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德尊亦曾不斷為香港的未來作投資,他曾經倡建紅磡海底隧道,並建議由港府資助興建,但有關建議遭財政司郭伯偉爵士反對,結果海底隧道最後由和記國際自行融資興建。 此外,在1967年,祈德尊又聯同邵逸夫爵士等人共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此後他一直擔任該公司的董事局副主席。 祈德尊另外曾任香港氧氣公司主席、海底隧道有限公司副主席、以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牛奶公司、香港紡織廠、中華煤氣、東方海外貨櫃集團和海洋公園等等的董事。 祈德尊新邨好住2025 祈德尊新邨位於荃湾西海盛路22-26号(中原楼市片区:荃湾西)。 祈德尊新邨(英语:Clague Garden Estate)是位于香港新界荃湾区的一个居屋及公屋混合的屋邨,由房协兴建。
1970年代初,香港房屋協會就香港政府把四季大廈的土地使用性質轉為休憩用途,打算覓地安置居民,1978年政府把一幅位於荃灣新填地的土地興房屋安置住戶。 ),是香港房屋协会在新界首个建成的出租屋邨,原位于荃湾大屋围附近,即大河道及禾笛街之间的一带地方,1958至59年分阶段落成入伙,并设有四座楼宇,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字命名。 自香港政府开始发展荃湾新市镇后,当时已传有四季大厦会清拆重建为公园。 后来重建工程延迟数年,又遇上安置问题,更在1989年因应大量越南船民涌入香港,一度被计划改为船民营,遭到议员和居民强烈反对,最终需要时任荃湾区议会主席周厚澄介入协调下搁置计划,并定于1990年拆卸,大部份居民迁往祈德尊新邨。 原春明、夏雨和秋趣楼地盘在空置多年后成为“荃湾七街重建项目”的一部份,即现今的万景峯及荃新天地一期;而冬隐楼重建后成为香港工会联合会荃湾分部及其上盖住宅金丰阁。
祈德尊新邨好住: 上車客睇樓2周速入市 荃灣麗城花園高層3房戶620萬元成交
3幢大厦虽然设计相同,但住宅单位面积计算方法各异,A及B座是住宅发售计划项目,售价以建筑面积及平方呎计算 祈德尊新邨好住2025 ; 而C座的甲类出租屋邨单位及松明舍,其租金则以室内楼面面积及平方米计算。 祈德尊新邨: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的一個住宅發售計劃和公共屋邨,由香港房屋協會發展,於1988年11月落成。 祈德尊新邨好住2025 祈德尊新邨於八八年落成,建有3座住宅大廈,除了C座為出租公屋外,A、B座是房協首個「住宅發售計劃」,主攻建築面積五、六百方呎兩房單位;其餘為建築面積約420方呎的一房戶,分布於各座的D及K室。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41,250,年齡中位數為 39.9歲。 祈德尊新邨(英语:Clague Garden Estate)是位于香港新界荃湾区的一个居屋及公屋混合的屋邨。 香港有不少優質居屋,質素更拍得住部分私樓,例如荃灣西海濱的祈德尊新邨,獨特的設計曾贏得建築獎項,即使已屆老牌行列,仍深受區內客捧場,現時居二市場價320萬元有交易。
祈德尊新邨好住: 重建
而早年居屋的設計獨特,其中荃灣祈德尊新邨更於1991年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優異獎。 屋苑前臨藍巴勒海峽,部分單位享海景,惟前方是港鐵荃灣西站上蓋項目,海景將來難免出現變數。 祈德尊新邨好住 屋苑附近環境優美,住戶行兩步即達綠化地帶及海濱長廊,更吸引是港鐵站、巴士總站及多個商場近在咫尺,衣食住行照顧周到。 A、B座主攻一及兩房細戶,最大特色是採居屋少見的露台設計,採光度十足,並把室外美景融入室內,甚有私樓Feel。
- 屋邨憑其獨特設計而榮獲1991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優異獎。
- 本公司在未得阁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阁下的个人资料并向阁下作直接促销。
- 房协在1958年1月公布这项计划详情,对象为月入250港元以下工人,且对他们按个别实际月入,收取月入的五分之一作为租金,换言之最高租金是50港元,对比区内其他单位平均每月逾50港元的租金,房协工人屋宇较为廉宜。
- 該屋苑的樓宇採用相同的錯層式「H」字型平面布局,梯間全作開放式設計,由每三層一組電梯大堂連接四翼,中庭大堂可全開敞地提供天然採光和自然通風。
- 最终居民在房协强硬态度下选择让步,迁入祈德尊新邨,事件才告一段落。
各单位的内部设置对流窗,露台及花槽等,单位内设有独立的厨房及浴室等设备,单位除厨房及浴室外,内部没有固定间格的,但窗户位置已按预计的房间位置设定好,住户可按需要分间成一房至两房单位。 祈德尊新邨A、B及C座的住宅单位设计考虑到通风、采光、景观的因素,单位除厨房及浴室(附浴缸及管道槽)外,单位分三款间格分别为一房两厅、一间大房(附两扇门及窗户位置已按预计的房间位置设定好,可间两房)两厅及两房两厅。 另外单位在入伙时已装设好古铜色铝窗及每户于地下大堂设有信箱一个。 松明舍各单位以轮椅坡道及回廊相连,并设置升降机及两个年长者康乐室,而天面为铺上瓦片的斜屋顶。
祈德尊新邨好住: 上车客睇楼2周速入市 荃湾丽城花园高层3房户620万元成交
房协在1987年11月公布,受影响居民可以选择优先租住或购买附近的混合发展屋邨祈德尊新邨,并以特惠租金或八五折楼价,吸引他们迁入。 1970年代初,香港房屋协会就香港政府把四季大厦的土地使用性质转为休憩用途,打算觅地安置居民,1978年政府把一幅位于荃湾新填地的土地兴房屋安置住户。 )是位于香港新界荃湾填海工程第一期的第三十五规划区的一个“住宅发售计划”及“甲类出租屋邨”的房协综合屋邨,于1985年开始兴建,于1988年11月落成,由香港房屋协会发展,由巴马丹拿建筑及工程师有限公司设计,金门建筑有限公司承建。 屋邨凭其独特设计而荣获1991年香港建筑师学会优异奖。 在1989年4月4日由总督卫奕信爵士及曾任和记黄埔大班的祈德尊爵士的家属主持开幕典礼。 直至1985年开始兴建,于落成前房协曾考虑该邨用作一个称为三文治阶层住屋计划(后作夹心阶层住屋计划),最后把祈德尊新邨兴建成三座(A座B座C座),当中A及B座作为住宅发售计划项目,而C座则作为出租用途,主要是用来安置原四季大厦住户。
祈德尊新邨好住: 北行(往沙咀道/青山公路 – 荃灣段方向)
星輝地產營業經理何建寧稱,屋苑業主多是自住,放盤向來不多,加上屋苑補地價折扣率約30%,補價後已貼近同區二線私樓,故二手交投稀疏,平均每月錄約1宗買賣。 現時自由市場放盤6至7個,叫價由320萬至450萬元;第二市場放盤則約3個,包括一個優質海景戶,為B座高層M室兩房戶,建築/實用面積579/481方呎,叫價360萬元。 屋苑另一吸引之處,是前臨藍巴勒海峽,A、B座向西南的A、B、L、M室,可享無遮擋海景,以及遠眺迷人汀九橋,惟屋苑前方是港鐵荃灣西站上蓋項目,已落實興建多幢住宅,日後全海景觀將現變數。 雖然祈德尊新邨樓齡高,但單位一律不設玄關及窗台,走廊位亦極少,令間隔見使好用。
祈德尊新邨好住: 設計資訊
另外,屋苑雖然偏離荃灣市中心,但由於鄰近港鐵荃灣西站,五分鐘內即可到達,加上附近社區配套齊備,包括一街之隔是巴士總站及荃灣廣場,其基座有大型商場,衣食住行同樣方便。 祈德尊新邨A、B及C座的住宅單位設計考慮到通風、採光、景觀的因素,單位除廚房及浴室(附浴缸及管道槽)外,單位分三款間格分別為一房兩廳、一間大房(附兩扇門及窗戶位置已按預計的房間位置設定好,可間兩房)兩廳及兩房兩廳。 另外單位在入伙時已裝設好古銅色鋁窗及每戶於地下大堂設有信箱一個。 買樓或者租樓,大部人並不着重視樓宇的設計,近來居屋的設計多是新十字形和康和式設計。
祈德尊新邨好住: 香港地產
各單位圍繞三個庭院佈置,富中國園林特色,以提供寧靜安逸的空間給年長者安居。 祈德尊新邨好住2025 該屋苑的樓宇採用相同的錯層式「H」字型平面布局,梯間全作開放式設計,由每三層一組電梯大堂連接四翼,中庭大堂可全開敞地提供天然採光和自然通風。
祈德尊新邨好住: 住宅单位
所以电梯只服务G、3、6、9、12、15、18、21、24、27、30、33、36及39楼,而在3、12、21、30及39楼更设特阔大堂连花槽,使住户有更多室内活动空间。 大厦分别在5至9楼、20至23楼及35至38楼外墙设了三组大型横梁,并在横梁中间设了圆形装饰洞口。 祈德尊新邨好住2025 大部分住宅单位楼层也没有电梯直达,对残疾人士或会构成不便。 其中20楼的电梯大堂位置为电梯机房及泵房,建筑师把三个单位为一组,共分四组,每组各设一道走火楼梯,每层由最多12个单位,这设计有别于一般屋邨长走廊的设计,有助通风及采光,促进邻舍沟通,加强社区关系,有助减低罪案问题。
祈德尊新邨好住: 成交记录
3幢大廈雖然設計相同,但住宅單位面積計算方法各異,A及B座是住宅發售計劃項目,售價以建築面積及平方呎計算;而C座的甲類出租屋邨單位及松明舍,其租金則以室內樓面面積及平方米計算。 這一個獨特設計的居屋剛錄一宗新高價成交,中原地產荃灣麗城分行高級分區營業經理呂宗霖表示,荃灣祈德尊新邨A座高層A室,實用面積437平方呎,建築面積520平方呎,兩房間隔,向西南,享開揚海景。 剛錄區內上車客剛於自由市場以635萬元承接該單位,實用面積呎價14,531元,樓價及呎價均創屋苑歷史新高。 由于荃湾船民营计划遭受议员和居民抨击,保安科唯有修改计划,将四季大厦留作最后考虑选项,并改在索罟群岛等地物色新选址。 周厚澄亦跟港府周旋,指出对方想在四季大厦安置近六千名船民,但四季大厦根本只可容纳两千人,鉴于荃湾居民大力反对,所以促请对方收回成命,最终与港府达成折衷方案解决事件。 5月12日,港府公布放弃在四季大厦改建船民营,改为只征用作越南船民社区活动中心和儿童学校,至于因深水埗难民营改建而要迁出的越南人,则会转到屯门虎地等羁留中心。
祈德尊新邨好住: 香港荃灣區的公共屋邨 / 维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书
各单位围绕三个庭院布置,富园林特色,以提供宁静安逸的空间给年长者安居。 〈大事紀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和記黃埔有限公司》,造訪於2008年4月11日。 祈德尊新邨好住2025 祈德尊早年曾自1952年至1956年任市政局議員,1956年獲港督葛量洪爵士委任為立法局非官守議員,至1960年卸任;未幾在1961年獲港督柏立基爵士委任為行政局非官守議員,至1974年卸任。
祈德尊新邨好住: 荃灣 | 祈德尊新邨
最终居民在房协强硬态度下选择让步,迁入祈德尊新邨,事件才告一段落。 而当时251户住客中,有141户购买祈德尊新邨的出售单位,有94户是迁入该屋邨的出租单位部分,而馀下的16户则先轮候其他房协单位,由于要等待所有居民获得安置,所以改为临时房屋区的计划一再押后,并且长远会将大厦拆卸并作为道路工程及休憩用地。 在所有居民撤离后,土地地权在1989年交回港府,但是房屋署在该年初表示,由于土地只可使用到1992年,辟作临时房屋区并不化算,所以最后放弃上述计划。 四季大厦于1957年5月开始动工并分两期兴建,建筑费共250万港元,第一期是春明楼、夏雨楼和秋趣楼,都是位处禾笛街西边的一处工地,第二期是禾笛街东边的冬隐楼。
祈德尊新邨好住: 住宅單位
据媒体形容,四季大厦邻里关系完善,居民时有联络和参与活动,四座楼都设有互助委员会。 居民亦利用1961年启用的雅丽珊社区中心举行不同活动,甚至在那里设置联谊室。 在1989年船民营风波时,正因选址位处荃湾市中心而会造成严重治安问题,当时已经有不同地区团体声援,甚至以各界人士为名义组成大会和组织自卫队及筑起人墙等行动,加上周厚澄都介入周旋,都反映四季大厦对区内其他人士的联系。 四季大厦总共有四座长型大厦,建在大屋围附近的填海地之上,占地约4,366平方公尺,合共提供459个单位,这些大厦分别有三种不同的通道设计。 三种设计分别为:中央天井型楼梯分隔式(春明、秋趣楼)、露台相连式(夏雨楼)和中央走廊式(冬隐楼),部分楼宇设计都同时应用在观塘花园大厦内。 祈德尊新邨A、B及C座住宅楼宇采用了相同的错层式“H”字型平面布局,大厦结构组织严密,梯间全部作开放式设计,由每三层一组电梯大堂连接四翼,中庭的大堂可全开敞地提供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自越南战争在1975年结束后,出走国外的越南船民不断攀升,当中有不少人来到香港。 到1989年又再出现大量船民,其中在5月头八天就已经新增近2,500名来港船民,令全港羁留设施均告饱和,布政司署保安科有见及此,在5月8日向行政立法两局建议将深水埗难民营的船民迁到四季大厦并改作开放式船民营,而深水埗难民营就会被改建为羁留中心。 祈德尊新邨好住 消息传出后,随即受到立法局议员的质疑,谭耀宗、张鉴泉、司徒华、范徐丽泰和梁炜彤都表示不赞成这个计划,认为政府决定太仓促,而且四季大厦这个新选址太近民居,担心造成治安问题。 而时任荃湾区议会主席周厚澄则明言极力反对此安排,并相信全个荃湾区的居民也不会接受。 另外有三个地方团体和部分荃湾区议员都一致发表声明反对在四季大厦设难民营,并促请港府立即取消第一收容港政策及遣返船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