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運輸基建辦公室對參與澳門輕軌系統第二期可行性研究服務進行公開競投。 當時第二期以西北線名義方式規劃,計劃主要連接關閘、西北區、內港和媽閣,並與第一期路線(即現正處於規劃或擱置狀態中的澳門半島線)連接形成環線。 巴士服務新模式周一凌晨投入運作 交通事務局籲提早出門適應新安排. 自2022年澳門國際馬拉松賽事期間起,由於“媽閣交通樞紐”站位於活動路線旁,因此在賽事舉行期間一度暫停使用,本站被用作臨時總站。
- 2022年12月3日,連接本站的媽閣交通樞紐正式啟用,首期先開放位於地庫一層的巴士總站及位於地庫三層的公共停車場。
- 其中,媽閣站設於西灣湖景大馬路鄰近媽閣巴士總站的區域,與媽閣交通樞紐毗鄰而建,未來將成為澳門半島西南面的重要交通集散地,透過整合輕軌與巴士等各項公共交通服務,便利居民和旅客出行。
- 另外,在交通樞紐地面層和一樓打造一個佔地約10,000平方米的廣場及空中花園。
- 他又稱,該工程經由當局監管和驗收,但仍出現如此大問題,當局必須查找是否存在過失以及在監管、驗收的準則和執行方面是否存在不足等;當局亦須作出檢討、完善有關的監督機制藉以加強監管的力度。
- 此外,同日(3日)首班車起,5路線取消停靠“旅遊塔/行車隧道”站及“澳門旅遊塔”站。
- 受媽閣及西灣湖景大馬路工程影響,周邊交通經常改道。
2022年12月4日,設施啟用第二日,繼續有不少市民前往參觀,有居住附近的居民表示失望,認為巴士總站規模小,通道不方便,設施更予殘舊之感。 有首次使用該停車場的駕駛者表示出入閘需要手動,離開時再前往收費處排隊繳費,較為落後,建議盡快更換智能停車場閘門,對設施不便民表示失望。 有由地面廣場步行至地下巴士站的居民表示,步行前往非常迂迴,對長者等行動不便人士較不友善。 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古慶祥表示,媽閣交通樞紐透過整合各項公共交通工具,優化澳門半島與路氹之間的公交運輸接駁系統,提升公交服務的效率及水平。
媽閣交通樞紐: 澳門巴黎人全新打卡熱點「 巨型鬱金香花 」點亮噴泉!
此外,目前進入交通樞紐的停車場時,駕駛者仍需由保安員協助取票並逐一手動登記,方可進入;而車輛離開時,駕駛者亦需前往停車場收費處排隊繳費,並由保安員在出口處手動放行,便利程度有待提高。 本人促請當局儘早為上述停車場增加「車牌識別」、「電子支付」等智慧化功能,並公布落實的時間表。 2017年6月1日起,73路線部分班次改用天然氣巴士行駛。
- 社會期望當局就上述質量問題的成因開展調查,並制定、公佈改善方案。
- 居民梁先生稱,“媽閣行過嚟有啲遠、有啲麻煩”,一般不會來這個巴士站搭巴士,只是昨日首日啟用特意過來觀光。
- 至去年十二月三日開放地面廣場、地庫一層的巴士站,以及位於地庫三層的停車場。
- 另外,據澳門屠宰場有限公司通知,新春期間一月廿二日至廿六日(農曆年初一至初五)休假,廿七日(年初六)恢復正常屠宰,敬請商戶及消費者留意。
- 媽閣位於澳門舊區、新城、離島與內地區域連接的中心,對區域運輸已存在基本的需求,在配合區域融合的河底行人隧道對接、輕軌系統投入服務,以及舊區活化、世遺歷史保護等方面,媽閣都將在區域發展、公交運輸、文化旅遊等不同層面擔當重要的角色。
另外,由於媽閣交通樞紐的輕軌媽閣站工程仍在施工中,施工範圍與地面廣場之間仍有水馬作分隔,保障市民安全;隨著輕軌媽閣站工程的進展,將會陸續開放部分區域予市民使用。 媽閣交通樞紐2025 本站是第四代“媽閣總站”,2010年代起為配合媽閣交通樞紐建造工程,將原位於澳門海關大樓旁的“媽閣總站”遷至西灣湖景大馬路海邊(即西灣湖景大馬路往內港方向一側)。 2022年12月3日起,本線總站調整至“媽閣交通樞紐”,原“媽閣總站”會調整為中途站並更名為“西灣湖景大馬路/媽閣碼頭”;同時取消停靠“澳門文化中心”、“新口岸/馬德里街”站。
媽閣交通樞紐: 服務時間及班距
2022年1月5日,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稱,路面破損一定會有措施跟進處理,強調結構沒有問題,是飾面層有破損,目前已聯絡材料供應商,希望儘快來澳深入研究及檢視問題,將視乎建議再決定如何處理。 媽閣交通樞紐2025 2015年6月25日,西灣湖景大馬路道路重整工程於正式動工,首先進行為期30日的前期遷移工程並實施有限度通車。 因應歲晚居民對鮮豬肉需求增,市政署持續與兩南公司保持密切溝通,共同保障蔬菜、肉類等鮮活食品的品質安全和供應穩定。
其後於2021年4月30日進行公開諮詢總結,當中在「走線方案」中眾多意見者提出將東線延伸,並青茂口岸附近建立本站,連接廣珠城際鐵路。 2018年9月1日,N3路線調整行程,同時由雙向線調整至循環線,改取道西灣大橋往返澳門半島和氹仔,改為往路環方向停靠此站。 澳巴1、2、3A、10、10A、11、21A、N3路線;新福利5、16、16S、26、MT4路線途經此站。 在新馬路設置為臨時步行區期間,新福利5S路線以此站為終點站。
媽閣交通樞紐: 澳門資訊
根據運輸工務範疇超過一億元工程的最新狀況顯示,工程超支百分之○點八,超時百分之二點九。 《澳門輕軌系統第二期可行性研究初步方案意見彚編》27日起可索取. 2010年12月,運輸基建辦公室就「澳門輕軌系統第二期可行性研究」初步方案公眾諮詢期間所收集之意見,但未有提及本站規劃詳情。
媽閣交通樞紐: 媽閣交通樞紐停車場新春期間免費開放停泊
柳暗花明又一村 與承建商協議解約 輕軌車廠工程明年重啟 最快回歸二十年通車. 為便利新春期間計劃到媽閣廟一帶之公眾,2023年1月21日(農曆年三十)中午12時至1月24日(農曆年初三)晚上11時59分,位於地庫三層的公共停車場免費開放予駕駛者停泊。 2015年1月,主體建造工程正式動工,工程由振華海灣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建築工程(澳門)有限公司合作經營承攬,工程判給金額為十二億三千八百萬元,沒有超出預算。
媽閣交通樞紐: 巴士
「媽閣交通樞紐地下連續牆建造工程」今(13日)日起公開招標競投,工程是於媽閣交通樞紐所在位置的邊界建造地下連續牆,項目最長施工期為430天。 工程完成後,政府將盡快展開媽閣交通樞紐的興建工作,以將媽閣發展成澳門半島與離島、新城與舊區、以及澳門與珠海之間的交通集散、轉乘、連結的重要核心。 媽閣位於澳門舊區、新城、離島與內地區域連接的中心,對區域運輸已存在基本的需求,在配合區域融合的河底行人隧道對接、輕軌系統投入服務,以及舊區活化、世遺歷史保護等方面,媽閣都將在區域發展、公交運輸、文化旅遊等不同層面擔當重要的角色。
媽閣交通樞紐: 相關連結
其後於2012年7月進行前期工程公開開標;2014年7月對交通樞紐主體工程進行公開招標競投,其後於該年9月中旬進行公開開標。 2015年7月31日晚上8時起,位於西灣湖景大馬路旅遊巴上落客區停止運作,配合交通樞紐主體工程展開。 媽閣交通樞紐2025 輕軌二期可行性研究服務次階段開標 運建辦爭取儘快完成判給 (最新版本). 媽閣交通樞紐 2022年11月30日,澳門立法會舉行2023年財政年度運輸工務範疇施政辯論中,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在關閘至氹仔段建成後,會再研究把輕軌延至青茂口岸旁的本站。
媽閣交通樞紐: 輕軌媽閣站主體工程完工
社會期望當局就上述質量問題的成因開展調查,並制定、公佈改善方案。 雖然廣場設有升降機前往地下巴士站及停車場,但在進入巴士站需要先打開防火玻璃門,對於行動不便尤其輪椅人士,在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較吃力。 媽閣交通樞紐 ”又形容“入到嚟好似個八陣圖咁樣”,同樣指出現場指示不清晰的問題。 此外,同日(3日)首班車起,5路線取消停靠“旅遊塔/行車隧道”站及“澳門旅遊塔”站。 2022年1月下旬,建設發展辦公室主任林煒浩表示計劃適度開放部分設施。 在同年10月6日,政府表示由於媽閣站仍在建設中,交通樞紐包括本站(巴士總站)正在協調相關部門在安全情況下提早開放部分設施。
媽閣交通樞紐: 建造工程完工及後續工作
而當局率先啟用該站點的地面廣場、地庫一層的巴士站以及位於地庫三層的停車場等功能設施,相信能進一步提升市民使用體驗,並對該區交通系統起到紓緩作用。 但古慶祥認為,無論如何優化,在早晚高峰時期必然存在著出行壓力。 未來澳門將會以輕軌作為主要出行工具,有關系統能否改善市民出行習慣、紓緩半島交通,只能等輕軌真正投入使用後,才能體現出交通樞紐的真正效益。 2023年1月,直選議員鄭安庭在書面質詢宣稱,收到市民反映媽閣交通樞紐地面廣場部份瓷磚疑似因固定不穩而發出的異響,廣場的瓷磚地面亦會形成積水;地庫巴士站的車道路面亦出現毀爛和坑洞。 交通事務局代局長李頴康引述公共建設局回應,媽閣交通樞紐廣場範圍採用升高地台系統的設計,雨水透過地磚之間縫隙直接流入架空的排水層,達到迅速排水的目的。
媽閣交通樞紐: 媽閣交通樞紐 (巴士總站)
媽閣交通樞紐自完工至今已閒置約兩年時間,當中有不少公共設施如巴士站、公共停車場、廣場等早已落成,若當局一直任由這些設施被閒置,形同浪費珍貴的公共資源。 2021年4月7日,澳門日報頭版標題為“媽閣一帶交通亂! ”,內容指出媽閣西灣一帶受媽閣交通樞紐及輕軌站主體工程,以及鄰近西灣湖景大馬路堤圍加固工程曠日持久影響較大,行車路面多次調整,令周邊以至往來西灣大橋交通常受影響。 運輸工務司司長指由工務局負責的鄰近西灣湖景大馬路堤圍加固工程成為運輸工務範疇超過一億工程中延誤之冠。 工程由2019年第四季動工,工期285個工作天,造價3.65億元。
媽閣交通樞紐: 相關
澳巴1、2、6B、10、10A、11、18、18B、21A、55、71S、N3路線,新福利5、5AX、9、26、MT4路線途經該站。 2016年5月28日,因應部份路線正逐步使用較大的車輛,而受道路條件所限,大巴停靠「孫逸仙大馬路/漁人碼頭」站後難以調頭離開,故取消停靠該站。 當年,政府希望透過媽閣交通樞紐及輕軌站,結合未來的河底行人隧道、世遺步行徑及海濱綠廊等設施,將媽閣區打造成為海事博物園區和創意產業園區,以及澳門與珠海之間的交通集散、轉乘、連結的重要核心。
出停車場同樣也要連續上轉6圈半才能見到出口,是考驗司機不停轉彎的功力。 據了解, 相關工程於2018年8月委託,11.78億元判給,施工期1,238天。 網站顯示,延期原因是天氣原因及疫情影響,由2020年至2022年8月止,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共74個工作天。 居民許先生剛到場打卡,暫時感覺良好,等候巴士不用日曬雨淋,現場指示尚算清晰,對設施感到新鮮,感覺環境不錯。
媽閣交通樞紐: 媽閣交通樞紐
故此,政府組成跨部門工作小組開展媽閣交通樞紐的規劃設計,項目已經進入細部設計階段。 為了預備稍後開展的建造工作,創造安全、良好的施工環境,政府首先於相關地段進行地下連續牆的建造工程。 「媽閣交通樞紐地下連續牆建造工程」施工地點在媽閣西灣湖景大馬路鄰近巴士總站的區域,工程項目為興建四邊總長約五百米、深約三十三米的地下連續牆,而以三層地庫方式設計的媽閣交通樞紐未來則會在這範圍內興建。 「媽閣交通樞紐地下連續牆建造工程」公開招標由2012年6月13日起展開,截標日期為2012年7月23日下午五時,有意投標者可由即日(13日)起前往澳門國際銀行大廈26樓運輸基建辦公室購買招標案卷副本。
媽閣交通樞紐: 路線走向
雖然疫情影響屬不可抗力,但工程是為配合整體防災減災工作開展,風雨季將至,未知能否趕及完工,減低風暴潮對堤圍的損害。 受媽閣及西灣湖景大馬路工程影響,周邊交通經常改道。 部分路段雖然維持兩線行車,但行車路面收窄,不少駕駛者反映行車不暢順,尤其上下班高峰交通擠塞。 媽閣交通樞紐 加上不少大型工程車出入,除了容易遮擋駕駛者視線,路面亦凹凸不平,存在安全隱患。 部分工程竣工期以年計,市民只能期望政府完善路況,抓緊工程進度,工程盡快完成後紓緩該區交通困局。
媽閣交通樞紐: 媽閣交通樞紐吸引市民打卡 意見盼完善無障礙設施配套
氹仔線往來媽閣站是由氹仔線海洋站以北起,通過西灣大橋下層通道,至澳門半島媽閣為止,建成後輕軌服務將可從氹仔延伸至澳門半島。 其中輕軌媽閣站設於西灣湖景大馬路鄰近媽閣巴士總站的區域,與媽閣交通樞紐毗鄰而建。 媽閣交通樞紐2025 由於澳門輕軌媽閣站工程仍在進行中,位於地面層的出入口、地庫一層的輕軌站與巴士總站連接通道待輕軌站開通後將一併啟用,屆時交通樞紐至輕軌站的所有通道將開放並可無縫連接。
媽閣交通樞紐: 澳門旅遊塔 (巴士站)
在交通樞紐的配套設施方面,有居民反映,交通樞紐廣場上缺少座椅,交通樞紐內亦無提供「飲品自動販賣機」等供居民和遊客稍作小憩的設施,亦無提供「巴士卡充值」等便利出行的服務。 本人建議當局在廣場的適當位置增設具遮陰擋雨功能的座椅,並在交通樞紐內設置飲水機、自動售貨機,垃圾分類回收桶,並提供巴士卡充值服務,令居民在出行的過程中,以及遊客在步行遊覽歷史城區的時候,能夠有小憩的條件。 此外,隨著未來媽閣交通樞紐使用率的增加,當局可考慮在樞紐內增設便利店等基本的便民設施和服務。 輕軌氹仔線自2019年底通車後,載客量一直有限,社會期望盡快開通媽閣線,實現氹仔與澳門半島之間的連接,提升成效。 早前政府介紹輕軌規劃時表示,爭取2024年之前完成氹仔線延伸至媽閣站,2025年之前完成石排灣線和橫琴線,並力爭2028年完成東線工程。
媽閣交通樞紐: 澳門巴士10A路線
2012年7月25日,前期工程之一的「媽閣交通樞紐地下連續牆建造工程」進行開標,造價由澳門幣86,968,738.00元至189,593,888.00元不等,其中有10間競投公司的標書獲得接納,3間有條件接納,最長施工期為430日。 ),簡稱輕軌公司,是由澳門特別行政區、工商業發展基金及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主要業務僅限澳門輕軌所有營運中、興建中或規劃中的路線,以及兩個分別位於澳門半島的媽閣以及位於氹仔的柯維納馬路交通樞紐。 輕軌氹仔線往來媽閣段由海洋站以北起,通過西灣大橋下層通道,至澳門半島媽閣為止,建成後輕軌服務將可從氹仔延伸至澳門半島。 其中,媽閣站設於西灣湖景大馬路鄰近媽閣巴士總站的區域,與媽閣交通樞紐毗鄰而建,未來將成為澳門半島西南面的重要交通集散地,透過整合輕軌與巴士等各項公共交通服務,便利居民和旅客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