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私人住宅提供物業管理(物管)服務的物管公司,現時或已有安排代住戶購買垃圾袋並定期派發給住戶使用。 垃圾收費將於下年4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2025 月1 日正式實施,物管公司應盡早與所管理物業的業主立案法團(法團)/業主組織商討及決定垃圾收費實施後為住戶供應指定垃圾袋(指定袋)/指定標籤的安排。 各項安排當中最有效帶動減廢的做法是讓住戶透過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授權的銷售點或網上平台自行購買大小合適的指定袋/指定標籤以棄置垃圾,讓住戶更直接體驗「污染者自付」及「揼少啲、慳多啲」的原則。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物管公司可善用現時準備期向住戶宣傳並解釋垃圾收費的安排,並可在物業處所內張貼告示提供指定袋/指定標籤銷售點的資訊供住戶參考。 不過,在垃圾收費實施初期,物管公司亦可選擇協助住戶購買和分發指定袋,幫助住戶養成使用指定袋棄置垃圾的新習慣,從而提高循規率,亦可減少物管公司前線員工因處理違規棄置垃圾或居民投訴而與居民產生誤會或增加工作壓力的機會。 至於指定標籤,由於需求量會較指定袋低,建議物管公司可待個別住戶有需要時,才向其出售提供。
- 一個法團的架構裡面一般都會有幾個職位,包括法團主席、副主席(視乎大廈公契是否列有此職位)、管委會秘書及管委會司庫(如公契無載有職位,秘書及司庫可無須由管委會委員或業主出任)。
- 因此,ROOTS上會建議各位必須要先了解「業主立案法團」的功能及職責,免得買錯了沒有成立法團的物業就後悔莫及。
- 社區法網提供的資料只供初步參考,而有關資料並非正式法律意見。
- 在輿論觀望投票率高低之際,特區政府尚未透露投票當天將派出多少警力執法,但分管選舉舞弊執法的廉政公署已公開表示將派出800餘人駐守投票站等地方。
- 如有疑問,業主可參閱有關條文,也可向所屬地區的民政事務處地區大廈管理聯絡小組(聯絡小組)查詢,或徵詢律師的意見。
如有業主不滿管委會的表現,且有不少5%的業主,可要求管委會主席召開法團業主大人並在會議上議決撤換管委會委員甚至解散現屆管委會(委任一名管理人);業主可向土地審裁處申請解散現屆管委會並委任一名管理人。 如果出現赤字,業主立案法團可循以下兩個途徑解決:加管理費追回赤字或業主需合資繳付屋苑的大中型維修。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2025 要注意的是,經業主立案法團委員會通過的合法工程,小業主是無權反對的。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根據第3A條發出命令後,如在會議日期不少於7天前,接獲由總共擁有不少於20%業權份數的業主送達的反對通知,則其先前發出的命令即屬無效,申請人不得根據該命令召開業主會議委出管委會和成立法團。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一帶一路」下的「中國租界」:柬埔寨七星海特區幕後的中國企業
土地審裁處可在總共擁有不少於10%業權份數的業主或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申請下,命令由土地審裁處指定的業主召開業主會議。 業主可親自或授權代表出席會議投票,並藉以過半數票通過的決議委出管委會和成立法團。 除了定時定候提供最新的樓市、按揭相關資訊之外,作為數碼港成員機構的ROOTS上會致力透過創新科技為香港每一位解決按揭煩惱。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金融科技平台ROOTS上會打造香港首創網上按揭申請表,一次過免費幫客戶向多間銀行遞交申請,無須再踏入銀行分行用手填表。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與此同時,ROOTS上會創立獨家A.I.按揭評估,讓客戶了解按揭負擔能力、獲批按揭的機會、按揭利率、現金回贈等資訊,以衡量是否落訂買樓及應選擇申請哪些銀行按揭計劃,大大減低撻訂機會。 另外,我們亦提供精準的智能按揭計算機方便各位計算能否通過壓力測試及每月按揭供款額。
香港選民登記數字過去幾年出現先升後跌的變化:2019年區議會選舉時,登記選民為413萬餘人,其後上升至2021年的447萬餘人,但來到2023年,總登記選民回落至433萬餘人。 由於投票站多為學校,政府宣佈投票翌日為學校假期,一些輿論指出,這可能導致家長請假照顧小孩,變相形成三天長周末,反會影響投票率。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2025 劉兆佳解釋說,有意參選者若知名度低,其「政治軌跡」無跡可尋,不易被提名人看到,則提名人不敢貿然承擔風險,提名不熟悉的人,除非這些擬參選人本身就來自傳統愛國組織,或有明顯的公開言行證明自己是個「愛國者」。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業主立案法團
物管公司與所管理物業的法團/業主組織達成共識後,可代表物業住戶提交「批量採購指定袋向私人住宅住戶分發 – 申請表格」,以供環保署審批。 環保署會就批量採購指定袋向私人住宅住戶分發作出申請的物管公司提供相等於每個指定袋法定售價3%的服務費回贈,以彌補物管公司的額外營運開支。 為鼓勵盡早訂購指定袋以分發給住戶,物管公司於2024 年1 月31 日或之前完成下單並於2024 年2 月29 日或之前完成運輸的所有訂單可享早鳥優惠,物管公司會額外獲得1%的服務費回贈。 用於私人住宅公用地方的垃圾袋安排至於用以處理棄置於私人住宅公用地方的垃圾的指定袋/指定標籤,物管公司亦可向環保署提交「批量採購指定袋/或指定標籤 – 申請表格」,以批量採購指定袋及/或指定標籤,應付其日常營運需要。
一般情況下,業主立案法團通過公用部分的決議均被視為對全部業主有約束力。 要為劏房單位所在大廈的公用地方安裝獨立電錶需要同時獲得劏房單位業主和大廈管理人的同意。 然而,不少劏房單位位處舊式「三無大廈」,沒有大廈管理人如業主立案法團、物業管理公司,或居民組織,加上樓宇樓齡平均較高,大廈公用地方未必有足夠位置安裝獨立電錶。 為協助更多劏房戶,中電表示會在符合電力安全的前提下靈活處理申請個案,包括於劏房單位內的公用地方安裝獨立電錶,讓更多劏房住戶受惠。 根據《建築物管理條例》(第344章)(條例),業主立案法團是一個獨立的法人組織,代表所有業主管理樓宇的公用部份,保障業主的利益及承擔有關的責任,具備訴訟權。 管委會猶如公司的董事局一樣,在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的時候需要先委任管理委員會,由管理委員會向民政事務局進行法團登記。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業主會議後的跟進工作
麥美娟先後對《星島日報》與中共在港官方報章《文匯報》稱,「履職監察制度」將訂立「負面行為清單」,而「負面行為」將包括「阻礙區議員進行會議」、「侮辱其他議員或官員」、「禁錮官員」等。 當中最轟動社會的嚴重事故,是1994年香港仔添喜大廈塌簷篷造成1死13傷慘劇,涉案的酒樓及大廈法團須向死傷者賠償逾3300萬元,大廈各小業主須攤分約25 萬元賠償。 其後,旺角通菜街國榮大廈亦發生一宗致命意外,大廈頂樓的僭建簷篷石屎剝落,擊斃一名女小販。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2025 事後死者家屬入稟追討賠償,經8 年漫長審訊,終審法院於2007年裁定法團須一併與單位業主和住客承擔法律責任。 因此,政府提出修訂建築物條例,對逾期未遵辦驗樓及驗窗通知、修葺令和勘測令,以及僭建行為和其他違規建築工程,簡化檢控程序及降低檢控門檻,實屬適當的時機。
- 業主應盡力抽空出席業主大會,審閱財務報表, 審查賬簿、收據和發票,要求管委會解釋不合理收支,並出席法團業主周年大會,參與財政討論。
- 在「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下,業主只須填妥一套申請表格,便能作出多項申請,包括下列各類資助金及/或免息貸款。
- 如發現不合理開支,可以向管委會查詢,並且出席法團業主周年大會,參與屋苑的財政討論。
- 候選人、委任議員和當然議員資格獲確認前,須接受資格審查,由區議會資格審查委員會根據中國香港特區國安委的「意見」,裁定其是否「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未能通過者,不得參選、就職。
- 使用者須負責自行評估本資料庫所載的各項資料或與本資料庫有關連的各項資料,並應在根據該等資料行事前,徵詢獨立意見及核實該等資料。
- 業委會根據大廈公契成立,僅屬諮詢性質,作用是代表全體業主與物業公司溝通,其意見不具法律效力,亦無權監查物管職員之職能和薪酬。
早前本港市區發生多宗舊樓外牆混凝土或批盪剝落並從高空墜下事件,損毁汽車和傷及行人,引起社會關注。 這些樓宇的樓齡普遍逾30 年,並存在各種老化和日久失修問題。 然而相關業主卻遲遲未按法定要求,在指定時間內完成驗樓和修葺,對公眾安全造成風險。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獨家A.I.按揭評估
然而,沒能「進場」的中間派也許不用等到四年後下屆換屆選舉才能再次獲得效力特區政府的機會:新制度下179名委任議員重新登場,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年底前公布任命。 自1985年英屬香港政府首次舉辦區議會選舉至今38年來,民主派首次全面缺席地方選舉。 曾研究香港選舉多年,並參與民調工作的旅英香港社會政策及公共行政學者鍾劍華博士認為是意料中事。 此案判決指出,法團明知危險僭建物存在30多年而無採取任何行動,只抱着由肇事單位負責檢查和維修的想法屬錯誤,因此法團對意外絕不能卸責。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2025 此案不單纏擾法團和大廈業主多年,所有單位業主亦須共同攤分賠償金;除賠償外,法團還須面對巨額訟費。 可見,業主忽略樓宇維修保養責任,可導致嚴重後果,不單危及無辜市民,自己亦可能面對刑責及賠償,因而絕對不能輕視。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直播 , 香港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壓倒性大勝 建制派兵敗如山倒
由公契訂明管理建築物的人(公契經理人)、公契授權召開有關會議的人(公契授權人)或總共擁有不少於5%業權份數的業主所委任的一名業主召開委出管委會的業主會議。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而委出管委會的決議,必須以過半數票(包括業主親自或授權代表投的票)通過,以及獲總共擁有不少於30%業權份數的業主支持。 根據建築物管理條例,管委會的委員人數是根據屋苑或大廈單位的數目而定,不多於50個單位的管委會委員人數不可少於3人;50個單位但不多於100個的委員人數不可少於7人;超過100個單位的委員人數不可少於9人。 萬一業主有感物業管理公司管理不善,認為有需要問責、睇數簿,甚至索償,法團可代表全體業主,強制要求物管披露適用之內部資料,甚至入稟起訴物管。 在香港,所有的業主立案法團都是按香港法例第344章《建築物管理條例》成立。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中國防長等多名軍事高官「失蹤」 習近平遇到麻煩了嗎
市區更新是一個漫長而且複雜的過程,當中涉及詳細的地區規劃和多方面研究,並考慮一籃子因素,以釐定開展重建項目的優先次序。 至於私人發展商,現時正值樓市下行,商界對於收購舊樓作重建發展,涉及長時間和巨額投資需承擔風險,較以往審慎。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若業主一心等待重建而忽視維修保養大廈,恐怕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不單令居住環境逐步惡化、影響生活質素,更甚是構成危險。 筆者在地區工作多年,知悉部分舊樓居民抱着單位有可能被市建局或私人發展商收購重建的想法,不願投放資源做好維修保養,對樓宇失修問題置之不理。 在任何情況下,業主也可與其大廈的物業管理公司、業主立案法團或其他業主協調和洽談,安排如何遵從強制驗樓計劃及強制驗窗計劃。 根據《建築物條例》有關強制驗樓計劃的規定,只有在屋宇署向樓宇業主發出了強制驗樓的法定通知後,業主才有法律責任為其樓宇安排進行訂明檢驗和(如有需要)訂明修葺。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業主立案法團」與「業主委員會」有什麼分別?
中國香港特區18個區議會經過特區政府一輪「整頓」後,將於12月20日舉行新制度下首次換屆選舉。 據特區政府公報,62個地區委員會界別與地方選區合共399名參選人全數通過資格審查——即通過國家安全審查——可投入競選活動。 一個屋苑所涉及的管理和維修工作繁多,單位的業主有責任共同管理和維修所居住的大廈或屋苑;然而屋苑的業主眾多,若能成立業主立案法團,便可以代表業主們決定和監察物業管理公司的工作,以便有效管理物業,營造舒適的居住環境。 概括而言,業主立案法團最主要是有責任及能夠代表所有業主管理及維修建築物的公用部分,行使和執行有關的權利、權力、特權和職責,並有權委任物業管理公司及監督其工作。 萬一不幸遇上不良物業管理公司,業主可以透過業主立案法團要求物業管理公司交代、解僱甚至乎起訴該物業管理公司。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香港「反送中」示威:學者研究審判數據稱司法制度被「武器化」
英方報告批評整頓「進一步背離在香港實行普選」的目標;美方報告形容這是「李家超消滅關鍵的地方選舉」。 自北京於2019年示威後開始立法整頓香港政治制度以來,一直有觀察人士在討論香港是否要「新加坡化」,而成立於1980年的新加坡民主黨自1990年代以來也從未贏得任何新加坡國會議席,但仍活躍至今。 香港民主黨內也有人嘗試抗爭:因經常對政府決策提起訴訟而為人認識的「長洲覆核王」郭卓堅質疑「三會」提名制度違反香港《基本法》對公民選舉權的保障,以民主黨黨員身份提出司法覆核,要求廢止。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規模較小,但同屬老牌泛民主派政團的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也在這次區議會選舉中無法取得提名參選,議席「清零」。 民協主席廖成利引述《論語》批評「三會」提名制度是「過猶不及」和「矯枉過正」,促請取消。 88席地方選區議員分屬44個選區——2019年時分為452個選區——171名取得「三會」委員提名後「入閘」的候選人將透過「雙議席單票制」決出所有議席。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我們的服務
業主立案法團作出的所有決議,必須得到大廈內一定比例的業主投票通過。 當法團成立後,大廈管理人便要對法團負責,而法團亦有權解僱大廈管理人。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業主立案法團的組成業主可根據條例第3、第3A或第4條召開業主會議,並按條例指明的方式委出管理委員會和成立法團。 業主立案法團是由整座大廈的業主共同發起的組織,業主可參閱建築物公契,了解如何計算業主在業主會議上可投的票數。 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示威期間,民主派擴大陣營在區議會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引起北京強烈警惕。 中國全國人大修法,廢止香港《基本法》下立法會與選舉委員會內的所有區議員席位,特區政府也先後整頓了立法會與區議會的選舉制度。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相關主題內容
每位委員每月津貼介乎 $600 – $1,000, 視乎大廈物業伙數而定。 有了業主立案法團監察大廈管理及物管公司運作,意味著屋苑管理更完善,出租單位自然更有優勢。 一個屋苑、一棟大廈內業主眾多,各持不同意見,難以全體對大廈管理的繁瑣事情作出一致決定。 成立法團能有效地管理大廈,由法團代表業主決定和監察大廈的維修、清潔、保安、消防安全、人員僱用、投購保險等事宜,以減低意見分歧。 在輿論觀望投票率高低之際,特區政府尚未透露投票當天將派出多少警力執法,但分管選舉舞弊執法的廉政公署已公開表示將派出800餘人駐守投票站等地方。 經整頓的香港區議會制度公布後,英國外交部9月份發佈的最新《香港半年報告書》與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11月份發表的週年報告均有提及此事。
業主們應多出席業主大會,查看財務報表﹑賬簿、收據和發票等文件。 如發現不合理開支,可以向管委會查詢,並且出席法團業主周年大會,參與屋苑的財政討論。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2025 業主應盡力抽空出席業主大會,審閱財務報表, 審查賬簿、收據和發票,要求管委會解釋不合理收支,並出席法團業主周年大會,參與財政討論。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成立業主立案法團
睇樓人士未必第一時間關心心儀物業的「業主立案法團」,但一個好的「業主立案法團」隨時會影響你將來入住單位後的日子,有些大廈甚至乎連法團都沒有成立。 因此,ROOTS上會建議各位必須要先了解「業主立案法團」的功能及職責,免得買錯了沒有成立法團的物業就後悔莫及。 如有疑問,業主可參閱有關條文,也可向所屬地區的民政事務處地區大廈管理聯絡小組(聯絡小組)查詢,或徵詢律師的意見。 業主如擬根據條例第3條(即由總共擁有不少於5% 業權份數的業主委任一名業主作為召集人)委出管委會和成立法團,須按下文所載的程序,召開業主會議。 香港民青局局長麥美娟也曾以「攞嚟講」(扯淡)來形容無法取得提名的情況,《文匯報》稱她此言是在質疑民主黨「借機抹黑」特區政府。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的程序及工作
在官方強調新制度旨在確保「愛國者治港」的同時,BBC中文接觸到的評論人士認為,香港政治生態將進一步向中國大陸靠齊。 安裝獨立電錶後,各劏房住戶按實際需要用電,相比過往共用電錶時住戶「怕蝕底」,不會「慳住」用電,現在既能節省用電,鄰里關係亦得以改善。 民青局局長麥美娟表示不會在投票率上追求特定數字,又稱只要社會相對穩定,市民便不會想去投票,甚至不會登記為選民。 對於呼籲公務員帶同家屬投票,陳國基稱,這是要提醒公務員,參與投票具備履行公民責任與公務員支持政府政策的「雙重責任」。 大廈業主立案法團 隨著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以及北京頒布實施《香港國安法》後,香港街頭抗爭幾乎絕跡。
業主立案法團猶如一間公司一樣,理論上所有業主都該間「公司」的股權人。 一個法團的架構裡面一般都會有幾個職位,包括法團主席、副主席(視乎大廈公契是否列有此職位)、管委會秘書及管委會司庫(如公契無載有職位,秘書及司庫可無須由管委會委員或業主出任)。 法團的這幾個職位主要是為業主立案法團及單位業主處理大廈管理及行政事宜,包括召開業主大會、處理對外事務、主持法團及管委會會議、制定會議議程、保存會議記錄、妥善管理大廈開支及財政、保管入賬記錄等。 值得留意的是業主立案法團本身是沒有權力,決議都要經過管委會完成,所以就算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打算自行為業主做決定都不可能,因為會違反建築物管理條例。 《建築物管理條例》授權業主立案法團,去監察大廈管理人提供的服務及用作管理和保養工程的開支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