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住院醫師,我就當了七年。」陳晉興以自身經驗為例,他先在省立台北醫院(現為衛福部立台北醫院)擔任住院醫師,後來先入伍服兵役,退伍後又到台大醫院重新開始訓練。 當年沒有彰化女中的同學,那個年代女生考上的非常少,所以我們很常跟外系聯誼,也有「寢室聯誼」,當年我和太太(政大)一起辦寢室聯誼,最後也只有我們在一起哈哈! 在我念國小的時候,二林最常出的不是流氓就是警察,醫生很少很少,只有兩三家很小的診所,看病很不方便,我那時還不敢想念醫學系。 來念建中的時候,一開始成績不好,大學錄取率又很低,一二年級時父親覺得有考到大學就好,自己也都不敢想。
- 我在省北時就對開刀很有興趣,我那時候就拜託學長姐,我即使沒有值班,有不想開的刀像是appendicitis都找我去開,我那年就自己開了三十多台,還帶台大來的intern開。
- 2001 年台大醫院進駐雲林分院,不少年輕醫師曾奉派至雲林行醫,就連陳晉興也不例外。
- 能有如此紀錄,源自陳晉興在2009年到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擔任外科部主任時,發現當地居民多半經濟弱勢,不可能在當地發展達文西手臂,而是應為患者開發出更便宜、便民的手術方式。
- 此外,陳晉興與其醫療研究團隊,領先全球,發明了不必使用呼吸管,僅需透過靜脈麻醉的微創手術。
- 陳晉興說,以外科而言,仍有相對熱門與相對冷門的科別之分,如整型外科及神經外科。
- 陳進興說,指引的分水嶺就在0.6-0.8公分,小於0.6公分的結節不需要馬上手術,建議可6至12個月追蹤一次,而0.6-0.8公分建議3至6個月要追蹤1次,0.8公分就把它當作惡性進行後續處置。
- 雖然是稱為二林人,但其實17歲後大部分都在台北,至今三十多年都是如此。
聽完老師分享人生旅程會改變你的一生真心不騙(人生就是各種機緣和努力啊!) 陳晉興台大2025 陳晉興台大2025 Q:請問老師的求學經歷是? 以前家住在彰化二林,二林國中畢業,因為比較偏僻的關係,決定高中念建中。 小時候成績普通,父親是國中訓導主任,家教非常嚴格,但是當時非常叛逆,也因為叛逆,才下定決心高中要離開到外面就讀。 其實一個人從鄉下北上讀書相當危險,以前家裡管得很嚴,到台北後都沒人管,所以比較不認真一點,有打撞球、溜冰、參加土風舞社,可能也是後來需要重考的關係。
陳晉興台大: 台大名醫陳晉興出書談肺癌 陳建仁:我的救命恩人
不料這項「無插管手術」創舉推出後, 陳晉興台大2025 引起醫界罵聲連連,有醫師認為「不插管, 根本是亂搞」。 此外若手術部位需切除血管及支氣管, 將碰觸咳嗽神經,增加手術風險,也無法長時間手術,直批醫院「譁眾取寵」。 為了能夠服務更多病人,陳晉興積極發展氣胸、膿胸手術,並鑽研難度更高、傷口更小的「胸腔鏡微創手術」,持續精進開刀技術、提升病人醫療品質。 三井餐飲事業集團董事長黃奕瑞,就在被陳晉興叨念了3回後,即使才剛做完健康檢查,還是乖乖地全家族都追加做LDCT。
他曾在全民對抗SARS期間,擔任衛生署長,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流行病學專家,專攻肝癌、肺癌、子宮頸癌等癌症流行病學分析;曾在二○○三年繪製台灣癌症地圖,把台灣各地區好發癌症公諸於世,近年更致力鼓吹國人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遠離癌症。 由於美國的健康檢查費用很昂貴,因此並不普及,幾乎不曾發現過這樣早期的胸腺癌。 美國經驗裡,等到出現症狀的胸腺惡性瘤病患,往往都只剩下半年到一年的生命。 他也提到,日本肺癌病人第一期高達44%,台灣落後日本20年,應急起直追,「篩檢救了副總統一命,也可以救你一命!」。 陳晉興台大 肺癌蟬連我國癌症死亡率榜首18年,除了抽菸是重要且確定的危險因子,中研院院士楊泮池率領團隊投入研究發現,50至74歲具肺癌家族史者,肺癌檢出率較其他不吸菸肺癌高危險族群高。 他表示,相較於歐美國家多是吸菸引起的肺癌,台灣以肺腺癌居多,具有「長得慢」的特性,可以讓醫療人員有更多時間可以揪出病灶,只要積極篩檢,存活率就有機會從8%提升到88%。
陳晉興台大: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老師,你胸部那邊有點問題,有一塊小小的結節。」林肇堂的學生,也是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看了健康檢查後的影像,憂心地提醒老師。 國內消化道科權威林肇堂,是人生超級勝利組,顯赫的經歷,少人能及。 但在2012年3月,因為陪太太健康檢查,他也「順便」進行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結果太太健康無事,人生的炸彈卻在林肇堂這一邊爆開,將天之驕子的生命震離了原本的軌道,從此改變了林肇堂一生的方向。 兩寶媽如今期待可以返回工作岡位,將來想要陪小孩出國念書,讓她重拾對生命的熱情,「現在我們有更多的武器,可以來對抗肺癌,帶給病人希望」。 陳晉興到處演講都苦口婆心勸導做篩檢,更希望推動全民肺部低劑量斷層掃描,納入第五癌篩檢。
就在陳晉興發明無管胸腔鏡手術不久, 陳晉興台大 同年底恩師台大胸腔外科創科教授、肺臟移植手術的權威李元麒因淋巴癌病逝,頓時國內痛失肺癌權威無人接手,此時陳晉興回到台大總院開始承接師缽,並發揚光大。 陳晉興台大 為克服「無全麻、無插管」手術限制, 並證明手術是可行的,陳晉興只能在技術上精益求精。 不久後,他發明「迷走神經阻斷術」,只需在迷走神經進行局部麻醉,就能避免引發病人的咳嗽反應,後續搭配麻醉藥物劑量調整,就能進行 3 小時以上的手術, 讓肺癌胸腔鏡手術進步到只開一小洞就能完成,大大降低病人傷害。 短短一年內做了 30 多例成功個案, 並登上國際外科年鑑《Annals of Surgery》期刊,頓時噓聲變掌聲。 2001 年台大醫院進駐雲林分院,不少年輕醫師曾奉派至雲林行醫,就連陳晉興也不例外。 2009 年他從天龍國下鄉,「彰化過濁水溪就是雲林,是醫療最弱勢、最偏僻的地方,跟台北天差地遠」。
陳晉興台大: 醫療急先鋒》肺癌權威醫師陳晉興:晚期肺癌 也有挽救生命希望
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曹汶龍(寇世勳飾),為了防止一個個病患的家庭被失智症拖垮,組織起團隊,帶著醫師傅進華、臨床心理師秋田、個管師秋滿,成立失智症中心,推動記憶保養班,以求讓病患重拾歡笑,也讓家屬得到喘息。 然而,就在衛教推動順利之際,曹主任的父親逝世了,母親因打擊過大,出現失智傾向;個管師秋滿也遇上家庭危機,被迫選擇是否要離職。 曹汶龍主任一方面要照顧母親,另方面得協助團隊中的每個人解決個人問題,而病患們的需求也都迫在眉睫。
陳晉興台大: 健康網》清冠一號配「倍拉維」小心會狂拉! 醫:嚴重恐腎衰竭
陳坤宏把自己要做的事比喻成Uber,工作是去媒合屋頂與金主。 每天勤跑中南部去拍農舍屋頂,然後拿給大創投或銀行團投資人看。 直接一點的,聽不到5分鐘就打臉說沒興趣,委婉一點的,會說再看看吧,之後沒有回音。 在友達6年後,想要做點不一樣的個性跑出來,此時友達併了廣輝,陳坤宏被派到大陸蘇州子公司帶領一個產品開發團隊。
陳晉興台大: 做家事常吸到灰塵,這會成為肺癌高危險群嗎? 台大名醫陳晉興解惑肺癌常見7個問題
他列舉,副總統陳建仁、台北市長夫人陳珮琪都不抽菸,也沒家族病史,仍然被驗出早期肺癌,因此不要認為肺癌跟自己無關。 透過多年數據發現,肺癌的診斷比例向來很極端,一期病人佔比 40%、四期病人佔比 50%,二至三期僅 20%,且病人間很大的城鄉差距,「越往中南部的地區,肺癌晚期比例就越高」。 雲林分院 一 周後便開記者會,宣布完成「全台灣首例無痛清醒的迷你胸腔鏡手術」創舉。
陳晉興台大: 台大醫院總院(西址) 設施
到了 2021 年肺癌健保支出已突破 陳晉興台大2025 200 億,同樣是十癌中的冠軍,治療變成了永無止境的大錢坑。 過去病人太少,醫師高興不起來,如今病人變多,陳晉興同樣憂心忡忡,想的是怎麼替病人遠離死神召喚,尤其肺癌在 2021 年死亡人數破萬,對比肝癌七千多人、大腸癌六千多人,女性害怕的乳癌僅兩千多人,沒人比肺癌更奪命。 陳晉興台大2025 陳晉興台大 唯一的例外是小細胞肺癌,它的惡性很強、生長速度很快,就算早期發現,也要使用化療;好在小細胞肺癌通常是吸煙所引起,隨著吸菸人口下降,小細胞肺癌也越來越少,個案已低於所有肺癌的10%。 要預防肺癌,一定要找到危險因子,目前已知最重要的危險因子還是吸菸,其他危險因子還包括肺部感染、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吸入石棉、氡氣、廚房油煙這些物質。 其次是台灣機車數量多,但許多機車缺乏定期保養,汽油燃燒不完全,成為所謂的「烏賊車」,若騎車不戴口罩,形同把自己當作一台「行動空氣清淨機」,傷害肺臟健康。 這樣的手術不只麻醉藥用量省、保留愈多肺功能,開完刀隔天就能出院。
陳晉興台大: 策略一/「熱情無法一路燃燒」 醫院應設奬勵制度
現在當紅的LTPS(低溫多晶矽)、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他是創始元老之一。 「我的病人都很可愛、貼心,他們都寫信、傳簡訊比較多,打電話反而不多,有病人打來說,『陳醫師沒想到真的是你哩!』」陳晉興眼神藏不住的笑意和溫暖,還有一點點的得意。 若看數字,肺癌連續12年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首位,每年近萬人死於肺癌,根據2018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10大癌症又以肺癌的死亡率成長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