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中國大陸製造業的崛起,香港國際機場將成為珠三角的貨物公共運輸交匯處,透過使用機場本身的設施及貨運碼頭;利用空運、海運及陸運的優勢,把貨物運往珠三角及世界各地。 發展藍圖建議發展速遞業,使香港成為速遞貨運樞紐、也成為國際及地區的貨運樞紐。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2025 配合未來發展,以香港作為基地的國泰航空也正在繼香港空運貨站(Hactl)的超級一號貨站和亞洲空運中心(AAT)後,投資57億港元興建專屬空運貨站[73][74]。
2010年,海天客運碼頭永久化工程正式完成,連接一號及二號客運大樓的捷運系統亦同時伸延至海天客運碼頭,令到抵達香港的旅客可以於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乘坐捷運前往海天客運碼頭,轉乘渡輪抵達珠三角沿岸城市。 2015年,為配合中場客運廊計劃,連接一號客運大樓的東大堂與西大堂的捷運系統亦同時伸延至中場客運廊為終點站。 另加設一條單線往來中場的客運廊及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離境)的捷運系統,以避免遊客錯誤前往中場客運廊。 旅客在一號客運大樓通過入境檢查、提領行李,並進入一號客運大樓接機大堂後,即可沿接機大堂的中央通道(即通往地面運輸中心/機場快線往市區列車月台的通道)離開一號客運大樓,在通道的兩端及中間均設有連接隧道通往原有二號客運大樓第三層。 從中央通道進入二號客運大樓,將途徑國泰航空的頭等貴賓室 – 賞心堂和環亞收費貴賓室;從南面通道進入,則能直達愉景灣和珀麗灣居民巴士的登車處;而前往珠江三角洲的內地旅客,則應從北面通道前往旅遊車總站及售票服務中心。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 巴士
擴建後每年可處理2400萬人次的旅客量,亦是啟德機場最後一次大型擴充工程。 啟德機場運作時為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客運量全球第三,貨運量全球第一。 但是,啟德機場座坐落於香港市區,只有一條跑道,而且周圍均屬於高密度樓房,空域狹小,在安全及需求考慮下,香港政府於1989年宣佈在大嶼山西北面的赤鱲角填海興建新機場。
- 1990年,港府啟動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又名玫瑰園計劃,其中包括在赤鱲角興建新機場,即現在的香港國際機場,但啟德的擴建工程仍未停止。
- 2010年,海天客運碼頭永久化工程正式完成,連接一號及二號客運大樓的捷運系統亦同時伸延至海天客運碼頭,令到抵達香港的旅客可以於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乘坐捷運前往海天客運碼頭,轉乘渡輪抵達珠三角沿岸城市。
- 4時30分更宣布除已完成登機程序的離港航班及正前往香港的抵港航班外,當日其餘所有航班全部取消,是機場啟用21年來首次。
- [16]1984年,二號貨運站正式啟用,每年可處理達150萬公噸空運貨物量。
- 上述計劃工程需要填海約650公頃,相當於現時半座機場的面積,造價逾800億港元。
1962年新客運大樓及停車場落成,並於1965年拆卸舊客運大樓。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2025 1998年7月5日晚上,香港啟德國際機場終於結束73年的歷史任務。 1950年代初韓戰期間,香港成為聯合國軍的後勤基地之一,大批英美軍事人員和軍機軍艦等進出香港,例如曾有美軍飛艇在維多利亞港上降落。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 停機坪
對於有人宣稱香港一旦恢復國際通關,航空樞紐的地位及排名便會回來,中大商學院講師李兆波在6月30日稱不要以為這是必然的。 2019年12月16日,新增往返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的跨境接駁巴士,由香港機場客運服務(澳門)股份有限公司營運;2020年2月受疫情影響停運,直至2023年3月20日起恢復服務[83][84][85]。 環島旅運及永東直通巴士為機場跨境轎車服務認可營運商,提供前往珠江三角洲城市的跨境轎車服務。 於各A及E線服務時間終結後,龍運巴士、城巴及新大嶼山巴士提供多班往返市區/大嶼山的通宵巴士服務。
海天客運碼頭現時由珠江船務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及信德中旅國際物流投資有限公司組成的香港國際機場碼頭服務有限公司營運,由珠江客運提供前往中山、深圳蛇口、東莞虎門(太平)、珠海九洲及由噴射飛航提供前往澳門及深圳福永的境外客輪服務。 現時,香港機場提供跨境渡輪、跨境轎車及旅遊車等海、陸兩方面的交通服務,並建有海天客運碼頭及二號客運大樓跨境交通總站等設施,為珠三角沿岸城市的居民提供交通接駁。 愉景灣交通和珀麗灣客運提供連接機場及愉景灣(經國泰城)和機場及珀麗灣(經國泰城)的居民巴士服務,上客處均位於二號客運大樓旅遊車總站。 但唯一的缺點是,因機場站更是港鐵重鐵系統之中唯一不設出入閘機的車站,而乘客可以在博覽館站及香港站使用原車乘搭相反方向,所以乘客可以在機場站登車,乘搭機場快綫遊車河,再以原車返回機場站離開。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 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
大樓內設登機櫃位(A-L區,其中L區於2019年11月29日啟用[50])、接機區及香港機場購物廊。 機場客運廊(即登機閘1-80及機閘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2025 )也位於一號客運大樓的建築內。 [3]機場地產業務總經理楊嘉倫表示,新大樓的消閒設施並非與東涌購物商場競爭,而是珠三角區內有五個機場,本港機場希望加強娛樂設施,提升競爭力。 [4]不過二號客運大樓只提供出境,無入境下,客運量一直低於預期。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 香港國際機場二號客運大樓
而這些貨運設施均以專營權或特許經營牌照方式批授予第三方服務商經營。 雖然港英政府就新機場選址及規劃完成研究,惟因為造價高昂而一直未落實。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2025 1989年,香港社會因為中國大陸發生六四事件而引起了信心危機;當時的港督衛奕信爵士隨即於同年10月11日在立法局透過《施政報告》宣佈《港口及機場發展策略》,決定興建新港口、機場和相關配套設施,包括被稱為「玫瑰園計劃」的《機場核心計劃》[19]。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 香港機場變成點?小編直擊禁區、登記閘口、出入境大堂最新情況!
香港國際機場在2012年1月20日創下單日航班升降數目新紀錄[36],共有1,057架次航機升降,刷新了於2011年4月23日所錄得的1,003架次升降的最高紀錄。 12月22日,創下了單日航班升降數目新紀錄──1,081架次[37][38]於2012年全年,香港國際機場處理了352,000架次飛機升降量、5,650萬人次旅客及400萬公噸貨物[39][40]。 2013年3月29日,香港國際機場創下單日航班升降數目新紀錄,共有1,172架次航機升降[41][42][43]。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 香港國際機場
在傳送資料方面,香港天文台營運了一個使用網絡資訊服務,使航空公司能收到最新的氣象資料及航行文檔,包括出發地和目的地以及相關機場的天氣預報、航線途中的突變天氣、風及天氣的資料、以及天氣雷達和衛星圖片[63]。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 與此同時,擴建部分第二層(2/F)的旅客捷運系統車站客運廊則設有中轉設施,為旅客提供轉機、轉乘跨境快船、或直達港珠澳大橋口岸的中轉服務。 而擴展部分的行李處理設施則位於第三層(3/F)及第四層(4/F)。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 香港國際機場發展藍圖
在2019年7月26日,於機場任職的人士,在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舉行「和你飛」集會,抗議政府未有按議事規則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不滿警方在7月21日反修例遊行的暴力清場手法,以及元朗暴力事件中包庇黑社會[105]等訴求,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事件。 其後到8月5日全民罷工日最少有3000名機場工作人員響應,全日合共有最少200班機需要取消[106]。 現時的旅遊車總站設於1號客運大樓5樓[82],在2019年11月28日下午十時前設於2號客運大樓3樓,設有一個集中了所有營辦商的旅遊車票務及服務中心。 往中國大陸客車由機場定時開出,前往皇崗、深圳灣口岸、深圳、廣州、東莞、惠州、佛山、中山及福建廈門等目的地。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2025 有關費用已包括在機票款項內,旅客有需要可憑退稅券或抵港航班的登機證及有效旅遊證件,到香港國際機場的指定櫃台辦理退稅手續[64][65]。 香港國際機場目前向12至64歲而不在同一日乘坐飛機抵達香港及離開香港的旅客徵收港幣120元機場離境稅及港幣55元機場保安費(持有外交護照及指定人仕除外)。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 貨運
她持有中國身份證及中國護照,是中國公民,欲回去內地,卻被三方所拒,多路不通:簽證到期無法飛回英國;本港不准非居民入境;無法轉機到內地。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 分別為機場巴士、對外巴士、通宵巴士、機場及東涌區內巴士服務,以及居民巴士。 為了赤鱲角島上的文物,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撥款資助香港考古學會在島上考古調查及發掘。 首要任務就在該島上進行全面性調查,紀錄舊墳墓和舊建築物,並且找出原來的耕作模式。 考古人員在深灣村、虎地灣及蝦螺灣等多處考古遺址出土很多新石器時代中期至青銅器時代的陶器。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 一號客運大樓
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為香港國際機場首座客運大樓,在1998年7月6日正式啟用,承建商是BCJ聯營公司(由英國的艾銘建築及保富集團、中國建築、以及日本的熊谷組及前田建設組成),造價逾101億港元。 大樓佔地57萬平方米,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場客運大樓建築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有關紀錄於2008年被面積達98萬平方米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三號航站樓打破。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2025 機場客運廊(即登機閘1-80及 )也位於一號客運大樓的建築內。 大樓佔地57萬平方米,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場航廈建築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有關紀錄於2008年被面積達98萬平方米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三號航站樓打破。 香港國際機場曾經於2001年至2012年一直躋身三甲,其中八度被評為「全球最佳機場」。 2022年6月公佈的Skytrax全球機場排名,曾經有多年位居前列的香港國際機場跌出全球十佳,暴跌至排第20,相對於全球十佳機場的所在國都已撤銷隔離甚至不需病毒檢測報告[15],港府的強制隔離政策已損及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空樞紐地位[103]。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 連接交通
於各A服務時間終結後,由機場客運大樓開出經青嶼幹線或屯門赤鱲角隧道直接前往市區,不經東涌及機場後勤區,路線使用車輛普遍較其他機場巴士線為佳,車資亦較高。 路線號碼皆以NA為首,部份路線會在凌晨零時左右由機場發車往市區和在三時至五時左右由市區發車往機場,而且每天只開數班車。 該機場原位處郊區,但隨着香港市區的擴張,機場逐漸被市街包圍,不但難以擴建(例如太子道曾與機場跑道形成平交道),且因機場緊鄰民居,多年來對居民造成了極大的噪音污染。 加上跑道與滑行道距離過近,任何意外都足以使得整座機場癱瘓;航道下更為人口密集的住宅區,若遇上空難墜機時極有可能造成二次撞擊傷亡,後果堪虞,故此必須覓地興建新機場。 機場佔地12.55平方公里[6],為香港最大面積的單一地段,1998年7月6日啟用,取代曾經的啟德機場。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 貨運設施
香港國際機場二號客運大樓(原有部份施工期間稱為航天廣場)是香港國際機場已暫時關閉的客運大樓,現進行擴建工程,作為第三條跑道客運廊的出入境設施,讓之成為連接目前機場客運廊、第三條跑道客運廊、海天客運碼頭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樞紐。 原有部份耗資28億元興建,佔地140,000平方米,於2007年2月初開始投入服務[1],於同年6月1日舉行正式開幕典禮。 1990年,港府啟動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又名玫瑰園計劃,其中包括在赤鱲角興建新機場,即現在的香港國際機場,但啟德的擴建工程仍未停止。 政府亦把原位於啟德機場側、新蒲崗對面的警察會俱樂部、香港警察學院及球場遷走,興建東面停機坪。 擴建工程於1992年完成,此次擴建多提供了1個商務飛機的停泊區及4個波音 飛機的停機位。 南面停機坪的擴建則在1994年完成,為波音747飛機額外提供了11個停機位。
啟德機場的跑道及停機坪等露天地方,則作為高爾夫球場、燒烤場、「大笪地」跳蚤市場及一些大型活動,如嘉年華及風箏比賽等的舉辦場地。 最後一班航機飛離啟德國際機場後,機場的搬遷計劃全速進行,所有停泊在啟德國際機場的29架飛機全部飛往新機場赤鱲角機場。 當所有飛機都離開了啟德國際機場後,當時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民航處處長施高理(Richard Siegel),利氏家族成員在啟德國際機場控制塔內主持了機場跑道關燈儀式。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 機場商業大樓
旅客可以透過機場快綫及公路抵逹香港市區,24分鐘以內就可以抵達中環中心商業區。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2025 現時機場已逐步擴建,包括中場發展計劃及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以滿足增加的需求,及繼續發展為珠江三角洲區內旅客公共運輸交匯處,亞洲轉運機場。 現時機場已逐步擴建,包括中場發展計劃及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以滿足增加的需求,及繼續發展為珠江三角洲區內旅客轉運中心,亞洲轉運機場。 二號客運大樓的設計容量與規模都比一號客運大樓為小,而與一號客運大樓不同,二號客運大樓在定位上是多式聯運樞紐,以交通接駁功能為首要考慮,航空服務為副。 香港機場接機大堂平面圖 因此在設施的分佈上超過九成的商店都是位於非禁區,以方便抵港旅客及接機人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