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麥徑9段行,行左15分鐘可以行到一個開揚既地方,眺望荃灣、九龍、青衣,甚至港島一帶既風景,又可以仰望大帽山山脈。 到達水塘後,左轉繞行水塘一周(如不欲行走水塘可直接橫過水壩往河背村)。 看見村屋便應離開水泥路進村,再走至停車場的小巴站畢。
- 沿山路緩緩向上走,經過小小的考驗後,山路便會逐漸寬敞開揚,四野的景色亦慢慢展現眼前。
- 由於這段家樂徑是一道環迴的山徑,所以起點和終點都在此處。
- 由元朗跑遊長莆,可以順路到馬鞍崗、河背村遊逛,看看錦田南部這幾條村落的歷史建築物,認識了三個客家姓氏,最後乘河背村小巴返回元朗。
- 馬鞍崗村由胡范簡三姓村民組成,河背村中「南勝堂」是三姓族人的堂口,也是處理村務的團體。
- 由雷公田巴士站起步,先要下降一小段斜道,再進入平坦的路段。
- 受專綫小巴發牌條件所限,即使滿載及沒有乘客要求前往錦上路站,此路線亦須繞經該處,營辦商更在車廂內張貼告示提醒司機及乘客,惟部分司機仍然直駛錦上路。
行到一個路口,有指示牌往河背水塘,行山徑同單車徑分開,但都係通住河背水塘。 最後落到山,行山徑同單車徑交匯後,往前一段有一個路口,住左手邊行就係河背水塘水壩。 依個水壩好似九龍水塘水壩差不多,但係山綠水清,是一個相當清幽既水塘,仲可以影唔少靚相添。 橫越堤壩到對岸,便是家樂徑的起點,此處有路可行往荃錦公路,需時大約3小時。
八鄉河背村: 服務時間及班次
靠右(左方為麥理浩徑,可通往田夫仔)行走自然教育徑,遇分岔路棄教育徑往甲龍古道。 不久左轉(沿古道往下走可達雷公田)踏上甲龍林徑。 下一個分支路口捨甲龍林徑左走河背越野單車徑。 藍田與油塘相隔一個港鐵站距離,用雙腳行風景又會如何? 繞過照鏡環山,登魔鬼山既近距離接觸軍事遺蹟,於視野開闊的魔鬼山看維港日落,於油塘離開。
河背水塘是一個位於大欖郊野公園的灌溉用水塘,只要沿河背水塘家樂徑走,就可以環繞水塘一次,而且全程只需1小時,好適合行山初哥或親子郊遊! 提提大家,行山都要保持社交距離,愛護環境,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由河背村小巴站出發,行一段斜路到河背露營場後,跟路牌指示行左路往終點雷公田(Lui Kung Tin),途中會經過清潭水塘。 提步後沿山徑南上接近二百三十五米山崗處,那已連接上大欖涌郊遊徑路段。 大欖涌郊遊徑西南往大欖涌水塘,本路綫依此郊遊徑回走,即向東北行,經公益植樹林坡下達大欖隧道八鄉公路交接處。 到有機農莊一遊,少不了暢遊田園、體驗農耕、做手作仔、嘗農家菜等,如果你想玩得開心,食得更有特色,不妨入元朗八鄉河貝村的迷你有機農莊。
八鄉河背村: 元朗村名一覽 2022更新
香港以「莆」為地名的還有大埔南華莆、粉嶺高莆,林村放馬莆等地。 相對鄰近鐵路交通及元朗市中心的十八鄉及錦田,八鄉及石崗的私人屋苑較少,保留較多鄉村。 現時區內設有八鄉北及八鄉南選區;而在1991至1998年間,區內只有一個區議會議席以八鄉為名;而1982至1990年,全區劃入元朗東郊選區。 1999年石湖塘村選舉村代表,居於村內的謝群生被拒參選。
- 水塘容量為50萬立方米,水壩呈S型,長約157米,高約17米,屬灌溉水塘,主要用作灌溉新界西北的農田。
- 穿過上水塘,40 分鐘後到雷公田農場鮮奶附近的生態園(Ecogarden)。
- 大欖涌郊遊徑西南往大欖涌水塘,本路綫依此郊遊徑回走,即向東北行,經公益植樹林坡下達大欖隧道八鄉公路交接處。
- 簡介:荃錦坳出發往河背水塘一段,輕鬆易行,而且景色優美,對住整個錦田十八鄕既景色,雞公嶺、大刀屻一帶山脈。
- 新界專綫小巴路線71,由棉記汽車轄下富和小巴(客運營業證編號12403C)營辦,來往元朗泰衡街及河背村,途經錦上路站及大欖隧道轉車站。
水塘容量為50萬立方米,水壩呈S型,長約157米,高約17米,屬灌溉水塘,主要用作灌溉新界西北的農田。 水塘中央有一個小島綠洲,環繞水塘一周有家樂徑,全長只有2公里,輕鬆地慢步45分鐘內可完成。 八鄉河背村2025 從青協有機農莊,您可以在5分鐘內走到河背營地,享受燒烤及露營的樂趣;亦可以走到河背水塘,觀賞曾被選為「郊野公園十大自然風景」之一的水壩美景。 河背水壩亦是河背水塘家樂徑的起點,此家樂徑道路平坦,走畢全程只需少於一小時,非常適合家庭和朋友遠足郊遊、探索香港郊野公園的生物多樣性。
八鄉河背村: 元朗日落行山路線🚴♀️ 元朗站 ➔ 山貝路 ➔ 橫水渡 ➔ 婚紗橋 ➔ 南生圍路 ➔ 博愛醫院
走到河背水塘家樂徑入口,環塘家樂徑變得平緩易走。 水塘環境清幽,筆者遊覽當日無風,偶然於陽光下親睹水塘出現天空鏡,甚感欣喜。 水塘S形水壩極富特色,塘中小島,以及畔塘林木,皆有其美。 河背水塘位於元朗八鄉附近,海拔250米高,被群山環抱。 水塘是灌溉水塘,屬於大欖郊野公園的一部份,水塘容量有50萬立方米,其S字型水壩為該水塘的一大特色。
八鄉河背村: 樓盤屋苑
蔭,十分適合怕太陽曬的朋友,而且全程下坡,難度不高。 但此路線部份為越野單車徑,需要留意單車上落,及尾段山徑草叢頗高,宜穿長褲。
八鄉河背村: 交通貼士:
河背村位於元朗八鄉之南,從西鐵錦上路站再轉乘新界專綫小巴71線,10分鐘便抵達河背村村公所外的總站。 河背村新建房屋漸多,但四周山巒起伏,環境仍算優美。 八鄉河背村2025 總站落車位置就在河背村村公所,左手面有一條寬闊石屎路,沿路直上。 途中會經過大欖越野單車徑,馬路也變得開揚,山下就是河背村。 前行約十分鐘來到了一個分叉口,旁邊就是河背營地,直行是往雷公田,右轉上山就是往河背水塘。
八鄉河背村: 聯絡我們
九十年代發覺村中竟然多了菲籍人士入住,這與大嶼山稔樹頭情況類似。 村中兩家士多為村民及旅人提供方便,村中專綫小巴經八鄉,以元朗墟為總站,途經錦上路輕鐵站,對外來往更為方便。 位於馬鞍崗村, 鳥語花香環境極美, 門口綠VAN往返錦上路西鐵站5分鐘, 步行大欖隊道口又得. 三房間隔包內置樓梯上天台 寧,靜又可望星空, 與三五親朋享受燒烤共享天倫樂, 細訴生活情懷. 三房間隔包內置樓梯上天台 寧,靜又可望星空, 與三五親朋享受燒烤共享天倫樂, 細訴生 … 八鄉河背村 八鄉位於盆地之中,被觀音山、大帽山、大刀屻、雞公嶺及大欖郊野公園等山頭所包圍。
八鄉河背村: 元朗:河背水塘家樂徑 [生活遊樂場 by Sophie 17/04/2019]
胡氏客家堂號安定堂,所以馬鞍崗有「安定世居」,而大欖涌村亦有一幢胡氏家祠「安定家塾」。 曾經跑遊過元朗十八鄉木橋頭村,也是由惠州胡氏客家人建成,木橋頭的後人分支到在鄰的鳳降村及田寮村。 馬鞍崗村由胡范簡三姓村民組成,河背村中「南勝堂」是三姓族人的堂口,也是處理村務的團體。 馬鞍崗村民日益繁衍,由馬鞍崗分支到河背及田心等地。
八鄉河背村: 路線資料
71線途經石湖塘,並以河背村近村公所為小巴總站。 此樓盤是位於錦田下輋村的新樓上車盤,景觀開陽緊路邊村屋,700呎三樓3房1浴間隔+700呎天台,共中層+露台+地下入車花園,只需不到600萬。 又鄰近大欖隧道,佔盡地利優勢,未來發展潛力可見強勁,實屬置業筍盤。 八鄉河背村 河背水塘家樂徑是初級行山路線,可以看到竹林和壯觀水壩之餘,而且2小時來回,輕輕鬆鬆就行完! 胡姓村民家鄉粵東惠州,遷入河背村已二百多年,開墾廣闊菜地,也曾植水稻農產品運往錦上路菜站收集。 八鄉河背村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河背村村民多移民英國,河背村後山河背水塘建成,水源被截,對務農帶來極大損失,亦為村民外移原因。
八鄉河背村: 路線:元朗隱世沾麵店 》 河背村 》 河背水塘 》 家樂徑 》台灣羅東肉焿番
元崗村可謂是極具香港特色的村落,相信無論是對孩子或家長都是難得一見的體驗,能更加了解香港本地文化。 此樓盤可謂是錦上路最平下復式,只售1000萬 !!! 此為簡約靚裝1400呎下復式樓盤,4房3浴格局,景觀開陽,環境清幽,可即買即住。 又鄰近大欖隧道,佔盡地利優勢,未來發展潛力可見強勁,實屬升值無限筍盤。 71號小巴除了可於元朗泰衡街總站乘坐外,亦可於錦上路西鐵站C出口對出的小巴站上車,但天氣好的日子,人多時,較大機會上不到車。 如果想趁假日約朋友或家人來一個輕鬆的郊遊,放鬆一下心情,以下就為大家推介一條簡單易行的行山路線!
八鄉河背村: 交通
香港著名竹林及藤王行山路線,由西貢經北港及茅坪是首選。 攜著背包遠行,聽著那共鳴聲,步行石砌古道幻想自己是古人,經竹林和到藤王兩大景點後,往馬鞍山大水坑站。 「阿姐」汪明荃曾留下足印,難度不比河背水塘高。 河背水塘的S型水壩和「港版嵐山竹林」成為打卡熱點有充份理由,這條香港初級、短程、親子行山路線,因樹木茂盛更為夏天之選。 八鄉河背村 由於河背水塘與清潭水塘的歷史相連繫,因此今次推介三塘連走,既不困難又有靚景。
佐敦谷公園交通方便,設兩塊草坪親子野餐曬太陽看紅葉,親子樂、拍拖打卡一流。 接上佐敦谷公園晨運徑約15分鐘抵平山山頂,靜候九龍東夕陽靚日落。 由佐敦谷登平山路程短和全程柏油路,是新手行山賞日落路線。 位於元朗八鄉南,西鐵新界專綫小巴線10分鐘便抵達外在新界24元。 河背水塘家樂徑 | 河背水塘行山路線 | 河背水塘交通 | 河背水塘行山 圖片來源:Glide 圍著河背水塘兜圈散步時,可以看見小橋流水的景色。 八鄉河背村 吃飽過後,就可以準備出發去行山~ 首先我們來到元朗的泰衡街,可以搭乘新界專綫小巴71線到河背村下車。
河背水塘曾入選為漁農及自然護理署的郊野公園十大自然風景之一。 當顧問公司在2004年初進行勘察時, 意外發現在近長江村一個路段及大江埔村另一個路段地下埋有一個宋朝市集遺址和一個明朝墳墓,各佔地約500平方米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證實發現宋代瓷器殘片 、明朝墓葬群及一個陶罐, 但在原址保護原則下不會主動進行挖掘,而路政署亦向元朗區議會要求改動原來的設計以免影響古蹟。 中國歷史教育學會主席梁炳華認為宋朝市集的發現有助了解香港在宋朝貿易的角色, 評估本地在歷史上的重要性。 )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一個鄉村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早於香港開埠以前已有新界原居民居住。 八鄉的名稱來源有多個版本,較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由於早期共有八條村莊,因而命名為八鄉。
八鄉河背村: 路線資訊
十字牌牛奶發源地,來自大嶼山東部聖母神樂院。 這條初級行山路線由愉景灣出發,經稔樹灣到神學院,經銀礦灣到梅窩作結。 八鄉河背村 既有歷史、海景、三個截然不同的沙灘,還有隱藏於美景下的倒數計時器。 水鄉大澳為又稱「東方威尼斯」,其棚屋、漁村風情在香港獨一無二。 若不登虎山,大澳一日遊是輕鬆郊遊路線,邊行、邊食、邊買手信外,同時了解數百年的大澳文化。 眾優合一 私家獨立樓梯由地下直上 天台玻璃屋已申報 企理觀裝修又慳番一筆 開揚景觀,與另一半見證良辰美景 3房一套 旁邊專線小巴 …
跑山式的舉動還是回運動場較為合適,別把戰火燃燒到大自然中。 元朗墟為著名新界鄉鎮,目前的元朗再不是昔日圓塱時代,車水馬龍好不熱鬧,久未涉足元朗墟者,重臨時如走進內地鄉鎮般,親切而又感陌生。 作為客人,等食之餘,亦可在園內自得其樂一番。 園子前開墾了大片農地,種植各種時令蔬果,例如:生菜、椰菜、白蘿蔔、紅蘿蔔、粟米、木瓜等,大部分以有機種植,喜歡的話,可以自行採摘,每斤只$12,比起超市所出售的有機蔬菜更新鮮、更便宜。 談到為何開設有機農莊及私房菜,園主貝先生表示,那是無心插柳的成果。
八鄉河背村: 服務時間
前行不久,左面便可看到港鐵八鄉維修中心;再行前少少,就是青年有機農莊。 只要繼續沿馬路直上至盡頭,很快便會到達河背水塘。 前往元朗八鄉河背村,可在西鐵錦上路站外的巴士站乘搭綠色小巴 71 八鄉河背村 號往河背村總站;或者在大欖隧道口的巴士站 ( 往元朗或九龍方向 ) 轉乘綠色小巴 71 號或新界的士往河背村。 新界專綫小巴路線71,由棉記汽車轄下富和小巴(客運營業證編號12403C)營辦,來往元朗泰衡街及河背村,途經錦上路站及大欖隧道轉車站。 八鄉下輋村位於粉錦公路旁邊,橫台山的北面,是一個有百多年歷史的村落,靠山而建,下輋村後面便是雞公嶺。
最後黎到河背水塘,水壩是影靚相既好地方,人煙稀少對影相黎講最好不過。 到了第二個分叉口,便是河背水塘的所在了,特色在於S型的水壩,好壯觀宏偉。 水塘中央的行人步道,很好拍有如置身台灣祕境。 屬圓形步道的河背水塘家樂徑(Ho Pui Reservoir Family Walk)全長 2.1 公里。 水塘起點設有靚靚牌坊,但遊人通常會行去水壩嗰邊起步,轉眼就企喺 S 形水上步道觀賞水塘風光。 左面就是河背水塘的水壩,入口左邊有一條小徑可通往壩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