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School好學校網站,這是由教育傳媒營運的教育網站,我們期望成為教育界和家長之間的橋樑,讓學界可以在這裡發放訊息,把學校內的教學政策和好人好事發送出去,而家長也能夠第一時間獲悉學校的亮點美事,讓他們能夠為子女尋找最適合的學校和課程。 公理書院 1999年9月,学校已发展为一所具规模的全津贴全日制男女子中学,并易名为“中华基督教会公理书院”,继续承担区会的教育使命。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的資訊。
- 香港有 60 間直資中學,佔整體約 13%;香港有 394 間男女中學,佔整體約 85%;香港有 153 間基督教中學,佔整體約 33%;了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 該校舍於1967年正式啟用,2003年轉為高中學校,2022年再次轉型為完全中學。
- 为配合新高中学制,公理书院原有校舍成为中华基督教会公理高中书院,于2003年9月1日起开课。
- 響1999年9月正式改名叫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2003年因為要搬去紅磡土瓜灣嘅新校舍而改名做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1],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因而結束,共辦學36年,而原校舍就變咗做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 入讀的學生除了可選擇繼續修讀香港中學文憑試課程,亦可選擇修讀多元化及多出路的校本職業導向兩年制文憑課程。
- 學校開辦中學文憑試課程及兩年制校本文憑課程,並設有「酒店與餐飲服務證書」(資歷架構第二級)及「款待與旅遊管理文憑」(資歷架構第三級)課程,每年學費21,100元。
- 為配合新高中學制,公理書院原有校舍成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於2003年9月1日起開課。
公理高中書院開辦之香港中學文憑課程(高中一至高中三),是以「款待與旅遊」、「商業」、「資訊科技」、「藝術與設計」、「體育」五大專科範疇,配合校本「職志導航課程」、「應用學習課程」及「其他學習經歷」而設計,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 本校已建立強大的工商伙伴網絡,為有興趣參與工作體驗的學生安排職場實習,認識工作世界,幫助學生尋找合適的發展方向。 多家長希望子女可以在同一間學校完成課程,校方宣布9月新學年起也會開辦初中課程,為學生提供六年一貫的中學課程,並改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因此11間高中書院全數成為歷史。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學校秉承基督教信念,視每一個人均具價值及尊嚴,以有教無類的精神塑造學生,讓學生在愛中重建自信及成長,學校更透過專業的學生支援隊伍:宣教師、社工、學生發展主任、升學就業輔導主任及全體老師,共同建立關愛校園文化。 創校初期,本校秉承區會創校的理念,除了開設一般文法中學的課程外,並計劃增設專上課程,更與美國及加拿大數十所大學取得連繫,讓學生有持續升學進修的機會。
公理書院: 高中書院時期學分制
初期係以私立實驗中學嘅模式,仲開設咗大專部同美國幾十間大學取得連繫,以至公理書院有好多不同國籍嘅學生同老師。 響1972年轉做按額資助中學,而隨住政府響1978年實施普及教育,學校接受咗政府嘅邀請,由1979年起分期轉做津貼中學,1982年正式成為政府全津貼中學。 響1999年9月正式改名叫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2003年因為要搬去紅磡土瓜灣嘅新校舍而改名做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1],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因而結束,共辦學36年,而原校舍就變咗做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公理書院 隨着政府於1978年實施普及教育,學校遂接受政府之邀請由1979年起分期轉為津貼中學,直至1982年正式成為政府全津貼中學。
學校在創校初期以私立實驗中學模式辦學,在1972年轉為按額資助學校。 公理書院2025 隨著政府於1978年實施普及教育,學校遂接受政府之邀請由1979年起分期轉為津貼中學,直至1982年正式成為政府全津貼中學。 學校在1999年9月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2003年因搬遷到紅磡土瓜灣新校舍並更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而結束[1],共辦學36年,原有校舍則成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於2003年9月1日起開課。 1960年代,中華基督教會覺得當時嘅香港學校唔夠同教育質素未夠理想,所以想喺港島一帶創立一間學校。 本身教會想嗰間學校叫「基理英文中學」,後嚟因為想紀念公理堂嘅辦學熱誠,就改名叫「公理書院」,並喺1967年9月正式開學。
公理書院: 學校發展及歷史背景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學校報導及相關影片,部分由搜索器自動提供,因此內容可能跟學校不太相關。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根據2023/24學年資料顯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的班級結構是中一2班,中二2班,中三0班,中四2班,中五2班,中六4班,總計全校共開12班。 以下是公理高中书院开设给学生修读的科目: 核心科目: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必修单元)、通识教育。
- 公理於1967年9月開學,其後轉成為按額資助學校及津貼學校,直至2003年轉為直資的高中書院,並改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只辦會考課程及職業文憑課程,2009年新高中推行後,改為辦新高中課程至今,同期另外10間高中書院則早已轉為設有中一至中三課程的直資中學。
- 全港現時共有四所高中書院,只招收中四或以上學生,分別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明愛華德中書院、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及保良局莊啟程預科書院。
- 學生除修讀一般文法中學提供的基礎課程外,並參與多類型課餘活動。
-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制度不斷的改變,學校的辦學模式亦按著環境所需而逐步轉變,由最早期的私立學校於1972年轉為按額資助學校,然後於1977年參加教育署所推行之按位資助學校按年轉為津貼學校。
-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的資訊。
- 本身教會想嗰間學校叫「基理英文中學」,後嚟因為想紀念公理堂嘅辦學熱誠,就改名叫「公理書院」,並喺1967年9月正式開學。
不过随著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不断的改变,学校的办学模式亦按著环境所需而逐步转变,由最早期的私立学校于1972年转为按额资助学校,然后于1977年参加教育署所推行之按位资助学校按年转为津贴学校。 公理書院2025 直至1982年,为配合政府全面实施九年免费教育政策,本校正式成为政府全津贴中学。 公理書院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英語:)是一間位於香港銅鑼灣的直資中學,前身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及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世界學堂計劃」是惠僑課外活動計劃的重點,早於2001年,惠僑配合教育改革建議開展該計劃,冀盼學生超越學科課程和考試的局限,擴闊眼界,體驗與別不同的學習經歷。
公理書院: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 (1967年)
1961年[1],中华基督教会鉴于学校不足及教育质素未臻理想,遂有意于港岛大坑道一带建校,并拟命名为“基理英文中学”,实行透过学校为媒介作传道服务。 后为纪念公理堂的办学热诚,改名为“公理英文书院”,并于1967年9月正式开课。 以下是公理高中書院開設給學生修讀的科目: 核心科目: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必修單元)、通識教育。 教育局稱,現時在直接資助計劃下共有十一所高中學校,當中在2017/18學年至2019/20學年、2020/21學年、2021/22學年及2022/23學年分別有八所、九所、十所及十一所高中學校獲准開辦初中。
本校已向教育局申請,計劃於二零二二年九月開辦初中課程,持續推動實境教育、經驗式學習、創意學習,及多元學習經歷,為年青人提供更全面的六年中學教育。 該校舍於1967年正式啟用,2003年轉為高中學校,2022年再次轉型為完全中學。 辦學宗旨: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的使命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富有挑戰和充滿關懐的學習環境,以培養他們成為滿有自信的年青人,鼓勵他們不斷終身學習;並且以基督教的價值觀薰陶和塑造他們成為對社會深具責任感的人才。 教育改革倡多元辦學,高中書院是其中之一,在推行新高中課程同時,為中三結業生提供繼續接受正規或職業教育的機會。 不過並不受到家長及學生歡迎,收生遇到困難,各高中書院紛紛申請開辦初中,變回主流學校,早在2015/16學年,高中書院已只餘三間。
公理書院: 高中书院时期
1961年[1],中華基督教會鑑於學校不足及教育質素未臻理想,遂有意於港島大坑道一帶建校,並擬命名為「基理英文中學」,實行透過學校為媒介作傳道服務。 後為紀念公理堂的辦學熱誠,改名為「公理英文書院」,並於1967年9月正式開課。 公理書院2025 教育局表示,當局於2021年7月批准公理高中書院由2022/23學年開辦中一課程。 港島大坑的直資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決定於今年9月新學生開辦初中課程,並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英語將成為主要教學語言,並會以小班教學形式,以提高教師對學生比例,中一學費每年25,000元。 全港現時共有四所高中書院,只招收中四或以上學生,分別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明愛華德中書院、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及保良局莊啟程預科書院。
公理書院: 高中書院時期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是一所推動職志教育及提供雙軌課程的中學,完成中三課程的同學可申請入讀。 入讀的學生除了可選擇繼續修讀香港中學文憑試課程,亦可選擇修讀多元化及多出路的校本職業導向兩年制文憑課程。 書院是全港首間通過學術評審,頒發資歷架構認可第二級及第三級文憑的中學,給予學生「多點入、多點出」的升學及就業發展機會。 公理於1967年9月開學,其後轉成為按額資助學校及津貼學校,直至2003年轉為直資的高中書院,並改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只辦會考課程及職業文憑課程,2009年新高中推行後,改為辦新高中課程至今,同期另外10間高中書院則早已轉為設有中一至中三課程的直資中學。 為配合二零零九年新高中學制,本校設立雙軌升學階梯,提供香港中學文憑課程及兩年制校本文憑課程讓同學選擇,並以「職學雙修」(College Ready, Work Ready)的職志教育理念培育學生。
公理書院: 公理校友會資訊
學校在1999年9月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2003年因搬遷到紅磡土瓜灣新校舍並更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1],原有校舍則成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於2003年9月1日起開課。 公理書院2025 為配合新高中學制,公理書院原有校舍成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於2003年9月1日起開課。 除一般香港中學文憑課程外,亦提供兩年制校本文憑課程,讓學生自行選擇。 公理書院2025 自2007年至今,學校通過香港學術及資歷評審局的評審及覆審,開辦如酒店與餐飲服務、旅遊業務管理(航空及郵輪),及款待與旅遊管理等,資歷架構第二及第三級的課程[4]。 創校初期,區會以私立實驗中學的理念,並以持續升學進修的特色,計劃開設大專部及與美國數十所大學取得連繫。 當時吸引了不少不同國籍的學生和老師,使公理書院幾乎成為一所國際學校。
公理書院: 公理高中書院新學年開辦初中課程 全數11高中書院全變一般中學
學校開辦中學文憑試課程及兩年制校本文憑課程,並設有「酒店與餐飲服務證書」(資歷架構第二級)及「款待與旅遊管理文憑」(資歷架構第三級)課程,每年學費21,100元。 學生除修讀一般文法中學提供的基礎課程外,並參與多類型課餘活動。 時至今天,本校已成為一所具規模的全津貼全日制男女子中學,並已於1999年9月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繼續承擔區會的教育使命。
公理書院: 先設中一課程 學費2.5萬元 高中可不讀DSE課程
為減少社區接觸及人群聚集,是次選舉將不會舉行選舉大會,而改為邀請校友於辦公時間內親身回到公理書院聯絡汪寶雄校牧或梁暐瀚老師領取選票並進行投票。 選舉期謹定為6月8日至20日下午六時正,希望各位校友鼎力支持。 點票日謹定於6月20日下午六時,屆時將有網上直播整個點票過程。
公理書院: 公理書院/公理高中書院校友會Facebook
由1967創校至今,實有賴歷任校監,校董及校長精細策劃、努力的工作為學校奠下鞏固的根基,使本校的工作深具成果,穩步向前。 由1967創校至今,實有賴歷任校監,校董及校長精細策畫、努力的工作為學校奠下鞏固的根基,使本校的工作深具成果,穩步向前。 60年代初期,中華基督教會鑑於學校不足及教育質素未臻理想,遂有意於港島大坑道一帶建校,並擬命名為「基理英文中學」,實行透過學校為媒介作傳道服務。 後為紀念公理堂的辦學熱誠,改名為「公理書院」,並於1967年9月正式開課。
公理書院: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
本校亦甚注重學生的英語水平,並將普通話列入初中必修課程,以求貫徹「兩文三語」的教學政策。 學校推行了多種輔導計劃,舉辦了三十多個興趣小組及學會,使學生身心均衡發展。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現時是唯一一間只辦中四至中六課程的中學,學費每年16,300元。
公理書院: 教育局:審批時評估未來數年中學學額供求情況
公理高中書院去掉「高中」二字,標誌着2000年教育改革項目之一、兼顧常規課程及多元化實用課程的高中書院成為歷史,全數11間高中書院改回一般中學,開辦中一至中六課程。 该校舍于1967年正式启用,2003年转为高中学校,2022年再次转型为完全中学。 公理書院 1999年,學校獲得「優質教育基金」一百多萬元的撥款,設立多媒體學習中心,提供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藉着各種電腦和影音設備,以互動多媒體的方式讓學生透過老師教授、自學和分組討論,以多樣化的方式強化知識概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到此室自開放以來,一直受到歡迎。
DSE选修科:经济、企业会计及财务概论、旅游与款待、资讯及通讯科技、视觉艺术(DSE)、体育(DSE)、科技与生活(服装、成衣与纺织)。 應用學習(APL):藥膳、電競、西式食品製作、咖啡奶茶研習、日餐製作、旅遊創富、化粧及形象設計、電腦應用證書。
學校將繼續為直資中學,第一年只開辦兩班中一班,每班最多收41人,將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學費每年25,000;延伸的高中教育設雙軌課程,除了DSE中學文憑試,也有英國高考GCE A Level等其他海外課程供學生選擇。 为配合新高中学制,公理书院原有校舍成为中华基督教会公理高中书院,于2003年9月1日起开课。 除一般香港中学文凭课程外,亦提供两年制校本文凭课程,让学生自行选择。 自2007年至今,学校通过香港学术及资历评审局的评审及复审,开办如酒店与餐饮服务、旅游业务管理(航空及邮轮),及款待与旅游管理等,资历架构第二及第三级的课程[4]。 本校隨着社會的變遷及教育的需要辦學,推動學校發展。
公理書院: 公理校友校董提名
當時吸引了不少不同國籍的學生和教師,使「公理書院」幾乎成為一所國際學校。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制度不斷的改變,學校的辦學模式亦逐步更改,於一九七二年,本校由私立學校轉為按額資助學校,直至一九八二年再成為一所政府津貼學校。 公理書院 學校秉承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辦學目的「透過學校、傳道服務」,結合「因材施教」及「永不言棄」的信念,本校老師積極為學生們設計合適的課程,配合靈活生動的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學科知識外,阮表示亦會着重培訓學生的生活技能,例如其中一個目標是要中一生可煮一餐飯給家長食,而校內亦有不同的硬件配套,如大型廚房、STEM教學室及創意媒體室等,讓學生可自由發掘天賦。 此外,校友會設於學校禮堂外的海報漸見殘舊,執委會經商討後決定將其更換。 請直接將設計direct message 至校友會FB account, 格式為.pdf或.jpeg, 投稿期截至2020年4月30日。
公理書院: 資助(
「公理高中書院」分別在二零零七年、二零零九年及二零一二年通過「香港學術及資歷評審局」之課程評審與覆審,開辦資歷架構第二級及第三級的課程。 在一九六零年代初期,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下稱「區會」)鑑於本港學校不足及教育質素未臻理想,遂決定於港島銅鑼灣區建校,實行透過學校作傳道服務。 後為紀念「公理堂」的辦學熱誠,故命名為「公理書院」(Kung Lee College),並於一九六七年九月正式開課。 高中學校專責開辦高中課程,招收中四或以上學生。 香港曾經有四所直資高中書院,他們是:香港兆基創意書院、邱子文高中學校、明愛華德中書院、及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香港另外有一所資助高中書院:保良局莊啓程預科書院。
1999年,學校獲得「優質教育基金」一百多萬元的撥款,設立多媒體學習中心,提供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藉著各種電腦和影音設備,以互動多媒體的方式讓學生透過老師教授、自學和分組討論,以多樣化的方式強化知識概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到此室自開放以來,一直受到歡迎。 全校語文政策:學校的教學語言以中英並重及並用而行,著重培訓學生的聽、講、讀、寫的能力,以期達至及符合專上教育及業界的要求。 學習和教學策略:學校重視實境學習,積極推動專題研習、解難學習、經驗式學習及服務研習,以裝備同學終身學習,為未來繼續進修及事業發展作準備。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是主要活動於香港的基督教獨立教會,現為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的成員。
不過隨着社會的發展,教育制度不斷的改變,學校的辦學模式亦按著環境所需而逐步轉變,由最早期的私立學校於1972年轉為按額資助學校,然後於1977年參加教育署所推行之按位資助學校按年轉為津貼學校。 直至1982年,為配合政府全面實施九年免費教育政策,本校正式成為政府全津貼中學。 二零零三年九月,本校緊隨教育發展的趨勢及回應社會的需要,轉型為一所政府直接資助的高中書院,並改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除了提供香港中學會考課程外,更開辦評審認證高級文憑、文憑及證書課程給有志投身工商物流及旅遊業的青年人進修。 創校初期,區會以私立實驗中學的理念,並以持續升學進修的特色,計畫開設大專部及與美國數十所大學取得連繫。 公理書院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制度不斷的改變,學校的辦學模式亦按著環境所需而逐步轉變,由最早期的私立學校於1972年轉為按額資助學校,然後於1977年參加教育署所推行之按位資助學校按年轉為津貼學校。
公理書院: 中學分區名單
校長阮愛馨表示,為切合未來社會需求,課程設計上將具有七個階段學習的整全創業教育,當中包括深度與服務學習,每年舉辦創業學習月及專題研習等,同時考生亦會參觀不同企業,提供企業網絡支援,甚至可提供創業實習等;另外,為加強學生營商語言,會按排學生修讀西班牙文等外語。 公理書院 1999年9月,學校已發展為一所具規模的全津貼全日制男女子中學,並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繼續承擔區會的教育使命。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有 25 所直屬及有關中學。 公理書院 有一所直資男校(英華書院),一所直資男女校(公理高中書院),及三所津貼女校(英華女學校、真光女書院、九龍真光中學),其餘全部都是津貼男女校。
區會除有安排堂會舉行崇拜外,還是香港主要的辦學團體之一,自 1960 年代初開始積極參與教育工作。 在師資方面,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全校教師總人數為19人,其中100%擁有教育文憑、100%擁有學士資格、45%是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20%具有特殊教育培訓資歷;年資方面,60%老師年資在4年或以下、10%年資5年至9年、30%老師擁有10年或以上年資。 创校初期,区会以私立实验中学的理念,并以持续升学进修的特色,计画开设大专部及与美国数十所大学取得连系。 当时吸引了不少不同国籍的学生和老师,使公理书院几乎成为一所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