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後來的菠蘿生產主要是由亞速爾群島供給歐洲,佛羅里達州和加勒比海地區供給北美,因為貿易路線很短。 距西貢市中心約5至10分鐘車程的菠蘿輋,是區內主要村屋集中地,物業分布於菠蘿輋路及分支小路上,密密麻麻遍布整個山頭。 菠蘿輋行山 菠蘿輋屬西貢大型村屋群之一,大部分村屋享山景或海景,鄰近西貢市,方便滿足日常生活需要。 菠蘿輋行山 出發前,我們已做過資料搜集,大陝谷的入口會看到一面寫著「此路危險 不得擅進」的警告牌。 但走了一段時間的斜路,我們仍未看到陝谷和警告牌的蹤影。 於是,我們邊走邊看著遠處的路,希望找到那面警告牌。
在公元前1200至800年在秘魯[20]和公元前200年至公元700年在墨西哥[21]就發現了它被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種植和使用的考古證據。 [22]到1400年代後期,菠蘿被分佈廣泛,成為美洲原住民飲食的穩定組成部分。 第一個遇到菠蘿的歐洲人是哥倫布,於1493年11月4日在瓜德羅普。 菠蘿輋行山 [23][24]葡萄牙人從巴西得到菠蘿,並於1550年將其引入印度。 [25]紅西班牙菠蘿(西班牙語:Piña Española Roja)品種也被西班牙人將其從拉丁美洲引入菲律賓,至少從17世紀開始,它就被種植用於紡織用途。 菠蘿輋行山2025 咸豐二年(1852年)陳淑均總纂的《噶瑪蘭廳志》刊行,裏面介紹了台灣宜蘭地區的果之屬有鳳梨,按照顏色稱為黃梨、按照大小稱為王梨[7]。
菠蘿輋行山: 情侶行山推薦 菠蘿大峽谷、下白泥日落、晶瑩紅豆冰 / 教你隨手拍出動人照片~
客家語則稱之為黃梨,潮州話以番梨稱呼;另又俗稱番菠蘿蜜。 可惜的是,我們到達下白泥時還只是中午,且已經筋疲力盡,所以就回去了。 順著迂迴曲折的山路向下走,會慢慢進入矮林地帶,山路變窄,且地面開始出現類似引水道的坑道。 左邊的小路風化得比較嚴重,而又右邊的小路因頗為傾斜且夾雜砂石,越過小路時需格外留神。
最後,終於被我找到,原來那面警告牌就在遠處的路上。 菠蘿輋行山2025 左邊的是前往陝谷的低難度路線,而右邊的是相對較難的山路。 我們因為是第一次行這條路線,且體力已了耗了一大半,所以選擇了左邊的低難度路線。 7月小暑那一天,幾經辛苦,我終於能約好舊同學共赴菠蘿山。 當日早上,我們一行三人先約在良景商場會合,並一起享用完早餐再出發。
菠蘿輋行山: 交通
一開始起步就已經係大斜路,頭30-45分鐘都幾斜,好彩中途有唔少由晨運客搭建嘅休息地方,邊行邊休息,唔會話太攰太辛苦。 屯門菠蘿山行山路線2023 | 港版大峽谷 | 正確嚟講呢個大峽谷叫良田坳峽谷,亦被稱為「港版大峽谷」,而菠蘿山其實係指旁邊嘅另一座山。 所以如果大家需要用google map搵定位,就要search「良田坳峽谷」呀! 呢條菠蘿山大峽谷郊遊路線全程斜路,完全無樓梯係因為呢條路本身係用嚟做軍事演習,方便車輛進出。 更特別之處係中途部份村巴站位有三分似日本巴士站,亦可停低兩秒拍攝一個偽日本巴士站。 路線推介由屯門良景邨嘅山路出發,大概1小時就會到達菠蘿山(良田坳峽谷)。
大家影相打卡嘅時候記住小心平衡,唔好失重心同去啲懸崖邊嘅地方。 菠蘿壩自然教育徑位於城門郊野公園內,全長約八百米,步行約需一小時。 菠蘿壩位於城門水塘小巴總站旁,這裡昔日盛產菠蘿,因而得名。 屯門菠蘿山行山路線2023 | 港版大峽谷 | 搭輕鐵去到良景邨後,去到良偉樓後面嘅山路就係上山嘅入口處。
菠蘿輋行山: 城門水塘
先削皮、後去「釘」、再於切片後泡熱水或浸泡入淡鹽水中,放冰箱冰後食用,會更香甜可口。 在潮汕沿海一帶也有用醬油代替鹽水沾取食用的方法,風味不俗。 泡熱水或浸泡鹽水10分鐘,是為了去掉鳳梨蛋白酶,使之不易引發過敏反應。 菠蘿輋行山2025 菠蘿輋行山2025 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稱之為菠蘿,閩東語、閩南語、莆仙語稱之為旺梨(諧音為「旺來」),也寫做鳳梨。
- 屯門菠蘿山行山路線2023 | 港版大峽谷 | 搭輕鐵去到良景邨後,去到良偉樓後面嘅山路就係上山嘅入口處。
- 菠蘿山正確嚟講呢個大峽谷叫良田坳峽谷,亦被稱為「港版大峽谷」,而菠蘿山其實係指旁邊嘅另一座山。
- 龍蝦灣郊遊徑在西貢行山路線中屬於輕鬆易行,只需2小時即可以完成!
- 呢個峽谷經歷長年累月風化而成,深度都有20米,岩石嶙峋,非常壯觀!
- 菠蘿的「內刺」較深,削皮後多數要再用刀劃深溝挑走內刺;而鳳梨被削掉外皮後,沒有「內刺」,可以立刻食用。
港版大峽谷
基本上,馬鞍山郊遊徑係一道熱門路線,中午前大多係年紀較大嘅行山人士晨運,加上少量一家大細行山客,而中午過後則會愈來愈多年輕一輩上山,路段人流幾乎無休止。 不過,該路段由馬鞍山前往西貢方向會較多人,反而西頁走向馬鞍山則較少人,亦有唔少人只係來回馬鞍山至昂平高地嘅路段,所以西貢方向出發人流會比較少。 菠蘿輋行山2025 菠蘿輋行山 一直沿北港凹路直行,中途會經過強記士多、紅花村公廁、北港凹配水庫,亦有一間少有簡約、僅以淡粉紅色為主調加上以黑白色油漆寫上字樣嘅村公所,名為茅坪村公所。 其後,勿走昂坪新村方向,只需走黃竹山新村方向,然後會到達大水井,後面會見到有心人寫有紅色大字「麥理浩徑行山路」,即可以走上馬鞍山郊遊徑。 置庫物業經理董先生指,南山村是菠蘿輋其中一條較大的村落,有小巴來住西貢市,又有小路可步行約10至15分鐘到達西貢市中心。 其中一個放盤為南山村單號屋,建築面積1,400平方呎,開揚山海景,2房間隔,業主叫價$1,150萬,呎價約$8,214。
菠蘿輋行山: 沙田至菠蘿壩行山路線|城門水塘、菠蘿壩、巨型十字架、城門碉堡 仲有芒草
菠蘿山,或良田坳峽谷,有港版大峽谷之稱,係近年來唔少港人喜愛嘅行山勝地! 秋高氣爽最適合遠足,今次要帶大家去屯門山景邨及良景邨之間的菠蘿山。 先從屯門良景邨後的一條小路出發,沿着石屎斜路一直上一直行。 雖然石屎路沒有樓梯,但路程較斜,家長應拖著幼童行。 中間有櫻桃的菠蘿整片去核切片是西方火腿上常見的裝飾物。 菠蘿塊也常用於水果沙拉等甜點,以及一些鹹味菜餚,包括比薩餅配料,或作為漢堡包上的烤圈。
菠蘿輋行山: 西貢行山好去處|蕉坑自然教育徑簡介
主要來自於安的列斯群島的許多不同的品種,被嘗試用於歐洲的溫室栽培。 最重要的品種是「光滑卡宴(英語:Smooth 菠蘿輋行山2025 Cayenne)」,其在1820年進口到法國,隨後於1835年再出口到英國,然後從英國經夏威夷到澳大利亞和非洲。 [24]以菠蘿為原料的果醬和糖果很早就從西印度群島、巴西和墨西哥進口到歐洲。 到19世紀初,新鮮菠蘿從西印度群島直接運輸,數量足以降低歐洲的價格。
菠蘿輋行山: 香港人‧語
從西貢步行到馬鞍山郊遊徑入口,路段皆為瀝青路,但斜圾唔少,躉場路依山望水,可以回望西貢市中心風景,甚至沙下、大網仔方向,腳底下村屋尤如一顆顆小積木,由西貢市中心走約30分鐘先會去到郊遊徑山路入口。 菠蘿輋行山 由西貢市中心起步,經油麻莆街走向普通道,穿過村屋,會見到有小路樓梯上躉場路,經過躉場上村、躉場下村再前往菠蘿輋,沿途會經過西貢配水庫。 其後會接駁菠蘿輋路,菠蘿輋本來的確曾經係種植鳳梨嘅梯田,而鳳梨又叫菠蘿,而梯田亦等同輋田,所以就叫菠蘿輋,然後只需直行到對面北港凹路就可以前往已被易名昂坪新村嘅闕氏鄉村,以及黃竹山新村、茅坪新村。 沿途景色宜人,有出名的良田坳峽谷,峽谷四周的岩石經歷長年累月風化而成,形成它獨特的自然面貌。
菠蘿輋行山: 路線指引
蘇格蘭人David Wright於1648年來到荷蘭東印度公司轄下大肚王國,寫下《福爾摩沙筆記》,即記載台灣有Ananasses[14]。 台灣日治時期為效法夏威夷生產鳳梨罐頭(1902年)[15],引進開英種鳳梨(南洋種鳳梨)在中部地區種植,開英種包括突目仔統稱「土鳳梨」,農業試驗所開發臺農4號釋迦鳳梨後改良品種,為一般所稱「鳳梨」。 大帽山家樂徑位於荃錦公路扶輪公園內,全長0.5公里,需時約20分鐘,大部分路段由碎石鋪成,寬闊平坦,新手也可以輕易行到。 附近設有停車場、廁所、小食亭、燒烤場地等,最適合舉家郊遊。 昂平高地位處馬鞍山郊野公園內,為屬沙田區草原之一,背靠大金鐘,緩緩攀登至高地後,會發現昂平擁有大片碧綠草原,亦可能會遇上牛群食草,即使見唔到牛隻亦會見到遍地牛糞。 內有昂平觀景台,而昂平營地亦只係相距5分鐘步程,整個空間綠草如茵,適合放電、曬太陽,而觀景台最為人熟悉係一端有大懸崖峭壁,適合充當起跳台大玩滑翔傘,唔少滑翔傘愛好者亦趁秋風起前往玩滑翔傘,甚熱鬧。
菠蘿輋行山: 打卡點3. 明陣及荷花池
從良景邨菠蘿山入口起程登山,經過小涼亭,不久後進入山路。 在台灣為表區分,將台灣在地生產的品種稱為「鳳梨」。 而將其他進口的菠蘿和「本島仔鳳梨」(旺來)才會被稱為菠蘿[13],那些品種較為原始,葉子刺多而且結眼深需要人工剔除。
菠蘿輋行山: 打卡點1. 巨型十字架、生命之門
山徑的入口就在良景邨保良局方王錦全小學後面的小路路口(或可從良俊樓旁的小路進入),只要看到一排橙黃色的欄杆和太陽能感光板的燈柱,就找對了。 從天壇大佛踏上奇趣徑,穿過寶蓮寺旁的林蔭小路,不久便到達茶園,沿途被兩座高聳入雲的山嶺環抱,右方是本港第二高峰鳳凰山,左面則是高 菠蘿輋行山2025 751 米的彌勒山。 鳳凰山主峰高 934 米,山峰時常隱沒於雲霧間,故又有「鳳凰縹緲」之獨特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