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統一整個地盤業權,然後才進行重建,會拖慢重建進度,市建局因此建議分為五個區域進行重建。 鄰近康寧道的文娛廣場,是一個可用作戶外展覽、文化表演、嘉年華等文娛活動的多用途休憩空間,有助增加社區活力。 觀塘重建原因 觀塘市區是市區重建局歷來最大規模的舊區重建項目,面積達5.35公頃,市建局稱,區內大部份街坊都支持這個規劃,但有業主覺得,重建是一個沉痛經歷。
- 市建局會靈活地處理整個發展計劃的先後次序,務求在方便市民的大前提下,盡快推動重建項目。
- 據了解,市建局提出的發展計劃,建議用盡九點五倍的地積比率,有個別樓宇更高達六、七十層。
- 筆者每日上下班都會經過的觀塘區,近年正展開規模是全港最大的市區重建計劃,幾年後將會面目一新,帶來新氣象。
- 於重建完成後,該帶地段將會變身成為一個集住宅、酒店、商業、休閒用途設施及交通為一體的新地標:全香港綠化率最高的市中心,闢出170,000平方呎土地以保留現時的街舖及市集特色,設有梯間式瀑布和玻璃鵝蛋形社區中心,配合高逾280米的甲級商廈。
- 新焦點。
-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26]巴士專用右轉行車線預計最多每小時可疏導約55架次專營巴士,惟物華街行人過路處將收窄至5米。 至於重整道路網絡方面,造成觀塘市中心道路擠塞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從秀茂坪、牛頭角等周邊地區前往觀塘工貿區的車輛,皆要先進入市中心,再沿協和街駛入觀塘道迴旋處,才能到達工貿區。 這個道路設計,加重了物華街、安達臣道、協和街及觀塘道迴旋處的車流壓力,容易形成交通樽頸,導致擠塞。 破壞社區文化及商業: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一些舊社區有本身獨特的社區文化和商業特色。 以觀塘重建為例,一些舊有的小店雖然獲得安置在新建的裕民里。 原有的裕民坊文化已改變,在新式商場下的地庫裕民里,難回復昔日的社區文化。
觀塘重建原因: 【觀塘重建.上】缺資源故路難行 保育鬥士:拿政府利益便要收聲
市建局已於二零一七年六月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修訂第4及第5發展區的規劃申請,而已於2018年2月9日獲得城規會批准。 市建局向城市規劃委員會 (城規會) 呈交的月華街地盤 (DA1) 之總綱發展藍圖,經已獲城規會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十九日在附帶條件下批准發展。 主地盤 (DAs 2, 3, 4&5) 之總綱發展藍圖已獲城規會於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在附帶條件下批准發展。
- 而到了1990年代,林立的商舖更擴展至鄰近的各個街道(如物華街、輔仁街、仁愛圍、同仁街),包括銀行、金舖、時裝店、沖印店、當鋪、書店、超級市場、戲院、食肆等,每一條街都有其獨特的色彩。
- 重建帶來改變,將不合規格樓宇拆除,取而代之是有安全保障的新樓宇。
- 2017年3月,由於當局/市區重建局未完全收購第5發展區——裕民坊內的全部業權,為了讓項目可如期完工,當局建議將第4及5區分拆發展。
- 另外,根據市建局向經營者提供的「遷置安排」,在裕民里預留店舖繼續經營的商戶,將以市值租金或應課差餉租值的一半為基準,享受優惠租金為期三年。
另外,同仁街臨時小販市場的改善工程正分階段完成,市建局未來將加設送風機、新增2個全開門口以及電動捲閘。 至於K7第4發展區,將會興建市建局地標大樓,為舒緩日後居住人口增加造成交通擠塞,當局建議將港鐵觀塘站建造平台,並將出口伸延至地標大樓內,同時擬議將大樓增加25米高。 據悉裕民坊內仍有90多個非法構築物佔用大廈的公用地方或官地,部分仍進行司法程序,市建局憂慮或會拖垮整個項目進度,故建議將兩個發展區獨立發展,以免影響原有方案。
觀塘重建原因: 香港重視發展經濟之餘,需要考慮舊區居民的需要和感受嗎? 重建應是重新發展,注入活力,而不是將舊的建築推倒,興建美輪美奐的豪宅商場,將舊區老街坊趕走、將具文化歷史的破舊建築物拆卸。
交通方面,為解決觀塘市中心現時人車爭路問題,重建後會興建面積逾160,000平方呎的半地底式的交通總匯,是現時觀塘(裕民坊)巴士總站面積的3倍,而地面則建設為步行街及中央廣場,確保「人車分隔」。 這些社區設施及休憩空間佔地的規模,是未有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2倍多。 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於2009年獲得城市規劃委員會核准,但是為了配合香港社會最新發展的需要,市區重建局參照屋宇署於2011年頒佈的《可持續建築設計指引》,於2012年改善發展藍圖,擴闊建築物間距以騰出空間,加強通風效果。 當中包括建議擴闊面向觀塘道近駿業里的建築物立面的間距,其中一幢大廈更一分為二,以加強空氣流通;而為了避免觀塘道的交通噪音穿越兩幢大廈的空間而影響區內住宅,市區重建局將會於兩幢大樓之間興建隔音屏;屏障以行人天橋形式設計。
距離新公共運輸交匯處啟用不足一個月,我們正就搬遷巴士和小巴線的執行安排,與相關公共交通服務營運商及政府部門籌備具體計劃。 市建局和項目的合作發展商,在本周初安排約300名職員,為交匯處進行大型人流測試,在啟用前全面檢視交匯處的運作,作出改善和優化。 我將會在下一篇網誌,就公共運輸交匯處的運作、巴士及小巴路線的調整,以及乘客上落車的新安排,作詳細介紹。 而當第四及第五發展區重建後,沿觀塘道的建築物將後移讓觀塘道東行增加一條行車線,紓緩交通擠塞;而現時的24小時全天候行人通道,亦會伸延並與觀塘港鐵站大堂、以及觀塘道一帶的工貿樓宇連接,進一步完善居民的步行網絡和體驗,惠及廣大市民。 為了達致這項社區裨益,市建局將盡力協助現仍未肯接受市建局特別現金津貼及額外搬遷方案的違例構築物佔用人,希望能早日完成清場,啟動第四、五區的重建工程。 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是香港史上最大型的市區重建計劃,面積達57萬平方呎。
觀塘重建原因: 第二、三發展區
工程進行時所造成的噪音和空氣污染,也會對在該區居住或工作的市民帶來影響,更有可能損害他們的健康。 短期而言,重建過程工程龐大,需要大量建築工人,直接提供大量工作崗位。 長遠而言,重建後社區規模擴大、配套改善,其中包括多個大型商場,會有更多商舖、更多工作機會,對推動區內的經濟發展大有裨益。 佔地57萬平方呎的觀塘市中心重建分開5期發展,已合併發展的第2及第3發展區可提供約2,000伙住宅單位,將於2021年完工。
觀塘重建原因: 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 倍增社區設施 改善人車環境
在措施落實前,我們預先向觀塘區議會詳細解說各項執行細節,並在聽取意見後再作優化。 這項優化措施,將可縮短觀塘北前往工貿區的車程,行車更有效率。 回看觀塘區在1950年代規劃時,只是計劃為一個服務5 萬人口的社區;但數十年後的今天,觀塘已成為每日接近100萬人往返觀塘上班、上學以至轉車至不同目的地的人流、物流以至地區經濟集中地,所服務的人口是昔日的20倍。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變天後的觀塘,樓價一定比以前貴,恐怕原來居民難負擔,加上改建後的新式商場,格調高雅,日常生活,衣食方面,物價亦水漲船高,直接影響居民生活。 筆者每日上下班都會經過的觀塘區,近年正展開規模是全港最大的市區重建計劃,幾年後將會面目一新,帶來新氣象。 市建局向觀塘區議會提交最新一份重建項目的進度報告中提及,截至今年1月底,第5發展區即裕民坊內,合共466個物業業權,市建局已收購約98%,即459個業權,當局指會繼續與業主磋商。
觀塘重建原因: 觀塘市中心計劃 (K (觀月•樺峯 – 第1發展區,凱滙 – 第2及第3發展區)
另外,為了應付《起動九龍東》所帶來的新增人口需要,重建範圍內的觀塘賽馬會診所亦新增70,000呎樓面面積[4]。 受重建工程影響,區內多個現有公共交通設施須分階段停用、搬遷、甚至拆卸,相關巴士總站及小巴總站已遷到第二及第三發展區住宅項目「凱滙」基座的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為紓緩附近一帶交通,市建局現正擴闊由協和街進入交匯處的路段,預計於2021至2024年逐步完成。 我期待項目落成後,觀塘居民、上班族、駕駛者以至其他區外市民,也能享用「新觀塘」的設施,體會舊區更新後更優質的生活。 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Kwun 觀塘重建原因 Tong Town Centre redevelopment)是市區重建局歷來最大型重建項目,涉及範圍涵蓋月華街、裕民坊、康寧道、物華街及協和街等,旨在全面更新整個觀塘市中心,同時改善區內居民的居住環境。
觀塘重建原因: 交通
市民亦可以沿着裕民坊探索該區的舊風貌,又或在附近的apm購物。 消息人士指出,現時社會對重建觀念有所改變,會接受以復修代替,因重建涉及巨額賠償;而且舊樓如果妥善保養,亦可繼續使用一段長時間。 觀塘重建原因2025 此外,觀塘區內不少樓宇已經日久失修,而且普遍也未符合現今消防安全條例的要求,嚴重威脅住戶的安全。 市區重建的過程中,這些不合安全規格的樓宇將被通通拆除,取而代之的便是有安全保障的新建樓房。 市建局於二零二二年七月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修訂第4及第5發展區內發展參數可調整的彈性的規劃申請,而已於2022年9月23日獲得城規會批准。
觀塘重建原因: 香港文匯網
據了解,市建局提出的發展計劃,建議用盡九點五倍的地積比率,有個別樓宇更高達六、七十層。 不止戶外的步行環境,在第二及三發展區的新商場內,更設有一條24小時行人通道,接駁商場一樓的新巴士總站至周邊地區。 觀塘重建原因2025 24小時行人通道提供合共10個出入口,連接裕民坊、協和街和物華街,便利前往巴士總站的乘客之餘,更重要的,是為居於鄰近一帶的居民,提供全天候、舒適而安全的步行環境。
觀塘重建原因: 觀塘市中心巴士路線調遷安排
如重建前的觀塘裕民坊有一條小巷有三間粉麵店,是區內的特色所在。 同時,由於香港土地問題嚴峻,新建的樓宇必然向高空發展,昔日只有十數層的舊樓,將被高逾百米的摩天大樓取代,屆時將會加劇屏風效應和熱島效應,令區內環境更為侷促。 WDA Group公司董事總經理周蕙禮表示,「躍動都會」整個設計着重引入天然光及使到空氣流通。 例如採用梯田式設計,即一幢有若apm高度的地標建築物,附近再零散興建樓高數十層的酒店或者辦公大樓,避免屏風樓設計,仿似「牆」的效果;而中央一個綠化區,有着地標式大草地和流水瀑布。 提供一個多用途的活動場館,方便居民,也可供不同機構舉辦活動。
觀塘重建原因: 重建計劃
現時全港共有約6000餘棟超過50年樓齡的危樓,而有關數字更不斷地增加。 這些舊區樓宇不但日久失修,而且普遍不符合消防安全條例要求,嚴重地威脅住戶安全。 重建前,觀塘也有不少舊樓,衞生環境差劣,對居民生活造成威脅。 重建帶來改變,將不合規格樓宇拆除,取而代之是有安全保障的新樓宇。
觀塘重建原因: 發展計劃的時間表
物華街由原來的三線東行單向行車,擴闊至四線雙向行車,包括兩條東行線與兩條西行線,車輛可由物華街西行直達康寧道。 至於裕民坊巴士總站,市建局顧問曾提出將鄰近工業區的敬業街臨時停車場改作臨時巴士總站,但因會加重開源道迴旋處交通負荷,加上區內居民強烈反對而作罷。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市建局在今年2月開始,分階段實施上述道路改善工程及改道安排。
觀塘重建原因: 【01獨家】市建局免拖累觀塘重建進度 建議4、5區分開發展
在重建過程中,改善原有的基礎建設,提供更全面的交通和運輸設施。 以觀塘重建為例,新建公共運輸交匯處,有助改善市民生活質素。 觀塘重建原因 同時,重建、加建及改善休憩用地和社區設施,滿足居民的不同需要。
觀塘重建原因: 觀塘重建研「非一般」搬遷方案
提高區內物價:重建後的社區帶來新的商店,同時亦帶來了物價飆升問題。 重建後的社區有更佳的配套和設備,對商家來言是一個較佳的營商環境,令一些大企業進駐該區,結果租金上升,小商家無法負擔。 如裕民坊「安記皮具」老闆許志美指出,新商場「裕民里」每月租金2.5萬元,難以負擔。 提供就業職位:重建大多涉及整個社區,而且歷時較久,提供多個就業職位。 以觀塘重建為例,工程和規劃工作每年至少便提供超過3000個就業職位。 而重建完成後,新建成商店和各項設施也需要招聘不同的工人,創造不少就業機會,推動區內經濟發展。
觀塘重建原因: 「商場沒有街檔的笑容」
未來數年,多幢新型住宅、混合式商業大廈、社區中心及公共運輸交匯處將會漸次落成。 2017年3月,由於當局/市區重建局未完全收購第5發展區——裕民坊內的全部業權,為了讓項目可如期完工,當局建議將第4及5區分拆發展。 當局同時建議將港鐵觀塘站建造平台,將出口伸延至地標大樓內,由原本一個大平台連接兩座大樓,轉為兩座獨立大樓,包括一座包含零售樓面的商業大樓,及另一座中密度的綜合政府辦公室/商業大樓。 觀塘重建原因2025 建築物高度將由主水平基準以上260米增至285米,層數增至60至70層,整個項目商業樓面合共約121萬平方呎,比之前方案略增5千多平方呎。 不過新發展方案將靠近觀塘道的政府辦公室及零售鵝蛋形建築物的特色設計消失,而公眾休憩用地及綠化空間亦刪除水景設計,改為平實設計。
觀塘重建原因: 項目進展
此外,商場除覆蓋5G無線網絡及免費提供Wi-Fi 6高速上網服務外,亦引入多項智慧科技設施,包括人工智能空調系統、防疫消毒設施機械人、整合實時商場洗手間及育嬰室使用狀況的電子顯示屏等。 觀塘重建原因2025 從周邊的道路將新發展的建築界線向後移,並興建小型的綠化空間,可在發展項目與鄰近建築物之間提供充足的距離。 後移建築界線可調整周邊道路的中間線,在對面提供寬闊的行人道,用作綠化及植樹,大大改善周圍的環境。 韋志成說,一名96歲獨居婆婆住在觀塘裕華大廈一個約60平方呎的板間房,單位出現滲水和石屎剝落等結構問題,住客共用的廁所設施亦已殘破,衛生欠佳。 他說,市建局自2009年收購該單位後,曾向婆婆提出搬遷建議,包括提供觀塘區內的公屋單位予婆婆,作原區安置。 不過,她有感自己年事已高,擔心搬遷後難以適應新的居住環境,故一直拒絕接受特惠補償或安置。
觀塘重建原因: 觀塘工業區的活化和發展研究
協和街介乎物華街及新小巴總站出入口的一段行車路由原來的四線雙向行車,擴闊至五線雙向行車,包括三條南行線與兩條北行線,車輛亦可由協和街北行左轉往物華街西行。 而協和街介乎觀塘道及小巴總站出入口的一段行車路維持四線雙向行車,即南、北行線各兩條。 此外,在物華街和康寧道路段,亦會提供闊度達4至7米的行人道,並將會加以美化和綠化,進一步改善步行環境。 失去區內原有特色:這些舊區雖沒有新市區規劃完備,卻有獨特的文化特色,更可能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觀塘重建原因: 香港市區重建更新案例介紹:卑利街/嘉咸街、觀塘市中心及利東街(囍帖街)重建項目
馮炳德是民間組織「活在觀塘」的負責人,在這裏帶導賞團已有十多年,本身是觀塘街坊。 觀塘重建原因 而裕華大廈、國泰大樓一帶有包羅萬有的街坊小店和攤檔,地面有五金店、涼茶鋪、生果檔、時裝店、家具店、牛雜檔、報紙檔、漁具店、鐘表行、影印店、賀卡店、影碟鋪。 觀塘重建原因 在1950年代末及1960年代初,位於當時的觀塘社區心臟地帶的裕民坊已開始發展。 而到了1990年代,林立的商舖更擴展至鄰近的各個街道(如物華街、輔仁街、仁愛圍、同仁街),包括銀行、金舖、時裝店、沖印店、當鋪、書店、超級市場、戲院、食肆等,每一條街都有其獨特的色彩。 市建局在開展重建項目時,要在重建區成立社區服務隊,協助受影響的居民;不過,在市建局的撥款制度下,社工隊既要服務市建局,又要協助居民,角色潛在衝突,社工服務的核心價值,受到好大的衝擊。
觀塘重建原因: 香港巴士大典
落地生根,並令區內的工廈用途更多元化。 「薈萃觀塘」設計總監的阮德尊表示,把住宅樓群鄰近觀塘住宅區,而非鐵路站及工廠區,遠離噪音及其他污染。 而設有平台花園,空地及空中花園,會有行人天橋與一些社區設施如多用途社區中心、圖書館等及政府合署連接。 裕民坊(英語:Yue Man Square)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市中心,為區內昔日著名購物街道。
觀塘重建原因: 市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 地區規劃先導者 整體改善舊區環境
市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進行多時,屬市建局歷來最大型的重建項目。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13日)發表網誌,稱裕民坊一帶樓宇單位業權,已於2019年8月復歸政府所有,至本月初,所有樓上住宅單位的住戶已完成搬遷,有關單位物業亦已順利收回。 市建局又指,目前第五發展區的所有業權已復歸政府,但仍有少量違例構築物用戶仍未遷出,市建局將按一貫既定程序,循法律途徑尋求收回有關構築物,並協助佔用人搬遷。 「觀塘市中心-主地盤發展計劃」(Kwun Tong Town Centre – Main Site Development Scheme)總面積約48,860平方米,分為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共四個發展區[5]。 第二、三發展區為住宅項目「凱滙」,及其基座商場「裕民坊」。
觀塘重建原因: 裕民坊
觀塘市中心重建的第四發展區,即是裕民坊臨時巴士總站、同仁街臨時小販市場一帶,原本與第五區合併發展,市建局上月獲城規會通過申請,兩區分開發展。 在新建議下,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將取消落客站,原有全日總站路線將不受影響。 裕民坊及同仁街永久封閉之後,前述建議中13D、13M、23M、28B、89、89B[註 5]、95M及N293共8條巴士線由協和街前往牛頭角道的一段行車路線將會變得迂迴,期間更需要途經觀塘道迴旋處,令全程行車時間增加。 同時有意見指出,有關改動勢將令觀塘道迴旋處交通壓力不勝負荷。 第四及第五發展區發展期間,裕民坊及同仁街將計劃於2022年第二季開始永久封閉,屆時多條途經的小巴及巴士路線需要改道行走,並永久停用裕民坊的巴士站及小巴站,以及搬遷過境巴士站。 月華街巴士總站拆卸後,信和集團全資附屬公司廣明有限公司在原址興建住宅項目「觀月‧樺峯」,屬於單幢式發展項目,合共涉及299伙,地庫設有停車場及社區健康中心,有關項目已於2014年5月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