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需跟踪7月下旬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如政策有再次偏松,风险偏好提升将吸引资金流入。 核心结论:上证综指2440点是牛市反转点,类似05年998点,大逻辑:牛熊周期轮回、企业盈利见底回升、国内外资产配置A股。 根据盈利趋势,牛市分为孕育期、爆发期、泡沫期,年初以来处于孕育期,经历3288点以来调整后,下半年市场有望逐渐步入爆发期。 牛市第二阶段将确认主导产业,科技和券商更强,消费白马和制造龙头等核心资产为基本配置。 正當市場處於牛 市二期,企業的收益將會持續上漲,這時經濟表現數據(例如 GDP)會越來越有看頭,失業率也會逐漸下降。 真實數據令一切看起來很有希望及前景,投資者的投資慾望及信心將會大增,這會讓股價及指數等各類金融商品逐漸往上升。
- 當熊市二期發生時,股市已經下跌許多,但還是有部分投資人覺得牛市還沒結束,而市場剩餘的樂觀情緒還是會帶動整個股市,但如果這時市場發生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也很有可能會引發恐慌性拋售。
- 十二、止蚀唔止赚 , 通常卖出之后股价才大升 , 我地少赚 50% 或以上。
- 2010年11月中国CPI升幅5.1%,估计2011年上半年见6%。
- 也因為很難預測何時前景開始好轉,所以都不敢貿然買股。
- 经过一段时间的低徊,许多股票己从盲目抛售者流到理性吸纳者手中。
我对自己的交易进行了总结,看着以前买的股如果拿着不动,都可以赚很多钱,最终决定,买入中国石化,长期持股。 选择它的原因是,它经常涨停(牛市最末期的狂欢),长期向上,趋势良好,又是大众明星。 我记得我买的第一支股票是山河智能,买入第二天涨停了。 我当时就是满仓一只股的,因为我觉得炒股就是这样,满仓,买然后卖,赚或者亏。 因此,我認為美國經濟會蒸蒸日上,美股的升幅也會高於經濟增長,直至升到高到無人信,方才爆破,而由於在爆破前已用了很多年養成了美股逢跌必買的慣性,因此它會段段都有魚加入,血肉長城,就像金融海嘯時的「滙豐控股」。 股民若怕短線大注買入後出現調整,他建議以月供形式入貨。
牛市三期: 港股證券戶口
4月6日《四月决断》中我们提出经历3个月上涨后需警惕基本面不能接力导致的回调风险,4月21日《小心溜车》中明确提出市场短期面临回撤压力,上证综指4月22日达到次高点后开始回调。 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A股有望逐渐步入牛市第二阶段即爆发期。 牛市三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期性反弹以后,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趋于恶化,公司业绩下降,财务困难。
类似,疫情早期,大家每天看新增数字,到今天,谁还关心美国的新增? 其實不難理解為什麼有許多人會這麼做,因為當市場看似會無止境的下跌時,投資人的本能反應是「在情況變得更糟時儘快賣出」,但是需要思考的是,當熊市一結束,牛市來臨時,我們很有可能會錯過最佳的入場機會而讓獲利縮減。 但與熊市一期不同的是,公司的基本面已經有明顯的不良跡象,股價雖然上升但基本面已經變質了,這時候會有一波更大的跌勢正在蓄勢待發。 熊市發生往往會帶來恐懼感,進而引發恐慌性拋售。 此外市場的情緒也很緊繃,隨時一個壞消息都能讓股價再次下跌,這也是熊市的發生原因,在接下來的內容也會詳細說明恐懼感出現的原因。
牛市三期: 港股現處於牛市二期
而回升的幅度一般是整次跌市總跌幅的三分一至二分一之間。 第二階段:市場轉入整體的平衡市,各合約也逐漸轉變為正基差排列。 牛市三期2025 基本面仍是熊市特徵,但是低廉的價格消化了大部分空頭因素,價格的上漲也往往來自於對預期的反應。
2022年的A股呈现W走势:1-4月、9-10月大幅下跌;中间则由光伏、锂电等热门行业带领了大幅反弹;年底的上涨则由低估值蓝筹以及防疫政策松动后的消费板块共同引领。 两次下跌均在一定程度上受汇率贬值影响(国际资本流出),以上的市场变化,我们均提前三个月以上做出了预测。 第一階段:單邊下跌行情為主基調,但迅猛的反彈仍時有發生。 美國1月最終需求生產物價指數(PPI)按年上升6%,升幅連續7個月放緩,但高過市場預期,指數按月止跌回升0.7%,升幅大過預期。 扣除食品及能源價格的核心指數按年及按月分別上升5.4%及0.5%,兩者都高過市場預期。
牛市三期: 牛市三期已死 熊市悄悄來臨
这就没救了,估值再低都有可能继续跌,那你就干脆啥也别买了。 反正涨上去的时候,你也拿不住,赚点小钱就会跑。 看到股市涨到20楼的时候,又抱着大钱去接回来。 与我们的常规思维不同,当时经济其实已经在微弱的好转,只不过大家觉察不到而已。
牛市三期: 熊市三期最恐慌卻最平宜
对比19年与05年,05-07年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地产链是主导产业,银行为他们提供融资服务,所以牛市中最强的行业是地产链+银行。 而现在我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步入信息化时代,重点发展的产业是科技类行业,而为科技类行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是券商,所以未来进入牛市全面爆发期,这次的主导产业是科技+券商。 牛市三期2025 科技内部的具体细分行业还需要通过季报数据逐步确认,2013年4月后创业板牛市全面爆发期传媒成为主导产业,也是经历了1季报、中报业绩的不断确认。 此外,从2-3年的风格轮动角度,我们也分析过2019年开始市场风格将偏向成长,详见《关键词:龙头、成长——2019年市场风格展望》。 MSCI 3月1日公布将把创业板纳入指数体系,且中盘股的纳入时间从明年年中提前到今年,这说明外资流入也会配置中盘的科技成长类公司。 创业板2月单月上涨25%,单月涨幅创历史新高,历史次高为15/05,当时创业板处在牛市第三阶段泡沫疯狂期,单月上涨24%。
牛市三期: 什麼是牛 市?
其實今次升市可說無聲無息來臨,一來外圍和A股乍暖還寒,美國又有加息壓力,散戶戰意並不高昂,普遍未能在今次升浪中賺大錢。 本刊找來多位投資專家提供揀股秘笈,希望助股民追回失地。 也就是說,當熊市來臨時,過度開槓桿和沒有競爭優勢的公司將受到最大的打擊,而一些穩打穩紮且有競爭優勢的公司將會存活下來。 這場熊市經歷了 5 年 2 個月之久才在 2013 年 1 月回到熊市前的高點,次貸危機事件除了是 21 世紀目前為止最大的熊市,也是美股 150 年以來的知名熊市之一。
牛市三期: 牛市三期:最為狂熱
投資者常聽見「牛市」、「熊市」,簡單而言牛市中市場處於上升周期,熊市則相反下跌。 熊市第一期:在景氣最高點的時候,熊市第一期會無聲無息地開始。 市場這時還是非常熱鬧,大部分的投資者這時還沉浸在賺錢的快感中,渾然不覺自己身處在市場過熱的危險中。
牛市三期: 牛市有三個時期
上市公司也趁机大举集资或送股或将股票分拆以吸引中小投资者。 在上升周期出現時,通常是經濟處於不景氣的時候。 這時,股市低迷,但開始有反彈跡象,正是入市時機,稱為牛市一期。 2016年港股處於牛一,即恒指在2016年2月12日跌至18278點時熊市已告一段落,轉熊為牛。
牛市三期: 牛市和熊市四個階段的特徵
股价在较高水平上反复,这段时间可能维持几个月甚至超过一年,主要视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击的严重程度而定,是牛市三期如何操作股票的重点。 市场的成交虽然还处于低迷状态,但己出现微量回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低徊,许多股票己从盲目抛售者流到理性吸纳者手中。 市场在回升过程中又经常会出现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点都比上一次高,于是吸引新的投资者入市,市场交投开始活跃。 这时候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绩开始好转,盈利增加引起投资者的注意,进一步刺激入市的兴趣。 牛市是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模糊的概念,金融学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我们认为,牛市的核心是赚钱效应强,表象特征是指数涨、大部分股票上涨、场外资金进场。
牛市三期: 熊市的定義
上市公司也趁機大舉集資,或送紅股或將股票拆細,以吸引中小投資者。 在這一階段的末期,市場投機氣氛極濃,即使出現壞消息也會被作為投機熱點炒作,變為利好消息。 垃圾股、冷門股股價均大幅度上漲,而一些穩健的優質股則反而被漠視。
牛市三期: 牛市是什麼意思?一文看懂牛市特徵、一二三期、影響、例子
這基本上是前面 3 點的總結,與其想著一次抄底獲利,比較正確的做法是,在股價已經跌到你認為的價值線以下進行分批買入。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 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 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 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經濟景氣的跌宕起伏影響著市場,但還是有人能夠從市場的些微波動中有所察覺,提前退場或進場,從中獲利或者避免賠錢。
牛市的第一阶段,在一个强烈的反弹后,由于市场整体极度缺乏热情,所以终归回归平静。 从今天看历史,这个预热阶段,通常是那些时代的娇子,2003年的五朵金花,2013年的互联网,万众创业,2018年开启的科技,芯片。 而到了牛市第一阶段,市场开始麻木,利空和利好,几乎都无法造成持续的行情。
牛市三期: 牛市於悲觀失望中誕生
6月29日中美元首在大阪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美方不再对中国产品加征新的关税,两国经贸团队将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这次基本面今年能否企稳,关键在于未来国内政策对冲的力度和中美贸易谈判进展。 从推动力看第二阶段指数EPS(TTM)涨跌幅多数在50-400%之间,PE(TTM)涨跌幅在30-120%之间。 这个阶段基本面拐点出现,企业盈利触底回升,盈利和估值均上行,形成戴维斯双击,牛市全面爆发,这个阶段市场涨幅最大。 若升市踏入第二階段,市場會有數項特徵,例如企業盈利增長逐步改善、經濟數據轉持續向好等,導致投資者入市意慾高漲,推動指數或股價升勢。 一般而言,「牛二」的持續時間比較長,市況也較波動。
牛市三期: 牛市一二三期
近期资本市场改革等举措将带动VC/PE为科技企业注入增量资金,从而带动行业需求回暖、增加订单,推动ROE改善。 牛市三期2025 牛市三期2025 回顾03年以来科技股已经历3次盈利周期,平均持续12个季度,最新一轮盈利回升期始于12Q4,高点在16Q1,此后开始回落,至19Q1已持续26个季度。 13-15年大量并购重组带来外延式扩张拉长这轮盈利周期,随着三年业绩承诺到期,大量商誉减值损失直接冲抵净利润,18Q4科技股归母净利累计同比低至-36.9%,至此前期并购重组对科技股业绩的拖累才基本告一段落。 截至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约36.6平方米,相比于2000年的20平方米已经大幅提高,2018年我国人口年龄均值为37.4岁,将跨过25-40岁买房高峰期。 2019年2月22日中央政治局明确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融资端看,上交所正大力发展科创板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
牛市三期: 熊市的3個例子
回顾历史时,大家划分牛熊市,往往以指数的高低点来切割,这样处理简明清晰,但没能准确阐述各阶段的特征。 當熊市二期發生時,股市已經下跌許多,但還是有部分投資人覺得牛市還沒結束,而市場剩餘的樂觀情緒還是會帶動整個股市,但如果這時市場發生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也很有可能會引發恐慌性拋售。 至熊二時,稍有不利消息,市場便會進行恐慌性拋售,部份原因亦因早前於牛市「賺夠」的人紛紛離場,股市跌勢持續,期間或有數次因估值跌得過低而呈現較大幅度的反彈,惟持續力不強。 至熊三市場價格仍持續低迷,成交量萎縮,拋售停止,此時其實亦與牛市第一期重叠,部份投資者開始入市。 不過牛三亦與熊市第一期重叠,投資氣份高漲下,市場缺乏戒心,利好消息不一定兌現,由於部份投資者看破沒有基本因素支撐、僅靠市場利好氣氛的升勢,相關投資者或獲利離場,股價續升時成交量則未能跟上,市場開始崩盤。
大部分投资者对市场心灰意冷,即使市场出现好消息也无动于衷,大部分投资者开始不计成本地抛出所有的股票。 有远见的投资者则通过对各类经济指标和形势的分析,预期市场情况即将发生变化,开始逐步选择优质股买人。 市场成交逐渐出现微量回升,经过一段时间后,许多股票已从盲目抛售者手中流到理性投资者手中。 市场在回升过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点都比上一次高,于是吸引新的投资人入市,整个市场交投开始活跃。
牛市三期: 港股牛市
內地經濟全面復常對於美國通脹回落也很重要,因為供應鏈阻滯是推高美國通脹的因素,如果中國生產全面恢復正常,有助消除一大通脹壓力。 此外,雖然內地需求或會出現反彈,但暫時不用擔心會拉高通脹,甚至輸出通脹,因為內地房地產市道依然疲弱,相關成本大幅下跌令到整體通脹壓力較低。 由於美國聯儲局的加息步伐放緩,而且峰值未必如之前預期高,美滙指數下跌並已失守104關,再向下將要看101及100支持位。 在美滙回落之下,新興市場股市利好,而且這同樣有利於美股表現。
因为经济好转是从货币开始的,而不是大家的亲身感受。 而对于较有实力的投资者而言,必然是已持有充足的货进入牛三,或许这些持货已有数年,必定是等待最佳机会,善价而沽。 虽然对够货者来说是收成期,是等位放的时期,但牛三往往是一个不短的时期,而且牛三的开始期与顶点期,回报可以相差非常大,因为狂热期的顶点是极度疯狂,价位升到你不信,而何时沽出就相当考投资者的功力。 牛市三期 對於實力一般的投資者,若已有一定貨進入牛三,那除了採用沽多於入的策略外,最好就是用分段沽出,慢慢沽貨,不用心急。 又或用升一倍放一半的策略,沽一半後如同收回本金,餘下的是賺多少的問題,就算不放也無問題。
总言之,楼价受供求因素而升降,而非政府临时打压措施而改变,金价、股市亦一样。 这方面可参考当地分析师见解,为投资者寻找合适板块作投资之用。 但我认为,2011年中国股市仍是板块轮动为主,炒个别行业升降,以及炒偏低股回升、偏高股回落为主。 A股由2010年7月到2012年下半年仍是牛市二期,市场表现以板块轮动为主。
目前騰訊每手入場費約二萬六千元,每月買一手未必人人可以負擔,但不少銀行和股票行都有月供股票計劃,每月入場費低至幾百至幾千元,可以慢慢儲夠一手。 牛市三期 「冇辦法,在贏家全取嘅科網市場,一定要買龍頭。過去二十年,喺美國信亞馬遜就冇死,香港就買騰訊!」豐盛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說。 恒生指數上周三終於衝破二萬五千點,是一五年七月「港股大時代」以來首次。 即使美股出現調整,A股氣氛又「麻麻」,恒指仍連續多日企穩二萬五收市。
截止17年我国保费总收入达到3.7万亿元,仅次于美国,然而从保险密度和深度看,我国保险业较国际水平差距大,保险市场有待扩张。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19年1-4月国产、欧美、日系、韩系挖掘机市占率分别为64%、14%、11%、10%,其中三一重工、徐工机械市占率为24%、14%。 水泥龙头海螺水泥销量占比从04年的4%一路攀升至18年的17%。
牛市三期: 投資者自信心提升
美國1月最終需求生產物價指數按月回升0.7%,市場憂慮聯儲局加大加息力度。 道瓊斯指數較早時報33807點,跌320點,跌幅0.94%。 納斯達克指數報11913點,跌157點,跌幅1.3%。 標準普爾500指數報4095點,跌51點,跌幅1.25%。 美國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按年升6.5%符預期,較11月7.1%繼續回落。 美國通脹自去年6月見頂後持續向下回落,但偶有超過市場預期的情況,可是整體保持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