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04年6月,大廈正在拆卸期間,地盤發生工業意外,一個被棄置的滅火劑壓縮氣樽,疑受烈日暴曬發生爆炸。 除了「虛報」的火警電話,據說附近一間茶餐廳,亦於事發後經常收到來自嘉利大廈一單位的外賣電話,但當外賣送到時,管理員卻表示單位已遭焚毀,無人在內,後來茶餐廳的老闆便示意員工,看見這個來電號碼便不要接聽。 本廈3號、4號電梯之拆卸工程於十一月一日(星期五)起展開,在拆卸電梯過程中,會有黑煙冒出並有異味散發,各業户請勿驚慌,工程期間造成滋擾及不便,敬希見諒。 1992年2月3日農曆年三十晚約11時,元朗八鄉石崗船民中心(難民營)的南越和北越人,疑因買賣私酒及爭用熱水等問題爆發衝突,雙方先是持利刀、鐵通及汽油彈等武器廝殺,其後北越人放火燒營,更封鎖出入口阻人逃生,有營房被燒通頂。 石崗難民營現時已拆卸,大部份人被遣返或送往外國,但有刑事紀錄者,不被他國接收,不少留港成為「遺民」。 無綫電視在火災後,拍攝1998年電視劇《烈火雄心》,當中於第39至40集之鴻運大廈大火場景參照了嘉利大廈五級火警,在1998年播放。
- 4名市民逃往大廈天台,最後由政府飛行服務隊出動黑鷹直升機,在冒著大火及濃煙的危險下救離現場。
-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揭露了舊式商住樓宇的防火標準過時與市民防火意識不足的問題。
- 現場火勢猛烈,港島區居民隔着維港都能看到對岸發生火警,目擊的市民形容:「好似拍緊災難片」。
- 2013年5月29日靈異節目主持人陳雲海在東方日報《雲上旅程》專欄透露陳慧嫻當時所見到的應是漆黑大板之物體,到今天也不知是甚麼。
- 他們發現消防員蕭永方及陳兆龍倒臥在12樓的樓梯口,隨即替兩人作心肺復甦。
- 本廈3號、4號電梯之拆卸工程於十一月一日(星期五)起展開,在拆卸電梯過程中,會有黑煙冒出並有異味散發,各業户請勿驚慌,工程期間造成滋擾及不便,敬希見諒。
適逢1961年,香港政府接納了副布政司戴麟趾的檢討報告,決定成立獨立的政府部門消防事務處。 為警惕大眾、統籌救援工作及改善救援效率,消防事務處最終於1964年2月1日仿傚美國實施火警分級制度,並依據實際情況分為一至五級。 火警級別會按當時在場指揮人員判斷發出,只會升級而不會下調,直至火勢撲滅,現場指揮官下令停止消防動員為止。 當火警升至第五級後仍無法有效控制或火勢持續擴大,則會考慮發出「災情警報」,亦即最高的災難級,火災級別書寫時應該使用羅馬數字;山火則由漁農自然護理署自1976年起負責分級並只劃分為3個等級。 消防接報到場後不久將火勢升為三級,18分鐘後升為4級,至晚上更升為5級大火。 大火迅速沿電梯槽內竹棚向上燃燒,消防到場後火舌已從高層13樓及15樓冒出,由於電梯槽當時只以木板隔開,所以火勢燒穿木板波及各樓層電梯大堂,令樓層轉眼間濃煙密布,大廈高層內市民均爭相逃命。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事件發生
多名市民在其他樓層窗口不斷揮動毛巾呼救,希望引起消防員注意,惟現場受街道位置不足問題所限,只能出動數條雲梯拯救被困人士,有市民見情況危急,更從窗邊飛撲雲梯保命,政府更派出「黑鷹」直昇機協助救走被困天台的市民。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2010年10月19日至11月2日,死因庭就大火四名死者展開死因研訊。 11月2日,陪審團一致裁定殉職消防隊目蕭永方及消防員陳兆龍,居民劉改女,以及夜總會女公關文秀琼死於意外。
陪審團建議即時更新消防無線電通訊系統,確保在惡劣的環境中,仍可清晰雙向溝通,亦應設立緊急求助頻道。 同時接納消防處建議應加強公眾教育,加強巡查樓宇,及嚴格執行消防條例。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上午10時23分,消防處將火警升為四級,並將多名傷者分別送到廣華醫院、明愛醫院、瑪嘉烈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消防員繼續利用雲梯救出被困住客,警察呼籲快富街及上海街的住戶暫時撤離,亦要求途人離開附近路段,以免妨礙救援。 有關部門加強採取執法行動,積極清拆天台僭建物,並要求大廈業主和住客自行清理走火通道和把防煙門關上。 此外,1998年6月修訂《建築物管理條例》及《消防安全(商業處所)條例》,並提供財政上的援助,協助業主提高建築物的消防安全標準,包括增建灑水系統等消防設施。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死灰復燃?尖沙咀大樓今早再有煙冒出 消防升雲梯檢查
火災後,該大廈一直空置至2003年9月12日,大業主華潤創業成功統一業權。 嘉利大廈後來被拆卸重建,於2007年重建為「銀座式商場」佐敦薈(JD Mall)。 香港政府亦重新修訂相關消防條例,以改善早期私人樓宇的消防設施。
該大廈於1996年11月20日發生五級大火,造成41死80傷。 火災後,該大廈一直空置,直至2003年9月12日,大業主華潤創業成功統一業權,該大廈已於2004年拆卸,在2007年發展為銀座式購物商場「佐敦薈」(JD Mall)。 政府亦重新修訂相關消防條例,以改善早期私人樓宇的消防設施。 香港女歌手陳慧嫻在嘉利大廈未發生火災前接受電台訪問,訪問透露有一日在大廈乘搭升降機時,按了寶麗金唱片公司所在的10樓,但到達時沒有停下來卻上了樓上15樓(後來發生火災的樓層),一開門只見15樓一片漆黑,像被大火燒過一樣。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三級火警
消防處會由副消防總長成立專責小組,調查起火及消防員殉職的原因。 4名市民逃往大廈天台,最後由政府飛行服務隊出動黑鷹直升機,在冒著大火及濃煙的危險下救離現場。 此外,一名周生生珠寶金行女員工及一名聖若瑟英文中學學生從大廈墜下,倒卧在大廈向庇利金街的鋼製遮陽篷上,兩人卻奇蹟生還。 有人則以褲子綁成繩索,爬到毗鄰的明珠大廈天台逃生,更有人冒險跳到雲梯車的升降台,抓著金屬支架逃生。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超過200名消防員、40部消防車、50部救護車參與救援行動。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消防處
火勢產生的濃煙和高熱氣體在電梯槽內持續向上升,在電梯槽的頂部積聚。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2025 由於當時大廈的電梯門只以木板遮蔽,電梯槽內的高熱氣體迅速燒穿圍板,進入11至15字樓電梯大堂,其中13至15樓的防煙門沒有關閉而使高熱氣體蔓延至走廊及辦公室,與新鮮空氣接觸後燃燒,在高層造成另一火場。 而電梯槽內亦因高熱氣體在高層的散逸而產生低壓,形成煙囪效應,將戶外空氣經窗戶抽入低層火場,令火勢非常猛烈。 網友看過火警現場圖片,指火勢非很難迅速撲熄,反而指附近有許多高樓大廈,要小心防範火勢蔓延。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火警分級
大火燒至翌日下午1時多方被救熄,最終奪走41條性命,當中包括殉職二級消防隊目廖熾鴻,而受傷人數亦達80人,由於火災中多人遺體被嚴重燒焦,鑑證人員僅能以DNA等知識辨認死者。 慘劇發生在1996年11月20日下午4時40分,位於彌敦道233號的嘉利大廈電梯槽內搭起棚架,正進行電梯更換工程,電梯槽內有工人進行燒焊,火屑散落至1、2樓電梯槽的木板開始起火燃燒。 惟有商戶見電梯槽有煙冒出,以為是工程所致未有理會,及後濃煙湧上高層,商戶始知失火。 執行行動時,人員均穿著白衣保護衣物、頭盔、口罩及紅色臂章。 此外,民安隊、聖約翰救傷隊、消防處流動傷者治療車、伊利沙伯醫院醫護人員等先後奉召到場增援。 由於火勢在地下至3樓及13至15樓同時迅速蔓延、消防電梯不能使用及逃生樓梯因若干防煙門未有關上而充滿濃煙及高温,消防員難以抵達高層火場。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調查
中午12時,大概60人已被救出,當中18人需要送院,當時仍有人致電要求救援。 不少居民以毛巾或衣服,掩著口鼻以減少吸入濃煙,也有住戶繼續打電話或伸手出窗外、揮動毛巾等待救援。 消防處在12時派出了200名消防員及40輛消防車進行撲救。 由於現場溫度非常高引致撲救困難,消防處在中午12時16分將火警升為五級。 警察及消防員於上午9時23分到場,接報有10多戶住客被困,消防員隨即前往進行救援工作,並開出2條喉及派出1隊煙帽隊進入大廈內搜索。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嘉禾大廈4死五級火 2名消防員殉職
當失控的火勢繼續加劇,預料撲救將極為困難,甚或無法撲熄,要待火勢自然熄滅,這時便有需要將五級升至最高的災難級,使全香港之消防員輪替或候命出動,軍隊亦會在香港政府要求下協助救援。 災情警報亦適用於非火警、範圍廣闊、或一連串同時發生之災害事件,如大型民航客機墜毀於民居、人煙稠密的地區、工商大廈或者有大量危險品的處所則會立即列為災難級火警。 而這一系列事件有跡象需長時間以全部資源參與,甚至或需要駐港解放軍或其他單位(如香港民眾安全服務隊)協助。 此警報只可由消防處處長指示之下,或由官階在區長級或以上之官員親自向處長要求後方可發出。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香港尖沙咀大樓失火如巨型火柱 波及喜來登酒店燒6小時未救熄
雖然消防處已派出4部雲梯車到場,在路面空間有限及火勢猛烈下,無法在短時間內從窗户救下所有被困人士。 不少被困的人在窗外呼叫、揮動毛巾、投擲紙張等,向在場的消防員求救。 其中一名在窗邊等待救援的男子因為未能及時被救出,被大火吞噬燒成焦炭。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雲林口湖火警1人受困 濃煙嗆傷被救出送醫
9時43分,因有多人被困於大廈內,消防員將火警升為三級;有住客在窗邊揮舞毛巾求援,消防員升起雲梯,將吸入濃煙不適傷者救出,由救護員送院治理。 包括廖熾鴻及其中1名於大火數個月後不治的死者在內,事件共造成41人死亡、80人受傷。 是次火災是香港近代史上傷亡最嚴重的火災之一,死亡人數僅次於1906年造成最少100人死亡的漢口輪貨船大火。 11月20日下午4時47分,在11樓電梯槽的燒焊及焊切金屬作業造成的火屑和裁切掉落的高熱金屬片,最先燃著2樓電梯槽及電梯大堂內的木板雜物及建築材料。 由於大廈管理處的上述告示,火警初期產生的煙並未引起樓上租户注意。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嘉禾大廈大火
消防員在行動中共動用5條消防喉及10隊煙帽隊撲救,並出動超過200名消防員救火。 嘉利大廈火災是1996年11月20日發生在香港嘉利大廈的五級大火,造成41死80傷,是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嚴重的大廈火災,亦是香港有記錄第六多人死亡的火災。 1997年1月25日凌晨約4時,尖沙咀寶勒巷的新一代卡拉OK的三級大火,則是本港其中一宗最嚴重的縱火案,奪去17條性命,另有13人受傷。
慘劇疑牽涉黑幫尋仇,並向卡拉OK投擲汽油彈報復,不少人因在房內高歌而未有及時發現失火,直至房間及電視燈滅已為時已晚,遭活活燒死。 地下至2樓為中藝國貨分店;6樓為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辦事處;而寶麗金唱片公司租用11樓為錄音室,12至14樓部分樓面作為唱片資料庫;周生生珠寶金行則租用14樓部分樓面為電腦資訊部,15樓部分樓面為會計部及資訊部。 嘉利大廈火災發生於1996年11月20日,與發生在同年2月10日的八仙嶺山火成為當年最轟動的火災。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嘉禾大廈大火
消防人員在事發當晚初步調查認為火警無任何可疑,但指首先起火的夜總會曾改裝、火警發生時防煙門并無關上,令煙霧迅速蔓延,當局正展開調查。 另一方面,屋宇署發言人表示在視察後,認為大廈結構無危險,亦無收到有僭建的報告,署方稍後會再派人到大廈,與業主商討維修工作。 消防處處長盧振雄在事件發生當日下午3時表示消防員在搶救時,發現夜總會的防煙門被上鎖。 他又指出火警主要發生於閣樓的舞廳及1字樓的卡拉OK,而該處並沒有防煙門,現正研究消防裝置有否被改動及失效。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嘉禾大廈4死五級火 2名消防員殉職
由於大廈防煙門大部分無關好,「煙囪效應」下,多名住客逃生時暈倒梯間,釀成9死36傷慘劇。 油麻地廣東道昨晚(15日)發生的唐樓大火,奪去7條少數族裔人士性命,是繼2011年花園街排檔9死四級火後,死傷最多人的火災。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1996年11月20日嘉利大廈發生五級大火,造成41死80傷,是香港歷來第十一嚴重的火災。
消防接報到場後不久將火勢升為3級,18分鐘後升為4級,至晚上更升為5級大火。 如果發現現場冒出大量濃煙,或者有多人被困,首批到場消防員未能有效地控制火勢,火警有蔓延趨勢,便可能需要把火警升級至三級火警。 首宗最高升至三級的火警發生於1964年2月10日的牛頭角合浦膠珠廠。
當消防處接到一般商住大廈的火警警報後,會先當作是一級火處理。 最接近火警現場的消防局會派出一至五輛消防車;一輛泵車、一輛旋轉台鋼梯車/梯台車、一輛油壓升降台、一輛細搶救車/大搶救車及一輛緊急輔助醫療救護車,俗稱「四紅一白」,聯同20多名消防員前往火警現場。 女歌手陳慧嫻在嘉利大廈未發生火災前接受電台訪問,她透露有一日在大廈乘搭升降機時,按了寶麗金唱片公司的樓層,但到達時沒有停下來卻上了樓上,一開門只見一片漆黑。 她後來乘搭升降機回到寶麗金公司便問同事:「上面裝修嗎?」,同事稱整幢嘉利大廈當刻並無裝修。 後來,陳慧嫻一個人走上未發生火災的樓層,發覺樓層一切正常,有人指陳慧嫻當時遇見到的可能是嘉利大廈火災後的情景。
期間香港傳媒大篇幅報導事件,而被困人士在高空躍下逃生或被烈火吞噬的畫面,震撼整個社會。 由於火勢在1樓至3樓及13至15樓同時迅速蔓延、消防電梯不能使用及逃生樓梯因部分防煙門未有關上而充滿濃煙及高溫,消防員難以抵達高層火場。 雖然消防處已派出4部雲梯車到場,在路面空間有限及火勢猛烈下,無法在短時間內從窗戶救下所有被困人士。 其中一名在窗邊等待救援的男子因為未能及時被救出,被活活燒死。 有區議員當年表示,附近居民對火災陰影多年來一直未有消除,大火後大廈晚上漆黑一片。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有住在嘉利大廈附近居民表示,睡覺時常有「畀鬼責」的感覺,最終為免夜長夢多,重建平怨氣事在必行。
玄學家建議經過時手握平安符、菩薩、佛陀等飾物,入夜後經過附近亦不要在升降機內張望玻等反光物,亦忌穿紅衣或亂念經,以免難以辟邪卻反招惹陰魂。 除了火災後鬧鬼之說不絕,原來在火災前嘉利大廈已有鬧鬼傳聞,地點正是當年的寶麗金錄音室。 據說有人在錄音室外面走廊的長櫈上看到「不速之客」,亦有人表示見到該長櫈無故升起。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事件發生
1996年11月嘉利大廈正進行電梯更換工程,大廈內4部電梯中的兩部被移去,在電梯槽內搭有竹棚,各層電梯門亦被移走,改以木板臨時覆蓋。 由於在較早前2號升降機拆卸工程時產生黑煙和異味,曾引起業戶注意,故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於3號及4號升降機拆卸工程前在管理處貼出以下告示。 「第三級」是由漁護署的滅火隊、消防處、民眾安全服務隊及政府飛行服務隊協助滅火,警務處到場維持秩序、疏散及搜索,醫療輔助隊會在現場分流及替傷者護理。 假如火警現場是人流較多的地點,例如醫院、老人院、鐵路車站、機場、酒店;危險地點如油站、危險品倉庫、發電站等,或遠離水源的地方,消防處則會即時列作二級火處理。 消防員會特別警惕,以控制出現混亂的情況,通常會出動5條消防喉及5至15輛消防車,消防員增至50人。 自火災後嘉利大廈一直空置至2003年,並在2007年始重建成商場。
火勢沿著竹棚向1樓及3樓蔓延,波及另一電梯槽、電梯大堂及中藝國貨的貨倉。 火勢產生的濃煙和高熱氣體在電梯槽內持續向上升,在電梯槽的頂部積聚,形成煙囱效應。 而電梯槽內亦因高熱氣體在高層散逸而產生低壓,將户外空氣經窗户抽入低層火場,令火勢非常猛烈。 2011年11月30日凌晨4時許,花園街188至198號排檔發生四級大火,焚燒近8小時,期間波及附近兩幢唐樓,形成「煙囪效應」,唐樓內恍如高溫煉獄,多間劏房住客無法逃生,最終釀成9死34傷,大多數死者命喪梯間。 慘劇後警方一度循縱火方向調查,但最終死因庭研訊,相信有排檔電力故障起火,裁定遇難者死於意外。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消防處
1996年11月20日下午4時許,油麻地彌敦道嘉利大廈焚燒達21小時的沖天五級火,被困人士跳樓逃生、以至死者在窗邊被烈火吞噬的畫面,至今不少港人仍歷歷在目。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2025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此場41死80傷慘劇,疑因燒焊火舌燒着電梯槽雜物引致,成為香港史上最嚴重的高樓大火,亦揭露舊式商廈的防火標準過時。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2025 嘉利大廈丟空至2003年才被拆卸,2007年重建為銀座式購物商場「佐敦薈」。 1997年4月8日中午約12時,居於美孚新邨2期3座的前香港溜冰代表黎月和,在家中客廳吸煙飲酒期間,疑煙蒂燒著梳化,加上其中一間房租予他人作貨倉之用,瞬即波及大批塑膠等雜物,終引發一場三級大火。
有市民以褲結繩爬到旁邊金陵大廈逃生,其中15樓一名男子爬窗逃生時,因體力不支跌落5樓平台,但13樓一名男子在窗邊呼救期間,當場被身後烈火吞噬。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2025 2008年8月10日上午9時許,旺角彌敦道嘉禾大廈發生踏入21世紀以來首宗、2000年代唯一一宗五級大火,一間夜總會疑因冷氣漏電起火,該處部分地方亦因無防煙門及間隔曾作改動,造成「煙囪效應」,火勢迅速蔓延。 最終大火焚燒約6小時,造成4死55傷,包括2名殉職的消防員蕭永方及陳兆龍。 尖沙咀中間道興建中的「海員之家」大廈,周四(2日)晚上11時許發生大火,大廈高層位置冒出火光,消防經現場評估後,於11時39分將火警升為三級,並加派人手前往營救,至凌晨1時46分火警升為四級。 現場火勢猛烈,港島區居民隔着維港都能看到對岸發生火警,目擊的市民形容:「好似拍緊災難片」。
此外,當局發出了48 封警告信及188 張消除火警危險通知書。 事件發生翌日,香港警務處西九龍重案組著手調查,並希望在六週內完成調查報告。 另一方面,增援隊伍在毗鄰大廈的天台搭起鋁梯,前往嘉禾大廈進行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