風低壓的森拉克影響,香港風勢頗大,天文台7月31日早上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 隨著其晚上發展為熱帶氣旋,天文台取消強烈季候風信號並直接發出三號強風信號。
今年8號風球: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若遇上移速較快且眼壁未有掃過香港之熱帶氣旋,出現「半圓效應」的情況下,香港處於熱帶氣旋左邊之「可航半圓」,會令風速較低。 天文台在多次應對強烈熱帶風暴正面襲港之處理手法均引起有關九號信號的討論。 1997年颱風維克托正面襲港,在維克托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的情況下仍然維持九號信號,直至風暴遠離香港才改掛八號信號。 自此之後,每逢有颱風登陸前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並橫過香港,天文台多會維持九號信號。 因此,不少市民會誤以為當強烈熱帶風暴正面襲港時,天文台便會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 當熱帶氣旋可能或已經影響香港時,香港天文台便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目的是以簡單容易理解的信號,警告市民熱帶氣旋為香港普遍地區帶來的風力威脅。
- 特點:由於吹西北風時香港較不當風,此類熱帶氣旋一般需非常接近,甚至正面吹襲香港,才能帶來烈風風速,而由於香港西面為珠江口,吹西南風時較為當風,若熱帶氣旋強度不變,香港轉吹西南風後風勢亦會增強。
- 天文台預測,按照現時預測路徑,暹芭會在今晚至明早(7月2日)最接近香港,在本港西南約300公里附近掠過。
- 天文台周二(23日)晚上9時1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至周三(24日)12時4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預料馬鞍會增強為颱風。
- 八號東北信號生效長達23小時20分,是自1973年烈風信號改革以來,生效時間最長的單一八號信號,打破三日前熱帶風暴獅子山所創下的22小時紀錄。
- (4+2) 自1960至1968年以來,首次連續7年發出八號信號(1970年-1976年)。
- 但冷鋒把熱帶氣旋轉向東北,導致罕見地出現颱風在南海西北部回轉至東北方向返回西北太平洋的現象發生。
- 但是受獅子山的外圍廣闊雨帶持續影響,香港各區的風力在日間普遍不跌反升,而天文台改發三號信號的時間亦不斷押後。
由於約克移動緩慢,風力在其登陸珠海才減弱,因此十號颶風信號維持了十一小時才落下,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香港近海平面處現正或預料會普遍吹烈風或暴風,並從信號(西北、西南、東北、東南)所示方向吹襲,持續風力每小時63至117公里,陣風可能超過每小時180公里,且風勢可能持續。 如需外出,應緊記有一熱帶氣旋正在接近香港,稍後可能影響外出計劃。 三號強風信號香港近海平面處現正或預料會普遍吹強風,持續風力每小時41至62公里,陣風可能超過每小時110公里,且風勢可能持續。 當地發布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珠海市氣象局10月7日16時00分發布白色颱風預警,同時解除全市高溫和森林火險預警信號。 熱帶低壓在10月7日14時中心位於珠海市西南方約640公里的南海中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7級(15米/秒),預計其將以5-10公里的時速向偏北方向移動,強度繼續加強,9日白天有可能登陸或擦過海南南部沿海,之後趨向越南北部。
今年8號風球: 懸掛間最長的八號風球 – 獅子山
截至今清晨5時,共有14人在風暴期間受傷需前往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4人仍留院,1人情況嚴重。 10月31日下午4時20分香港天文台發出三號強風信號,天文台曾指3號至少維持至正午12時,但隨後幾小時後又改口稱三號強風信號會在今日維持。 但在9點45分時,天文台於官方網站更新指尼格明日將會在本港西南約200公里左右掠過,強度會逐漸減弱,不過減弱速度仍存在變數。
此信號起源可追溯到1917年香港初次使用數字信號的時候,當時設有一至七號信號,其中二至五號分別表示烈風將會由北、南、東或西四個方向吹襲香港。 天文台於1931年改用一至十號信號,其中五至八號分別是西北、西南、東北及東南烈風信號,相等於現在的八號信號之四個方向。 天文台為避免公眾誤以為五至八號信號代表風力之強弱,到1973年起,五至八號信號正式改為八號西北、西南、東北及東南信號,並沿用至今。 另外,以往天文台透過香港境內的信號站懸掛信號,隨著最後一個信號站(長洲信號站)在2002年起停用,天文台此後改以「發出」等字眼發佈信號。 10月8日下午5時40分,氣象局表示「獅子山」環流較為廣闊,預料今晚到明日早上於澳門西南約500公里範圍內掠過,並預計10月9日凌晨至早上風力仍會進一步增強,間中達7-8級及有陣風,三號風球於晚間時間維持。 除非「獅子山」採取較接近路徑,否則改發較高風球機會偏低。
今年8號風球: 熱帶風暴正面襲港爭議
在過去一兩小時,鰂魚涌水位曾上升至2.7米左右,比正常潮水位高0.5米。
今年8號風球: 相關條目
但氣象局在2018年開始亦改為使用「發出」、「生效」、「取消」字眼。 離島方面,氹仔蘇利安圓形地附近有山石倒塌於行人道;氹仔茵景園附近山邊亦有山泥倒塌;氹仔盧廉若馬路塌牆。 另外,路環及氹仔各行山徑亦有出現山泥傾斜的情況,市政署正派員加緊巡查及評估情況,為保障公眾安全,現時路氹共14條步行徑須暫時關閉。 此外,消防局在上午10時接獲於路氹城蓮花圓形地水浸事件,有車輛死火,報案者報稱現場有車輛被困, 消防員接報到場,救出四名被困男女,再將他們帶到安全位置,無人受傷。 今年8號風球 因蓮花圓形地嚴重水浸,加上有車輛死火,現場路段一度有大量巴士及車輛無法前行,外圍交通擠塞,部分車輛須繞道離開。 氹仔街市附近、南新花園、雞頸馬路、菜圓路、波爾圖街、黑僑街、氹仔運動場及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疑因水流衝擊下,大量泥沙及雨水直接堵塞地下排水渠網,形成內澇出現水浸,其中波爾圖街是繼10月8日暴雨後出現水浸後,三日內兩浸。
今年8號風球: 獅子山2.0恐來襲
天文台於早上6時40分發出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是天文台第四遲發出年內首個八號信號(僅次於1972、1974、1975年),當時獅子山位於香港之西南約550公里。 天文台預料八號信號會在當日早上維持一段時間;隨後於早上8時45分表示預計下午風力將會稍為緩和,會視乎風力情況於下午初時考慮改發三號信號。 今年8號風球2025 但是受獅子山的外圍廣闊雨帶持續影響,香港各區的風力在日間普遍不跌反升,而天文台改發三號信號的時間亦不斷押後。
今年8號風球: 天文台:3號風球生效!周三離岸風力達8級!留意8號波以外1個風險
除了2010年外,所有年份均有發出八號信號的記錄,是1960年代及1970年代以來發出最多八號信號的年代。 這主要是今年夏天南海東北部和西北太平洋的海水表面溫度較正常高,有利熱帶氣旋生成,再加上大氣引導氣流皆有利熱帶氣旋靠近本港,所以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較多。 今年8號風球2025 澳門氣象局則於昨午三時半改發三號風球,晚上八時半發出橙色風暴潮警告,並於晚上十一時半發出八號風球。
今年8號風球: 懸掛風球數字系統及晚間燈號
至於暹芭增強程度不似預期,梁同樣指由於現時南海溫度夠,有條件讓暹芭增強。 截至今日凌晨2時,政府1823電話中心收到20宗塌樹報告。 政府暫時沒有收到山泥傾瀉或水浸報告;醫院管理局表示,截至今日凌晨0時30分,一名市民在風暴期間受傷,於公立醫院急症室接受診治。
今年8號風球: 澳門氣象局︰最快晚間考慮是否需要發出八號風球
天文台在下午3時1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30毫米的大雨,且雨勢可能持續。 原因:熱帶氣旋起初在香港東面接近及預計在東面登陸,但在香港南面時轉向西行,在香港南面掠過,期間轉吹東北風,風力達颶風程度,令天文台發出更高信號,而改發八號信號時已轉吹東南風,導致香港出現西北風、東北風、東南風的風向改變。 自1992年的菲爾過後,在正面襲港的熱帶風暴中,只有1999年強烈熱帶風暴錦雯、2012年熱帶風暴杜蘇芮及2022年強烈熱帶風暴尼格正面吹襲香港時,才為香港海平面帶來短暫烈風。
今年8號風球: 發出最多次數的年份
八號風球生效下中心最遠距離的熱帶風暴:450公里 (打破尚未升格強烈熱帶風暴時的2020年熱帶風暴浪卡的410公里)。 今年8號風球2025 今年8號風球 發出(懸掛)時間最長的八號風球:20小時 今年8號風球 (打破2006年颱風派比安懸掛八號風球時間18小時半紀錄)。 料暹芭遠離後,香港會受活躍偏南氣流影響,預料下週天氣持續不穩定,未來一周顯著降雨概率維持「中」至「中高」。 天文台預測七一及周六有狂風驟雨及雷暴,雨勢有時頗大,還有湧浪;周日仍間中有狂風驟雨及雷暴,初時雨勢有時頗大。 風勢方面,7月1日吹東風5至6級,高地間中7級;2日吹東南風5級。
今年8號風球: 天文台改發黑雨警告
預計,第7號颱風將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轉西北方向移動,移速逐漸加快,強度逐漸增強,最大強度可達熱帶風暴級(8-9級,20-23米/秒),明天中午至晚上在海南島東北部至廣東西部一帶沿海登陸(8-9級,熱帶風暴級)。 原因:與「西北→西南」及「東北→東南→西南」相似,但熱帶氣旋較接近並帶來烈風時,香港已轉吹西至西南風,導致天文台直接發出八號西南信號。 原因:與「東北→西北→西南」相似,喬治亞在香港東南面接近,以西北偏北路徑接近香港、在香港東面掠過,導致香港出現東北風、西北風、西南風的風向改變,而轉吹西南風時,風勢已減弱至烈風程度以下,導致天文台改發更低信號。 特點:由於吹東至東南風時,香港絕大部份地區當風,此類熱帶氣旋所帶來的風力一般較猛烈,無需正面吹襲亦能帶來暴風風力,因此雖然與「東北→西北→西南」風向相近,但是風力差異相當大。 原因:熱帶氣旋在香港南面或東南面接近,以偏北路徑接近香港、在香港東面(或境內較東地區,如西貢)掠過,移至香港北面,導致香港出現東北風、西北風、西南風的風向改變。
維持1小時35分鐘(6月29日晚上11時05分至30日凌晨12時40分),打破2008年颱風風神紀錄。 連續2年發出九號信號:2008年的颱風鸚鵡和2009年的颱風莫拉菲,1973年至1975年以來首次。 同年懸掛兩次九號或以上信號:颱風瑪姬(T. Maggie)、颱風約克(T. York),1964年以來首次。 (3+1) 首次連續12年發出八號信號(1970年-1981年),成為自1946年有紀錄以來連續最多年發出八號信號的年份之一。 自1917年創立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數字系統後第5次、1946年以來惟一一次跳過九號信號,由八號信號直接改掛十號信號。 2017年,適逢數字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系統設立100週年,天文台特意開設專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介紹其歷史。
• 以7月2日為例,博物館在星期六的閉館時間為晚上8時,如8號警告信號於下午4時前仍未取消,博物館將不會開放。 社會福利署亦宣布,通常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運作的轄下福利服務單位、提供課餘託管服務的中心及長者服務中心,已暫停開放。 衞生署亦表示,所有通常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運作的衞生署診所均會關閉。 天文台台長岑智明在天文台製作的「氣象冷知識」颱風專輯系列短片中解釋,由於香港地形相當複雜,故從不同方向吹來的風,影響力很不同,故8號風球要劃分4個方向提示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