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維多利亞港,將九龍半島同香港島兩岸獨立嘅道路網絡連埋一齊。 所以之後再起東區海底隧道、西區海底隧道同埋多條過海鐵路,幫佢分擔交通流量。 至於駛過收費亭後,鍾師傅指,經漆咸道北進入的車輛,其實可以一直毋須轉線,便直接進入紅隧;反而經公主道進入、行駛收費廣場靠最右的一條線,在經過收費亭後,需要再切線才可進入隧道,變相更加擠塞。 紅隧塞車2025 不過,另一邊廂的漆咸道北車龍不再,雖偶有車龍排至蕪湖街,但在短時間內已可消化,與上周四時車龍在早上九時已排到佛光街天橋底的情況大有不同。
- 紅磡海底隧道設有職工會,分別為香港隧道及公路幹線從業員總會紅磡海底隧道分會(工聯會屬會,登記編號:853),理事長為辛榕城;另一工會為香港收費道路從業員協會(職工盟屬會,登記編號:926)。
- 答覆:主席:(一)過去五年紅隧、西區海底隧道(西隧)及東區海底隧道(東隧)的每日平均汽車流量、最高及最低的汽車流量,按車輛種類列出分項數字的資料列於附表。
- 他指,今午路過紅隧一如以往多車,塞車照舊,直言擔心明日工作日會「出問題」,相信繁忙時間塞車情況不會減少;又無奈慨嘆面對該情況「香港人每個司機都慣曬」。
- 西隧最快,只需「淥熟」一個杯麵時間即3分鐘,就完成駛過整條隧道。
- 而戰後1948年發表的《亞拔高比報告》,首次提出以海底隧道形式,從尖沙咀來往中環,以紓緩交通及完善維港兩岸的運輸系統。
港英政府銳意開拓銅鑼灣、紅磡、尖沙咀經濟,決定隧道現有之出入口位置。 1965年,時任立法局議員鍾士元預見四線行車隧道會迅速飽和,曾提出六線方案,惜因成本過高未獲採納[4]。 至於紅隧收費廣場似乎仍有塞車問題,羅淑佩稱只要車龍有向前移動,就不算塞車,「紅磡收費廣場以至之後嘅車龍呢,其實雖然係有龍(車龍),但係一直郁嘅,即係喺紅隧如果一直可以向前行、郁緊嘅話呢,其實就唔算塞車或者大塞車」。 羅淑佩又說,早上7時至8時共有5,226車次經過紅隧,比2星期前少254架次,認為車流相若但車龍短了,相信是「易通行」有幫助。
紅隧塞車: 記者直擊:紅隧口有車龍但大致暢順
香港汽車及交通關注組召集人葉世雄指出,偌政府一直無法落實方案,意味政府收回隧道前,西隧專營公司仍可繼續加價,紅隧和東隧塞車仍要繼續延續。 政府昨日(2日)起接收西區海底隧道,同時實施過海隧道「633」固定收費方案。 運輸署表示,昨日早上繁忙時段7時至10時,整體交通大致暢順,初步交通情況亦符合預期。 今日(23日)紅隧首日實施「易通行」,明日(24日)迎來首個工作日,運輸署署長羅淑佩今表示,明日繁忙時間才是真正考驗,當局不會鬆懈。 紅隧塞車 紅隧塞車 同當局預期一樣,今日紅隧塞車情況未有大改善,早上交通大致暢順,但傍晚一度出現塞車,龍尾到近康莊道橋面。
紅隧一直是塞車的重災區,不少駕駛者都寄望三隧分流後,西隧減價,紅隧加價,可以吸引部分駕駛者使用西隧,令三隧車流量更平均。 每天在上午高峰時段駕私家車由觀塘寓所出發,經紅隧到港島再往香港仔上班的李小姐,前日及昨日跟記者進行實測,直擊三隧分流前後的交通變化。 據現場環境可見,雖然康莊道仍可見車龍,車輛需要慢駛,但目測車流大致暢順,而由於紅隧已實施「易通行」不停車繳費,車輛無需於收費廣場停下繳付過海費用。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則指,昨日見東隧車流減少了,香港過九龍亦暢順,不過紅磡往灣仔的車流就有所增加,有同事反映,昨日紅隧的車流量多了,反而覺得較平日塞多了10分鐘。 紅隧塞車2025 紅隧九龍入口喺港鐵紅磡站旁邊,由於東鐵綫暫時未過到海,唔少新界東嘅居民會先搭東鐵綫到紅磡站,再喺紅隧收費廣場嘅巴士站轉過海巴士,特別係朝早返工時間,過海隧道巴士站經常逼滿乘客,排隊上車嘅人龍有時更排到連接港鐵紅磡站嘅天橋。 因此,巴士公司會喺繁忙時間為部分路線安排吉車去過海隧道巴士站疏導乘客。
紅隧塞車: 行車時間監察系統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今日(三月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林大輝議員的提問所作的書面答覆:問題: 紅隧塞車2025 政府於二○○八年十一月向本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中表示,三條過海隧道流量不平均,有改善空間,而流量不均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三條隧道收費的差異。 紅隧塞車2025 紅隧塞車2025 此外,有不少市民向本人反映,指紅磡海底隧道(紅隧)南北行方向於每天的早晚均出現塞車的情況,除增加行車時間外,更因增加汽車廢氣排放而加劇空氣污染。 答覆:主席:(一)過去五年紅隧、西區海底隧道(西隧)及東區海底隧道(東隧)的每日平均汽車流量、最高及最低的汽車流量,按車輛種類列出分項數字的資料列於附表。 (二至五)據運輸署的車輛流量數據顯示,紅隧現時每日平均車輛流量達121,000架次,較其設計容量的每日78,000架次為高。
我們也希望透過調整過海隧道收費,減低過海車龍對非過海交通的影響,並鼓勵減少因不同隧道收費的差異而引致的繞道行駛。 總的而言,我們希望透過實施擠塞徵費,令過海和非過海交通都得以改善。 的士車行車會永遠會長吳坤成表示,根據會員反映,昨日西隧的士有增加三至四成,相信有巿民認為行車較暢順,在早上選擇乘的士過海。 但他又認為對私家車影響不大,因西隧減幅僅10元,紅隧有其本身的地理優勢。
紅隧塞車: 香港文匯網
隧道跨越維多利亞港,將九龍半島和香港島兩岸獨立的道路網絡連接起來。 海底隧道南端出入口位於奇力島,位於港島銅鑼灣避風塘當時的位置。 收費廣場位於紅磡灣出口,共有16個收費亭,其中10個為人手收費亭,2個為專利巴士專用的快易通自動繳費亭,而餘下4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 紅隧塞車2025 今次分流方案並未影響電單車收費,但我擔心未來選擇西隧的車輛增加,難以再享受暢順行車體驗,今朝(昨晨)感覺已經塞塞哋,大家熟悉之後繁忙時段應該更多車用。
- 2019年11月14日,示威者堵塞紅隧,佔領香港理工大學至紅磡站的行人天橋,同時往橋下的路面拋下大量雜物,並用雜物堵塞道路投擲汽油彈,並破壞隧道行政大樓、交通管理系統等設施[12],並焚燒紅隧收費亭[13][14]。
- 運輸署稍後會就現時過海交通現況和建議實施擠塞徵費的三大原則,向大家作詳細介紹。
- 主席,我希望大家能藉着這次收回西隧和實施不停車繳費系統的機會,就過海隧道擠塞進行務實、客觀和理性的討論,共謀獻策,齊心協力處理這個亟需解決的民生問題。
- 1989年通車的第二條過海隧道–東區海底隧道雖連接港島東及九龍東,但對整體駕駛人士而言,東隧仍遠不及紅隧方便。
- 不過,運房局局長陳帆今日(22日)宣布將撤回議案,又明言會繼續爭取各方支持。
坊間有聲音期望政府在收回西隧時只調低西隧收費,但此安排只會進一步加劇現時過海隧道及周邊道路在繁忙時段的擠塞情況,相信亦非大家所樂見。 在繁忙時間、周末及假日前夕,紅隧交通必定癱瘓,連接道路(包括公主道、加士居道天橋、暢運道、漆咸道南、漆咸道北、東九龍走廊、堅拿道天橋、告士打道、維園道及東區走廊)均會受到波及。 港鐵興建沙中綫期間,上述道路部份路段需要封閉或改道,加劇擠塞情況,甚至到午夜12時仍可見到車龍。 香港仔隧道亦時常受紅隧車龍倒塞影響,繁忙時間或需間歇性封閉。 【易通行/紅隧/運輸署署長/羅淑佩】「易通行」擴展到紅磡海底隧道(紅隧),今日(7月24日)迎來首個工作天,運輸署署長羅淑佩於電台節目表示,今早車流相若但車龍縮短,相信是「易通行」有幫助,又說若紅隧車龍一直向前行「郁緊」,就不算塞車或大塞車。
紅隧塞車: 兩度非禮女友女兒 的士司機罪成還押候判
昨日,車輛在駛近收費廣場前,同樣出現長長車龍,進入收費廣場後整整慢駛兩分鐘,從康莊道紅隧收費廣場前段,到走出隧道管道共花7分鐘,較前日同時段多花兩分鐘。 記者沿途計時,顯示前日由漆咸道北(蕪湖街)駛至康莊道紅隧收費廣場車龍緩緩移動,在迴旋處停留時間最長,而駛近收費廣場後再無塞車情況,從康莊道紅隧收費廣場前段,直至走出隧道管道共花5分鐘。 你可瀏覽特別交通消息和最新的交通狀況,包括香港、九龍及新界南各主要幹道和道路的行車速度,由運輸署閉路電視系統/交通探測器提供的「交通快拍」,以及由香港至九龍和九龍至香港的過海行車時間。 近年運輸署在海底隧道及其餘兩條海底隧道安裝了行車時間監察系統,並在港九通往隧道的主要道路設置行車時間顯示板,顯示經3條隧道過海的預計行車時間,方便駕駛人士選擇使用最方便的海底隧道及行車路線。 林世雄說,西隧於本周日(6日)清晨5時起實施「易通行」,東隧將於本月27日實施「易通行」,目標在今年內在實施分時後收費模式,令三隧交通更加暢順。 主席,我們現時提出擠塞徵費,是為了應對過海隧道以及周邊道路的交通擠塞問題,但要紓緩整體交通擠塞,需要多管齊下,包括完善鐵路和道路網絡整體布局、優化公共交通系統、善用科技、推展智慧出行等措施,令社會經濟和普羅大眾得以受惠。
紅隧塞車: 三隧分流︱「633」方案8.2零時零分實施 方案收費、「易通行」改道安排一文看清
同樣地,為減低工程對陸上交通的影響,工程部份物料將會依賴海上運送,估計不會對紅隧的交通流量構成壓力。 事實上,中環灣仔繞道在落成後應對紓緩港島北岸道路網的擠塞情況及提高西隧道路連接網的容量具正面作用,對改善過海隧道流量分布亦有幫助。 至於沙中線,它將是香港第四條過海鐵路,對現時過海的荃灣線、將軍澳線及東涌線將起到紓緩作用,它亦可吸引部分使用路面交通工具的過海乘客,改為轉乘較直接和快捷的鐵路。 因此,我們預期沙中線過海段對減輕三條過海隧道的交通擠塞情況具正面作用。 (八及九)政府十分關注紅隧使用量高對交通造成的影響,因此正委託顧問研究如何改善過海隧道的車流分布,致力尋求一個能兼顧交通運輸、財務及法律可行性的方案。
紅隧塞車: 公主道提早出現車龍
凌晨至早上5時,使用西隧過海的的士比以往同時段多約5成,認為的士方面的分流作用明顯,相信到繁忙時段,司機可以按各隧道繁忙程度選擇合適的隧道。 為紓解過海塞車問題,政府提出三隧分流方案,藉提高紅隧和東隧收費、西隧減價,疏導紅隧和東隧的車流。 不過,運房局局長陳帆今日(22日)宣布將撤回議案,又明言會繼續爭取各方支持。
紅隧塞車: 港島東聯網成立團隊為晚期癌病及長期病患提供家居護理
運輸署署長羅淑佩早前已指出,今日繁忙時間才是真正考驗,強調不會鬆懈,政府啟動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加派人手以應付各項突發的情況。 他認為,易通行在紅隧實施的首個工作天相當順暢,相信是得益於車輛不再需要選擇繳費方法導致行錯線,或切線至自動繳費的線路而加劇擠擁,同時車輛亦省卻在收費亭排隊繳費時間。 他認為,沿路有很多指示牌提醒司機已實施易通行、不用停車或減速,而大部分司機亦因近日報道宣傳等得悉相關資訊,因此並無發生混亂、擠塞等情況,行車暢通。 2019年11月14日,示威者堵塞紅隧,佔領香港理工大學至紅磡站的行人天橋,同時往橋下的路面拋下大量雜物,並用雜物堵塞道路投擲汽油彈,並破壞隧道行政大樓、交通管理系統等設施[12],並焚燒紅隧收費亭[13][14]。 紅隧交通癱瘓,當局宣佈紅隧短期內將不能重新通車[15][16]。 運輸署與渡輪營辦商合作,臨時開辦紅磡碼頭來往灣仔碼頭及九龍城碼頭來往灣仔碼頭的免費航線往來維港兩岸,以疏導土瓜灣、紅磡往返港島的交通[17],並協調巴士公司將原經紅隧之巴士路線改經東隧或西隧,以及加強東隧、西隧巴士路線班次[18]。
紅隧塞車: 紅隧有幾塞車? 隧道出九龍平均時間36分鐘 西隧車程只要……
紅隧九龍入口位於港鐵紅磡站旁,由於東鐵綫於2022年5月15日前未能直接過海,不少新界東部的居民會先乘搭東鐵綫到紅磡站,再前往紅隧收費廣場的巴士站再轉乘過海巴士,特別在早上上班時間,過海隧道巴士站經常擠滿乘客,排隊上車的人龍有時更長至連接港鐵紅磡站的天橋。 為此巴士公司會為部分路線於繁忙時間安排空車由過海隧道巴士站開出,疏導轉車乘客。 李耀培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說,使用紅隧的車流量多,相信暫時不會因為實施「易通行」而令行車更暢順或更快,但相信可以減少因為要切線而發生碰撞的機會。
紅隧塞車: 紅隧首工作天推易通行 運輸署籲駕駛者勿於收費亭停車
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昨晨視察西隧附近交通情況後向傳媒表示,三條隧道由凌晨至昨日上午交通運作暢順,行經西隧的的士數量較以往同一時段為多。 政府會爭取於今年內實施三隧分流第二階段的分時段收費模式,以進一步提升交通效率。 明日是紅隧易通行首個工作日,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昨在網誌表示,昨日及今日會啟動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加派人手以應付各項突發情況。
紅隧塞車: 時間:2022-08-03 04:23:38來源:大公报
屆時,全日80%時間三條過海隧道的收費都較現時便宜,僅在繁忙時段採用「644」方案紓緩交通擠塞。 紅隧塞車2025 三隧分流|政府今天(2日)凌晨接收西區海底隧道,隨即實施「633」固定收費方案。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早上到西隧視察,指凌晨收回西隧專營權後,三條過海隧道行車暢順。
紅隧塞車: 【易通行】紅隧明天迎上班日挑戰 運輸署預告塞車長龍不減
據記者上周四八時到蕪湖街天橋觀察,同樣行車暢順,直至8時30分偶有車龍,龍尾為曲街位置。 近早上8時45分,龍尾繼續延伸到蕪湖街天橋橋底,車輛不時要停低等候,有時蕪湖街街口即使綠燈亮起,並因為塞車原因而無法移動,在15分鐘後排到佛光街天橋底,車龍持續至9時45分仍未消失。 不過,記者今日再到同一位置觀察公主道的交通情況,發現車龍較上周四提早約20分鐘出現,在今早約8時10分,愛民邨信民樓外的公主道已開始出現車龍,並一路蔓延無法消化;直至8時半,龍尾位置已經超過中國石油油站位置,及後延伸至愛民邨敦民樓對開橋底。 直至早上約9時,車龍繼續延伸,龍尾抵達紅磡警署對開,車龍也較易通行實施前更長。 「易通行」實施後,紅隧收費廣場由八線削至四線,有資深駕駛導師分析,公主道進入紅隧的車輛,特別受削線安排影響,因為本身公主道兩線會靠右邊駛進收費廣場,當時有五線分流進入收費亭;但現時所削的四線均位於收費廣場右邊,變相只餘下一條線,消化公主道的雙線車流。 紅隧塞車 平日凌晨時份,紅隧僅有的2條管道其中一條會停止使用以便維修。
在繁忙時段,紅隧的每小時車輛流量呈現飽和,隧道兩邊入口出現較長車龍。 為了紓緩過海隧道繁忙的情況,運輸署於二○○三年在港島區裝設行車時間顯示系統,協助駕駛人士選擇較佳的過海路線,以期達到分流作用。 自二○○五年八月起,運輸署更透過網頁的網上行車速度圖向市民發放該系統收集所得的資訊。 運輸署在系統實施前後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港島各條過海隧道引道的平均車速在系統實施後普遍提高百分之四。 總體而言,行車時間顯示系統的運作理想,亦為駕駛人士提供方便,促進車輛分流,紓緩擠塞問題。 運輸署定期對系統進行監測,每兩星期對系統內的數據作抽樣調查,以及每三個月對有關路線作行車旅程調查,以確保系統正常運作。
紅隧塞車: 香港電台
香港地少人多,過海隧道以及周邊道路交通擠塞是個困擾本港多年的老問題。 西區海底隧道的專營權將於2023年8月1日屆滿,隨後由政府接收。 不停車繳費系統的實施,也帶來不同時段收取不同隧道費的契機,讓我們可應用相關科技來引入擠塞徵費,同時趁此機會全面檢視所有過海隧道的收費,以期紓緩繁忙時段的交通擠塞。 海底隧道係香港最繁忙嘅4線行車隧道之一,亦係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嘅道路,其次係東區海底隧道。 佢雙線雙程行車嘅舊式設計唔足以應付日漸增長嘅行車流量,所以隧道嘅行車流量喺1982年已經飽和,往港島方向幾乎每日上下晝繁忙時間(尤其係朝早8點至10點)例必塞車。 因此除隧道收費外,由1984年6月1號起,當局向所有車輛徵收隧道稅,希望減低流量,但成效甚微,後來政府決定喺1986至1989下半年起東區海底隧道以分流部分車輛嚟減輕壓力。
海底隧道是香港最繁忙的4線行車隧道之一,也是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道路。 紅隧採用舊式的4線雙程行車,設計用量只得8萬架次,使隧道的行車流量早於1982年便告飽和,幾乎全日都會出現交通擠塞。 即使東區海底隧道及西區海底隧道先後於1989年和1997年啟用,多條鐵路綫相繼通車,但紅隧勝在位置方便、收費廉宜,一直都是駕駛者過海的首選。 紅磡海底隧道於1969年9月1日動工,由保華與英美兩家建築公司的聯合體承建,於1972年8月2日通車,耗資港幣3.2億港元。 隧道全長1,860米,以沉管方式建造(而隧道沉管於黃埔船塢製造),由15節鋼製沉管組成,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
紅隧塞車: 三隧分流|「633」固定收費周三凌晨實施 政府:冀有一定分流作用
海底隧道南端出入口位於港島灣仔區嘅奇力島,因工程關係,個島已經連埋香港島。 收費廣場位於紅磡灣出口,一共有16個收費亭,其中10個係人手收費亭,兩個係專利巴士專用嘅快易通自動繳費亭,而剩番4個係快易通專用嘅自動繳費亭。 2017年12月3號起,駕駛人士可以喺海底隧道嘅人手收費亭,用八達通或本地發行嘅非接觸式信用卡(包括Visa 紅隧塞車2025 payWave、感應式Mastercard同銀聯閃付)拍卡畀隧道費。 【橙訊】紅隧實施「易通行」首個工作天,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工聯會議員陸頌雄駕車實測情況,他認為在改善擠塞方面「有驚喜」,但仍未解決紅隧樽頸位、五線轉兩線「漏斗型」的根源問題。
紅隧塞車: 三隧分流|西隧的士流量增多 汽車會指紅隧反較平日多塞10分鐘
政府今天(8月2日)起接收西區海底隧道,過海隧道「633」固定收費方案亦於今日零時零分實施。 《星島頭條》記者在上午9時在交通長期擠塞的紅磡紅隧口視察車流情況。 紅隧昨日(23日,星期日)起實施不停車繳費服務「易通行」,今日(24日)是實施後首個上班日。
紅隧塞車: 政府強化公務員管理程序 四點簡化表現持續欠佳員工着令退休
由2023年7月23日起收費廣場的人手及自動收費亭已被不停車繳費服務「易通行」取代,私家車車主可直接通過隧道並繳交隧道費」取代,私家車車主可直接通過隧道並繳交隧道費,屆時所有途經此隧道的車輛不用停車繳費。 紅磡海底隧道設有職工會,分別為香港隧道及公路幹線從業員總會紅磡海底隧道分會(工聯會屬會,登記編號:853),理事長為辛榕城;另一工會為香港收費道路從業員協會(職工盟屬會,登記編號:926)。 記者實測計時顯示,在東九龍走廊上,前日由啟德隧道出口(南)至漆咸道北(蕪湖街)是全程大塞車,走走停停24分鐘,昨日由東九龍走廊中段,約浙江街位置開始塞車,行駛至漆咸道北(蕪湖街)亦耗時15分鐘。 除了在收費手段上「挖潛」外,我們還要正視本港汽車數量持續增加的問題。
24日是紅隧實施「易通行」的首個工作天,運輸署表示整體交通大致暢順。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表示,24日早上試行過紅隧由紅磡往灣仔,當時車多及慢行,用了約6至7分鐘過海,較平日十多二十分鐘較快。 另外,當局去年公布六隧交通流量合理分布研究報告, 其中提到會考慮以補貼的形式降低西隧收費,以達致分流效果。 當局最新回應表示,運輸署現正制訂不同的隧道收費調整方案,過程中會進一步評估各方案對隧道交通及整體社會的影響。 運輸及房屋局回覆立法會特別財務委員會的議員提問時指出,紅隧去年繁忙時段每小時平均雙向車流量為5800架次;通過隧道的平均時間南行往香港方向為31分鐘、北行往九龍方向達36分鐘,反映擠塞問題嚴重。 其次擠塞是大老山隧道,通過隧道的平均時間南行往九龍為26分鐘,北行往沙田為14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