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分別是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胃癌、肝癌、宮頸癌、食管癌、甲狀腺癌和膀胱癌。 這些常見的癌症類型,佔據了60%以上的新發癌症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本週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對全球2020年常見的癌症類型、導致死亡的主要癌症以及癌症的趨勢進行了分析。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問題,是女性乳癌首度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 當醫生如懷疑病人患有前列腺癌,或會建議進行經會陰超聲波掃描前列腺穿刺活組織檢查。 這是診斷前列腺癌的介入性檢查,適用於臨床診斷懷疑患有前列腺癌、探肛檢查發現前列腺結節、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水平上升的病人或就已知前列腺癌再分期。
- 統計亦顯示,甲狀腺癌於2018年新症個案首次超過 1,000宗,登上香港最常見的癌症第9位︰男性和女性的甲狀腺癌新症分別增加27.6%和14.7%。
- 若屬髓質癌,第一、第二期的五年存活率約90%到95%,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約80%,第四期五年存活率約25%。
- 男性患癌風險仍較女性為高,但差距於過往十年已顯著收窄。
- 一般而言,實踐健康的生活模式,例如恆常進行體能活動、保持健康體重和腰圍、保持均衡飲食及避免吸煙和飲酒,可以減低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
-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術是針對早期前列腺癌的一種根治性療法,透過開放式腹腔手術、可配合機械臂輔助的腹腔鏡手術或會陰手術形式進行。
- 若甲狀腺素分泌量超出人體需求,會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心悸、手抖、凸眼、失眠等症狀;反之,則為「甲狀腺機能低下」,會有嗜睡、怕冷、發育遲緩、行動緩慢、皮膚乾燥等問題。
至於導致女性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依次為肺癌、大腸癌和乳腺癌,剛好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一半。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隨著子宮頸癌整體死亡排名後名,女性子宮頸癌標準化死亡率,也較107年下降2個百分點,可能民眾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有關。 此外,翻回十大死因第十名的卵巢癌,屬於腺體癌症,成因較為複雜,但可能與中年肥胖,基礎率代謝率變差有關。
癌統計: 最新動向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載資訊,僅供一般教育和參考用途。 有關資訊並不是就任何個案或病人給予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亦不應取代專業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 如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應向你的主診醫生或醫療專業人員諮詢,而不應只依靠本網站所提供的資訊。 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來看,106年每10萬人中有305.4人罹癌,較105年增加8.7人;其中女性乳癌、大腸癌標準化發生率相較105年增加5.9人及1.6人,為發生人數及發生率增加最多的二種癌症。 衛生署資料顯示,胰臟癌初期病徵並不明顯,皆因在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就算定期每年接受身體檢查的病人,也很難從一般檢驗中測試出患上胰臟癌,因此不少病例往往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 即使可以進行手術切除,病人的存活時間仍較其他癌病患者為短。
而「甲狀腺結節」也很常見,人們可從肉眼觀察或實際觸摸發現脖子腫大,這種腫瘤多為良性,但有10%至15%的癌變機會。 鄭乃源提醒,乳房自我檢查、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定期篩檢,缺一不可。 乳癌初期症狀大部份是無痛性腫塊,若定期「自摸」更能及早發現;乳房超音波與乳房攝影,更能協助發現自我檢查摸不到的異常。 癌統計 癌統計 另外,無處不在的環境荷爾蒙同樣使得乳癌的發生機會提升。 無論是食衣住行,現代人幾乎無法避免接觸環境荷爾蒙。 「不過,建議還是要儘量減少塑膠餐具的使用,降低直接攝取環境荷爾蒙的機會。」鄭乃源建議。
癌統計: 報告書
睪丸分泌的男性荷爾蒙直接影響前列腺的生長及運作。 作为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提供全球领导和技术援助,支持各国政府及其合作伙伴建立和维持高质量的宫颈癌控制规划。 制定标准和工具,以指导筹划和实施针对成人和儿童癌症的预防、早期诊断、筛查、治疗、姑息治疗和生存关怀措施。 某些癌症类型,如睾丸精原细胞瘤以及不同类型的儿童白血病和淋巴瘤,如果加以适当的治疗,即使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治愈率也很高。 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某些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可分别增加罹患肝癌和宫颈癌的危险。
女性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常被称为“粉红杀手”占所有新发癌症的16.72%,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其次是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 近日,国家癌症中心在《国家癌症中心杂志》(JNCC)上发布中国最新癌症报告《2016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此外,近年胰臟癌新症個案顯著增加,躍升成為本港第11位最常見癌症。
癌統計: 健康雲
癌症連續38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冠,去年共奪走5萬0232條人命,佔所有死亡人數的28.6%,死亡率每10萬人口212.9人,較去年上升1.8%,在順序上也有所更動。 去年排名第7名的胃癌,與第8名的胰臟癌順序對調,去年排名第10名的子宮頸癌,也再度被卵巢癌擠下,掉到第11名。 由2018年開始,香港癌症資料中心報告「腦及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的數據,以取代「腦及中樞神經系統」。 其中惡性腫瘤的ICD-10編碼為 C70-C72 及 C75.1-C75.3,大致相當於世界衛生組織分級的II-IV級。
癌統計: 癌症希望頻道
經政府、醫界、學界與民間團體長期合作努力,推動B肝疫苗接種、B、C型肝炎篩檢及健保給付治療等,肝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由98年每10萬人中39人,下降至108年每10萬人中有27.7人,已連續10年下降。 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由103年最高點每10萬人中有23.2人,下降至108年每10萬人中有22.1人。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日前公布最新數字,在2019年,本港癌症新增個案達35,082宗,創有紀錄以來新高,平均每日有96人確診癌症。 整體癌症新症數目的增長,主要來自男性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以及整體肺癌的數目增加。
癌統計: 部位別がん罹患数(2019年)※上皮内がんを除く
在2018年,香港共有14,594人因癌症離世,佔全港死亡人數30.7%,當中更超過一半(58%)是男性。 而當中癌症死亡率最高的3位是肺癌( 26.4%)、大腸癌(15.9%)和肝癌(10.2%),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 五大致命癌症的排名幾乎沒有變化,其中胰臟癌和乳腺癌死亡人數的升幅最明顯,分別增加 66.9%及 46.8%。
癌統計: 健康解「迷」世界心臟日│每1.7秒奪一命?疫情下心臟病死亡率趨升!唔使多,每日運動30分鐘可護心
然而,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在治疗可得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据报告,90%以上的高收入国家能提供综合治疗,但低收入国家只有不到15%能提供综合治疗。 癌統計 筛查旨在确认尚未出现症状但已具有暗示特定癌症或癌症前期迹象的个体。 如在筛查中发现异常,则应进行进一步检测以作出明确诊断,如果证明存在癌症,还应转诊进行治疗。 减少接触室外和室内空气污染,包括氡(一种由铀的自然衰变产生的放射性气体,可能在建筑物中,住宅、学校和工作场所积累)。
癌統計: 治療侵蝕範圍在前列腺外及未擴散的前列腺癌
本港近年的前列腺癌個案急升,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0年的統計數字,前列腺癌新症於該年共有2,315宗,在癌症發病率中排行第4位,亦是男性常見癌症的第3位。 前列腺癌常見的風險因素包括:高齡(患者以年長男性居多,較少發生在50歲以下的男士身上)、家族病史、基因突變(如BRCA1/2)、以及各種不良生活與飲食習慣(如吸煙、長期食用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及缺乏運動)等。 最新癌症數字顯示,2018年五大常見癌症是︰大腸癌(16.6%)、肺癌(15.4%)、乳腺癌(13.7%)、前列腺癌(6.5%)及肝癌(5.1%)。 新症數目最大的增長來自男性大腸癌及女性乳腺癌,過去10年累積升幅分別約44%及77%。 中心指出,2018年整體新症個案數字上升,主要是因為男性膀胱癌和胰臟癌、女性乳腺癌和子宮體癌,以及整體甲狀腺癌的個案增加。
癌統計: 健康解「迷」隔10分鐘小便一次!女士患嚴重膀胱過動症慘遭解僱!伊院新儀器:微電流刺激足部穴位,尿頻困擾大改善!
癌症规划应旨在减少诊断、治疗和支持性护理方面的延误和障碍。 癌症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上升,这很可能是因为特定癌症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体风险不断积累,而同时细胞修复机制的有效性则呈下降趋势。 在 二 零 一 九 年 , 大 腸 癌 新 症 共 有 5556 宗 , 男 性 有 3236 宗 , 女 性 有 2320 宗 。
癌統計: 癌症由何引起?
如果发现早,癌症更有可能对治疗做出反应,从而大大提高存活概率,同时降低发病率和治疗费用。 癌統計 通过早期发现癌症和避免延误治疗,可大大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 我們建立了一些質量控制的措施來檢查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及有效性。 經形態學證實的個案百分比(MV%)、僅有死亡證書的個案百分比(DCO%)是其中兩個常用於檢測數據完整性的質素指標。 在理想的情況下,MV%應是100%,DCO%是0%。 近年來,我們個案中的MV%已達至接近90%,DCO%則下降至少於0.4% (詳情請參閱數據質素指標圖表)。
癌統計: 香港BNO移民潮:面臨續領特區護照的居英港人陷「進退兩難」境地
仅2016年就有超过80万人诊断肺癌,近66万患者去世,分别占所有癌症的20%和27%以上! 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约占男性癌症总数的24.6%,其次为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 肺癌是来源于肺的恶性肿瘤,症状多样化,常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痛、气短或呼吸困难等。 如果不明原因出现上述情况,说明身体已经发出报警信号,应及时就医。 而女性方面,頭5位常見癌症依次序為乳腺癌、大腸癌、肺癌、子宮體癌和甲狀腺癌,合共佔女性癌症新症個案約65%。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報告指出,2020年錄得的癌症新症有34,179宗,死亡個案則有14,805宗。 癌統計 癌統計 近年來攝護腺癌、甲狀腺癌及子宮體癌標準化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目前國際間無實證建議對前述癌症無症狀者進行篩檢,若民眾察覺自身有以下異常症狀,請務必就醫並遵循醫師指示,及早診治。 2020年,肺癌仍是導致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約佔癌症總死亡人數的18%,其次是結直腸癌、肝癌、胃癌、乳癌、食道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宮頸癌和白血病。
這10種癌症導致的死亡,占到了癌症總死亡人數的70%以上。 對於年老體弱的病人,尤其是被診斷為患上初期癌腫瘤,而徵狀並不明顯的患者,醫生可能會建議他們定期覆診而不作特別治療。 因為前列腺癌的癌細胞一般生長緩慢,未必會短期內威脅生命。 在2019年,前列腺癌新症共有2 532宗,佔本港男性癌症新症總數的14.3%。 按粗發病率計算,每十萬男性中即有74宗新增個案。 對本港男性而言,前列腺癌是致命癌症的第四位,在2019年,前列腺癌導致445名男性死亡,佔男性癌症死亡總數5.1%。
腫瘤指數上升也不代表確診罹患癌症,因為一些炎症如尿道炎也有機會導致腫瘤指數出現短暫過高的情況,出現假陽性的結果。 故醫生一般不會建議市民在沒有病徵或未經醫生指示的情形下,自行進行一些包含腫瘤指數的檢查項目,以免出現誤解,白擔心一場。 至於遺傳基因測試,更應考慮清楚才去做,部分服務聲稱可以檢測七十多個基因,逾15項遺傳病,但預測性測試有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即結果有某種基因突變,也不代表他/她以後一定會患癌,故不建議健康人士自行去檢測。 臨床上要病人進行預測性測試,醫生通常會預先制訂計劃,如陽性結果後續應如何跟進,且只有高風險人士才可能有需要進行,事前也要與醫生進行詳細商討。 需要留意,建議病人進行基因檢查也有很多考慮,最主要是測試的結果要對病人的治療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