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於2010年9月6日,香港人網決定與MyRadio分拆,各自營運兩個不同的網台。 2012年8月根據Alexa.com的統計數據,香港人網於全港網站中排名第29位。 鄧小樺指出,俞若玫將鎖匙的概念與她和展覽視覺設計師利敏分享,於是她便想到可以蒐集人們遺棄的鎖匙,而利敏則建議在視覺效果上需要600條,成為作品「無家的鑰匙」。 「整個過程是互動且平等的,這不是一般視覺藝術界的策展方式,我雖作為策展人,卻是以放任的狀態處理,基本原則是要給多些空間大家互動和合作。」鄧小樺強調這裏展出的並不是「藝術作品」,而是作家書寫文字後的視覺呈現,以更接近文學館而不是藝術館的方式進行。 2013年3月25日,蕭若元在風也蕭蕭節目上澄清香港人網網頁會繼續保留,包括節目重溫及討論區,只是不會再有新節目。 蕭若元表示,會在三個月之後建立一個新網台,新網台會保持每星期十五小時左右的節目,他會做兩小時的節目。
【關於香港國際攝影節2018】香港國際攝影節始於2010年,每屆舉辦不同主題展覽,將攝影世界最具獨特性、創造性的名字,最值得關注的視覺文化思潮現象引介香港。 俞若玫2025 每個日落之前,建築物都將載著它的所有者移動到城市的某個位置,某個它從來沒去過的地方。 俞若玫 日出之前,建築物又將帶著它的所有者去向下一個地方,如此循環,永無止歇。
俞若玫: 俞若玫:生而為人 要記得的是什麼
[6][7][8][9]香港人網與MyRadio聯播,建立一連五日黃金節目,創下了網上電台的新一頁。 香港人網(英語:Hong Kong People Reporter)是香港一個綜合網上電台及網上論壇的網站(其網上電台部分已停止廣播,節目重溫及網上論壇仍然運作),香港人網有明顯的政治立場與政治傾向,運作時期只支持人民力量。 創辦人蕭若元於2008年成立Hong Kong New Media Limited後開始經營。 香港人網於2008年與MyRadio合併後,經過兩年多的經營成為香港最多人收聽的網上電台。
事後,黃洋達夫婦批評蕭若元打壓民主派同路人,蕭若元則直言黃洋達工作態度欠佳,因而被解僱。 香港人網的主持陣容多為知名人士,星期一至星期日均24小時提供時事、財經、消閒及娛樂節目,當中包括一星期6日6.5小時直播節目。 2011年社民連分裂後,香港人網轉為只支持人民力量,有如人民力量的半個黨媒。 [2]這與蘋果日報主要支持民主黨與公民黨等泛民主派黨媒相似。 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是一個多媒體的文學創作平台,內容和資訊的真確性由創作者承擔,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網站內容內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故此,讀者於此接受並承認信賴任何「資料」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
俞若玫: 文化研究碩士
《暗流體:徐世琪的科幻創作實驗計劃》於2015年發起,以科幻小說為方法,是一個關於香港未來想像的思考練習。 文化研究碩士課程以培育「世界公民」、提升學生人文素質及批判能力為主,並不著眼於單一狹窄的「事業發展」。 原來用科幻小說與藝術形式去面對社會困局,從而帶來的討論,不單是一種對結構的思考,更是對體制的拆解與重構,以科幻的角度超越當下,質問構成人類的條件。 科幻本來並非徐世琪所好,但她隱隱感到,科幻與抵抗有一種密不可分的關係。 2009年5月,部份義工離開香港人網,另建網上電台OurRadio。 6月1日,梁錦祥因私人理由辭去MyRadio台長職位,部份原MyRadio節目交由其他獨立媒體自行製作,並以合作形式於MyRadio平台播放。
- 「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下稱「水煮魚」)為已註冊的香港慈善機構,亦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文學組織,自2006年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文學雜誌《字花》,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並成功引起年輕讀者對香港文學的關注和創作風潮。
- 《字花》編輯室也特意先前跟他做了筆訪,請他介紹他家中收藏。
- 毛孟靜的回應「湯家驊不代表公民黨……」被黃毓民瘋狂攻擊,片段網上爆紅,成為毛孟靜選情下降、黃毓民選情上升的轉捩點。
- 獨立媒體的民間報道強於規劃、但對醫療、老人、婦女、房屋等議題都很少報道,故特別轉載本文,希望讀者和民間記者們多留意。
- 攝影集和攝影展不同,影展會期過後便再無留下可流傳閱讀的東西,攝影集可以長久保存,予人一直翻看。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社民連首次面對直選,社民連主席黃毓民首次參選立法會、出選九龍西,社民連陶君行出選九龍東。 香港人網特別租場地,邀請候選人出值8月11日九龍西選舉論壇、8月12日九龍東選舉論壇。 [29]其中,黃毓民質問公民黨毛孟靜:為何公民黨一面說廢除功能組別,另一面公民黨湯家驊卻邀請李柱銘參選功能組別? 毛孟靜的回應「湯家驊不代表公民黨……」被黃毓民瘋狂攻擊,片段網上爆紅,成為毛孟靜選情下降、黃毓民選情上升的轉捩點。
俞若玫: 參與朋友
C & G一直關注本土藝術空間的生存與發展,包括角色與定位、使命與責任、承傳與培育新晉等,藝術空間展品,講求藝術創作的前瞻性及實驗性、展現模式、論述方法的試點,是藝術升華的重要階梯。 這次《「最」大展》,C & G從過去共策劃、主辦的藝術活動中統計,共邀請及與多少藝術家合作過,有具體數據後,再於每項藝術活動中,精選一位在該展覽創作了最「特別」的作品的藝術家,參與是次計劃。 文化研究碩士課程開辦至今已有十七年歷史(始自二零零三年),從開始的兩年兼讀制形式,至二零一二年,為迎合更多不同人士的求學需要,再提供一年全日制形式予學生選擇。
- MyRadio原先希望透過網上電台的經驗從而建立一個大氣電波電台,但香港政府每次以不同理由駁回電台新頻譜的申請。
- 6月14日,選舉前一週,香港人網在鵝頸區舉辦選舉論壇,邀請雙方候選人。
- 他選了哪些照片,以及選擇怎樣在影集內呈現它,同樣重要。
- 最先佔領這個城市的先人說,我們在這空間上不停地運轉,移動,時間也是一樣,只不過它永遠都向著同一個方向移動,停止是不存在的。
- 但因其在2011至2013年明確支持人民力量並支持狙擊民主黨的行動,並認為是協助分化民主派。
- 編按:星期日明報今日做了天水圍專題,裏面包括俞若玫這篇文章。
2004年8月,蕭若元在網上電台「香港人民廣播電台」主持節目《風蕭蕭》。 2005年,蕭若元成立「香港人網」Hong Kong People Reporter 網絡論壇討論區,原意是希望網民自發做記者,人人都是記者,將社區發現的新聞貼上討論區。 麥女士身份多重:病人、母親、新來港人士、家庭照顧者,是不少基層婦女的身份寫照,她的哀歌,絕不獨唱;她的苦,基層婦女都自知。 這本難唸的經,散落在不同的地區—屯門、觀塘、深水土步、荃灣、西環等等,除了命運之手外,還有複雜互疊的社會因素寫成,有其結構性的成因。 香港這塊芝麻地,有很多共榮圈:地產富豪圈地、文化諸侯西九樂土、錢搵錢股民冒險天地,由只重行動綱領,漠視願景藍圖的長官意志領航。 「進步發展觀」催生的新香港人仍未呱呱落地,十月十四日,天水圍的夜空,傳來沉重的巨響,警醒全城:共榮圈以外的基層婦女生存苦況,日常處境,精神壓力,而且,就在我們身旁,我們當中。
俞若玫: 主持
[27]他堅稱事件不涉及政治壓力,同時表明今後將不會再公開支持任何泛民主派政治組織包括人民力量及其友好組織普羅政治學苑[28]。 2013年3月22日晚上9時,香港人網創辦人蕭若元宣佈,香港人網於該月月底結業,於3月31日開始,香港人網將會停止製作及播放網上節目[24],包括最受歡迎的《恐怖在線》。 蕭若元表示,香港人網於3月31日後仍然會於運作一季,惟不會再有新廣播[25][26]。 由身體,想到萬事萬物的本質,繼而想到金木水火土這5種元素,由此出發,俞若玫想到5種意象,5個故事,合集成展覽書籍《不安於室》。
俞若玫: 作家創俞若玫擔任「創意寫作坊」客席導師
他們彼此望向對方,這是第一次看到除了自己以外的存在,那一刻,彷彿所有的美都失去了形容詞,宛如生命里誕生了另一個宇宙,他們再也無法分開。 如你想加入水煮魚文化或《字花》團隊,請把個人履歷及過往作品傳至 ,註明你希望加入的職位。 敬請仔細閱讀此私隱聲明,以了解閣下在瀏覽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時,我們如何處理閣下所提供的資料。 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还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都需要最广泛的国际合作。 邓励积极评价俞博生为中卢、中欧关系所做贡献,表示中方重视发展同卢森堡关系,愿同卢方深化各领域合作,高质量共建“空中丝绸之路”,造福双方人民。 受訪的婦女都表示很怕仔女病,因為自己病會忍、會拖、會等公立醫院的街症,但仔女病,不可以等,多數看私家醫生,一看便百來元,還要交通費,無得慳。
俞若玫: 政治立場
同時,他提出人網結業的原因是不滿黃毓民及其身邊一些「小人」的政治立場,並指黃先生對一切身邊的人多加猜忌,以及「台長」梁錦祥和靳民知在他與黃先生之間的挑撥離間,並指出人民力量當中,並沒有黨內正義,故此意興闌珊。 香港人網熱烈投身社會運動,很多議題常與社民連、人民力量等進步民主派合作。 從2009年至2013年結業前,每年的七一遊行、元旦遊行,香港人網都會在維園與灣仔修頓設立街站演講,期望吸納更多聽眾,擴大網上電台的影響力,再擴大網台在香港政治的影響力。 但因其在2011至2013年明確支持人民力量並支持狙擊民主黨的行動,並認為是協助分化民主派。
俞若玫: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一分分享一分換取』時間銀行計劃」性別影響評估
2011年6月,蕭若元委任陳志全(慢必)為香港人網行政總裁。 同年7月18日,蕭於新浪微博表示打算收購高登討論區,希望擴大香港人網的影響力,但惹起網民反對,最終告吹。 2008年1月,台長梁錦長力邀王冠一、沈振盈、鄧聲興、黃偉康等知名財經人士主持節目,建立一連五天的財經頻度,為網台開創了新的一片天。 曾訪問一位八十多歲的觀塘婆婆,雙腳行動不便,在公立醫院留醫時,因人有三急,拆天地叫姑娘,叫了很久,姑娘聽到也不理,她深感受辱,很無尊嚴,連去厠所都要靠人,從此更不要人幫,不要賣政府的賬。
俞若玫: 俞若玫 流動的家
最先佔領這個城市的先人說,我們在這空間上不停地運轉,移動,時間也是一樣,只不過它永遠都向著同一個方向移動,停止是不存在的。 所以這座城市永遠不會停止移動,生長在城市上的建築物不會,居住在建築物裡的人也不會。 只有日落到日出的時間裡,城市暫停移動的腳步,居住在建築物裡的人們在黑暗中與居住在相鄰建築物的人交配,月光的存在正是為了無法看清彼此,肉體於深夜中釋放能量,而靈魂在天亮之前都沉沉入睡。 談到「執笠」原因,蕭若元強調不是政治壓力,亦非怕了向人網宣戰的黃洋達,但承認對很多人心灰意冷,包括人民力量主席劉嘉鴻「劉嗡」和立法會議員「慢咇」陳志全。 他隨後又稱,失望只佔小部份,有人需負更大責任,但沒有言明是誰。
俞若玫: 支持我們
現為獨立創作人,從事文本創作,包括小說、現代詩、劇場文本及舞評,也參與即興舞蹈演出,同時在不同院校當兼職講師。 她曾出版四本短篇小說集及一本訪問集,也曾策劃及執行大型文化活動。 現正在土瓜灣展開社群藝術計劃「銀青乒乓」,希望發掘銀髮的創造力,建立銀髮與年青人的跨對話平台,深化協同的意義。 俞若玫 香港人網名義上是獨立於政黨,但其路線一直都有明顯政治傾向。 香港人網的走紅其實是與社民連成立同步,香港人網的節目主持有不少當時社民連的核心成員,有明顯政治文宣功能的媒體。 香港人網的崛起和社民連的崛起相輔相成,開創了一個新的政黨動員模式──在網上進行政治論述宣傳,團結和動員支持者,令社民連迅速佔據政治光譜上支持抗爭路線的一端。
俞若玫: 文化
舞台般的燈光和紅牆的襯托下,原來只是在對友人微笑擺拍的婦人,在我鏡頭下變得就詭異瘮人。 俞若玫 《1984》描繪的場景基本上現在隨手一拍都能說得過,因為除了各類監控器材,我們愈發依賴的電子產品都成為了監控我們的工具,但讓我真切地體會書中的氛圍正是去年第一次去的北京。 2010年7月11日,與「民主黨前綫苦主大聯盟」合作,在旺角西洋菜街發動「少理民主黨」集會,激烈批判民主黨通過政改方案。 [68]這一連串活動是「票債票償」運動的先聲,催生了後來的選民力量與人民力量兩個進步民主派政治組織。 2011年12月,香港人網僱用黃洋達主持早晨時事節目《早朝天下》,開拓晨早時段,再創網台歷史。 節目經過99集,到2012年4月底,因為黃洋達入獄及投入立法會選舉,節目結束。
俞若玫: 角: 俞若玫
[23]不過,MyRadio繼續在香港人網的直播室製作節目,直至2012年10月遷走,而人民力量亦出現分裂。 一個免費、安全的、可以聚腳的共公空間對很多婦女其實很重要,是鄰里支援的發源地。 文化研究碩士課程的畢業生中包括電影導演邱禮濤;am730社長盧覺麟及副社長馮振超;作家俞若玫、韓麗珠;音樂人周博賢;藝術家李慧嫻、賴恩慈、梁寶山;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孔令瑜、葉寶琳;講師陳慧燕、曹文傑、黃偉國、潘家恩;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 。
俞若玫: 社會運動
今次天水圍慘劇,觸動了很多地區婦女,屯門就有一班感同身受的婦女,(當中有單親的),意外後幾天,在屯門區內攪悼念會,並加強她們提出二十四小時服務的「社區褓姆」的信念,希望中年婦女可以在區內找到工作,減輕自己的經濟重擔,同時照顧別人的仔女。 透過閱讀攝影集,我們可以理解到攝影師們看見的事物,以及他們想傳達甚麼意念。 俞若玫2025 他選了哪些照片,以及選擇怎樣在影集內呈現它,同樣重要。 今年香港國際攝影節特別邀請飯澤先生前來香港,談談日本50年代著名攝影雜誌《Provoke》的前世今生。 《字花》編輯室也特意先前跟他做了筆訪,請他介紹他家中收藏。
梁教授指出,校方很重視本地與國際間的學術聯繫及交流,因此,除了探索本土及香港獨有的文化,文化研究碩士課程內容亦不乏取自外國的理論及個案。 「課程由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學系的老師設計及教授,能啟發學生多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老師不同的背景,能給予學生截然不同的社交圈子及機會;學生的背景及專業的差異,亦能增加課堂中的交流及同學間的互動,俾能互相學習。」她說。 俞若玫2025 「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下稱「水煮魚」)為已註冊的香港慈善機構,亦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文學組織,自2006年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文學雜誌《字花》,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並成功引起年輕讀者對香港文學的關注和創作風潮。 近年也舉辦多種文學推廣活動,包括中學及公眾創意寫作坊、書節、多媒體朗誦會等。
俞若玫: 藝術節場刊
社民連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五區得票率超過10%。 這10%支持者跟其他政黨支持者不同,他們的向心力和行動力特別強,他們在抗爭行動中往往更加令政府頭痛。 香港人網鼓動支持者參與社運抗爭,起了很大的充權作用,例如在反高鐵事件中,香港人網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動員機器。 這幾年間主流媒體愈來愈偏向建制派變成親中媒體,但接二連三的抗爭運動愈演愈烈,在2010年五區補選58萬人參與投票,某程度上與香港人網及新興的社交媒體不無關係。
俞若玫: 香港人網
延伸出新的景色。 看風景的人不僅流連光景, 也閱讀光明, 也凝視黑暗, 在幻變中經受考驗。
俞若玫: 節目表
展品和博物館之間好似一種存在關係,彼此屬於,彼此命名,彼此相守,如一塊巨大的石頭,巋然不動地「展示」人與人的感情,也「展示」發生在某個特定場合的某一件微小的事。 但這些都是觀者的感受罷了,我走過許多城市的博物館,每一位館長都是擅長做標本的記錄者,有些隨著目光在閃爍,有些繾綣在記憶裡跳動,其中有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博物館,坐落於空間的縫隙與時間的失憶處,我想講的便是這個博物館的故事。 2009年灣仔區議會鵝頸區補選 (B03),社民連季詩傑參選,跟民建聯鍾嘉敏一對一決戰。 香港人網全力支持社民連,蕭若元號召網友即極做社民連義工,或者親身打電話尋找親友拉票。 6月14日,選舉前一週,香港人網在鵝頸區舉辦選舉論壇,邀請雙方候選人。
俞若玫: 俞若玫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客戶於網上購買本網站的產品及服務時,所使用的網上付款系統並不一定在本網站內進行,客戶使用本網站以外的網上付款系統時,必須理解及明白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所列明的使用政策及私隱條款等資料。
於是,這棟無法分開也無法移動的建築物成為城市的博物館,那對男女的白骨依舊交纏著存放其中,據說是唯一的展品,與亞歷山大大帝的野心一樣,巋然不動。 許多年過去了,他們具體是怎麼被人發現地現在也無從考究,但擁有的記錄是,他們兩人成為一堆白骨,但仍然纏繞著彼此,難以分清誰是誰。 兩棟建築物矗立的土地已經塌陷出了印記,彼此緊緊相依,外牆已經完全重合,根本拆不開來。 俞若玫2025 每個夜晚,靈魂賦予了肉體從未有的體驗,每個白天,肉體賦予靈魂以無限,當整個城市開始移動的時候,他們悄悄地躲起來,固定在城市的一塊土地上,任風雨吹打,任山崩地裂,從此不再移動一分一毫。 某一個日出的清晨,當整個城市的靈魂都準備起身的時候,有兩個年輕的肉體抱在一起,睡過了頭,待他們清醒的時候天已經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