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當時還建議除了選擇設立何文田站外,還可以以機利士路站取代,以服務紅磡北部。 紅磡至金鐘段2025 1990年,政府在機場鐵路中以港島及九龍西面的第三條過海隧道同時興建第三條過海鐵路為理由,取代原有東九龍線及九鐵過海段解決荃灣線的擠塞。 1993年的《香港鐵路發展研究》中,東九龍線由原有過海性質改以中型鐵路連接機場鐵路九龍站,並接駁當時倡議中的尖沙咀支線、馬鞍山鐵路(現稱馬鞍山線),形成東部走廊。 金鐘站投入服務大約40年,為配合南港島綫及東鐵綫過海段通車,金鐘站在原有車站興建多3層地下樓層。 工程要向下挖掘大約50米,相當於17層樓的高度,為不影響現有鐵路運作,工程團隊使用隧道支撐架的方法,承托上方的荃灣綫和港島綫,然後逐層分區挖掘,因此挖掘空間狹小,難度十分高。
事發後,鐵路局、警務處、消防隊均立即派員進行拯救,附近居民亦紛紛趕至協助,但由於地點偏僻、缺乏合適工具而且天氣惡劣,工作十分艱巨。 其中兩名困於第4節車廂內的少年,須經截肢,方於兩日後脫險。 紅磡至金鐘段2025 在附近居住的一位洋人醫生,於駕車往協助救援時,亦連人帶車掉進天雨造成的坑洞內,幸未有受傷。 由於惡劣天氣引致鐵路多處損毀,鐵路服務最終於6月方能恢愎。
紅磡至金鐘段: 沙田至中環線「東鐵線過海段」
丁爽預計,上半年貨幣政策力度仍會比較寬鬆,因為財政政策有待兩會批准,但面對經濟復蘇基礎不穩固,貨幣政策力度要相對大,人行或在下月下調MLF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季有機會降準,但相信下星期暫時不會下調LPR。 丁爽估計,下半年貨幣政策會轉向中性或邊際收緊,因為經濟有望進一步復蘇,而且目前內地宏觀槓桿仍然較高,因此不會投放過多流動性,但亦不會掉頭加息。 通訊事務局公布免費電視台及電台牌照中期檢討,雖然結果顯示,持牌機構嘅表現符合公眾期望,不過,同樣有意見批評,尤其係無線電視以及Viu TV。 最多觀眾批評無線電視嘅節目內容沉悶,千篇一律,又話有節目太多植入式廣告,經常宣傳同公司有利益嘅產品,亦有人不滿無線經常播有政治立場嘅節目;而Viu tv就被批評太多男團出現,節目內容唔夠大眾化,真人秀數目太多。 而根據調查顯示,2022年嘅電視迷數量較2009年減少15%,有7成3受訪者話睇電視只會睇新聞以及天氣。
計劃中的沙田環狀線、尖沙咀支線,只是先由九鐵興建,直至地鐵建成東九龍線,再移交由地鐵一併營運。 紅磡至金鐘段 紅磡至金鐘段2025 東鐵線過海段於2022年5月15日正式啟用後,東鐵線全長約46公里,連接金鐘站和羅湖站及落馬洲站(共16個車站)。 東鐵線過海段涵蓋紅磡站擴建部分、新建的會展站和金鐘站擴建部分,這是東鐵線由紅磡橫越維多利亞港延伸至灣仔北部和金鐘的延線。
紅磡至金鐘段: 港鐵東鐵線線路站點
早在2018年4月4日,有網上消息指原稱東西走廊的沙中綫大圍至紅磡段易名為屯馬綫,而過海段維持以東鐵綫命名;港鐵在5月25日正式對外公布上述消息。 紅磡至金鐘段 港鐵解釋,現時多條鐵路綫均是呈東西和南北走向的,使用「東西走廊」和「南北走廊」作為路綫名稱容易令人產生混淆,故原東西走廊以兩端服務區域的屯門和馬鞍山取首個字來命名。 而原南北走廊是東鐵綫的延伸,故沙中綫過海段通車後維持以東鐵綫作為路綫名稱。
- 此外,太子道東迴旋處一帶的行人隧道亦曾臨時封閉,在附近興建臨時行人天橋取代。
- ● 綠色專綫小巴轉乘優惠:於沙田圍站、第一城站或石門站出閘後使用成人八達通乘搭四條指定路綫,包括812、812A、813、813A,即可享每程$0.5轉乘優惠。
- 【Now Sports】在周五投標收購曼聯的死線日前,《電訊報》了解有沙特阿拉伯私人財團介入,準備與英國首富拉傑夫爵士及卡塔爾財團競爭。
- 直到2016年10月1日起,因應環保署的《噪音管制條例》要求,旺角東站至九龍塘段被收緊至每小時30公里,讓每班列車駛過該處時需要多約30秒至2分鐘不等,變相較平日接載少約6,000名乘客。
- 東鐵綫沿綫大部分均為地面路段,而且是大部份車站未有設置月台幕門/閘門的路綫(除了紅磡站、會展站、金鐘站已經安裝月台幕門之外),因此不時出現跳軌自殺事件,或有乘客非法橫過路軌前往對面月台,導致列車服務受阻。
- 1994年,政府發表《鐵路發展策略》,落實先興建尖沙咀支線、馬鞍山鐵路(現稱馬鞍山線)及將軍澳線,而其餘路段再作考慮,當中亦包括東部走廊及第四條過海鐵路。
- 他又表示,日後於繁忙時段,港鐵或會參考目前於金鐘站的做法,即每兩三班車會安排一班「吉車」接載市民。
政府亦研究沙中線沿線發展對鐵路的影響及兩鐵合併計劃中的沙中線方案,當時未有任何定案。 至於紅磡黃埔的鐵路交通,政府審議九鐵及地鐵的計劃,表示會在沙中線有定案時公佈使用九鐵的自動行人系統,抑或是地鐵觀塘線延線的方案。 港鐵沙中線工程成本最少逾800億元、全長17公里包括大圍至紅磡的屯馬線部分,以及紅磡至金鐘的東鐵線過海段。 早前因被揭發工程問題而出現延誤,根據政府最新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指,由於東鐵設施近日受到破壞,需要於晚間非服務時間進行緊急檢查及維修,致沙中線信號系統工程被迫取消,工程團隊無法按原定計劃進行行車測試等工作。
紅磡至金鐘段: 港鐵東鐵線過海段(紅磡至金鐘)
16個民間交通關注組織組成聯席,在2022年5月初訪問了1804名九龍城及黃大仙居民,結果顯示逾八成受訪者不認同靠東鐵線過海段改善當區過海交通,會如常乘搭巴士或渡輪過海上班或上學。 調查亦顯示1050名受訪者(約58%)認為運輸署的調整巴士班次計劃在過海段通車前不足兩星期前才公布,認為是沒有了解當區居民對過海的交通需求,而社區亦缺乏討論。 而巴士服務方面需設更多特快點對點接駁,可直接來往住宅區與港鐵站。 2014年9月,香港政府發表《鐵路發展策略2014》,當中包括把將軍澳綫延伸至添馬站,而銅鑼灣北站將會成為該線的其中一個中途站。 九鐵公司及後提交新的建議,亦即是兩條貫通香港南北、東西的策略性鐵路走廊:東西走廊(現為屯馬綫)和南北走廊(現為東鐵綫)的方案,紅磡站由三綫轉車站改為兩綫轉車站,九鐵公司表示會使轉車的客量減少。 兩鐵合併後,港鐵公司仍沿用這個方案,故紅磡站將會成為東西走廊和南北走廊兩條鐵路線的轉車站。
紅磡至金鐘段: 會展站
作品《失而復得》,將帶領乘客於全新的東鐵線月台繼續旅程,乘客可於東鐵線月台觀賞更多不同年代的行李石雕以及尼龍袋玻璃圖案。 每條蝌蚪均有其獨特之處,但把它們放在一起時,卻能維持整組作品的統一性。 洋紫荊是香港的市花,洋紫荊葉巧妙地懸掛在天花上,以達至平靜、和諧的效果。
紅磡至金鐘段: 港鐵東鐵線建設歷程
而有線新聞在上班繁忙時間進行實測,發現過海段通車和全部都是9卡車後,車廂內更擠迫。 特別是列車到旺角東之後,仍然有大量乘客需要企,與以往可以坐形成強烈對比。 2022年5月,《明報》跟隨視障人士進行實測,發現會展站、金鐘站及紅磡站扶手電梯的發聲提示器裝在「右方」,並非視障關注團體與港鐵於2021年9月開會後同意統一的「左方」。 視障關注團體亦表示收到數名視障者被提示聲誤導而撞到障礙物受傷,包括鑽石山站和宋皇臺站。 紅磡至金鐘段 港鐵承認2021年通車前曾與視障人士團體溝通,又指屯馬線及東鐵線車站均於多年前設計,表示更新標準及陸續調高音量。
紅磡至金鐘段: 工程爭議
加息令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之下,政府反而在這時候選擇大力推靚地招標,而且是位處鐵路上蓋,市值隨時超過100億元的大型地皮,似乎最不擔心樓價跌的人… 何文田山畔位於紅磡區核心地段,交通是致勝關鍵,加上私隱度高的地利優勢以及國際級建築設計,遠離區內密集舊廈,彷如鬧市中的秘密花園,迎合不同家庭… 黃埔花園為本港知名傳統藍籌屋苑,規模龐大,自成一隅,加上超高實用率,深得用家歡心。
紅磡至金鐘段: 港鐵沙中線發展次序
惟此命名備受爭議,不少市民仍支持沿用原稱「東西綫」而非「屯馬綫」,質疑港鐵漠視民意。 話雖如此,有關方面於同年12月的記者會中恢復以「東西走廊」及「南北走廊」稱呼兩綫。 有建議將前者命名為樂民站、後者命名為宋皇臺站或九龍城站,甚至直接互換名字。 2018年8月8日,《蘋果日報》報導土瓜灣站的工程導致附近23棟樓宇出現沉降,地下煤氣管亦受影響,超標最嚴重逾一倍。
紅磡至金鐘段: 港鐵沙中線九鐵介入
為了配合日後沙田至中環綫南北走廊的服務,港鐵將會更換現有東鐵綫的信號系統,以加密列車間隔。 東鐵綫將會配備Trainguard MT信號系統,升級期間不用暫停現時的運作。 沙中綫列車停放處曾建議在前啟德機場客運大樓用地內興建,但由於靠近九龍灣海邊,地下水位太高,故不能在地底興建以減低噪音。 因此,曾計劃把列車停放處設置在鑽石山站南面、前大磡村的位置,並以半沉降式興建。 不過,於2011年11月11日,政府刊登憲報,宣佈取消興建鑽石山列車停放處,並改為於紅磡貨場停放列車。
紅磡至金鐘段: 港鐵
陳帆回應指,因應內地高鐵網絡發展,覆蓋非常廣,港府、港鐵及內地相關部門正檢視相關安排,將適時公布決定。 ● 綠色專綫小巴轉乘優惠:於沙田圍站、第一城站或石門站出閘後使用成人八達通乘搭四條指定路綫,包括812、812A、813、813A,即可享每程$0.5轉乘優惠。 紅磡至金鐘段 ● 新巴及城巴轉乘優惠:於會展站出閘後使用成人八達通乘搭五條指定路綫, 包括1M、25A、722、780及788,即可享每程$2轉乘優惠,優惠期由即日至2022年11月14日。 ● 早鳥65折優惠:只需逢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早上7時15分至8時15分,以成人八達通於48個指定港九市區車站(包括會展站) 出閘,即享優惠。
紅磡至金鐘段: 中環南站
惟有記者測試後發現,由紅磡至九龍塘站車程時間大增1至6分鐘不等。 「MTR Service Update」認為可能會增加乘客候車時間,讓原本已十分擠迫的九龍塘站月台更水洩不通。 東鐵北行列車,因訊號問題發生故障,有事發時乘搭列車的市民指出,列車不時「行吓又停吓」(動一下又停一下),令沙田站至大埔墟站車程延長至近一小時。 3日火炭站港鐵發言人稱,下午3時05分,港鐵東鐵綫一列前往落馬洲方向的列車,訊號顯示制動系統出現問題,為審慎起見,車務中心安排該列車抵達火炭站時讓約300名乘客下車,轉往對面月台乘搭下一班列車,約3分鐘後乘客上車繼續行程。
陳帆今日會見傳媒時表示,東鐵線過海段開通後,市民可直接以鐵路往來新界東北與港島,無須轉車,紅磡站至金鐘站的乘車時間將由19分鐘縮減至七分鐘,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旅程。 回到會展站坐上往金鐘的列車,來到這個4線匯合「超級轉乘站」。 金鐘站擴建部分設計獨特,設多條扶手電梯,E出口旁增設大型天窗引入自然光,簡潔摩登。 平日大家在這裏轉車多,其實附近除了政府機構、酒店及商廈林立,往山上行亦可感受城中綠洲的閒靜。 從C1出口前往金鐘廊,經天橋到太古廣場,靠右乘搭扶手電梯直上法院道左轉,前行約5分鐘便到達綠意盎然的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A4:雖然東鐵線過海段通車後將會出現新車程組合,東鐵線亦會加設會展站,但只有涉及該站的車程會有新票價,其他票價不變。
東鐵綫過海段由紅磡站延伸至金鐘作新終站,並途經新興建的會展站,連接着大圍、九龍塘、紅磡及金鐘四個轉綫站,以及屯馬綫、觀塘綫、荃灣綫、港島綫及南港島綫五條現有鐵路綫,貫通港九新界,為市民提供更直接方便的轉綫安排及更完善的鐵路網絡。 港鐵7月曾表示,沙中線工程中的屯馬線一期通車後,早上繁忙時段、最高峰可達3.5分鐘一班車,由大圍往鑽石山站17分鐘車程,將減至7分鐘;大圍至紅磡段則希望於2021年底或之前全線通車;但紅磡至金鐘段的目標通車日期仍待評估。 東鐵綫沿綫大部分均為地面路段,而且是大部份車站未有設置月台幕門/閘門的路綫(除了紅磡站、會展站、金鐘站已經安裝月台幕門之外),因此不時出現跳軌自殺事件,或有乘客非法橫過路軌前往對面月台,導致列車服務受阻。 根據港鐵2008年統計數字顯示,上水站之檢控衝閘數字為東鐵綫其他車站(不包括羅湖站)的100倍以上,即每年約過萬宗,平均每日約有30宗於該站發生,每宗成功檢控個案背後亦涉及多於一人犯案,包括水貨客孔武有力之同黨。 日期車站事故2014年4月27日東鐵綫全綫港鐵東鐵綫早上全綫暫停服務約三十五分鐘。 28日青衣超級車務控制中心港鐵東鐵綫第二日發生訊號故障,早上7點40分,青衣控制中心顯示屏出現問題,導致東鐵全綫服務一度暫停6至7分鐘。
紅磡至金鐘段: 沙田至中環綫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紅磡過海真的很興奮!」逾2,000名鐵路迷前晚開始漏夜守候,昨日清晨5時許終於可蜂擁進入正式啟用的港鐵會展站,乘搭特別班車由會展前往紅磡,見證112年東鐵線過海段正式通車的歷史一刻。 5分鐘的車程,蘊含着不少鐵路迷10年的等待,也匯聚着鐵路迷不分年齡的友誼。 另外,沙中線在港島的第一個車站,是灣仔北海旁的會展站,設於會議道的公共交通交匯處地底,是沙中線與未來北港島線的轉車站。 為興建會展站,附近的灣仔泳池及港灣道室內運動場須拆卸並後移重置,計劃以一個綜合體育館重置於港灣中心附近的停車場,泳池擬改為室內池。 港鐵表示,規劃中的會展站有出入口設於菲林明道近鷹君中心及港灣道室內運動場現址,車站的出入口均會與現有灣仔北行人天橋串連。 沙中線全面通車後,東鐵線乘客毋須轉車,便可直接由羅湖「過海」,屆時大圍往金鐘只需十七分鐘,較現時在尖沙咀轉車快十一分鐘。
紅磡至金鐘段: 港鐵:大學站受嚴重破壞近乎重建!10月乘客量創7年半新低
港鐵就東鐵綫事故對乘客造成影響致歉,表示會深入調查事故原因,以及會在收車後將進行深入檢查。 紅磡至金鐘段2025 及後,港鐵調查發現此次故障源於訊號系統發出有問題指令,估計屬軟件運作有問題,已要求承辦商加強系統軟件穩定性和盡快完成新軟件測試,不過新軟件最快要1至2個月後才可投入應用。 2007年2月下旬有傳媒報導,政府以現時三條過海鐵路綫仍有四成未使用的載客量,稱在2023年之前仍未有需求興建第四條過海鐵路,於是希望先興建大圍站至紅磡站的一段鐵路,當乘客需求增加時才考慮興建過海路段。
紅磡至金鐘段: 港鐵東鐵線歷史沿革
因為若果沙中線駛入黃埔的話,車程將會被延長,而且會使鐵路定線因遷就黃埔站而被迫偏側。 長遠而言,東鐵線的策略定位將更加重要,它會將以國際金融中心為標誌的維港都會區,與我們建議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北部都會區緊密連接起來,達致香港南北兩個都會區並駕齊驅、互相輝映的願景,促進港深兩地進一步融合發展。 就此,港深兩地政府早前已成立推動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正在探討的不同方案涵蓋延伸東鐵線至深圳羅湖、優化羅湖管制站及相關交通接駁安排等,以期共同構建軌道上的大灣區。 所有東鐵綫過海段鐵路建造工程已經大致完成,新列車亦陸續運送到港及投入服務。
紅磡至金鐘段: 紅磡站地底隧道出現滲水 需拆石屎重新施工
雖然沙中線紅磡至金鐘段的沙中線過海段可望2022年通車,但地產代理就其對區內樓市影響看法分歧。 利嘉閣地產九龍區董事徐志華指,現時屯馬線已經可以前往港島,已經很方便,沙中線通車,只不過是多一個選擇而已,預期對區內交投影響不大。 議員田北辰指,現時早上繁忙約3萬多人次在紅磡乘搭巴士過海,料東鐵綫會搶走部分客源。 惟他質疑,港鐵高估9卡車載客量,實際載客僅每小時6萬人次,客量飽和問題恐進一步惡化成為乘客噩夢。 他預期,問題長遠持續惡化,尤其是上水與落馬洲站之間新建的古洞站,將於2027年竣工,屆時區內11萬居民依賴東鐵綫出行。 港鐵表示,東鐵綫過海段的繁忙時間將增加班次,由每3分鐘一班增至2.7分鐘一班車;港鐵另會安排空載列車在個別車站,如沙田站、大圍站等接載乘客。
個人電腦出貨量放緩並跌至疫情前水平,由於需求下降導致存貨過剩。 基礎設施方案業務經營溢利升1.5倍,收入升48%,雙雙創新高,受惠於客戶基礎擴大等。 3大業務中,以寫字樓表現最差,營業額跌約9%,降至15.8億元。 公司說,利園區組合的續約、租金檢討及新出租物業的平均租金水平仍然向下。
紅磡至金鐘段: A.沙田第一城:入場費475萬
港鐵更特別於東鐵綫過海段通車期間推出限定「GO文化導賞遊」活動 (按此),讓乘客可於旅程途中認識更多與金鐘有關及周邊的歷史文化,同時有機會獲贈MTR分獎賞換領不同禮品。 鐵路運輸在整個城市發展及基建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過海段通車後,全條東鐵綫會有4個轉線站連接現有5條鐵路線,由紅磡站到會展站車程只需約5分鐘,整個鐵路網會更全面,提供更直接方便的轉線安排。 惟在九廣鐵路電氣化後,由於全綫未有設置月台幕門或閘門,乘客意外墮軌或跳軌自殺事件不絕於耳。 而在2016年10月31日,一名83歲老婦在羅湖站月台步出車廂時不慎由月台空隙踏空墮下路軌,右手受傷,幸傷勢無礙。 正因如此,東鐵綫的原先最高速度是每小時120公里,但實際的最高速度經常遠低這個標準(以非繁忙時間為甚,列車在ATO模式下經常惰行慢駛以節省電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會展站施工期間,工地範圍內發現了三枚二次大戰留下的炸彈,須先後由警察爆炸品處理課到場拆除;其中一枚重達1,000磅炸彈的彈殼現時展示於會展站月台,供市民參觀,別具意義。 紅磡至金鐘段 我特別欣賞工程團隊在應對工程挑戰的同時,亦不忘把文化藝術引進鐵路設施,可以說是繼屯馬線宋皇臺站的文物展示後,另一個可供乘客觀賞的亮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會展站施工期間,工地範圍內發現了三枚二次大戰留下的炸彈,須先後由警察爆炸品處理課到場拆除;其中一枚重達1 000磅炸彈的彈殼現時展示於會展站月台,供市民參觀,別具意義。 由於同一時間政府研究兩鐵合併,九鐵需要押後沙中綫的動工日期。
至於現時沙中線工程進度,港鐵工程處總經理周蘇鴻則表示,「大圍至紅磡段」已完成99%工程;「紅磡至金鐘段」工程則完成超過82%,現已進行架空電纜、鋪設路軌工作,故屯馬線全線通車目標仍維持於2021年首季。 紅磡站一直是聯繫新界東北及跨境服務的鐵路中樞站,現在只需5分鐘直達會展站,來往港九新界各區過海更加便捷。 車站內亦增設多條扶手電梯連接屯馬綫月台及車站大堂,新增的月台設施更讓乘客無需如目前般需經車站大堂轉乘,可直接轉乘東鐵綫及屯馬綫過海。 銅鑼灣至金鐘的隧道段穿越主要交通幹道,包括告士打道、夏慤道等,因此使用對地面影響較少的隧道鑽挖方式興建。
沙中線「紅磡至金鐘段」通車時間將自原定之2021年延遲至2022年第一季才能通車。 然而由於東鐵綫本身歷史悠久,月台無法承受五百公斤閘門帶來的額外重量,故此需要加固月台,如以鋼製強化支架支撐。 在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上港鐵概括指出加裝月台閘門的困難包括月台結構的限制、現有信號系統和列車的限制以及月台空隙較闊帶來的安全風險,綜合各個因素後港鐵公司認為同步進行沙中綫計劃及在東鐵綫加裝自動月台閘門的工程是較理想的方案。 沙中線列車停放處曾建議在前啓德機場客運大樓用地內興建,但由於靠近九龍灣海邊,地下水位太高,故不能在地底興建以減低噪音。 現計劃把列車停放處設置在鑽石山站南面、前大磡村的位置,並以半沉降式興建。 由於建議選址內有三處介乎二級至三級的歷史建築,政府會進行研究及擬定保存文物的方法。
紅磡至金鐘段: 港鐵沙中線兩鐵競投
免費單程車程適用於乘搭港鐵本地單程車程(機場快綫、輕鐵、東鐵綫頭等、羅湖及落馬洲車程、港鐵巴士及港鐵接駁巴士除外)。 而荃灣線去年3月18日測試新信號系統期間,一度出現兩列列車相撞。 黃琨暐指,東鐵線信號系統與荃灣線不同,且其他地方亦有沿用,此系統現是香港的第三代系統,會經過安全驗證。 黃琨暐續指,東鐵線新9卡列車屬韓國製造,車廂相比現有列車更寛敞,且設有動態路線圖、車卡連接通道LED顯示屏,並改良了扶手設計及照明系統。 此外,東鐵綫全綫車站月台上的顯示屏增設「車廂載客情況顯示」,而 MTR Mobile內的「Next Train」功能亦可即時查閱車廂載客情況,乘客可因應當時情況決定到較多空間的車卡位置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