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賽馬會於2000年撥款1,600萬元予廣華醫院進行設施改善工程,興建兩個分別位於醫院東翼和北翼的復康花園,以及連接醫院主要大樓的有蓋行人通道,改善醫院的環境及讓住院病人享用更理想的休養空間。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2025 由於部分慢性病患者長期佔用病床,致使床位不足,三院決定另置初時稱為「殘廢院」的護養院收容該等病人,1952年議決建於廣華醫院內,於1954年3月落成,設有130張床位。 兩年後廣華醫院計劃重建,規劃內並不包括護養院,需要另覓新址遷建,最終敲定黃大仙,即今日的黃大仙醫院。 我們會秉承東華精神及傳統,為社區提供以病人為本的優質服務,並繼續與東華三院合作,發展與其宗旨及策略相符的醫療服務。 心臟加護病房及心臟高度護理病房為相連病房,由受心臟專科訓練的醫護人員提供服務,各有6張病床,而且具備相同的嶄新設備,不但提供設備完善的環境予需要特別治療及護理的心臟科病人,而且能使醫護人員更有效地提供全面的治療及護理服務。
- 39張病床及電子醫療檢查中心,以配合集中腦內科及腦神經科病床的臨床發展。
- 如非成年本港居民,或屬公務員及領取公共援助者,可按此瀏覽。
- 位於徐展堂門診大樓2至3樓,為醫院管理局普通科門診診所或私家診所轉介的病人提供專科醫療服務,包括有耳鼻喉科、內科及老人科、神經外科、骨科、兒科和外科。
- 1887年天花再度肆虐,港府要求東華協助為華人接種牛痘,東華當時派出注射員到香港仔、筲箕灣及油麻地等處,為居民接種疫苗。
- 廣華醫院亦積極拓展核子醫學服務,於1999年中添置核子醫學伽瑪掃描機,並於同年8月正式投入服務。
為確保能夠提供現代化及安全的服務,以配合社會未來的醫療需要,醫管局將在不影響現有服務的情況下,重建廣華醫院。 重建計劃讓廣華醫院能夠建立現代化的設施,以提升其運作效率,並建設以病人為本的環境,提供全人及連貫的醫療服務。 Bowtie (「保泰人壽」)是持牌人壽保險公司及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致力於填補健康的保障缺口。 Bowtie 透過創新科技及醫療專業,提供零中介、免佣金,更方便的網上平台,讓客戶隨時隨地獲得「自願醫保計劃」產品報價、核保及索償服務。 Bowtie在 2021 全年於直接銷售渠道中持續排行第一。 為提供更高質素的血管外科服務,廣華醫院設有急性中風治療科及張慈君紀念血管病診斷中心,通過先進的醫療儀器,為血管病患者作出準確的診斷及治療。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九龍中防跌推廣週
兩至三名病人共用一張病床及走廊佈滿帆布床在廣華醫院內觸目皆是。 1955年馬會捐資25,000元聘請甘洺(Eric Cumine)設計改建廣華醫院藍本。 1957年東華三院建議一項2,000萬元建築加500萬元器材費用的重建計劃。 其間董事局於1958年增建可容120張病床的「丁酉病房」應付新增的病人。 20世紀初維多利亞港以北的九龍區並沒有醫院設施,病人需要舟車勞頓到香港島就醫。 1907年一群社會賢達建議在油麻地設立中式醫院,以應付九龍及新界急速增長的人口。
1894年香港爆發鼠疫後,東華醫院在政府的壓力下,被迫增設西醫。 後來成立的廣華醫院及東華東院,西醫人數及設備都增加了比重,但東華三院維持中醫診症的方針沒有改變,並為此與政府多番角力。 聯合醫院所在的九龍東是爆疫重災區之一,院方已做好嚴格的防疫措施,無論是新舊兩翼大樓正門,還是急症室入口,訪客除了要量度體溫外,地下大堂還有職員提醒訪客用酒精搓手液消毒雙手,亦有數名身着保護衣的職員巡視。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據東網記者現場所見,廣華醫院東翼7樓有3個病房,包括男外科病房、燒傷病房及內視鏡檢查中心。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廣華醫院重建計劃 「重建廣華 共建共享」 圍板美化創作比賽
就廣華醫院接駁油麻地站的建議,港鐵指一直樂意與相關政府部門或機構保持溝通,亦歡迎相關部門或機構因應社區發展而加建行人通道或設施接駁港鐵站,就技術問題交換意見。 慶祝活動包括廣華醫院黃昏講座系列、廣華醫院攝影比賽及相片展、火炬傳遞儀式、廣華醫院及油麻地區導賞團、兩岸四地中西醫學研討會、歷史音樂劇《百載一心》,以及「廣華『牆』青Goal Go 高」慈善步行籌款等。 廣華醫院在建築規劃上講究採光和通風,備有手術室、西藥房和西藥診症室等西式設備。 19世紀中葉,華人普遍不接受西醫,尤其抗拒截肢等療法;加上當時消毒技術落後,手術受感染致死者眾;剖屍化驗更觸及華人忌諱,故此華人多不願被送往西醫院。 東華醫院以中醫診症治病,對貧病者贈醫施藥,無力殮葬者則代為處理後事,所以廣受華人歡迎。
服務,於1999年中添置核子醫學伽瑪掃描機,並於同年8月正式投入服務。 1920年代,香港島人口接近35萬,灣仔當時為倉庫和工業集中地,也是華人聚居處。 1921年,灣仔一群善心人士創立集善醫社,並向政府申請成立醫院,但經費不足,遂轉向東華求助。 當時政府也支持東華在東區興辦分院,促使其接辦集善醫社,更籌得45萬元作醫院建築及營運經費。 覓址幾經波折後,落實掃桿埔地段為東華東院院址所在,該院並於1929年由港督金文泰主持開幕。 這是繼廣華醫院後,東華另一次在政府支持下的擴張,可見東華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已取得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認同。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下午一時至兩時
設有心臟監察儀器,提供服務予接受經手腕撓動脈穿刺的心導管檢查的病人。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病人可於檢查當天出院,縮減住院的時間,更可有效地運用資源。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近年來在醫管局的帶動下,廣華積極在醫院內推廣為香港少數族裔人士提供的傳譯服務。 現時,由合約承辦商提供的傳譯服務涵蓋二十種語言,例如…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服務範圍
該層更衣室門外設有密碼鎖,外人不能自行進出,門上未有標示限制男性或女性使用。 同層的更衣室、潔淨用品室及燒傷治療室的門外均貼有一張新通告,指開門密碼在昨日(29日)已經變更,其他樓層則未見異樣。 今日的油尖旺區議會會議中,副主席朱子洛向多個部門提出質詢,問及第一期新大樓的啟用日期、服務設施上有何更新,也提到法定古蹟東華三院文物館沉降問題導致的停工會否阻礙進度。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九龍中醫院聯網界線重組巡迴展覽
廣華醫院重建項目及行政高級經理陳金海說,該院至今仍沿用六十年代的床位標準,因空間不足,每名病人的病床空間平均僅四平方米,落後於新型公院的六點五平方米。 樓面負荷力不足,無法全面更換電動病床:「有錢訂購一大批新床,卻怕電床太重,隨時整塌樓。」其他問題包括急症室太小,無法設廿四小時電腦掃描丶流感徵狀隔離區等,只能靠重建工程帶來「改善空間」。 病人若在一年內未有在本院專科門診覆診或未能依指定日期應診專科門診一年後而需重新預約,有關個案將作新症處理,病人須出示由香港註冊西醫簽發之轉介信 (註︰由發信日起有效期為三個月) 、身份證明文件及住址資料作新症排期。 由醫院行政總監帶領的管理結構,分別由2名總經理、1名高級財務經理分別主管護理事務、行政事務、財政事務,再聯同各個臨床專科的部門主管們組成的管理架構,負責監察醫院的日常運作及發展。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2025 而由東華三院董事局成員、醫管局行政總裁及公眾知名人士組成的醫院管治委員會則於1991年12月13日成立,負責監察醫院管理事宜。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重建完成後增520張病床和10間手術室
在香港文匯報今次隨機實測中,也有公立醫院的防疫措施是「滴水不漏」。 聯合醫院限制訪客活動範圍,訪客及家屬不得前往病房樓層,如有物資送予住院病人,也必須交予職員轉達;廣華醫院最嚴格,訪客一律不得進入醫院範圍,將訪客「播疫」的風險降至最低。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這兩個例子正好說明公立醫院防控是「可為」,關鍵是院方有無決心做。 醫院管理局回應,本月26日下午接獲報告,疑有職員涉及偷拍行為,已即時報警。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管理
而公營醫療服務需求日增,日間治療帶來服務模式改善,加快治療程序,能緩和住院病床壓力。 位於徐展堂門診大樓2至3樓,為醫院管理局普通科門診診所或私家診所轉介的病人提供專科醫療服務,包括有耳鼻喉科、內科及老人科、神經外科、骨科、兒科和外科。 有感於未來的需求而持續擴展,耗資1億6,000萬元樓高7層的「徐展堂門診大樓」於2000年1月落成投入服務。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充電尿袋: 醫院不會提供充電,住院期間雖然不可使用手提電話,但有備無患。
1921年11月,廣華醫院首次招收6名護士練習生受訓和實習,為東華醫院集團首次訓練護士。 翌年,醫院獲熱心人士捐助50,580元增設中醫診所,於1923年啟用。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2025 1929年,醫院的新產房落成,提供部份免費的產房服務,同年增建普通病房。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醫院管理局員工捐血大行動
,簡稱TWH)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上環普仁街12號,是由醫院管理局管理的公立醫院之一,乃港島西聯網僅次於瑪麗醫院的第二大醫院,同時亦為一間社區醫院,主要服務中西區居民。 東華醫院現時除提供服務給來自瑪麗醫院的轉院病人外,更是一間半急症全科醫院。 東華醫院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歷史悠久的香港三大醫院之一以及東華三院總部,由華人捐款及政府資助興建及營運。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專職醫療診所 在 九龍名單
2011年,廣華醫院夥同東華三院成立中西醫治療團隊,為留院病人提供中西醫結合治療服務。 透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服務計劃,病人喺留院期間,進行西醫專科治療,同時配以中醫辨証,處方中藥或針灸治療,協助改善症狀。 有需要時,中醫同西醫會進行會診,一齊為留院病人制定治療方案。 先後成立「廣華醫院-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同「王澤森中西醫藥治療中心」,分別為門診同留院病人提供臨床中醫藥治療。 1991年12月1日東華三院與新成立的醫院管理局達成協議,將廣華醫院撥交醫管局,所有醫護人員獲取與其他公立醫院相同的醫管局聘任條件。
2012年6月,廣華醫院重建計劃落實,工程的籌備工作價格約5億2千5百萬港元,比較初時預計的3億8千萬港元增加38%。 香港政府於同年8月進行招標有關於籌備工作的顧問服務,同年12月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若果撥款獲批,將會可以於2013年展開籌備工作。 1995年香港政府撥出5億8,400萬元供廣華醫院主座大樓作大規模翻新修葺工程,工程分三期進期,大樓各翼因應工程推進而作暫時性封閉,整個工程為期三年。 工程於1997年全部完成,由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主持揭幕。 由於醫院的化驗室服務日增,於1981年加建「余振強紀念醫療中心」。 廣華醫院於1991年獲香港賽馬會捐贈設置首台電腦斷層掃描儀。
醫院最終耗資139,340元,歷時5年才告落成,於1911年10月9日由港督盧吉爵士主持開幕。 廣華醫院第一任值理共6位,包括陳柏朋、方建初、崔秩山、梁植初、余植卿及香文。 廣華醫院召集經驗豐富的呼吸科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師等,組成專科團隊,為市民提供多元化,高質素及全面的呼吸疾病醫療服務。 同年海員醫院和倫敦傳道會的醫院啟用,再加上原來的海軍醫院,香港共有3間小規模的醫院。 1850年建成的「國家醫院」,初期主要照顧公務員和警察,後來亦接收患病的市民,但病房費用每天收取5角至1元,實非一般貧苦華人所能負擔。
1887年天花再度肆虐,港府要求東華協助為華人接種牛痘,東華當時派出注射員到香港仔、筲箕灣及油麻地等處,為居民接種疫苗。 1907年東華另建「新街疫局」,而西環疫局則改建為東華痘局,並於1910年啟用。 1911年政府在九龍撥地建立油麻地痘局,這所痘局後由廣華醫院接管。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2025 直至1938年東華痘局交還政府,改為傳染病醫院,而廣華醫院亦交出油麻地痘局的管理權。 政府雖然不滿東華醫院在對抗鼠疫中的表現,但仍看重東華在華人社會的地位,最終支持成立東華分局疫病院。 疫病院於1898年啟用時只有臨時搭建的病房,翌年政府批准在原址興建東華西環分局疫病院,1903年落成啟用,除了中醫外,病人亦可選擇西醫治療。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臨床心理服務
2011年為廣華醫院成立百周年,東華三院主席馬清鏗於2009年3月2日與醫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簽署重建項目合作備忘錄,斥資數十億元重建呈現老態的建築物,費用由政府(建築署)及東華三院攤分,定位為九龍區內全科急症醫院,以配合現代醫療發展的需要。 除東華三院文物館及於2000年才建成的門診大樓外,其餘各座大樓均會拆卸重建。 廣華醫院為期三年多的大規模翻新修葺工程於1997年7月完成,現有病床1,141張。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醫院管理局主席視察假期後醫院服務
「護愛慢性病頒獎禮暨健康講座2018」於9月22日 (星期六) 下午在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大樓三樓圓滿舉行… 2月22日教授因氣促、發燒及血氧飽和度(即其血液內的氧氣含量)很低,往廣華醫院急症室求診。 由於教授的血氧飽和度初時很低,可能需要插管,廣華醫院急症室顧問醫生吳振華醫生決定把他送入深切治療部,廣華醫院深切治療部主管屈志亮醫生得知教授是從大陸到訪香港的醫生時,便指示深切治療部護理人員為教授準備隔離室,因他可能有高度傳染性。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即棄座廁墊: 醫院廁所畢竟是多人共用,使用即棄座廁墊更衛生。
廣華醫院的多座大樓分別建於1960及1980年代,以配合日增的服務需求,但其使用率極高,令醫院設施的損耗加快。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2025 雖然多年來因面積不足及設施殘舊不時進行維修及改善工程,但現有空間和設施已不敷應用及不合時宜。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2025 他抵達香港後在京華酒店(京華酒店在2006年易名為九龍維景酒店)的911號房住了一晚。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九龍中專科門診穩定新症輪候時間
1990年醫管局成立,東華三院在1991年與醫管局簽訂協議,讓屬下五間醫院加入醫管局。 東華董事局於醫管局的管治架構中,繼續透過五間醫院的醫院管治委員會的多數席位積極參與醫院管理工作。 第二期大樓落成後,全院病床預計可由一千二百張增至一千五百五十張,當中包括二百張日間病床。 張復熾說,新廣華將主力發展為區內大型綜合日間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割膽石丶小腸氣丶割痔瘡丶癌症化療等日間服務。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醫院管理局接管
港府前年提出預留二千億元推行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包括重建或擴建十一間公立醫院,其中廣華將分兩階段清拆舊建築群,只保留建於一九九○年的徐展堂門診大樓及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東華三院文物館。 隨著醫管局實行聯網安排,廣華醫院成為九龍西聯網的龍頭醫院,因而獲得兩個額外衛星中心,分別是1993年加入的「牛頭角老人科日間醫院」及1994年的「尤德夫人分科診所」。 除本院外,聯網醫院還包括明愛醫院、葵涌醫院、聖母醫院、瑪嘉烈醫院、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仁濟醫院。
轉介信會交由所屬專科醫生按轉介信內容作評估,完成評估後,本院會按醫生指示郵寄或電話通知病人有關專科的應診日期,而預約便條將會郵寄予病人。 應診人士須按預約便條上的日期和時間,提早十五分鐘前往地下專科門診智能登記系統領取籌號,按指示前往候診室等候就診。 東華三院於1973年及1984年先後兩次擬定十年計劃,進一步擴建黃大仙護養院、廣華醫院及東華醫院,並添置先進的診療器材,配合政府醫療政策,發展西醫的專科服務,加強對癌症、糖尿病及心臟病的診斷和治療。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同時繼續維持中醫診症服務,與內地醫院和本地大學合作,推廣中醫藥的研究和中醫教育。
廣華醫院東翼入口: 東華三院
至於各科門診、日間診療中心,除各門診的掛號處外,其後區域門口均有職員看守,每當發現閒雜人士,職員就會上前查問。 港鐵公司在書面回覆中表示,一直密切留意港鐵油麻地站的運作和各出入口的使用情況,車站亦設有無障礙設施,供有需要人士使用。 根據觀察,油麻地站各出入口運作良好,人流暢順,可配合乘客的需要,來往廣華醫院的乘客亦可使用近廣華醫院及碧街的A2出入口。
為提供更優質病人服務及有效運用資源,聯網除推行管理架構革新外,亦正逐步開展多項合併及重整醫療服務。 病理部所有實驗室、老人日間醫院及演講廳均集中於十一層高之東華三院余振強紀念醫療中心。 而門診服務及輔助醫療部門則座落於新落成的七層高之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 廣華醫院於1911年成立,位於人口稠密的旺角,為旺角及黃大仙區提供全面的急症醫療服務。
早期以中醫中藥療法,贈醫施藥,並且設有大廚房,為留醫病人煎中藥,受華人歡迎。 在香港發生鼠疫之後,開始加入西醫藥療法,而本院曾經用作保良局總部,而保良局現已遷往銅鑼灣禮頓道66號現址。 在1940年代,中醫門診病人劇增,所以由「贈藥材」改作「贈藥粉」,藥方按編號配藥。 主要提供治療及護理服務予接受心臟電復率和傾斜床測試檢查的病人、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的術後病人、以及心臟加護病房內病情由危重轉趨穩定的心臟病患者,使能更有效及適當地使用心臟加護病房的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