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寒戰II》曾於西營盤站進行取景拍攝,期間劇組須在約凌晨2時才獲安排拍攝器材進入車站,直到清晨5時左右離開[39]。 西營盤中學 上述升降機全部設有兩邊機門,升降機抵達各樓層時,會先開啟其中一邊機門供𨋢內乘客離開,另一邊供乘客進入升降機的機門則稍遲開放,以疏導人流。 西營盤中學 二〇一五年港島綫西延綫全綫通車,方便該區街坊之餘更吸引了區外客到西區。
1874年,香港政府創立國家醫院,位於現時皇后大道西雀仔橋的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一帶,然而已重建為現時的診所而非原貌。 一是楊衢雲,輔仁文社社長,興中會首任會長,曾發動乙未廣州起義及惠州起義。 1901年1月10日傍晚,楊衢雲在中環結志街52號寓所遭清廷買兇射殺,中槍後楊送往國家醫院搶救,惟翌日不治,葬於跑馬地香港墳場,無字碑上刻有6348編號,有削頂的石柱以示死於非命。
西營盤中學: 月台類型
西營盤是香港最早發展區域之一,1851年因為太平天國的關係,大量中國難民的湧入。 當時政府為了安置這些難民,便開發西營盤一帶,屬香港第一個有規劃的住宅區。 西營盤巷裡特色一直為人稱道,目字形的街道,地勢由低至高數起,橫向的是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和「高街」,豎向的是西邊街、正街和東邊街,建築物樓下為街舖樓上為住宅。 西營盤中學 舊時是地勢愈高愈富有,住高街(第四街)的是家境優裕之人,再往上走如般咸道,就是半山區了。
- 另外,車站出入口以灰色及磚紅色為外牆主色,而出入口設計以小廣場、公園及梯級等設計手法與社區無縫結合,讓車站出入口融入社區之中,不顯突兀,亦貫徹了「社區車站」的設計概念。
- 西營盤站曾在1970年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出現。
- 第三街西東走向,西端起自薄扶林道69號B聖安多尼堂,東端至東邊街近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之西面,長約700米。
- 西營盤站鄰近多個西營盤及西半山住宅區,以及多所中小學,因此車站的服務對象均為學生及居住於西營盤以及西半山的居民。
- 舊贊育醫院大樓已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現時為多用途社區會堂。
- 一八四一年一月廿六日英軍登陸西營盤,是為現時水坑口街,到處荒蕪一片。
- [註 3]英國政府遂以優厚福利作招徠,從英國及其屬土招外籍醫療人員來港,又在1892年於西營盤興建寬敞的國家醫院護士宿舍。
一八四一年一月廿六日英軍登陸西營盤,是為現時水坑口街,到處荒蕪一片。 時年五月,據《香港憲報》公布的人口統計,當時西營盤約有7,450人。 因位處海邊、山勢陡峭,軍事優勢顯然,香港政府選擇西營盤作為英軍軍營,為來自印度的孟加拉志願軍駐紮,有八百名印籍士兵。 西營盤站於首份建議香港興建地下鐵路的報告書《香港集體運輸研究》(1967年發表)中已經提及此站為港島綫的中途站,當時建議將車站設於忠正街與桂香街之間的皇后大道西地底。 B3出口因地質問題而需使用凍土挖掘法建造,使工程進度滯後於車站其他部份,該出口因而未能如其餘出口般隨西營盤站啟用而開放。
西營盤中學: 列車服務時間
李良去世後,李陞就成為族中領袖,進軍房地產市場,參與政府的填海計劃,開發李陞街和高陞街等。 1889年英資地產公司置地成立時,李陞成為該洋行的股東兼董事,於港府和清政府間左右逢源,故此李陞對西營盤的發展的影響莫大。 市區重建、西區海底隧道落成(一九九七年通車)及港島綫西延(二〇一四年尾通車),更加劇其變,地產商不斷在西環覓地建豪宅。 現時西營盤獲歷史建築評級的戰前民居只剩3幢,包括德輔道西207號、餘樂里10號及堅尼地城青蓮臺9號。 建於一九二一年,曾作商號和住宅,一九三四年時曾是廣利蓆莊舖址,一九八五年改為勵豐釀酒公司,公司雖已結業,但店前仍保留其標誌;其餘兩幢則分別建於一九三六年及一九二〇年代。
- 香港基督教崇真會救恩堂則座落於西邊街與高街交界,一八五二年,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成立,由瑞士巴色差會之宣教士所創。
- 一九二二年西約華人公立醫局旁建成舊贊育醫院,提供西醫接生。
- 建於一九二一年,曾作商號和住宅,一九三四年時曾是廣利蓆庄舖址,一九八五年改為勵豐釀酒公司,公司雖已結業,但店前仍保留其標誌;其餘兩幢則分別建於一九三六年及一九二〇年代。
- 而「西營盤站啟用前特別折扣優惠」亦於同月29日起結束。
西營盤站興建在地下洞穴內,車站C出口至大堂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約50米,代替金鐘站(深43米)成為全香港第二深的洞穴車站,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70米)[註 1][3]。 基於大堂與山上出口路面的地勢差別極大,此站B1出口與C出口共設8部高速升降機連接兩層,詳情請參閱「升降機專用出入口」段落。 另外,此站全數出口皆以較長通道連貫大堂,當中A出口之行人隧道較香港大學站C2出口長,乘客需要步行一段時間才能到達該出口。 從南到北是高街、第三街、第二街及第一街;從西到東是西邊街、正街及東邊街。 港鐵於清晨5時40分左右開放西營盤站的A1、A2出口,及在車站大堂由港鐵高層及中西區區議會主席葉永成舉辦啟用及剪綵儀式。 西營盤中學2025 當日有大批市民及鐵路迷乘搭由堅尼地城站開出、停靠西營盤站的頭班列車[25]。
西營盤中學: 車站結構
西營盤站啟用時,港鐵預計該出口可在2015年底啟用,但最終未能兌現承諾。 西營盤中學2025 該公司一度在2016年3月16日向港鐵友禮會會員發出電郵,指B3出口能於3月20日啟用,惟電郵最終撤回。 最終B3出口於2016年3月27日上午10時起啟用,除該出口之升降機尚未能同時投入服務外(最後在同年6月25日投入服務),西營盤站所有建設工程至此終告完成。 西營盤站建於在西營盤住宅區下方岩石地層開挖的大型岩洞內,其建造方式與太古站類同,成港鐵網絡中第三個有此設計的車站,[4]乘客從車站大堂之非付費區通道可清楚到觀察到其拱頂設計。 車站主體共設兩層,上層設車站大堂而下層為月台,並以較長行人隧道連接大堂與各出口。
西營盤中學: 車站臨時關閉
須留意的是,B2出口實際上只是通往B1出口升降機的扶手電梯,並不直接連接車站。 除票務設施外,其車站大堂閘外區域車費尚設有商舖七間,以及自動販賣機、銀行櫃員機等自助設施;閘內則設客用洗手間。 乘客可經閘內區域的四條扶手電梯、兩條樓梯和一部升降機往來大堂與月台之間。 德輔道西本來稱為寶靈海旁西,是第4任香港總督寶靈所倡議的寶靈填海計劃下的產物。 德輔道西東面連接干諾道西,前稱為三角碼頭一帶,經過海味店雲集的上環和西營盤,至屈地街一帶止,西面連接的堅彌地城海旁。
西營盤中學: 出口數目
西營盤巷里特色一直為人稱道,目字形的街道,地勢由低至高數起,橫向的是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和「高街」,豎向的是西邊街、正街和東邊街,建築物樓下為街舖樓上為住宅。 高街盡頭為國家醫院外籍護士宿舍遺址,建於一八九二年,建築物設計富殖民地風格,外圍是拱形長廊及護土牆,斜尖屋頂蓋以瓦片。 由於當時香港極缺醫療人才,普遍華人的醫學常識貧乏,生病時多到廟宇祈福,以香爐灰當藥。 [註 3]英國政府遂以優厚福利作招徠,從英國及其屬土招外籍醫療人員來港,又在1892年於西營盤興建寬敞的國家醫院護士宿舍。
西營盤中學: 車站大堂方向設計出錯
至於堅尼地至上環一段,則因客量不足及存在技術困難而未有展開工程。 第一街西邊連接薄扶林道,而東邊連接東邊街,長約250米,北部門牌為單數及在山坡上較低的位置。 港鐵在2015年3月21日上午11時至中午12時30分於西營盤站舉行「港島綫西延感謝日」,感謝各界對港島綫西延的支持,獲邀人士可以出席。 而同日下午2時-4時30分,車站舉行開放日予公眾參觀[22],市民可從A1出口及C出口進出車站,以及可從B1出口離開車站。
西營盤中學: 歷史與發展
高街原稱第四街,單線行車,可容小巴及私家車由東至西走向,有一行收費咪表路邊泊車位,兩邊有行人道,西端連接薄扶林道,東端則連接般咸道,長約700米。 西營盤中學 另外,在英国的牛津大學亦有一條同樣是東西走向的同名街道高街。 西營盤中學2025 你使用字詞「西營盤」去搜尋香港的中學、小學、幼稚園及國際學校,我們找到 10 間學校符合搜尋條件,以下顯示每間學校的基本介紹,點擊連結會加載學校的詳細資訊頁。
西營盤中學: 列車服務
及至一九四一年,建築物不再作外籍醫療人員宿舍之用[7]。 至一九六一年,青山精神病院落成後,院舍遂改作日間精神科門診部。 一九七一年以後,建築物閒置,直至九十年代,政府決定保存其外牆,現只留下麻石外牆和迴廊立面,內部則改建為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 值得一提的是,於1980年代政府已預留數個西港島綫出入口,當中包括面向德輔道西、位於港健醫療中心的位置,即現時的A2出口,而當年其餘預留出入口港鐵均沒有使用。 同時,由於早年設計預留出入口時西營盤站的選址與現時不同,故現時的A2出口其實只應用了預留出入口結構的一部分,預留結構經過改建後,未有用作出入口的部分已由加建的牆身分隔[20]。
西營盤中學: 車站象徵
西營盤其他碩果僅存,獲保留的評級建築多為公營機構、教堂。 不少街舗小店紮根多年,與街坊鄰里要好,但終難敵業主大幅加租,遭新遷入的餐廳與酒吧取代。 西營盤中學2025 由於B3出口的延誤,而且B1、B2出口亦未能及時完成,港鐵於2014年11月11日宣佈採用後備方案,即西港島綫會在同年12月通車,但只開放香港大學站及堅尼地城站,初時列車不停西營盤站。
西營盤中學: 車站佈置
難民當中包括一批富有的華商,這批華人富商與清廷及當時殖民地政府關係密切,其中最為重要的人物要數李陞。 李陞早年活躍於西營盤一帶,政府開始發展西營盤時,李跟隨大哥李良來到香港創業,並於一八五七年在西營盤一帶大量買地。 除了興建碼頭、倉庫、開設銀號,還有轉賣土地和房產賺取巨額利潤[5]。
西營盤中學: 出口
西營盤半山是香港第一個有規劃的住宅區,街道布局呈目字形,而西營盤北則臨海,土地大部份是填海而成。 因此港鐵亦宣佈於西營盤設有3個港鐵特惠站,藉此鼓勵該區市民使用香港大學站及上環站乘搭港鐵,直至西營盤站啟用為止。 乘客在入閘前於店內的特別折扣自助機用八達通拍卡,並在同日內由香港大學站或上環站出發乘搭港鐵便可自動享有折扣優惠。 西營盤中學2025 成人八達通的折扣優惠為港幣2元,小童、長者八達通,及註有「學生身分」或「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的折扣優惠為港幣1元。
西營盤中學: 出入口與車站大堂距離長
而至於連接奇靈里的B3出口因挖掘時遇到不少阻滯,所以由原先預計啟用日期為2015年底,不斷拖延至2016年3月。 港鐵車務營運主管李聖基稱由於該出入口位於泥土鬆軟,需要使用較花時間的凍土挖掘法,以至進度有所延誤[11]。 而於B3出口施工期間,B1/B2出口站內的升降機大堂末端設置了臨時圍板分隔工地,以確保車站運作及人流不會受到工程影響。 港鐵曾於2016年3月16日發出電郵,指該出入口將於同月20日正式啟用。 西營盤中學 然而出入口最終於同月27日才啟用,而出入口升降機則延至同年6月25日啟用[12]。 由於西營盤站選址受半山地理及周邊地區發展成熟所限,出入口也難以覓地設置,車站連接A出口的行人通道長達約260米,乘客須步行4分鐘才能到達車站大堂,對乘客尤為長者極為不便,更有乘客反映因而喘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