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沙古道是百多年前香港人來往沙田黃大仙的行山路線。 慈沙古道沙田行山路線由博康村出發,途徑馬鞍山和獅子山郊野公園,最後去到慈雲山。 這條慈雲山沙田行山路線,途中最遠可以看到維港對岸,又可以回望沙田、大圍一帶。 全程路途平坦易行,去程回程交通方便,一家大細都適合的沙田行山好去處。 慈沙古道 獅子山行山路線可以由樂富、黃大仙、沙田等出發,由大圍紅梅谷出發的路線較簡單快捷,途徑望夫石再到達獅子山頂,是景點豐富的沙田行山好去處! 以紅梅谷自然教育徑作起點,經過燒烤場、引水道後,分岔路可選擇直接上獅子山或經望夫石後才上山。
這裡也是「慈沙古道」慈雲山的起點, 就這樣輕鬆的走完整條慈沙古道。 約10分鐘便來馬鞍山郊野公園入口的牌坊, 很多地圖都將這裡劃定為「慈沙古道」沙田的起點。 慈沙古道2025 道風山屬於沙田行山好去處之中最簡單的行山路線,全程大約30分鐘便能到達,路程平坦易行。 沙田道風山是著名基督教舊建築群,不少地標如巨型十字架、彩繪瓷畫感恩亭、尖頂聖殿非常有特色。
慈沙古道: 慈雲山直通沙田圍 獅子山慈沙古道穿梭沙田坳小石澗
由沙田港鐵站B出口出發,步行至沙田鄉事委員會後,從旁邊的樓梯即可上山往沙田道風山行山路線。 抖夠玩夠,再往上走,朝着下一站恒益商店的冰凍山水豆腐花進發。 在商店斜對面,還建了個新公廁,衞生乾淨,出發往下一站之前,不妨「拜訪」一下。 路線由慈雲閣起,跨過沙田坳,再下降至沙田博康村。 慈沙古道2025 慈沙古道路經的沙田坳是個十字路口,除了通往沙田及慈雲山外,亦可往來飛鵝山與獅子山。
但喺呢個行山當旅行兼健身的世代,呢啲塵封咗幾廿年既古道再次被人掘返出嚟行。 不過好多時呢啲古道都要行三五七個鐘,無大半日都唔駛旨意行完。 但呢條由慈雲山通往沙田既古道又幾低消費喎,慢慢行都係兩個零鐘,起點終點都算旺區,行完仲可以食返餐好既,都係一個假日既好節目。
慈沙古道: 慈沙古道|逆行2小時沙田至九龍新手行山路線!途經獅子山+維港超美日落
這路線一向都是筆者短遊運動的選擇,因此已經走過多次。 慈沙古道2025 當走過博康邨及謝屋村後, 看見前面有一個高高的電梯, 通往山上的一個屋邨。 心想那裡地勢高, 說不定是個很好的觀景台, 便決定先乘電梯往上面欣賞風景, 然後才繼續行程。
- 港九新界亦有不少巴士前往,只要乘搭前往博康邨或沙田圍站的巴士就可以。
- 如今古道依舊繁忙,不過行走路上的人,已由農民變為行山客,這條古道有山有水有樹蔭,絕對是炎夏遊山玩水的選擇。
- 抖夠玩夠,再往上走,朝着下一站恒益商店的冰凍山水豆腐花進發。
- 其實, 慈沙古道剛好位於馬鞍山郊野公園和獅子山郊野公園交界之間, 部分更位於獅子山郊野公園之內。
- 落車後向巴士站後面的黃泥頭村前行,村口路牌有指示黃牛山行山路線。
- 淺紅至深紅色的吊鐘花通常數朵叢生於新枝頂端,花向下垂,形狀如吊鐘。
若想行多一點,可以追加一小段麥理浩徑五段,行程總共兩小時,中段亦有士多作為補給點,沿路可欣賞整個九龍及維港美景,景觀十分優美。 交通:由大圍站步行或乘搭81C/87B/89B巴士在世界花園落車,步行5分鐘到達紅梅谷自然教育徑入口。 黃牛山上的巨石群黃牛石城非常有氣勢,當中一座外型像是中空的城堡,便是著名的「天窗之石」打卡位。 沙田行山至黃牛山途中可遠眺西貢海景山景、城門河兩岸城景等,而黃牛山頭亦種滿大遍芒草,郊遊打卡必到。
慈沙古道: Check Point 5 獅子亭
經過沙田坳後,路段漸降而不急,可步履輕快的下走至博康邨。 沿途景色欠奉,但以一嘗豆腐花為目標,也無不可。 港九新界亦有不少巴士前往,只要乘搭前往博康邨或沙田圍站的巴士就可以。 也可坐巴士直上水泉澳村,省卻由博康邨行上去的路段。
這裡列出8條較為完整的古道,可作為遠足路線。 在士多的後方豎立著一個郊遊地圖牌,沿地圖牌右方的山路下降,經燒烤場後可走抵馬路,再沿路下走至水泉坳街或沙田博康村。 沿水泉坳街直上至博泉街交界,轉左再轉右,沿水泉澳村旁邊一斜石屎路直上。 慈沙古道 不消10分鐘,就會見到馬鞍山郊野公園入口,及後都是一段環境清幽的寬闊斜路。 純計路程,由沙田博康邨出發至慈雲山,大約一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
慈沙古道: 慈沙古道遊山玩水
不過雖然很久沒吃山水豆花,但因為士多內很多人,老編沒幫襯。 多得疫情,否則老編從來都無留意香港原來有咁多古道,又東澳又東梅又元荃……老老豆豆,乜由一個地點去另一個地點唔係自古以來係搭車架咩? 慈沙古道2025 前往方法:於馬鐵沙田圍站下車,沿水泉坳街徒步上斜;或於沙田新城巿廣場及港鐵沙田站旁乘809K專線小巴,於作壆坑村口/水泉坳街下車。
慈沙古道: 慈沙古道 Tsz-Sha Ancient Trail
離開觀音廟,再沿山路拾級而下,經過慈愛苑後山的盤旋小徑,便到達行程的終站—慈雲山北巴士總站。 早於宋朝,還未有獅子山隧道和大老山隧道的出現,農民要由沙田出九龍,便得翻山越嶺走約2小時山路,貫通博康邨及慈雲山的慈沙古道,就是其中一條山徑。 如今古道依舊繁忙,不過行走路上的人,已由農民變為行山客,這條古道有山有水有樹蔭,絕對是炎夏遊山玩水的選擇。 行近沙田圍,可從山路俯視沙田市景,沿呢條小路可直通水泉澳邨方向,出口係馬鞍山郊野公園,經過水泉澳邨,直落水泉坳街,可以直達沙田博康村至沙田圍方向,腳程約10分鐘。 根據地圖,由獅子亭再落斜路,不用20分鐘就可以抵達慈雲山。 大家亦可以考慮行多一點點,由獅子亭轉右,上山行麥理浩徑五段,進入獅子山郊野公園,以下教大家一條上山至下山的路線。
慈沙古道: 慈沙古道|中途補給站「恒益商店」
其實老編初時見到個亭咁新淨對佢無乜好感,返到屋企搵資料至知,原來個亭可以話keep得幾好! 慈沙古道2025 而獅子亭下的九龍東,真的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了。 話說從前老編去郊遊,總是看到很多「山水豆腐花」的小士多,但這些士多好像消失了許多,除了是十分出名的地點。
慈沙古道: 東洋山 慈沙古道
如欲觀賞較多的吊鐘花,建議可改經衛奕信徑5段下山,並在新田圍邨或紅梅谷方向離開,詳情可參考【十二笏】的路線簡介。 在我年輕時,曾經走過麥理浩徑幾次,每次經過這裡,都喜歡在亭中休息, 俯瞰山下壯麗景色, 但現在已被樹木所阻擋, 已無風景可看。 我們在衛奕信徑轉左走, 來到歷史悠久的恒益商店, 是行山人士的一個補給站。 吊鐘花是本地野生灌木,常生長於開揚的山坡及灌木叢,屬杜鵑花科,在每年一月至三月期間開花。 淺紅至深紅色的吊鐘花通常數朵叢生於新枝頂端,花向下垂,形狀如吊鐘。 不過老編選擇咗C出口,因為對面係沙角邨街市,有一啲食肆,可以醫完肚至出發。
慈沙古道: 慈沙古道
之後繼續沿麥里浩徑第七段,以城門水塘主壩為終點站。 從博康邨旁的水泉坳街直上一段柏油斜路,經過作壆坑村及水泉坳村口,然後再上多一段柏油斜路,便到達慈沙古道入口,路程約為20多分鐘。 由於古道部分位處馬鞍山郊野公園範圍內,故見到大大個馬鞍山郊野公園的牌坊便是入口處了,旁邊有座小涼亭,大家不妨在此休息,抹抹汗,抖順條氣才繼續登山。 從馬鞍山郊野公園入口牌坊計, 一直往上走了1小時20分, 終於登上了海拔300米高的沙田坳。
慈沙古道: 針山 沙田行山至城門水塘主壩
另外,此處也是衛奕信徑與麥理浩徑的交匯點,路口設有士多,因此也是個必然的休息站。 一文整合5大沙田行山好去處+詳細交通資訊! 假日去沙田行山,立即看看以下沙田行山路線推薦,包括道風山、獅子山、黃牛山、針山、慈沙古道,行山新手高手均可參考的沙田行山路線。 離開獅子亭,沿左方紫竹亭旁一段斜路拾級而下,可到達慈雲山觀音廟,古廟建於1853年,已有逾百年歷史,據說是由昔日常路經此地的有緣人集資興建。 這裏有多個佛堂,包括大雄寶殿、水月宮及大士殿等,水月宮內不但奉祀了觀音菩薩,側堂還擺放了觀音的龍床。
慈沙古道: 慈沙古道|打卡影相位
草叢間不時有蝴蝶和豆娘在飛舞,更有些不知名的可愛小昆蟲現身,途中我便發現在樹蔭下歇息的小蜥蜴,自然生態熱愛者來到,肯定有無限驚喜。 以前香港係漁農社會,交通不便,村落與村落,村落與城墟之間,要倚賴山路連接。 慈沙古道 這些山路,到了現在就成為了古道,部份更深受行山友歡迎。
慈沙古道: 交通 : ( GPS定位導航請下載 “好地方HK” APP )
水泉澳邨環境優美, 有一個很大的商場; 交通方面, 有多條專線小巴和巴士路線, 是一個設施和配套很好的屋邨。 這條連接沙田與慈雲山之間的步道, 也稱為慈沙古道 (Tsz-Sha Ancient Trail), 據說在宋代已經存在, 是當時居民和商人往來新界東和九龍半島的主要通道。 記得曾經見過一張香港古地圖,指九龍塘以北皆是「山岡不毛之地」。 如果計要發展,香港實在不是甚麼好地方,周圍都係山嶺,就算現在發展了,很多高山還是在城市之內。 但正是山嶺與城市如此緊密,造就了香港獨有的景緻。 也許今天不如往年明亮,相信終有一天終可再次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