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胸椎椎間盤突出的機會與頸椎和腰椎椎間盤突出相較顯得非常稀少。 胸椎椎間盤突出通常會壓迫脊髓,腰椎和頸椎椎間盤突出則通常壓迫神經根。 因為胸椎管道的硬膜外空間極小,所以雖然椎間盤突出的程度不大也會在神經學方面產生重大的影響。 胸椎椎間盤突出的臨床診斷叫頸椎或腰椎椎間盤突出更加困難。
- 復健治療以熱療及腰部牽引為主,需積極有恆心的接受數週的治療以期有神經壓迫減輕的機會。
- 不過對於有些人來說,因為椎間盤突出很嚴重,平躺在床上的時候,脊椎會懸空而感到受力太大,何宇淳建議,可以雙腳彎曲,讓腰椎可以服貼床墊,會比較舒服;如果平躺真的不舒服,也可以側躺。
- 情況就像填滿果醬的冬甩裂開,令果醬漏出來。
- 物理治療師會根據症狀的嚴重性和對身體的影響,特別為您設計一個物理治療方案 。
椎間盤的主要組成分二部分,在中央的髓核是白色半流質的膠狀物質,可以緩衝脊柱的衝擊,而在髓核周圍的纖維環則包住髓核並連接上下的椎骨。 是連接兩椎骨之間的結締組織結構,是由數十層環狀及放射狀的膠原纖維及彈性纖維交織而成的纖維環,可抵擋及緩衝脊柱的受力及衝擊。 髓核:這是椎間盤的柔軟、果凍狀中心,由極具黏彈性及柔韌的多醣體和水分所組成,可以緩衝脊椎的受力及衝擊。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腰椎防護措施
嚴重的胸椎間盤突出患者可能感到無力麻痺,咳嗽或坐直皆會引發痺痛,甚至令下肢麻痺、失去感覺及大小二便失禁。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2025 正常的腰椎間盤通常在25歲以後就開始逐步退變、老化,其中的膠原成分逐漸減少,彈性也隨之降低。 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多發生於年輕人、長期需要彎腰的搬運工以及與從事與跳躍動作有關的運動選手,以及長時間久坐的上班族。 也會因為日常錯誤姿勢、彎腰駝背、滑手機頸椎前傾、體重過重、腹背部肌肉肌力不足等原因,發生椎間盤突出的情況。 椎間盤突出以往多發生在老年人及運動員身上,而現在因為上班族的工作時間長並需要久坐,致使椎間長期受到壓迫,因此頸椎、及下背部第4節、第5節腰椎、薦椎容易發生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的初期症狀是出現裂隙,發生肌肉痛,這是由於椎間盤周圍的纖維環長期磨損、含水量遞減等,再加上長期不良的姿勢每天8小時持續施加壓力,久而久之容易導致椎間盤突出。
在疼痛劇烈的急性期時,通常先用冰敷再用熱水浸浴或熱敷,醫生也會處方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以降低骨膜或軟組織的發炎程度。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2025 疼痛期間,患者應停止運動,給予足部時間休息,直至恢復期再逐漸增加例行運動,在運動時也要穿有緩衝力的墊來支撐。 平時可利用10~15分鐘的空閒時間,進行以下伸展運動,有助放鬆腰部壓力,舒緩肌肉。 然而若伸展時感受明顯疼痛,則應立刻暫停動作。 以上的復健階段,主要是依據椎間盤組織學的特性去設定,但有時病人有強烈的坐骨神經痛,恢復的時間更長,就會需要先PRP注射強化修復、徒手治療或更久的時間做好麥肯錫和核心運動。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3. 胸椎疼痛:
一般人在抬腿時可以高至70度以上,而少於60-70度,並且有劇烈痛楚,便需要多加注意。 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很多都是久坐在辦公室的一族,一天往往要持續坐著6-8小時,如果是坐姿不正確,日積月累之下所造成傷害是更大。 顯微脊椎椎間盤切除術可以把壓迫神經的椎間盤,進行徹底的清除,但傷口會較大,約有3至4cm ,也有機會出現術後感染、神經損傷等併發症。 而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是一種創新脊椎微創手術,原理是使用直徑只有約0.7至0.8cm的內視鏡,經由皮下進行脊椎椎間盤切除。 皮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的優點是傷口較小,對身體的組織破壞少,而且較少機會出現嚴重副作用,能縮短康復期,一般於手術當天或隔日已能出院讓,病人早日回到正常生活。
- 椎間盤突出的問題是許多民眾所重視的,執業中醫師賴睿昕表示,中醫稱腰椎間盤突出症為「腰痛」、「閃腰」,椎間盤突出在疼痛急性期與疼痛緩解期的治療原則並不相同。
- 如果放任病情不理,則只能考慮手術介入治療。
- 因為症狀出現超過 60 天後,進行手術的效果似乎比較遜色 。
- 此為嚴重受傷,可能全段或部分斷裂,通常休息較久,約3個月。
- 其中前兩者是重要的警訊,代表著神經的壓迫比較嚴重,最糟的狀況可能會下肢癱瘓、終生需要包尿布或用導尿管,因此有這樣的狀況會強烈建議手術治療。
- 而無法完全復原的人,還可以跟醫師進一步依個別情況討論其他療法。
醫生會視乎病人的情況和需要,為病人建議最合適的診斷方式。 磁力共振掃描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是一項無幅射的造影技術,透過專業儀器作全面的脊椎神經檢查,能夠清晰地檢視椎間盤突出的形態和其與硬膜囊、周邊神經組織的關係。 磁力共振掃描的過程安全準確,需時大約20至30分鐘。 情況需要時,醫生亦會建議進行腰椎X光檢查 (X-Rays)。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椎間盤突出需要開刀嗎?治療與改善方法
最後,腰椎間盤突出的會導致肌力下降,腳的肌肉力量比較弱,因此會經常感到使不出氣力,在踮腳尖時後腳跟有機會出現腳麻的情況。 這個測試需要躺臥在床上,先把腿伸直,慢慢地抬起一邊腳,如果在抬高腳部時明顯感到大腿有痛楚和麻痺感覺,便有機會患上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的另一個特徵是肌力下降,因而使脊椎穩定性下降,腳部的力量比一般人差,因此可以進行單腳站立作測試。 不少椎間盤突出都有過腰部受傷病史,例如曾經摔傷、撞擊腰部,使腰部的椎間盤因受傷而產生裂隙,最後因為長期受擠壓而導致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復健得做一輩子?椎間盤突出、扭傷、骨折多久會好?
絕不可坐地板、坐矮凳,或坐在床上看書、看電視。 若需長時間久坐,一定要每半小時起身做操,以免病情惡化或復發。 認識橫紋肌及身體的肌肉組成 身體的肌肉組織約佔40%的體積,主要分為三大類:骨骼肌、心肌及平滑肌,而橫紋肌指的 … 突發性的椎間盤突出以青壯年者居多,有人統計20-50歲者達70%以上;男性多於女性(約4-6:1)。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椎間盤突出疼痛 內視鏡配備磨鑽終結惱人骨刺
此外,研究也發現,椎間盤突出的體積變小,那症狀幾乎一定會改善;但有趣的是,即使椎間盤突出沒有明顯變小,症狀也有機會改善。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因此,椎間盤突出到底變小了沒其實不重要,症狀改善與否,才是真正該在意的事情。 假如您的工作不需要太多體力勞動,您可以在覺得舒適的情況下恢復工作,通常在術後兩星期內。 假如您的工作比較繁重,那麼您可以待背部狀態良好時才返回工作崗位。 進行硬膜外類固醇注射有兩種方法:透過層間和椎間孔。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腰椎間盤突出與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什麼區別
當然,如果你的痛楚非常強烈或是已持續一段不短的時間,可預約我們的中醫問診服務,徹底根治椎間盤突出的問題。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雖然躺在床上,但難免需要翻身,換換氣。 先把疼痛的一邊翻向較輕鬆的一方,過程中出現痛感是正常的。 受壓迫的神經可引起疼痛、灼熱、刺痛和麻木,通常,一側(左側或右側)受到影響。 牽引治療:採用骨盆牽引,可以增加椎間隙寬度,減少椎間盤內壓,使椎間盤突出部分回納,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該治療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患有椎間盤突出難免時常感到腰部疼痛,椎間盤突出的人士可以進行運動嗎?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健康網》三高男晨出門休克倒地 醫:防溫差索命做好3件事
某些工作者需要經常搬運重物,體力勞動甚高。 若加上工作姿勢不正確,反覆錯用腰力會加速椎間盤退化的速度,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而隱藏在辦公室內的危機,是久坐辦公室的一群,若坐姿不正確,並有盤腿習慣,椎間盤負擔亦會日漸積聚,形成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椎間盤突出有哪些風險因素?
腰部活動受限:大部分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動受限,急性期尤為明顯,腰部前屈時疼痛最明顯。 一些先天性的腰椎發育不良或畸形的人士,由於腰椎功能較正常人士弱,因此容易導致椎間盤突出。 另外精神過於緊張的人士,也容易使腰背肌肉緊繃而出現腰背痛。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腰部椎間盤突出可做什麼運動?
對於因椎間盤突出而感到劇烈痛楚的病患,醫生會給予止痛藥,還有肌肉鬆弛劑,讓病患的痛楚得到舒緩和改善。 想清楚了解到腰椎間盤突出影響到肌肉和神經線的程度,便可以運用到EMG,測量出肌肉在靜止和收縮期間的活動,還有速度。 當身體向前傾時,由於該動作會對椎間盤施加很大壓力,如果患有腰椎間盤突出,會明顯感到痛楚。 脊椎骨與脊椎骨之間有軟骨充當緩衝墊,這種軟骨就稱為椎間盤。 椎間盤構造又分為內部的髓核與外圍的環狀纖維,當外圍環狀纖維產生破裂,造成髓核突出或者椎間盤變形、移位或破裂就會壓迫到附近的脊髓與脊神經,稱為椎間盤突出,可能就會造成患者症狀不適。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腰椎間盤突出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這種情況在受傷後,或在術後休養期(大約各三個月),身體使用模式也會受到疼痛或傷口的限制,變成與受傷前不一樣,所以也建議搭配運動治療,強化正確的模式,以避免復發,或產生代償性動作的問題。 症狀如小扭傷,常有局部肌肉痙攣,因此與拉傷難以分別。 輕微椎間盤突出建議治療2至4周,約2週內症狀會漸漸好轉,但非常容易反覆發作;因此除了復健、藥物治療之外,尚須透過改善居家環境、改變工作習慣、加強核心肌群、拉長復健時間等方式改善。 放射痛是指疼痛從腰部向臀、腿和腳傳遞,感覺就像“串電”。 病程較長患者會出現腰臀或腿部肌肉的萎縮,有的患者會出現尿失禁,嚴重者可能導致癱瘓。
第一個動作是拉背動作,先把身體趴下來,面向下,用雙手把上半身支撐起來,頭向後仰,視線望向上空,從而把背部的肌肉伸展開。 這個動作能夠有效舒緩椎間盤突出所帶來的痛楚,而且長者、傷患人士都可以做。 第二個動作是架橋動作,首先把身體躺平在瑜伽墊,面望向天空,兩腳打開屈膝,利用臀部的力量把臀部抬起,腰部形成一個拱狀,把動作維持6-10秒,重覆做15次。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腰部跟臀部的核心肌肉,同時強化腰部的力量,緩解椎間盤突出的不適。
不是每個椎間盤突出的病患都需要外科手術,但是有嚴重壓迫的病患若沒有外科介入,很難單純靠輔助治療改善。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2025 他解釋,此情形常見於椎間盤後側第4、5腰椎間及第5腰椎、第1薦椎間,刺激、壓迫神經根引起以腰痛、腿麻、下肢疼痛甚至不良於行的症狀。 如果身體缺水,就會沒有足夠的水分進入椎盤空間,脫水的椎間盤腔體就會萎縮,導致關節間沒有液體潤滑,摩擦力變大甚至擠壓到局部神經,嚴重的話還會引發坐骨神經痛或者是椎間盤破碎等症狀。 人體上半身75%的重量,是由椎間盤核中的水支撐,25%的重量則由椎間盤周圍的肌肉組織支撐。 當身體吸收足夠水量並經常運動時,椎間關節的水才會被擠壓出來,以潤滑關節、支撐上半身的壓力。 手術後,在復健科已經不必進行儀器治療,但可請治療師找出以往錯誤的身體使用方式,並教導正確的方法,根治病因以免復發。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椎間盤突出成因4.肥胖人士
除了使用藥物外還可以配合深部超音波熱療法與局部熱敷來緩解疼痛、鬆弛肌肉。 教導個案適當的運動訓練背部肌肉,如仰臥起坐、將骨盆抬高及膝胸運動等。 如果觀察到神經根刺激之症狀和徵候逐漸消失,就可以開始評估此計畫之成功度。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手術
如果不妥善處理和及早治療,病情不但會隨著椎間盤持續受壓而惡化,而且病徵會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嚴重的更會出現肌肉癱瘓、失禁等情況,甚至引發馬尾症候群。 椎間盤突出的初期,椎間盤由於長期受壓而撕裂,髓核從破裂處被擠出而壓迫神經根,患者可能會出現腰腳疼痛、僵硬或下肢麻木無力的情況。 如果病情沒有得到適當治療,發炎和神經疼痛的徵狀會進一步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出現中期的徵狀,例如下肢放射性疼痛、間歇性行動不便和腰部活動受阻等。 情況嚴重的患者椎間盤會因為持續的病況而退變,導致椎間盤脫出、髓核游離、椎間隙狹窄等病症。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建議就診科室
針對椎間盤突出,林頌凱醫師指出,醫生通常會利用復健儀器,將受壓迫的椎間盤一節節拉開,例如俗稱「拉脖子」的頸椎牽引治療,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與肌力訓練。 當各種治療都無效時,才會考慮使用手術治療。 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的發病機制是腰椎間盤突出發病的急性期。 突出物壓迫神經,導致神經水腫和局部炎性反應,並進而引發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無力等症狀。 根據突出的位置可分為中央型、中央旁型、外側型和極外側型。 椎間盤周圍的纖維環可能因為長期磨損、退化、含水量遞減等而出現裂隙,再加上某些過度彎腰或長期姿勢不良的動作施加壓力,導致椎間盤突出。
而該動作同樣是能夠做到訓練腰部的核心肌群,同時舒緩腰部的疼痛不適,可以改善椎間盤突出。 以下4個自我測量的方法,可以幫你分辦是否腰椎間盤突出! 第一個方法是站姿體前彎測量,當身體向前傾時,由於該動作會對椎間盤施加很大壓力,如果患有腰椎間盤突出,會明顯感到痛楚。 相反,在向後彎曲身體時,疼痛的感覺會大大減少。
人的脊柱本來就是S型的,腰椎和頸椎的部分向前曲才是正常。 可是,攤坐在梳化或者趴在桌子,都會令腰椎和頸椎向相反方向彎曲,有違原有的弧形。 長期維持這樣的坐姿,會令身體形成慣性,於是站立的時候都一樣保持不良的姿勢。 懷疑可能罹患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可以經由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確定病變的可能位置、原因和嚴重程度,再決定採取中醫療法或積極開刀治療。 此外,病人還會覺得沒有力氣,時日一久可能有肌肉萎縮的現象。
治療方式除了改善居家環境、改變工作習慣、加強核心肌群、拉長復健時間之外,因發炎狀況較嚴重,通常需延長服用藥物達2-4週;日常需佩戴護腰。 復健治療維持3個月以避免再次復發;若積極復健 3 個月以上,改善成效仍不佳者,有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其中前兩者是重要的警訊,代表著神經的壓迫比較嚴重,最糟的狀況可能會下肢癱瘓、終生需要包尿布或用導尿管,因此有這樣的狀況會強烈建議手術治療。 如果是狀況3,則建議與醫師討論,因為有些人疼痛並不嚴重,只是復健3個月沒有什麼進步,那也不一定非手術不可。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 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 腰椎(下背部)
一旦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到馬尾神經或周圍的脊神經,就可能出現腰腿疼痛及其他症狀。 情況較輕微的椎間盤突出,大多會先進行保守治療,例如多休養、藥物及物理治療等。 急性發作時,除了必須臥床休息,也會搭配肌肉鬆弛劑等藥物幫助舒緩。 ,為每個情況不同的患者制定個別適合的方案,在頸椎或腰椎的突出位置,以扭轉、放鬆、牽引的方式來矯正位置,令受壓的神經得到解脫,可以有效減輕痛楚並加速康復。 椎間盤突出的情況會令患者的生活或活動能力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有患者會因為難忍的痛楚而感到焦慮、抑鬱和無助,痛症不單止造成生理上的影響,甚至對心理狀況亦會有負面的影響。
頸神經根病是頸部神經受壓的症狀,可能包括:頸部或肩胛骨之間。 患處會出現鈍痛或劇烈疼痛,從手臂向下至手指會感到疼痛或麻木,或者肩膀和手臂感到疼痛。 因年齡因素導致椎間盤退化,會令椎管空間縮窄,無法容納脊神經和移位的椎間盤突出碎片。 馬尾綜合徵:少數情況下,椎間盤組織會壓迫馬尾神經,出現馬尾綜合徵,主要表現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 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
另外背部要謹記要緊貼椅背,而頭部、頸部要維持挺直,注意不要向前傾。 除此之外,在搬運重物時如果姿勢不正確,也可能會對脊椎產生巨大傷害,造成椎間盤突出,因此要注意在搬運重物時的正確步驟。 首先要先蹲下,雙腿微微張開,再緩緩地把罐物抬起,但站立時要保持腰挺直,避免彎腰而對腰部造成過大的壓力。 椎間盤突出會透過藥物、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 對於因椎間盤突出而感到劇烈痛楚的病患,醫生會採用保守治療,先給予止痛藥,還有肌肉鬆弛劑,讓病患的痛楚得到舒緩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