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年相約,其中超過四分三(75.1%)的同學已就業;有21.3%決定升學,數字與畢業同學多希望透過進修以增强自己在職場的競爭力的取向吻合。 此外,調查發現,從事低技能職位的大學生比例,2018年達16.8%,為歷史新高;2019年、2020年分別下跌16.2%、14.8%;2021年、2022年分別回升15%以上,可見大學生競爭激烈。 第四波疫情,各行各業均受到重創,以下嘅5大失業救濟金津貼,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燃眉之急。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2025 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立法會議員劉智鵬歡迎增加非本地生學額,但他說,過去非本地生畢業後留港的比率較小,期望當局有整全規劃,吸引他們留港發展。
- 根據房委會顯示的「公共租住/租置計劃屋邨」,屋邨數最多的是觀塘區、葵青區、沙田區與黃大仙區並列、及深水埗區。
- 在「按教育程度及性別劃分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分類中,仍然能看到男女收入差異的情況,每個教育程度組別,男女的月入中位數至少相差$4,700,當中差額最大的為$7,000,屬於「高中」組別。
- 此外,「中國歷史及文化(榮譽)文學士組合課程」和「英文及應用語言學(榮譽)文學士組合課程」計算中英文科加最佳3科的成績;其餘科目則計算最佳5科成績。
- 至於資產限額,所有住戶類別都獲得放寬,其中1人家庭的資產限額由266,000元放寬至273,000元,而2人家庭的資產限額由360,000元放寬至369,000元。
- 調查結果顯示,近20年,具大學學歷的人士收入中位數,下跌2%至約3.4萬元;但最年輕一代,即21至25歲大學畢業生的收入中位數,則升至約1.7萬元,當中最高收入的一成大學生,平均月薪近3.2萬元,是歷年新高。
統計處公布以住戶每月入息劃分的家庭住戶數目,當中近20萬住戶月薪超過10萬,而住戶收入中位數為26,200元。 若以夫婦均達月入中位數19,600元的家庭住戶為例,二人月入共39,200,家庭月入約為全港首38.9%高。 申請住戶(包括1人住戶)達到工時要求,而住戶的入息及資產符合有關限額,可以申領計劃下的基本津貼、中額津貼或高額津貼。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以18區劃分,按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計算,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最高的地區為灣仔區,達$55500、緊隨其後的是$52500的中西區、接下來是$45200的西貢區、然後是南區,達$41700、第五是$40300的東區。 按所有住戶計算,頭5位則有不同,分別是中西區($42000)、灣仔區($40400)、西貢區($37200)、南區($33000)、及荃灣區($31800)。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香港大學生完成軍事體驗營 於駐香港部隊進行結業典禮
至於資產限額,所有住戶類別都獲得放寬,其中1人家庭的資產限額由266,000元放寬至273,000元,而2人家庭的資產限額由360,000元放寬至369,000元。 調查又發現留在內地工作的受訪內地畢業港生,目前月入中位數大約為8240元人民幣,對比回港工作的受訪內地畢業港生,入息中位數則為17320港元。 (iv)為推動職業專才教育發展,裝備青年人投身人才需求殷切的行業,職業訓練局推行Earn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 Learn職學計劃,結合課堂學習及在職培訓,並提供有保障的薪金及津貼水平,讓學員得以在清晰的職業進階路徑上發展。 另外,82年後出生的年輕世代起薪點大為落後,第二、三代大學畢業生初入職收入中位數逾1.5萬元,從第四代起均低於1.4萬元,當他們踏入25至29歲,收入增幅亦較前人少,當中以82年至86年出生一代水平最低,不過近年漸改善。 他又指內地政府鼓勵創業,會提供場租補貼和協助招聘人才,營銷工具像團購平台也較香港多,認為若發展良好,可回港開分店拓展市場,坦言對比留港發展同學月入1萬多至2萬元,自己追求的更多。 上季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最少的組別為60歲或以上人士,而最新一季數字顯示,收入最少的組別為15歲至24歲組別,男女合計為13,000元。
團體估計,宏觀經濟環境惡化,包括貿易戰、美國加息、內地經濟轉型等因素,香港經濟未必能獨善其身,大學學歷勞工收入及增速改善情況或難以持續。 因此建議政府應加大力度引入新經濟發展,以幫助青年發展,而青少年亦應多增值自己,例如修讀碩士課程等。 另外,82年後出生的年輕世代起薪點大為落後,第二、三代大學畢業生初入職收入中位數逾1.5萬元,從第四代起均低於1.4萬元,當他們踏入25至29歲,收入增幅亦較前人少,當中以82年至86年出生一代水平最低,不過近年情況漸改善。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大學畢業生月入中位數 20年跌5.5%
按教資會的數字顯示,修讀醫科、牙科和護理科的畢業生薪酬待遇屬所有學科之中最佳,平均年薪達462,000元,即月薪約38,500元,而有關課程集中在港大、中大兩所大學,因此提升了兩間大學的畢業生薪酬表現水平。 都會大學與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於(11月14日)舉行入園簽約儀式,為首間香港自資院校進駐深圳虛擬大學園。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2025 都大將於園內成立「香港都會大學深圳研究院」,推動兩地在教育及科研方面的合作,共同推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都大校長林群聲表示,大學將充分發揮人才及科研創新的優勢,搭建科研平台,推動環境保護、醫療健康和智慧城市等範疇的研究項目,開展具影響力的研究倡議及項目,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及應用,回饋社會。 其中較為收生分數較低的課程有Department of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Media and Communication(媒體與傳播系)。 課餘託管服務旨在為一些因工作、尋找工作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在課後時間照顧子女的家長提供照顧服務。
根據港大的數據,不計算醫科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23,503港元,而月入中位數則為20,042港元,分別比2019年升1.1%和0.2%。 從2022年到2023年,各教育程度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普遍呈上升趨勢。 其中,2023年第一季度的總收入中位數達到20,000港元,較2022年第一季度的18,800港元有所增長。 陳偉強認為,大學教育跟職場脫節,僱主亦投訴現今大學生基本能力和專業技能不足,需額外培訓,建議港府檢討教育政策,同時推動產業多元化,創造更多高技術就業機會。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2025 惟他坦言,未見新政府有高瞻遠矚的教育政策,他又反對推出3萬元自資學券,指此舉令本應被淘汰的自資院校可繼續營運,這批自資院校畢業生未能找到體面工作,怨氣更大。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大學生入息中位數: 薪酬趨勢|香港收入中位數2022|35歲至44歲月入中位數最高
社會福利署(社署)透過為營辦課餘託管服務的部分機構提供額外的收費減免名額,以推行加強課餘託管服務,於平日晚上、星期六、日及學校假期提供延長服務時間。 服務內容包括功課輔導、家長教育、社交及發展活動、小組活動,社區服務或參觀。 大學生入息中位數 然而,考慮到疫情下低收入住戶面對的經濟壓力,經諮詢立法會,政府決定單次凍結除四人住戶外所有住戶類別的職津入息限額。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2025 四人住戶方面,政府會按機制調整入息限額,經四捨五入原則,全額津貼入息限額維持不變,而四分三額及半額津貼入息限額則予以稍為放寬。
- 而收生最高分的是「內外全科醫學士」(MBBS),收生中位數達到4C+2X(中,英,數,通識4個核心科+2個選修科)的47分。
- 新論壇及新青年論壇以統計處1996年至2016年的數據,才於特定的年期內,聲稱有助減輕畢業生的財政壓力。
- 80、90年代大學學額較少,大學畢業生平均薪金自然較一般打工仔高;但近年大學學位供應增加,「大學生」已不及父母輩的時候矜貴,想有更好的議價格能力就要時刻裝備好自己。
- 乙類應用學習科目可視為非指定選修科或可作申請入學之用,部分課程或會有優先考慮的乙類科目,有關詳情,請留意官方網站的公佈。
- 從2022年到2023年,具有專上教育:學位課程的人士收入增長速度最快,達到6.1%(從33,000港元上升至35,000港元)。
- 申請住戶(包括1人住戶)達到工時要求,而住戶的入息及資產符合有關限額,可以申領計劃下的基本津貼、中額津貼或高額津貼。
- 另一個新課程, 是開設在「空間數據科學及智慧城市(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 (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 / 城市信息學及智慧城市)」之下的「城市信息學及智慧城市(榮譽)理學士課程」,設有40個名額,以積極配合政府打造香港成為世界級智慧城市的願景。
- 其中,具有專上教育:副學位的人士收入增長最為顯著,從2022年第一季度的20,000港元上升至2023年第一季度的21,700港元。
新青年論壇研究員張培然表示,香港過去30年經濟結構大致不變,令高技能職位數量沒有大幅上升,建議特區政府推動改變產業結構。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2025 如果一個產業薪資中位數是4萬,就表示這產業有50%的人落在4萬以下,另50%的人在4萬以上。 好多畢業生都希望30歲置業,即工作10年儲下首期上車(其實算太早,一般35歲),咁大約有10至15年俾2個人儲首期。 乙類應用學習科目可視為非指定選修科或可作申請入學之用,部分課程或會有優先考慮的乙類科目,有關詳情,請留意官方網站的公佈。 教育局回應說,特區政府致力透過一系列措施,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域教育樞紐,包括錄取非本地學生入讀專上院校。 局方不時檢視相關數據,並按需要考慮採取適當措施,以進一步推展有關政策目標。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大學生入息中位數: 最高瀏覽
新論壇及新青年論壇昨公佈《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比較研究報告》,研究九六至一六年間大學生的收入及增薪程度。 大學生入息中位數 研究發現,以五年劃分為一代,二十五至二十九歲擁有大學學歷比例,由第一代不足兩成增至第五代逾五成,反映年輕一代教育水平創新高。 但大學生從事低技能職位如文書支援、服務等非技術工作,在過去二十年比例卻大幅增加,人數增幅近五倍,由二萬八千二百人增至十六萬五千人。 現今大學生愈來愈多,有組織調查發現,整體勞工入息中位數在過去20年升了28.6%,但擁大學學歷勞工的入息中位數不升反跌,跌幅達5.5%。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統計處:2023年首季大學畢業月入中位數為35,000元
而15至24歲組別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最少,男女合計為 14,800元;其次是60歲或以上組別的收入中位數, 男女合計為15,000元。 團體亦指,有申請者獲編配的公屋單位,如3人住戶獲編配2-3人公屋單位而非較寬敞的3-4人單位,有3人家庭住戶輪候市區單位,最後獲編配26平方米的單位,人均只有8平方米多,擔心單位編配令住戶非常擠迫,一旦入住後出現輕微人口增加便容易成為「擠迫戶」。 另一團體「關注基層住屋聯席」表示,政府作出「3年上樓」的承諾難以實現,不少申請人完成詳細審查後的等候時間越來越長。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大學生入息中位數: 大學生人工:八大畢業生平均月薪22,166元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StockViva秒投 作為香港一家初創金融科技公司,基於技術及數據驅動達致快速增長,在短時間內突破50 萬活躍用戶,吸引來自香港、內地、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用戶加入。 秒投StockViva 的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宏寰集團和新加坡郭鶴年家族的 K3 Ventures 投資,實力雄厚,目標打造成為亞洲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大學生入息中位數: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X渣打銀行—劏房戶交租計劃(已完結)
2020年畢業生的平均月薪按年增長2.9%,達HK$27,956,月薪中位數增長4.1%,達HK$22,000。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過半(50.3%)的畢業同學投身工商界,平均月薪HK$22,600,比2019年平均月薪HK$22,040,增長2.6%。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2025 問卷調查於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間進行,有3,219位畢業同學回答了問卷。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20年跌5.5% 上車夢愈來愈離地
在2022年的四個季度中,具有專上教育:文憑/證書的人士收入波動最大,從第一季度的20,000港元下降至第二季度的19,400港元,再回升至第三、四季度的20,000港元。 11月14日,以「匯智灣區,融通創新」為主題的2023年深圳虛擬大學園聯席會議在深圳銀湖會議中心舉辦。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聯席會議舉行了嶺南大學、香港都會大學入駐深圳虛擬大學園簽約儀式和第十五屆深創賽深港澳高校預選賽暨第五屆深圳虛擬大學園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儀式。 截至目前,深圳虛擬大學已經聚集了包括清華大學、香港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等70所國內外知名院校,其中香港高校8所,國外院校8所。 放射學同樣是理大的三寶之一,學生在修讀基礎知識後,需要選擇專注在醫療影像 (Medical Imaging) 或是放射治療 (Radiation Therapy) ,畢業生可直接註冊,成為放射技師管理委員會註冊名冊第二部分的註冊放射技師。 2023年第1季數據顯示,35歲至44歲組別的就業人士的月入中位數最高,男女合計為25,500元;其次是45 至 54歲和25 至 34歲組別,男女合計為22,000元。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大學生入息中位數: 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
而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之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則最低,當中男士之收入中位數為17,000元,女則為13,000元。 即是中文、英文達到DSE3級水平,數學、通識達到2級水平,而學生其中兩科選修科亦需達到3級水平。 當DSE踏入尾聲,同學才從應考文憑試的壓力中脫身,又要面對未來升學的各種煩惱和疑問。 香港各大院校的收生要求每一年都有所變更,如果同學不緊貼心儀院校和課程的收生要求,很容易「脫節」,大大影響自己成功入讀的機會。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2025 如果將入息中位數的升幅和通脹升幅比較一下,發現入息中位數的升幅比起同期的通脹升幅為高,入息中位數的升幅大約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4%,而通脹升幅只有 2.4%,代表打工仔的整體薪酬升幅跑贏了通脹。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第3位 — 醫療化驗科學及放射學(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 – 醫療化驗科學(榮譽)理學士
研究發現年輕世代初入職收入改善,特別是1998至2002年出生、現年約20至24歲的人士,初入職收入屬8個世代中最高,中位數每月為17424元。 新論壇副召集人鄧咏駿指出,大學畢業人數大增,相應高技能崗位增長卻慢,學歷和職位錯配惡化,愈來愈多大學畢業生從事文書、支援人員等低技能職位,導致收入不及昔日。 80、90年代大學學額較少,大學畢業生平均薪金自然較一般打工仔高;但近年大學學位供應增加,「大學生」已不及父母輩的時候矜貴,想有更好的議價格能力就要時刻裝備好自己。 2022年至2023年期間,具備高等教育學位的人士收入增長速度最為迅速,達到6.1%,即從HK$33,000增至HK$35,000港元。 當天下午,深圳虛擬大學園成員院校嘉賓代表團實地調研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探訪前沿科技機構,深入了解合作區總體規劃、深港「聯合政策包」及科技創新合作成果,聆聽創新創業人才追逐科技夢想的故事。 參會嘉賓表示,將進一步研究引進高校優勢科創資源至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助力其打造世界級科研樞紐。
新論壇及新青年論壇以統計處1996年至2016年的數據,才於特定的年期內,聲稱有助減輕畢業生的財政壓力。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2025 住戶可透過郵寄或網上填寫表格進行申請,包括使用文本申請表格,填妥後郵寄至觀塘郵政局郵箱62600號(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或投入指定地點的投遞箱,或直接在網上填寫並遞交申請表格,詳情可按此查閱。 申請職津需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入戲限額可參考下表,而資產則包括土地、房產、車輛、投資及股份等,而自住物業則不計算在內;另外亦可利用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的計算器計算。 他指難以估計今年情況,但料現時疫情較去年緩和,僱員的收入應較好,但強調僱員入息報告未有反映失業僱員的情況,實際的經濟情況或較差。 根據統計處公布《2020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報告書顯示,本港2020年人口有7,395,900人,相較2019年減少了約2.6萬人。
《2020年大專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又指,以大學畢業生初入職的起薪點為例,醫療及製藥(20,050 元)為平均起薪點最高行業, 其後分別為屋宇建築及建造(18,500 元)及金融服務(18,321 元)。 根據「2020粵港澳大灣區薪酬及福利調查報告」當中指出,應屆大學生的平均薪酬大約在$14,000至$16,000區間,入職的薪金比去年略為更高。 而當中工程相關的畢業生就有大約$16,825的薪金,IT相關亦都有$16,500的薪金。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倫敦──按英國國家統計局(ONS)公布2019年稅務年度各行業的入息調查,全職僱員年薪中位數為31461英鎊(約34萬港元)。 另該局2019年財政年度的家庭財政調查,估計家庭年入中位數為29900英鎊(約32萬港元),能賺到此等金錢,已位列中等收入。 而近日,香港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亦分別分布了該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馬上看看本港畢業生的熱門行業和薪酬情況。
大學畢業月入中位數│香港政府統計處公佈最新大學畢業月入中位數報告,就業人員的月收入中位數從2022年Q1的HK$1.88萬,增至今年Q1的HK$2萬,年增HK$1,200或6.38%。 大學生月入中位數 張林說,深圳虛擬大學園是深圳市實施科技強國戰略、構建技術創新體系的重大舉措,將進一步在制度設計、改革舉措、資源配置、政策供給等方面做好協同配合,使各成員院校的綜合優勢在深得到更充分發揮,更好服務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2023年的高交會和西麗湖論壇即將開幕,歡迎在場嘉賓走進展館,走進前海、光明,感受深圳科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