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來到,我覺得這裡與PMQ亦頗為相似,同樣是活化的舊建築+本地文創商店+咖啡店+展覽,比起一般商場有趣得多,值得來逛一逛的。 香港的大部分商場都很少(甚至沒有)公共休憩空間,所以我很欣賞這裡有非常多的公共空間和椅子,是一個真正可以讓人閒逛和休息的地方還有兩個露天平台位置可以供人休息,一個是2樓的紗廠耕地,一個是3樓的紗廠公園。 The Mills 南豐紗廠, Tsuen Wan, Hong Kong 。 南豐紗廠於2018年落成,是南豐集團策劃的地標式保育項目,見證香港紡織工業的 … TheMills南豐紗廠,TsuenWan,HongKong。 南豐紗廠於2018年落成,是南豐集團策劃的地標式保育項目,見證香港紡織工業的…圖像裡可能有飲料.
現時南豐紡織的商業零售樓面面積約10多萬呎,出租率已達9成,3成為飲食業,7成為零售和體驗式消費。 ),位於香港荃灣柴灣角白田壩街45號,於1954年由人稱「棉紗大王」的南豐集團創辦人陳廷驊設廠,總樓面面積264,000平方英尺(24,500平方公尺),當時為香港生產量最高的紡織廠。 後來,一至三廠則在1997年拍攝香港電影《十萬火急》救火場面後拆卸,成為私人住宅翠豐臺,而四至六廠則在2008年停止營運後改成貨倉。 2014年,南豐紗廠開展活化工程,並在2018年12月6日工程完成後開幕,設有工作空間、紡織文化藝術中心、零售樓面與休憩空間。 南豐紗廠由三大部份組成:南豐作坊、南豐店堂和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總建築面積約264,000平方尺。 活化之後,南豐紗廠以「南豐作坊」、「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CHAT六廠)」及「南豐店堂」三大主軸架構呈現出全新面貌,為公眾開放。
南豐紗廠平面圖: 南豐紗廠餐廳café
「金杯牌」作為南豐紡織其中一個知名品牌,其金盃標誌亦鑲嵌在四廠大閘上成為裝飾。 由白田壩里入口進入南豐紗廠,抬頭就看到一幅肖像及南豐紡織有限公司的名字。 以無名英雄為題的巨幅肖像牆面雕刻,象徵着香港上一代奮鬥的回憶,同時向昔日的紡織業工人致敬。 你可由荃灣西鐵站A2出口出發,沿著海興路一直走,橫過馬路至海盛路,轉右,到了大涌道轉左,一直走直至到了白田壩街,然後沿著白田壩街一直走便到達南豐紗廠。
南豐紗廠(The Mills)是由南豐集團策劃的香港最大型的私營保育專案。 紗廠位於荃灣工業區,這裡曾是香港紡織業的中心,南豐紡織於1954年在此開設首家棉紗廠。 昔日的紡織廠如今已變身成為集創意培育基地、非牟利文化機構與體驗式零售於一身的一站式空間。 南豐紗廠平面圖 南豐紗廠由昔日四、五及六廠改建成現今單一建築群,透過建築改建和空間規劃體現「城中城」的概念,令每個區域雖互相連接,但仍各具獨特風格與用途。
南豐紗廠平面圖: 南豐紗廠特色商店
徐莊德又提到,舊廠內使用多年的實心木門仍然保持堅固,雖然未能完全滿足新建築物的需要而續用,但狀况良好的木材可升級再造,轉變成各類傢俬用具,除了滿足功能上的需要更可減少建築廢料,平衡新舊與環保的考慮。 The Annex at The Mills位於南豐紗廠M層,總實用面積3,348平方英尺,可用作舉行會議、研討會、講座和培訓班。 南豐集團行政總裁現時為張世成,他是集團創辦人陳廷驊次女陳慧慧之長子,接替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出任有關職務。 物轉星移,本地製造業由盛轉衰,南豐卻沒固步自封,緊隨時代步伐,由一間紗廠變成今天可與地產列強一較高下的多元企業。 南豐紗廠平面圖2025 延續我們對服裝和紡織的承傳,我們看到農業食品的價值鏈亦有相似之處。 這兩個行業均急切需要解決方案,去應對現時慣常做法所帶來的不可持續性。
- 作為一間氈酒試飲室,裏面固然有氈酒賣,更有以氈酒調配的各種特色雞尾酒,包括 Gin 與烏龍茶、Gin 與 Espresso 的創新配搭。
- 事實上,集團曾於1970年上市,直到1989年重新私有化,並積極開拓本地、內地及國際市場,終在2011年獲BCI Asia頒發「香港十大發展商」榮譽,旗下多個住宅項目亦獲得不少建築獎項,尤其在環保建築方面。
- 工廠林立的景象曾為香港標誌,然而今日紗廠已絕跡於香港,不禁讓人感嘆時日變幻。
- 圖片來 源 :HK01目前,南豐在啟德發展區有一個名為AIRSIDE的旗艦項目,於2017年以多達246億投下地皮,落成後將提供甲級寫字樓,及連接地下購物街的多層購物商場,預計將成為區內新地標。
- 這個隸書字樣是根據原有標誌重新製作,因為原有字型已經停產,活化修復時需要人手再倒模、一片一片貼上紙皮石,非常考究,也展現了南豐對保育紗廠的決心。
對於香港,一個集創意培育基地、非牟利文化機構與體驗式零售於一身的地方可能會有點陌生。 但當你明白南豐紗廠的遠景及歷史,你將會發現這是一個純正的香港故事。 1940年代,國共內戰如火如荼,大量企業家和技術人員到香港避險創業,配合本港生產成本低廉等利好因素,造就了50年代起香港的工業新時代。 人口增長與生產技術的進步,讓香港在60至70年代踏入了製造業黃金期,其中紡紗業在產量、紗錠量和工人數目上也於1976年達至高峰。 當期時位於荃灣的南豐紗廠為本港紡紗生產商龍頭,以每年極高的生產量見稱。
南豐紗廠平面圖: 【工廠活化】南豐紗廠冀成新文創地標 零售樓面預租率逾6成
南豐紗廠見證香港紡織工業由60年代開始的黃金時代,如何承傳並帶領本地應用創意及創新產業邁進新里程。 建基於集團的承傳與歷史,南豐紗廠以紡織和工業為根基,交織出創新、文化及學習體驗,讓訪客從中探索不斷延續而真實的香港故事。 「CHAT六廠」則為一個藝術創意交流空間,由六廠基金會(六廠)負責營運,預計於2019年春季正式開幕,策劃豐富多彩的展覽與共學計劃。 南豐紗廠市場總監梁婉玲表示,南豐是在荃灣起家,活化廠房對集團有相當意義。 不但保留了過去,更可從中看到未來,以舊啟新,是在活化過程中始終堅持的一個主題。 南豐集團創辦人外孫女、南豐發展董事總經理張添琳2013年加入家業,翌年即宣布保育大計。
南豐紗廠平面圖: 南豐紗廠必逛香港本土品牌
活化項目保留了大部分原有建築,并重新規劃成三大區域,包括「南豐作坊」、「南豐店堂」及「CHAT六廠」,改建后總面積為26.4萬平方尺。 南豐作坊聯席總監陳浩揚說,紡織業在香港曾是優勢行業,在新時代下若可融入科技元素,相信可帶動一個新型的服裝制造行業發展。 除此以外,由於南豐紗廠位於荃灣白田壩街工業區,遊人可經由港鐵荃灣站A3出口沿行人天橋,或荃灣西站A2出口沿大涌道到達南豐紗廠。 另外,南豐紗廠對出的青山公路-荃灣段有不少巴士、小巴路線途經,遊人可乘搭相關交通,在南豐紗廠附近(如荃景圍天橋巴士站)下車再步行前往。 其後,《明報》翻查南豐紗廠在2018年的活化工廈地契,發現製作口罩所在的四廠和五廠雖然可作研究所、設計及發展中心、訓練中心、康體文娛場所、商店及服務行業和食肆,但並不能作「工業用途」,故在該處製作口罩涉嫌違反地契。 南豐紗廠平面圖 土地及建築律師謝天良認為紗廠只可以小量生產樣辦,而大量生產則有違反地契之嫌。
南豐紗廠平面圖: 廠房樓梯 - 不加修飾 呈現原貌
位於荃灣工業區的南豐紗廠由三座建築組成,在50年代香港工業全盛時期,為當時東南亞地區生產牛仔布的主要供應商,亦在香港輝煌時裝紡織歷史上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 紗廠的蓬勃發展為南豐集團奠下基石,使集團成為香港最大的私營企業集團之一。 集團於2018 年活化原南豐紗廠舊址,紗廠旋即蛻變為集創新科技、文化、藝術及學習體驗於一身的保育項目,透過提供空間與資源回饋社會,並成為本港人氣文創地標。 而且,南豐紗廠於2019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頒授年度評審會創新奬。 同年亦獲得「環保建築大獎」既有建築類別(已落成建築 – 商業建築)大獎,以及於2018年榮獲「LEED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金級認證」,屢獲殊榮且廣受業界認同。 南豐紗廠The Mills誕生於五十年代,曾見證香港輝煌的工業史,2018年,南豐紗廠開始成為南豐集團的地標式保育項目,以紡織和工業為根基,交織出創新文化及學習體驗。
南豐紗廠平面圖: 集齊全套: 壁畫長廊
你可乘搭279X到大欖隧道,再轉乘68M/69M/265M,在荃景圍天橋站,即嘉力工業中心下車,便到達南豐紗廠。 你可乘搭278P/278X到城門隧道轉車站,再轉乘48P/48X,在荃景圍天橋站,即嘉力工業中心下車,便到達南豐紗廠。 灣仔站 – 荃灣福來邨的紅色小巴由灣仔站A4出口出發,途經美孚新邨、葵芳新都會廣場、葵興、葵涌邨、大窩口站,最後到總站福來邨,你可在此處下車,橫過大涌道,然後沿著白田壩街一直走便到達南豐紗廠。 如果不介意轉車或者想減少步行時間,你可乘搭290/290X到光輝圍站下車,再乘搭302小巴,在匯力工業中心下車,過對面馬路,走進白田壩街,然後一直走便到達南豐紗廠。 外牆經典的紅字招牌是紗廠立⾜的根本,在活化過程中要原汁原味保留也花了一番功夫。 由於「南豐紡織有限公司」字型已經停產,修復時需要重新倒模,並堅持沿用式微⼯藝重新製作,以人⼿逐⽚重新貼上紙⽪石,再重置於原位,寓意南豐紗廠承先啟後,繼續立足社區。
南豐紗廠平面圖: 荃灣站左轉
消費券可用於「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所涵蓋的公共交通服務及的士等,並不會對「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計算補貼有任何影響。 工廠林立的景象曾為香港標誌,然而今日紗廠已絕跡於香港,不禁讓人感嘆時日變幻。 梁婉玲表示,雖然工廠消失了,但不能說是可惜,只能說這是城市的變遷,有很多東西都一定會有改變,並會有新的發現,「應該係Remade by 南豐紗廠平面圖2025 history,無以前唔會向前行」。 Pimary 更會連同本地小店在週末舉行 pop-up 活動,牌除包括日月之幸、素啡工場和點蠟等,曾售賣新鮮蔬果、文創小物、冷萃咖啡、露營用品等商品,務求令所有人感受那份大自然所賜予的溫柔氣息。
南豐紗廠平面圖: 輪椅升降機
她表示,活化南豐紗廠的構想,源於對香港未來發展的構想和歷史傳承的重視。 香港或許難以發展像以往般興盛的紡織工業,但其帶給香港的啟示及精神,例如重視科學與科技發展、培養國際視野、不斷探索的精神,都能夠達到以舊啟新的目的,更值得繼續發揚至下一代。 南豐作坊是位於南豐紗廠4樓的一個工作空間,以及為初創企業家和策略夥伴的培育基地,於2018年末開幕。
南豐紗廠平面圖: 觀塘宜安街 — 荃灣福來邨 紅色小巴
紗廠投產後發展迅速,以至人手短缺,更曾因一時無法維持工人每更工作八小時的「一日三更制」而在1959年7月爆發工潮。 1960年代,南豐繼續擴展業務,收購了鄰近的地段共設立六個廠房,而紗廠的六廠、四廠及五廠分別在1961年、1962年與1970年落成。 南豐紗廠平面圖 南豐紗廠平面圖 時值香港製造業發展蓬勃的黃金年代,南豐紗廠為香港紡紗生產商龍頭,著名於每年極高的生產量,高峰時期年產3000萬磅棉紗,產量一度高居香港業界前列。 圖片來 源 :SCMP時至今天,南豐業務已擴闊至、物業管理、金融投資、生物科技等多個領域,而南豐紗廠亦已成功轉化成集體驗式零售及傳承紡織藝術一身的保育項目,延續其創新精神。 你可乘搭73X巴士到城門隧道轉車站,再轉乘48P/48X,在荃景圍天橋站,即嘉力工業中心下車,便到達南豐紗廠。
南豐紗廠平面圖: 南豐紗廠餐廳
曾庭茵續稱,預計尺租介乎10至30多元,視乎位置,如地舖當然高一點,但仍較鄰近商場低不少,而且租約期及收費方式可再商量,予更多彈性給租戶特別是小公司。 她又估計,平日也是區內市民前來為主,相信要待周末才會有較多區外客,未來也會舉辦活動,以吸引更多人前來,而按初步計劃,日后會安排穿梭巴士每25分鐘往返The Mills及荃灣西站。 南豐紗廠原本共有六個廠,一至三廠於早年已經改建,只餘下四至六廠,營運至2008年亦正式停運,并改作貨倉之用。 集團於2014年起斥資共7億元活化,并將四至六廠改建成單一建築群南豐紗廠,預計在今年12月正式啟用。 南豐紗廠一直致力推廣創新文化及學習體驗,於今年10月特別呈獻「走進伊藤潤二的詭異世界」,讓世界殿堂級恐怖漫畫大師為大家帶來充滿「驚」喜的萬聖節!
南豐紗廠平面圖: 荃灣南豐紗廠去年底終於開幕,變身成全新的文化藝術新地標,吸引不少人專程去參觀!除了有多間特色手作精品店和食店進駐外,南豐紗廠各處充滿風格的環境和裝修,更是影相打卡靚位。今次就一數南豐紗廠10大影相位,去之前做足功課,就不用怕錯過啦!
抬頭看過無名英雄壁畫後,等著你打卡的還有⼀條壁畫長廊,是遊⼈駐足拍照的勝地。 六名本地藝術家創作的⼀系列壁畫,環繞紗廠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令原本的⼯廈冷巷徹底變⾝。 位於南豐紗廠地下的餐廳Fleur 以食用花為主題,嚴選新鮮食材,提供健康營養、色彩繽紛的菜式。 招牌餐點Fleur 南豐紗廠平面圖2025 南豐紗廠平面圖 Lover,精美擺盤連同雜莓、鮮果、食用花和果仁,配搭澳式鬆餅彷如繽紛花園。 南豐紗廠café Fleur同時是狗餐廳,提供毛孩專享的下午茶餐。
南豐紗廠平面圖: 南豐紗廠深度遊2023:打卡秘位、靚啡Cafe、本土小店推介
CHAT 六廠之創始捐助機構為陳廷驊基金會,並由南豐集團作為主要捐助機構。 梁婉玲說,外牆原有「南豐紗廠有限公司」標誌,是最能識別過去紗廠角色的特徵,但在活化前已嚴重褪色及有剝落情况,所以要特別倒模制作,經過仔細測量,現時以過去一模一樣的式樣呈現出來。 曾經面朝青山公路熙來攘往數十載的五廠鐵閘,好比街上的路標,勾起不少區內工人日夜奮斗的回憶,亦標誌舊工業雙手造物的好匠精神,鐵閘現時安置在南豐作坊的接待處。
南豐紗廠平面圖: 南豐紗廠停車場收費
活化後的南豐紗廠成為了本地少見的文創園區,匯聚大大小小的本土品牌,既然來到,不妨支持一下港人追夢的決心和理念。 不過,闊樓梯是連接一樓與地面的主要通道,更是南豐紗廠最多人打卡的地點,人流不絕,想影張背後無人的靚相,最好先抓好鏡頭位置,耐心靜候無人之際,就可以快速完成任務。 白田壩里外牆畫有來自本地六位藝術家的手繪作品,每幅各具特色,以不一樣的色彩、筆觸,將紗廠的輝煌往蹟烙印在牆上。 可惜好景不常,香港的輕工業自七十年代開始式微,生產線隨之北移。
直至1980年代,香港製造業面臨極大挑戰,亞洲各地紛紛步入工業化階段,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以低廉成本作招徠,中國也開始改革開放。 同時本港勞工成本日增,地價飛升,優勢漸變得不明顯,多間廠商萌生去意。 香港亦因而化危為機,轉型為第三產業經濟,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率亦於80年代開始下降,去到1989年已減至20%以下。 製造業日漸息微,南豐紗廠規模縱大,面對種種壓力也始終敵不過時勢,於2008年停止紡紗事務,將廠房轉為貨倉,為紡紗皇朝寫上句號。
南豐紗廠平面圖: 荃灣商場老祖宗
這家南豐紗廠商店提供各類花藝品,從乾花到易於打理的室內植物和各種室內擺設,客人可根據喜好和心情混合搭配不同植物,增添生活儀式感。 南豐紗廠餐廳「一日之間」是一件主打自家製蛋糕及輕食料理的café。 一日之間以韓國café為靈感,提供高麗菜炒五花腩定食、韓國蜜瓜山梨冷泡茶、黃豆粉焦糖香蕉吐司等特色料理。 南豐紗廠Playhouse|The 南豐紗廠平面圖2025 Big Things成功贏得本地家長的信心,還有一個原因。 這個室內兒童遊樂場除了有本地團隊所創建,還有來自芬蘭、擁有超過40年構建兒童樂園經驗的專業團隊共同策劃。 團隊多年來更一直專注於環保設計,成功讓兒童好好認識自己身處的世界。
南豐紗廠平面圖: 南豐紗廠免費小巴
小巴由灣仔站A4出口出發,途經金鐘、中環、美孚新邨、葵芳新都會廣場、葵興、葵涌邨、大窩口站,最後到總站福來邨,你可在此處下車,橫過大涌道,然後沿著白田壩街一直走便到達南豐紗廠。 南豐紗廠亦保留咗當年紗廠工人上落廠房嘅主要樓梯通道,牆上褪色斑駁嘅綠色油漆,充滿懷感工業風嘅感覺,令人好似穿越咗去上個世紀。 油漆斑駁的南豐紗廠樓梯,曾經是昔日四廠⼯人上落廠房的主要樓梯通道。
南豐紗廠平面圖: 南豐中心
除了支持環保,Green Ladies 南豐紗廠平面圖 亦一直努力推動中年婦女就業機會,堅守「環保時尚.時裝重用.婦女自主」理念。 香港有很多基層婦女為家庭犧牲事業,到中年打算再度投身工作,方發現被社會淘汰。 Green Ladies 透過回收優質女性服裝,為中年女性製造就業機會,在這裏消費,也許比「課金」予速食時裝更有意義。 Green Ladies 為達致「Upcycling」的目標,曾與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和本地時裝設計師合作,改造部分回收得來的服飾,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專案對永續發展的貢獻還獲頒2019年香港環保建築大獎(既有建築類別──已落成建築──商業建築)。 奧雅納為專案提供LEED諮詢和交通規劃服務,引入一系列永續措施,並加強連通性,讓老廠房煥發新生,使其成為香港文化產業的創意地標。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徐莊德解釋,是由於紡織機尺寸巨大,在廠房門窗完成修繕前便需放進來,否則要做展覽時也搬不進來,他又說日后會有紡織業的常設展覽,此后更多與紡織藝術、設計相關的歷史物品也會被搜集展示。 建築群大部分結構也保留了原有承重柱及水泥牆體,不過五廠的舊有外牆則被拆卸了不少,并換上了玻璃幕牆,此舉主要功能是為室內引入更多天然光。 而相鄰的六廠大片混凝土天台,現時亦已活化為公園,日后將開放為公眾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