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表示該區的發展密度將會大致偏低,亦會盡可能考慮垂直綠化,以令建築物與周邊環境盡量協調。 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會圍繞擬設置於第137區中央範圍的鐵路站,該站將位於大部份居民(逾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的500米步行距離之內,附近設社區公園和地區文娛及商業設施。 由於當區位處海旁,將採用階梯式建築物高度輪廓,海旁一帶亦提供連貫的海濱長廊及綠化休憇空間,鼓勵居民以步行或騎單車等模式出行。
位於第85區石角路的兩塊土地劃作「住宅(戊類)」地帶,佔地約4公頃。 此地帶的規劃意向是透過進行重建或改建計劃,而逐步淘汰現有的工業用途以作住宅用途。 約有145公頃土地劃作「住宅(甲類)」地帶,主要是作高密度住宅發展,而在建築物的最低三層,或現有建築物特別設計的非住宅部分,則准作商業用途。 地帶內有公共租住屋邨、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屋苑、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屋宇、住宅發售計劃屋宇和私人住宅發展的土地。 由於將軍澳基本上缺乏公司及商業區,所以對外交通的需求彈性比起其他新市鎮還要低,而將軍澳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港鐵和巴士。
將軍澳68區: 政府硬推將軍澳地下停車場 200居民遊行:驚好似杏花邨咁水浸
小赤沙因座落在該處的住宅物業,而常稱作康城(位於將軍澳新市鎮86區),並在將軍澳創新園(前將軍澳工業邨)及大赤沙以北,該區主要有港鐵康城站及將軍澳車廠,還包括住宅、商場、公園及鐵路上蓋發展計劃。 2017年,政府提出在將軍澳南一幅連接將軍澳港鐵站至海濱長廊的臨海休憩用地,興建中央大道公園。 將軍澳68區 運輸署去年向區議會建議將計劃分拆兩期推行,先推展第68區用地工程,後在第66區用地建兩層地下停車場,提供400個車位,以紓緩區內泊車需要,但分拆工程料延誤公園落成時間。
- 另外,西貢區議會在地區層面亦致力協助政府推行地方行政,並透過轄下各委員會及工作小組完善區內設施和服務、就地區事宜向政府提供意見,以及推動康樂及文化活動和環境改善計劃,令區內居民安居樂業。
- 投標者必須把投標書放入香港添馬添美道2號政府總部東翼地下公眾入口大堂的「政府總部投標箱」內。
- 而該地工程計劃預計包括園景花園、中央大道、有蓋廣場、健身設施。
- 到了2021年,路牌開始更換,改為直接標示「尚德」二字,以騰出空間標示連接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九龍」,可見尚德是將軍澳市中心的另一名稱。
- 主要的發展項目包括有將軍澳工業邨、碼頭、海濱休憩用地、避風塘、都會駅、城中駅、彩明苑、和維景灣畔。
- 店舖主打fusion歐陸菜式,有多款頭盤小吃、肉類菜式、意大利粉、漢堡及甜品供選擇,包括有日本海膽黃金脆多士、法式焗田螺、黑安格斯T骨牛扒、羊架、和牛芝士漢堡及提拉米蘇蛋糕等等。
展望未來,區內多項大型基建及文康設施將會相繼落成,當中包括西貢公路改善工程第一期 、將軍澳第 66及 68區的市鎮公園 、將軍澳 -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等。 政府亦正積極推展西貢公路改善工程第二期計劃,並計劃以 將軍澳68區 「一地多用 」的模式,於將軍澳興建一幢聯用綜合大樓,提供一系列包括市政 、醫療 、福利和教育以及公眾停車場等多元化的社區設施及公共服務,以配合區內居民的需要。 日出康城位於香港新界將軍澳小赤沙第86區,於處將軍澳創新園以北,港鐵康城站及將軍澳車廠上蓋,是一個包括住宅、商場、公園、海濱長廊的鐵路上蓋發展計劃,整個發展計劃將分為9至14期興建,原預計於2019年全部完成。 其中2009年的報道表示運動天地,以及海濱長廊,分別在2014年,以2015年建成。 2014年12月末,港鐵正式就日出康城的規劃改動入紙城規會,除了單位總數由原來批出21,500個增至25,500個外,亦調整項目的發展時間表,由原來分3期、預計2020年完成項目,改延遲3年,最快2023年完成。
將軍澳68區: 社區中心
將軍澳市中心南部發展計劃於2000年展開,屬於將軍澳市中心一部份,當時唯一已落成的住宅為寶盈花園,其後因重新規劃而被強制暫停發展。 現時規劃被銳意打造,住宅項目圍繞政府設施(包括將軍澳政府合署(興建中)及新入境處總部(興建中))、將軍澳市鎮公園(擬建中)及將軍澳海濱公園而建,物業發展高度亦以階梯式向海旁遞減。 ,故不少地方行政及社區工作亦從屬「東九龍」,例如區內警署及消防局皆屬東九龍區、靈實醫院和將軍澳醫院隸屬醫管局九龍東聯網。 加上1980年代的電話簿亦把整個西貢半島歸入「3」字頭的九龍電話區號,一些商業機構和傳媒亦習慣沿用舊有分區,至今仍錯誤渲染新市鎮為九龍的一部份,也會有人以為是九龍市區的拓展部份,視作市區內的一個區域,並不會看作為新市鎮。
2011年位於將軍澳站上蓋天晉旁的酒店項目命名香港九龍東皇冠假日酒店及香港九龍東智選假日酒店,均位於新界東,不過以九龍東命名,引起了部份公眾和網上討論區對酒店所在地的地區爭議。 2012年將軍澳新樓盤峻瀅發展商為避免再度引起爭端,索性將有關樓盤宣傳為位處「香港東部」字眼。 將軍澳新市鎮北部為寶林及坑口,西北部為翠林,東南部為百勝角及小赤沙(包括日出康城),南部為將軍澳市中心(包括將軍澳南),西南部為調景嶺,最東南端及最偏遠為大赤沙。 將軍澳68區 政府當時表示,第二期發展將會是全新的工程計劃,須按既定工務工程程序開展,包括擬定工程範圍、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諮詢區議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向城規會申請加建公眾停車場設施等。
將軍澳68區: 將軍澳分店_Dr. Kong 全職店務員 FULL TIME SALES *新人獎金: $5000*
該處的私人住宅土地由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已先後售出,最終為庫房帶來接近293億元賣地收入,合共提供7803個單位。 1595個住客車位,現時地皮由6個發展商瓜分,會德豐及新鴻基地產各佔4幅,其餘包括華懋集團、信和置業、嘉華國際及麗新財團。 其中以麗新財團於2012年11月投得的臨海地皮,每方呎樓面地價4,929元最貴,並刷新區內地價紀錄,成為將軍澳新地王。 發言人指出,填海規模合適,既能配合規劃人口,亦不會影響位於西面的航道。
將軍澳68區: 將軍澳遷混凝土廠 極近民居 掀恐慌
造價方面,發展局未有確實估算數字,但強調項目填海規模不太,但已經能提供5萬伙,是未來重要的房屋供應,值得投資。 民建聯新界東南議員李世榮則指,政府擱置在康城/創新園對出水域進行大範圍填海,並以海底沉箱形式建設「將軍澳綫南延綫」,至將軍澳第137區,是聽取民意後的改進方案。 不過,李世榮重申政府應優先研究毋須填海的內陸走線方案,即從現有將軍澳站伸延「將軍澳綫」途經增設的百勝角站,再通往將軍澳工業邨站及將軍澳第137區佛堂澳站,並興建多一條過海鐵路隧道,連接新設的小西灣站以至港鐵港島綫。 區內亦將設有零售及商業、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康樂及基建設施。 而該地工程計劃預計包括園景花園、中央大道、有蓋廣場、健身設施。 而公眾地下停車場可供私家車、輕型貨車、巴士或旅遊巴、小型巴士及電單車停泊,合共提供395個車位。
將軍澳68區: 港鐵將軍澳綫一度出現信號故障 列車預計需額外行車時間
2017年,政府提出在將軍澳南,一幅連接將軍澳港鐵站至海濱長廊的臨海休憩用地,即第66及68區,興建中央大道公園。 停車場計劃一直備受爭議,有人認為停車場造價過高,又破壞社區環境,而區議會曾向居民作諮詢,結果大部分人支持盡快落實第66及68區公園發展,並且另覓地方建停車場。 去年四月,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會議上,亦議決維持決定,工程計劃的發展範圍中,不包括地下停車場。 其中,兩塊位於第86區及第92區的土地劃為「綜合發展區」,佔地約39公頃。 而在第86區的土地旨在促進綜合發展,包括設立香港鐵路車廠、香港鐵路車站,及附連物業發展和輔助社區設施(日出康城)。 而在第92區內現有電影製片場,計劃作綜合重建用途,以發展低密度住宅。
將軍澳68區: 將軍澳137區造4個「太古城」
大自然的恬靜與現代都會的活力糅合起來,締造了這個別具特色的多元化社區。 亦有市民誤將位於寶琳路的寶達邨與寶林邨混淆,以為同屬將軍澳新市鎮的屋邨,雖然興建前是屬於西貢區,但寶達邨在興建時已獲劃入觀塘區的秀茂坪,現時與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沒有關連。 為加盡快推展計劃,康文署計劃先行就第68區工程進行設計工作,西貢區議會日前(1月8日)舉行大會討論建議。
將軍澳68區: 住宅
寶林、翠林、坑口、日出康城(位於以上提及的小赤沙)、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基本上皆屬於住宅區,建有公屋、居屋、村屋和私人屋苑。 小赤沙現時設有港鐵將軍澳車廠及康城站;大赤沙北部則設有將軍澳工業邨。 香港政府在新界發展的過程中,因為需要大量徵地,賠償金額令政府財政緊絀。
將軍澳68區: 主要道路
不過現時仍然是臨時停車場,原預計2019年內收回用地動工,2021年竣工。 目前該區行人路亦建有單車徑,沿將軍澳海濱公園連接至日出康城一帶。 建築署早前就將軍澳市鎮公園設計諮詢區議會,當中將會套用「海綿城市」的設計概念。 署方在文件中提到,公園擬建設施包括種植區的雨水收集系統、蓄水池等。
將軍澳68區: 發展為新市鎮
為此,我們正研究於附近水域(包括將軍澳第137區、將軍澳創新園及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水域範圍)進行近岸填海,以提供所需的用地興建交通配套及其他公共設施。 我們備悉附近居民對鐵路延伸工程(見下文第三至五部分)及進行近岸填海的構思表示關注,我們會在完成研究後,於年底前提出建議並進行諮詢,包括聆聽當區居民的意見。 將軍澳68區 將軍澳分為三期發展:第一期發展的有寶林、翠林、康盛花園;第二期發展的為將軍澳市中心、坑口;第三期發展的為調景嶺。
將軍澳68區: 將軍澳137區規劃曝光 建新社區供14萬人住 132區填海建廠引入內地電力
以前將軍澳是人煙稀少的海灣,只有坑口村才有較多人口,另外在海灣北面盡頭有將軍澳村。 另一說法是,在明朝時候某位將軍敗走到今將軍澳現址,最後傷重死去。 後人為紀念這位將軍,除在原地安葬該將軍外,還把安葬地稱作「將軍澳」以作紀念。 清雍正八年(1730)陳倫烱《海國聞見錄》〈沿海全圖〉中的將軍澳、乾隆五十二年至嘉慶五年(1787–1801)的《海疆洋界形勢全圖》等,均記載將軍澳一名,可見將軍澳對於航運與海防有相當重要性。 將軍澳68區2025 據《說文解字》,「澳,隈崖也。其內曰澳,其外曰隈」,「澳」即水邊彎曲處,表示港灣,屈大均《廣東新語》亦謂「澳者,舶口也」。 將軍澳以「澳」為通名,符合地理特徵,也符合輿圖記載「可避颶風」的作用。
局方建議,將上述工程提升為甲級,若項目獲財委會批准撥款,將在今年下半年展開工程,並於2022年完工。
將軍澳68區: 【分拆上馬】將軍澳中央公園發展一開二 運輸署企硬加建停車場
以填料庫將被改劃為前設和契機,發掘大衆對未來發展的願景,將軍澳137區的規劃將利用地理優勢,配合人口特徵,來改善居住環境、交通、生活質素及康文設施等,達致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將軍澳的第一份分區計劃大綱圖草擬(編號S/TKO/1 – 表一)在1992年12月11日正式公開展覽,其規劃總面積已達1,716公頃,基本確立了將軍澳的發展界線,至今的規劃面積(編號S/TKO/21 – 將軍澳68區 表一)仍然依舊1718公頃。 西貢區議員張美雄指出,將軍澳居民多年來承受各項厭惡性設施,對居民造成困擾。 將軍澳南的中央大道為該區焦點所在,由將軍澳站向南伸延至新海旁的將軍澳海濱公園,兩邊將有露天茶座和服裝商店零售設施。
將軍澳68區: 政府部門
署方表示,計劃可紓緩區內泊車需要,及減低現有用地上的臨時公眾停車場取消後的影響,並同時滿足區內對休憩用地的需要。 署方又指,在建築工程方面,採用承建商「設計及建造」方式、加快招標程序等方法,節省工程時間。 局方又指,行人橋可改善將軍澳市中心南部,與日出康城住宅區之間的行人連通度。 翻查地圖,天橋的其中一個入口鄰近會德豐樓盤「MONTEREY」。
運輸署近日就興建地下停車場向城規會提交申請,擬於市鎮公園下發展兩層的地下停車場,可提供共395個泊車位。 局方於2005年完成「將軍澳進一步發展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議於將軍澳77區提供基礎設施。 第一階段建議的基礎設施,包括沿該堆填區斜坡底部、將軍澳市中心南部行人路及單車徑等共用橋樑。
將軍澳68區: 公園
將軍澳市中心一帶的尚德邨、唐明苑等在1990年代後期才開始入伙,並開始發現新填海區的不平均沉降問題。 調景嶺在所有居民遷出之後全數拆卸,並進行移山填海工程,而百勝角一帶尚未發展,現時將軍澳的發展主要是房屋及社區設施。 將軍澳68區2025 發展局強調,132區的填海及削坡比例未有定案,但承諾即使「削唔到坡」,最多亦只會填海25公頃,如果削坡順利,則有望減少填海面積。 在不影響工程時間表下,當局會盡量削坡而減少填海,將對附近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132區對出新造土地位置較偏僻,與最近的住宅維景灣畔約有1公里緩衝距離,較最初設計拉遠多200米。 對出土地將以低密度發展,只興建數幢約20米至60米高的低矮建築物,加上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軍澳─藍田隧道」,預料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道路網絡,相信可大大減低對當區居民的滋擾。
發局展文件指,於將軍澳第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將軍澳68區2025 文件又指,132區對出新造土地,位於相對偏僻地方,與將軍澳最近的住宅發展約有1公里的緩衝距離,由於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藍隧道,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的道路網絡,減低對當區居民滋擾。 直至2000年,此項發展計劃正式展開,初期規劃為高密度住宅區,當時唯一已落成的住宅為寶盈花園,其後因被批評密度過高而重新規劃為發展低、中密度住宅。 到2005年,政府順應大眾要求,物業地積比率會由原來的6.5倍,降至2至5倍,發展高度以階梯式向海旁遞減,住宅項目圍繞政府設施、中央大道、市鎮公園及將軍澳南海濱長廊而建。 到2012年11月,政府為增加私人住宅供應,放寬將軍澳南4幅住宅地發展密度,將地積比率提高0.3至0.4倍,令該批地皮單位供應共增433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