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發的 PU30TM 可重用口罩有平面及 3D款式,除有多種顏色選擇,還有特別版如星塵、岩石、花卉等獨特設計。 它更有內在美,外層棉布採用了防水陽離子抗菌塗層,能有效破壞病毒結構以達致防病毒的效果,而中層選用過濾效率高的納米薄膜,內層則是親膚棉萊卡梭織布,穿戴舒適、透氣,更可重複清洗使用多達30次。 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有緩和跡象,兩周多以來沒有出現本地感染個案,政府開始為部分社交距離措施鬆綁,社會開始恢復正常。 但此時,港府宣佈免費向全港700多萬市民派發口罩,包括一個可用60次的「銅芯抗疫口罩(CuMask)」。 消委會口罩測試項目包括呼吸舒適度(壓力差),測出數值愈大,對佩戴者呼吸妨礙愈大。 口罩壓力差須在6.0mmH2O/cm2以下,消委會口罩測試顯示有4款壓力差測試低於3.0mmH2O/cm2,可提供較佳舒適度,包括「FaceWear by Mask Factory」、「Good Mask」、「威信科技」及「Maskology」。
- 當中測試結果與聲稱差距最大是「Perfetta」(#17),該款型號的顆粒過濾效率平均值只得86.64%,遠低於標示的99%,亦低於ASTM 1級水平要求的PFE95%,表現令人失望。
- 細菌過濾效率是評估外科口罩保護能力的重要指標,大部分相關的口罩標準都有這個項目的要求。
- 測試發現29款樣本的平均細菌過濾效率(BFE)及平均顆粒過濾效率(PFE)均達95以上,即達到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ASTM)F2100標準的I級要求,表現滿意。
- 口罩的專利設計是由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開發,並由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在2018年,曾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 從事教育工作的莫小姐同樣較喜歡布口罩,她認為布口罩可更有效避免臭味及水氣積聚,亦更舒適。
- 較低的斷裂拉力表示較容易拉斷,消費者戴上和脫下口罩時,應小心處理耳帶。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兩年多,佩戴口罩預防感染已成大眾的日常習慣。 這兩年間,本港多了不少本地的口罩生產商和品牌,部分商家更推出多種不同顏色、圖案及形狀的口罩,為持久的抗疫戰添上一點色彩。 【消委會 / 口罩】新冠肺炎疫情再現,香港本地零確診多日之後出現源頭不明個案,口罩仍是市民不可或缺的防疫必需品,但市面牌子多多,究竟哪款保護得更好?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佩戴口罩時4大注意事項!
消委會口罩測試結果顯示,29個口罩樣本的BFE平均值高於99%,只有「Maskology」口罩樣本BFE較其聲稱的99%低,5個樣本測量得出的BFE值只有96.7%至97.3%。 而PFE測試結果方面,全部樣本PFE值均高於95%,整體表現令人滿意,惟有19款口罩最少有1個樣本不符合其聲稱之PEF值,消委會口罩測試差距較大的是「FaceWear by Mask Factory」,平均值為95.30%,低於標示的多於及等於9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口罩成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環,然而大量即棄口罩變成廢物,恐污染環境。 環保團體綠領行動1月舉辦可重用口罩試用活動,邀請六位市民試用三款市面有售的可重用口罩至少12日。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有參加者認為,可重用口罩與即棄口罩有90%相似,更能調較耳帶,平均價格亦與即棄口罩相若。
以下為大家介紹6款獲總評分5星的顏色口罩,以及正確戴口罩的注意事項和小貼士,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消費者佩戴口罩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預防感染,因此對口罩本身的衞生狀況也有一定期望。 而由於香港海關在2020年3月及4月發現市面多款口罩的含菌量高,並指長期佩戴含菌量超標的外科口罩,或會引致面部皮膚不適,及對免疫力比較差的人士的健康造成潛在風險。 因此,本會是次參考了歐盟EN 14683建議的方法,測試口罩樣本的含菌量。 測試結果顯示,有21款型號的全部32個測試樣本都沒有被合成血穿透,表現優良。 要將壓力調低再經過多於1輪測試的有3款,分別是「HKTVmall」(#16)、「屈臣氏」(#19)及「便利妥」(#21),在較高壓力的測試下,32個樣本有多於3個被合成血穿透,因而得分較低。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聲稱符合ASTM Level 2的平面口罩
當中四款型號有部分或全部樣本的壓力差測試結果高於5.0mm H2O/cm2,即透氣程度較低,佩戴者呼吸或感到不太暢順,包括「匯愛」、「Perfetta」、「Bethreis」和「萊潔」。 消委會也針對口罩樣本的壓力差進行透氣度測試,結果發現有4款樣本的呼吸舒適度較低,分別為「Gimans Care」梵高星夜一次性口罩、「Sunlight」S99 外科口罩、「GoldPro Mask」3D韓式立體口罩成人和「HK-M」KM99立體口罩。 在這項測試表現明顯較遜色是「保為康」(#23),在80 mm Hg壓力下的測試,32個測試樣本中有27個都被合成血穿透,這或與其聲稱屬「防塵口罩」有關,不過其包裝袋標示的使用範圍除了「防護粉塵、PM2.5霧霾顆粒物」,還包括「流感細菌、飛沫」兩項。 ASTM對口罩材料的要求分為3級,本會參考該標準的1級(Level 1)要求作為測試基礎,評估各樣本能否應用於一般社區防護用途。 上述各項測試當中,細菌過濾效率和顆粒過濾效率是判斷口罩保護能力的最重要指標,因此,本會在計算評分時,亦給予這2項目較高的比重。
- 消費者委員會最新公布,市面30款口罩的測試結果,多達29款樣本的平均細菌過濾效率(BFE)及平均顆粒過濾效率(PFE)均達95%以上。
- 其中,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英乃光批評,政府的決策過程欠缺透明度,從2月至今也沒有向立法會和公眾交代,引發不必要的揣測。
- 測試結果顯示,所有型號的細菌過濾效率平均值都高於95%,整體表現良好。
- 80%(24款)型號的全部樣本的壓力差測試結果均低於5.0mmH2O/cm2,當中更有4款型號的全部樣本的壓力差測試結果低於3.0mmH2O/cm2,可提供較佳的呼吸舒適度。
- 本會在購買「HKTVmall」(#16)及「Protector」(#26)2款樣本時,需要與其他物品例如搓手液或濕紙巾等一併購買,因此未能計算出每個口罩的平均售價。
- 每款型號各測試32個樣本,並根據其聲稱的標準級別,使用相應的壓力進行測試,若多於3個樣本於最低壓力(80mmHg)測試中被合成血穿透,其表現會評為不滿意。
而表現明顯較遜色是「保為康」,在80 mm Hg壓力下的測試,32個測試樣本中有27個都被合成血穿透。 測試市面共30款外科口罩,每個口罩的平均售價約為2元至9元,其中18款聲稱來源地為香港、8款來自內地,其餘聲稱來源地包括台灣及越南。 測試項目則參考ASTM口罩材料標準F2100在2019年的更新版本。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聲稱符合ASTM Level 3的平面口罩
當中與聲稱差距最大是Perfetta(#17 ), 該款型號的PFE平均值只得86.64%,遠低於標示的99%,亦低於ASTM 1級水平要求的PFE 95%。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與香港消費者委員會、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香港科技園公司和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合作,迅速成立工作小組,除了研究如何自製口罩外,亦對現時坊間嘗試消毒及清潔口罩的方法進行實驗,了解對口罩的防護能力帶來甚麼改變。 100nm口罩使用醫療級光觸媒塗層,配合獨有UV燈殺菌包裝袋,每次使用後放回包裝袋便可消滅細菌,同時配合特製的KN95等級可換濾芯片,便可達到防菌、殺菌的效果。 此外,全新冰感系列口罩,將口罩連UV袋放入冰箱降溫,使用時就能維持約1小時的冰涼感。 條款中列明市民需要「同意政府及其代理商/機構可以處理和使用此登記中提供的個人資料」,「在法律授權或要求披露的情況下,此登記中的個人資料可以向相關的政策局/部門/機構披露」。 建制派自由黨黨魁鍾國斌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表示,理解政府擔心原材料被搶購而不即時披露生產商,但他認為,政府應該交代和解釋未有就生產公開招標的原因,以及生產商的資料,以免讓人覺得項目是「自己人益自己人(私相授受)」。
民主派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楊岳橋質疑,政府沒有列明有關部門的定義,質疑市民個人資料有機會向警務處等其他部門披露。 另外,在重用口罩登記網站中,市民需要填寫香港身份證號碼、出生日期及本地流動電話號碼,以及一個本地收件地址。 「在一般的時間,當然可以(公開)招標,然後你在哪裏生產,四處買材料都可以,那就容易,我們現在在談是2月,疫情好嚴峻的時間,到3月初開始生產口罩時,都是一路找原料、一路生產,我都不是太確定是否真的可以,」她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說。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 基於安全理由,呼吸有困難的人士、需協助才可取下口罩的人士,以及沒有監督下之2歲以下的兒童,均不建議佩戴口罩。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部分型號欠缺詳細的使用說明
測試結果顯示,11款型號最少有1個樣本的耳帶在低於10N的拉力下斷裂。 其中5款「7 Eleven」(#8)、「Fresh」(#9)、「愛的家」(#10)、「HKTVmall」(#16)和「Tempo」(#20)全部4個樣本的耳帶的測試結果低於10N。 有3款型號最少有一個樣本的細菌過濾效率較其聲稱的低,分別是「Perfetta」(#17)、「Tempo」(#20)和「Fresh」(#9)。 Fresh(#9):代理商認為測試發現有1個樣本的BFE測試結果顯示低於其標示的99%,可能是測試誤差所致。 合成血穿透測試是模擬醫護人員發生血液或體液飛濺的情況,以測試口罩能否提供保護。 而消委會指,在日常生活中,市民遇上上述情況的機會遠較低,但透過這項測試可了解口罩的防水能力。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最新30款顏色口罩 保護能力、安全度逐個檢
本會必須強調,無論是2017年的測試或是是次測試,PFE的所有設定都在ASTM的測試方法規定的範圍之內。 把約為0.1微米大小的聚苯乙烯乳膠球顆粒霧化,乾燥後把它們輸送至口罩樣本,使用激光顆粒計數器數算穿過了口罩樣本的顆粒數量。 每款型號測試5個樣本,在顆粒通過每個樣本的背面(下游)之後及正面(上游)之前各進行2次取樣,每次取樣時間為1分鐘,再分別計算出穿過該口罩樣本的顆粒平均數和輸送到放置口罩位置的顆粒平均數作為對照計數。 比較穿過該口罩樣本的顆粒平均數和對照計數兩組數值,便可計算出各樣本的顆粒過濾效率(PFE)。 細菌過濾效率是評估外科口罩保護能力的重要指標,大部分相關的口罩標準都有這個項目的要求。 ASTM F 標準對細菌過濾效率的要求是1級≥95%,2級和3級則≥98%。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口罩耳帶斷裂拉力測試 (Mask Harness Tension Test)
戴上口罩後避免再以手接觸口罩,如果必須觸摸口罩,在觸摸前、後都要徹底潔手,以免觸摸到口罩上沾有的細菌或病毒。 當檢查口罩是否緊貼面部時,可以將雙手掬成杯狀放在口罩,檢查外側邊緣是否留有空隙,並確保沒有空氣從眼部附近區域或口罩兩側邊緣漏出。 若口罩緊貼面部,應能感覺到溫暖的空氣穿過口罩前方,並可以看到口罩隨每次呼吸而起伏。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聲稱符合ASTM Level 3的立體口罩
然而,隨著疫情變化和市場上口罩供應的增減,口罩的價格或會不斷波動,消費者宜加以留意。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反彈,Omicron傳播力極強,源頭不明個案連日創新高,政府專家袁國勇早前建議市民戴兩個外科口罩,增保護力及過濾能力,而衛生防護中心今午於記者會中講述戴口罩須知,亦建議可以嘗試加多一個布口罩,但要視乎自己是否適合。 顆粒過濾效率是評估外科口罩過濾能力的另一個重要指標,ASTM F 標準對顆粒過濾效率的要求是1級≥95%,2級和3級則≥98%。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樣本標示的口罩標準
本會在2017年發表的口罩報告中,只有約兩成樣本標示口罩標準。 另一較多樣本標示的標準是歐盟標準EN 14683,有7款樣本標示,其中5款還同時標示美國標準。 消委會就市面上30款口罩作出評試口罩,7成口罩樣本在個別測試中表現欠理想,3款含菌量較高;顏色口罩方面,消委會就市面包括RAZE等30款不同型號及顏色的口罩進行測試,當中有6款含菌量超標,即睇20款達4分以上口罩。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樣本比較
而三款測試口罩中,以布口罩的普遍評分最高,主要是因方便、易潔及快乾等,亦是最接近即棄口罩。 戴上後不要再以手接觸口罩,若必須觸摸口罩,在觸摸前、後都要徹底潔手。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2025 Re-Mask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2025 口罩的賣點是獨家專利的Re-Mask Shield Technology Filter ,在一般情況下可以使用1星期,能有效阻擋PM2.5污染物,病毒和細菌,內層以冰巾物料製成,配戴一天也絕不局促。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口罩注意事項
在顆粒過濾方面,測試中總評最低的樣本,只能過濾38.6%,有其餘的過濾率都在95%以上,而23款樣本更能過濾超過99%的顆粒。 消委會提醒市民在佩戴外科口罩的同時,切勿忽略其他防疫措施,時刻注意個人及環境衞生。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2025 而在佩戴口罩前,應先用梘液及清水,或酒精搓手液潔手;正確佩戴口罩,一般有顏色、摺紋向下的一面向外,有金屬/膠條的一邊向上;口罩應完全覆蓋口、鼻和下頜。 如果佩戴的口罩有破損或感覺口罩已經沾濕(尤其在咳嗽或流鼻涕後)就必須要更換;已使用過的口罩亦不要重用。 本港現時並沒有特定法例規管醫療儀器的製造、進口、出口、銷售及使 用。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委會口罩測試獲5星:Procare HK 3-Ply Protective Face Mask 香港保家三層防護口罩成人用藍色 $98/30個
此外,本會檢視了產品包裝,發現不少型號的標籤資料和使用說明不夠全面。 較常缺乏的資料包括:沒有提醒用家佩戴口罩前和脫下口罩後要洗手、不要觸摸外層、如已沾污或損壞應更換一個新的、沒有列明丟棄的適當做法等。 合成血穿透測試是模擬醫護人員進行醫護工序時,發生血液或體液飛濺的情況,以測試口罩能否提供保護,以免醫護人員意外沾上血液或體液的事故發生。 大部分型號都以數值標示其BFE聲稱,或從其聲稱符合的標準級別而間接作出BFE聲稱,共有10款型號聲稱BFE≥95%,其次有7款聲稱BFE≥99%。 此外,不少型號以中文或英文標示產品能「高效過濾細菌」、「阻隔細菌飛沫」或類似字眼。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30款口罩,其中29款樣本的平均細菌過濾效率(BFE)及平均顆粒過濾效率(PFE)均達95%以上,即達到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ASTM)F2100標準的一級要求,表現滿意。 是次測試市面共30款外科口罩,每個口罩的平均售價約為$2.0至$9.0,分別聲稱來自香港、內地、台灣及越南。 以性價比計 ,「世安堡 」 和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2025 「Simply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Mask」在各測試項目均有良好表現,BFE和PFE都符合聲稱而價格亦較便宜,每個口罩平均$2.0(以本會購買樣本時的價格計算)。 而在立體口罩當中,「威信科技」在各測試項目均有良好表現,不過平均每個售價為$4.0,較平面口罩貴。 根據是次的測試結果,#1和#25是過濾效率優良而價格較廉宜的型號,每個平均$2.0至$2.2(以本會購買樣本時的價格計算),其中#25的呼吸舒適度也相當良好。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外科口罩勿重用!
馮又指,即使試用活動已結束,現時已習慣每日使用布口罩,亦會向朋友推介。 為讓市民更深入了解可重用口罩的特性、與即棄口罩的分別,以及探討以可重用口罩代替即棄口罩是否可行,綠領行動上月舉辦可重用口罩試用活動,邀請6位市民試用三款可重用口罩,期間每人每日填寫一份簡單表格,紀錄每日使用口罩的體驗。 在口罩耳帶斷裂拉力測試中,有11款型號最少有一個樣本的耳帶在測試中斷裂。 其中5款包括「7 Eleven」、「Fresh」、「愛的家」、「HKTVmall」和「Tempo」全部4個樣本的耳帶的測試結果低於10N。 較低的斷裂拉力表示較容易拉斷,消費者戴上和脫下口罩時,應小心處理耳帶。
80%(24款)型號的全部樣本的壓力差測試結果均低於5.0mmH2O/cm2,當中更有4款型號的全部樣本的壓力差測試結果低於3.0mmH2O/cm2,可提供較佳的呼吸舒適度。 呼吸舒適度較低的4款型號,部分或全部樣本的壓力差測試結果高於6.0mmH2O/cm2,未能達ASTM標準的二級和三級要求。 口罩的過濾效能最為重要,參考ASTM F 的要求,一級的BFE及PFE須達95%或以上,二級和三級則須達98%或以上。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口罩
然而有3款型號最少有一個樣本的細菌過濾效率較其聲稱的低,分別是「Perfetta」、「Tempo」和「Fresh」。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測試結果顯示,大部分樣本的顆粒過濾效率都高於95%,整體表現滿意。 PFE平均值最高是「Protector」(#26)的99.79%、其次是「Topvalu」(#28)的99.47%、「Bethreis」(#22)的99.38%、「詩樂氏」(#27)的99.37%和「E+Plus」(#29)的99.31%。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最高瀏覽
除某些工種,儘管日常遇上血液或體液飛濺的機會較微,但是次測試結果對口罩的防水和防滲能力具一定的參考價值。 每款型號各測試32個樣本,並根據其聲稱的標準級別,使用相應的壓力進行測試,若多於3個樣本於最低壓力(80mmHg)測試中被合成血穿透,其表現會評為不滿意。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結果有63%(19款)型號能完全通過測試,表現優良;惟有「Masklab」(#14)和「Sunlight」(#15)在最低壓力(80mmHg)測試中,仍分別有7個和26個樣本被合成血穿透,於該項目僅獲評1分。 消費者委員會最新公布,市面30款口罩的測試結果,多達29款樣本的平均細菌過濾效率(BFE)及平均顆粒過濾效率(PFE)均達95%以上。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消費者委員會早前測試了29款口罩樣本的保護效能,發現個別樣本的表現強差人意。以5分最高,其中1款,幾乎在所有測試項目都獲最低的1分;也有部分樣本的細菌過濾效率低於聲稱,其效能令人存疑。
消委會口罩測試當中4款型號部分或全部樣本壓力測試高於6.0mmH2O/cm2,代表呼吸舒適度較低,分別是「Gimans Care」、「Sunlight」、「GoldPro Mask」及「HK-M」。 消委會指,是次測試結果顯示,市面上較常見的一次性彩色或圖案口罩的產品質素不俗,與本會過往測試過的傳統藍色和綠色口罩在BFE及PFE等重要指標的表現不落下風,尤以這6款的整體表現較佳。 在是次測試中,顆粒通過口罩樣本物料的面積較細,送往口罩表面的氣體流速較快。 此外,本會亦注意到有研究指使用較高的氣體流速進行測試,有機會得出較低的PFE。 因此,即使同一品牌型號以及原材料相同的樣本在是次測試所得的PFE值不宜與2017年的結果直接比較,而本會亦沒有將兩次所得的數值直接比較。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口罩整體過濾效能理想
香港創新及科技局長常任秘書長蔡淑嫻回應說,不明白外界為何批評這涉及利益輸送,她說是晶苑國際集團行政總裁羅正亮知道政府計劃生產口罩後,主動表示研究能否協助,再由研發中心跟進,強調過程跟足政府採購程序,因為當中列明,涉及公眾健康的工作是可直接採購。 香港創科局局長薛永恆解釋,口罩是全球抗疫的關鍵物資,生產商、原料、物流等都是敏感資訊。 如果資料流出,港府便可能被「截糊」,即是物料有機會被其他國家或地區商人搶購或抬價。 香港政府現在才向市民派發口罩,特首林鄭月娥承認當局的抗疫工作並非盡善盡美,亦明白初期口罩供應令市民不滿,但她否認港府派發口罩太遲,並稱此前香港口罩不多,庫存緊張,要留給醫護人員使用,形容現時派發口罩,是「一個負責任的決定」。 從爆發疫情至今幾個月,香港一度經歷「口罩荒」,市民需要排隊等候一些非政府組織或政黨派發口罩,或是搶購昂貴的口罩。 一般香港專家建議,連續28日沒有本地感染個案,才算完成防疫工作,目前香港已超過兩周沒有本地感染個案,而市民將於兩周後才獲發口罩,即是當香港市民收到口罩之時,可能已經是疫情的尾聲。
其中「HKTVmall」(#16)在80 mm Hg的測試仍有2個樣本被合成血穿透,表現不理想。 另有4款型號的部分或全部樣本的壓力差測試結果高於5.0 mm 可重用口罩消委會 H2O/cm2,分別是「匯愛」(#11)、「Perfetta」(#17)、「Bethreis」(#22)和「萊潔」(#24),表現較為遜色。 當中,「Perfetta」(#17)標示ASTM F2100標準2011年版本的2級,惟該版本對於2級的壓力差要求是低於5.0 mm H2O/cm2,較2019年版本的要求高。 測試結果顯示,所有型號的細菌過濾效率平均值都高於95%,整體表現良好。
測試樣本中,每個平均售價由最低的$0.25至最高的$36,相差超過140倍。 不過,售價最高的樣本屬可重用及聲稱有保暖作用,功能與一般口罩不同。 如撇除此樣本,售價第二高的樣本亦達$13,與最便宜樣本相差近50倍。 測試中,平均售價最低的樣本($0.25),其細菌和顆粒過濾效率僅60.4%及38.6%,總評得1分;至於售價最高的樣本($36),總評只有3.5分,反而1款僅售$0.75樣本,總評卻獲最高的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