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棠公園佔地甚廣,郊遊設施充足,更附設停車處,常吸引眾多人士在假日前來郊遊、燒烤或帶同寵物前來遊玩。 大欖自然教育徑2025 此外,大棠也是秋日遠足的熱門地點──在大棠山道的兩旁,多植楓香。 大欖自然教育徑2025 在秋冬時分,葉子轉紅,遊人不絕,因此大棠近年已成為香港觀賞紅葉的勝地。
麥 理 浩 徑 第 九 段 由 荃 錦 公 路 旁 的 荃 錦 坳 出 發 , 向 西 南 面 的 群 山 前 進 , 在 途 中 可 看 到 右 方 深 谷 處 的 河 背 水 塘 , 此 水 塘 曾 被 選 為 香 港 十 大 景 觀 之 一 。 繼 續 往 西 走 , 經 過 茂 密 的 植 林 區 , 到 田 夫 仔 便 踏 進 第 十 段 路 程 。 其 後 沿 水 塘 北 岸 連 綿 的 林 徑 接 入 引 水 道 旁 的 車 路 , 至 屯 門 為 終 點 。 除 東 北 方 一 小 幅 土 地 屬 斑 岩 外 , 大 欖 郊 野 公 園 的 泥 土 幾 乎 全 屬 易 受 侵 蝕 及 經 已 分 解 的 花 崗 岩 。 在 蓮 花 山 近 荃 錦 公 路 一 帶 , 大欖自然教育徑2025 當 年 有 鎢 礦 及 其 他 礦 藏 的 生 產 。 戰 後 礦 產 價 格 下 跌 , 礦 務 自 此 停 頓 , 但 廢 棄 的 礦 坑 仍 隨 處 可 見 , 遊 人 可 在 廢 棄 礦 坑 口 想 像 當 年 的 開 礦 情 況 。
大欖自然教育徑: 郊遊路線
記者翻查Google Earth航空圖片,發現顯徑邨後山植物一直非常茂盛,但山頂位置早於2020年10月已出現綠色大帳篷,即至今已出現最少兩年半。 航空圖片顯示,2022年5月至7月大帳篷下方有一片植物突然消失,令山頂禿了一處,懷疑當時搭建者正在擴展營地,砍伐部分樹木或鏟走植物。 記者航拍及對比航空圖片,光禿部分正是鐵籠現時的位置。 楓香林位於大欖郊野公園內的大欖林道大棠段,其中在大棠山道和大欖自然教育徑的分叉路,再重新轉入大棠山道的兩旁的楓香樹最為密集,裁植的楓香樹一直到吉慶橋才終止。 該處成為「賞楓聖地」,紅葉處處,於秋冬更是熱爆全港,每天均有大批遊人前來欣賞紅葉[2]。 大欖自然教育徑 到達最高的山頭,有一觀景台,並設有休息的木椅,供遊人休息,壯觀的青馬大橋和汀九橋伴隨着清風是先前上行的回饋。
標距柱是特別設於郊遊徑上以輔助郊遊人士作定位之用的柱子,其絕大部分由漁護署設立。 標距柱設計一般為一根約1米高的金屬柱或石柱頂部附以一塊向前傾的長方形平面,平面之上釘上一塊繪有所在郊遊徑圖案、編號及所在位置6位座標的金屬銘牌(亦有部分直接將銘牌釘於石坡或建築外牆上)。 大欖自然教育徑2025 郊遊人士如在郊遊徑上遇到突發事故,可循路找到就近之標距柱向救援人員說明其位置,以協助定位和搜索。 標距柱之間一般相距約500米(昂坪360救援徑除外)。 大欖郊野公園鄰近屯門,是新界西居民熱門選擇的郊遊地點。
大欖自然教育徑: 郊遊徑
其後記者從顯徑邨後山出發,上山之路並無行山徑,也沒有任何指示或標記,而且處處是斜坡,估計平時甚少人循此路上山。 大欖自然教育徑2025 大欖自然教育徑 當日泥土濕滑及鬆軟,記者手腳並用才能登上陡峭的山坡。 上斜約十多分鐘後,記者才見到有多棵樹綁有紅絲帶,於是跟着紅絲帶方向前行,最終在山頂位置發現隱蔽的營地。
在青龍頭龍如路(即青龍頭碼頭)下車,沿車道往上行走。 在第一個分支不用理會,跟著便會到達圓墩郊遊徑的起點。 沿徑左走車道(右方可往郊野公園管理站),分支續沿郊遊徑左轉進入民安隊圓墩營(筆者平日行走,問准管理員後可入內參觀)。 大欖自然教育徑 遊覽人工蓮花池及廣闊的大草坪後,返回營地近入口處,依指示牌續走郊遊徑的山路,在山野林徑蜿蜒步行走至車路,棄圓墩郊遊徑(沿圓墩郊遊徑也可到永吉橋)沿馬路直走便可到達永吉橋。 再前走橫過永吉橋後左轉(右走可往田夫仔),匯合麥理浩徑。 沿徑前走,棄麥理浩徑沿元荃古道車道前行一小段,再右轉小徑(元荃古道)。
大欖自然教育徑: 樹木研習徑
大 欖 郊 野 公 園 毗 鄰 屯 門 及 深 井 , 是 新 界 西 居 民 的 熱 門 郊 遊 地 點 。 而 在 田 夫 仔 、 河 背 及 荃 錦 坳 , 亦 設 有 露 營 場 地 供 市 民 使 用 。 此 外 , 大 欖 郊 野 公 園 設 有 越 野 單 車 徑 , 供 越 野 單 車 手 使 用 。 此 外 , 甲 龍 林 徑 及 甲 龍 古 道 , 由 荃 錦 坳 至 石 崗 , 途 中 可 以 觀 賞 多 樣 的 林 木 。 荃 錦 自 然 教 育 徑 、 大 欖 自 然 教 育 徑 、 大 棠 自 然 教 育 徑 、 大 棠 樹 木 研 習 徑 , 及 河 背 水 塘 家 樂 徑 , 都 是 適 合 一 家 大 小 前 往 的 路 線 。 元 荃 古 道 郊 遊 徑 、 大 欖 涌 郊 遊 徑 以 及 圓 墩 郊 遊 徑 , 則 為 精 力 充 沛 的 郊 遊 人 士 而 設 。
- 大欖郊野公園的大部份地區基岩為花崗岩,表土高度風化,易受侵蝕。
- 大棠公園佔地甚廣,郊遊設施充足,更附設停車處,常吸引眾多人士在假日前來郊遊、燒烤或帶同寵物前來遊玩。
- 近年在大棠賞紅葉的風氣日盛,加上報紙雜誌的報導,不單在假日人山人海,甚至已為附近居民帶來不便。
- 沿馬路一直上走,看見左方的梯級後,便循石級上走至燒烤場。
- 署方又指,一直致力打擊非法狩獵野生動物活動,並不時派員巡邏郊區,如發現違規行為會果斷執法。
郊遊徑處於風景優美的郊區,長度較長途遠足徑短,惟部分郊遊徑的長度超過10公里,比長途遠足徑的分段更長,難度則按所在地點而異。 位於郊野公園內並由漁護署設立的郊遊徑[1],都設有標距柱,標距柱以字母C為首(C代表Country Trail,即郊遊徑),配以四位數字組成。 各郊遊徑擁有不同的首兩位數字,其中首一位數字以郊野公園地區劃分 (如香港島為4字頭),尾兩位則從01順次增加。
大欖自然教育徑: 8-22 Tsing Lung Tau – Tai Lam Nature Trail – Tsing Fai Tong – Sham Tseng (青龍頭 – 大欖自然教育徑 – 清快塘 – 深井)
不過郊野公園內外亦有一些路徑,由該區的區議會所籌建或翻新。 在大欖隧道近馬鞍崗的收費站(往元朗方向)下車後,走至車站後的車道,再左轉至避雨亭,便是路線的起點。 走過一段較平坦的山徑後,繞至後方,徐徐上走至分支後直走(右方山徑應可下走至高埔新村)。 再往前走至,走過兩個山坳,再上走至290米山崗的涼亭,便要開始行走一段較貧瘠的山徑。
大欖自然教育徑: 自然徑
在甲龍至河背水塘引水道 、大棠山道及麥理浩徑第十段屯門區都設有燒烤場地,其中的大棠山道和石崗燒烤場地因佔地最廣, 而成為區內學校的旅行熱點 。 而在田夫仔 、河背和荃錦坳均設有露營場地供遊客使用,最大的田夫仔營地設有30個營位,而最小的河背營地僅有兩個營位。 大欖郊野公園(英語:Tai Lam 大欖自然教育徑 Country Park)是香港新界的一座郊野公園,佔地達5,412公頃,於1979年2月23日劃定,地區行政上大部份屬於元朗區。 公園毗鄰錦上路、屯門、深井及青龍頭,園內有田夫仔和清快塘兩個鄉村,是香港面積第二大的郊野公園。 公園範圍東至荃錦公路,南面為屯門公路以北一帶,北面至石崗、河背水塘引水道及大棠等地,而西面為屯門及藍地水塘。
大欖自然教育徑: 香港郊遊路徑
輕降至分支,右轉再上攀,及後行走迂迴的山徑下走至大欖涌郊遊徑終點的休憩點,即吉慶橋。 再走過一小段大欖林道大棠段,便要往元荃古道方向右轉。 在往後的支路直走(左走可通往大棠),匯合大棠自然教育徑,支路續直走(左走可通往大棠),踏上石砌古道,一直下走至南坑排。 大欖涌郊遊徑位於大欖郊野公園,起點由大欖隧道附近的馬鞍崗至吉慶橋,全長約5.5公里。 由於郊遊徑的終點並沒有交通工具可乘搭,故遊者必須再另行選取路線,步行至大棠、南坑排、掃管笏或深井等地離開。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位於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內,起點在通往管理站的行車路旁,距離大埔道不用五分鐘的步程。
大欖自然教育徑: 郊遊設施
交通資料:起點:乘搭港鐵巴士K66號(於港鐵朗屏站上車)或公共小巴(於元朗市上車),於大棠山路站下車,沿大棠山道上行約60分鐘至起點。 終點:沿龍如路而下到達青山公路,在青龍頭村站乘搭九巴52X號(至旺角)、53號、專線小巴96號或96M號(至荃灣)離去。 中峽頭段經沿車路前行,途經不少豪宅,到車路盡轉入郊野公園範圍,前行一段到岔口轉左入布力徑,往前不遠便見觀景台,可遠眺海洋公園一帶景色。 觀景台旁石級路下行接林路下行接回引水道──金夫人徑,沿路右走到涼亭大休。 處方亦已安排承辦商清理有關搭建物及通知相關部門跟進有人破壞樹木及放置捕獸器等事宜。
大欖自然教育徑: 深井-大欖自然教育徑-吉慶橋-伯公坳-大棠荔枝園
大欖郊野公園的大部份地區基岩為花崗岩,表土高度風化,易受侵蝕。 過往公園範圍的土壤侵蝕嚴重,有大量劣地,1950年代,香港政府興建大欖涌水塘,在附近山嶺進行大量植樹工程,以減少水土流失的問題。 部份地方現仍可見較嚴重的土壤侵蝕,如神仙轍及白虎荒丘等地。 傳意牌:此段教育徑由私營公司贊助,以自然教育為主題,鼓勵遊人「觀察」、「思考」、「體驗」自然,並設有20個傳意牌,主要介紹持續林業的技術。 傳意牌上更有思考和引導問題,讓遊人在欣賞山林景色之餘,同時認識大自然。 中峽頭段經沿車路前行,途經不少豪宅,到車路盡轉入郊野公園範圍,前行一段到岔口轉左入布力徑,往前不遠便見觀景台,可遠眺海洋公園……詳情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