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三度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及兩度奪得「最佳女配角」,以《血觀音》獲得第54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殊榮。 全語言閱讀先讓小朋友觀察封面和問問題,這環節很重要,是引導孩子運用已知的知識和經驗來猜測故事的發展。 韋惠英 而且我們可以問孩子關於作者、畫家和出版社的名字,讓他們知道每本書都有作者、畫家和出版社,鼓勵他們日後自己創作(畫或寫)、「出版」故事。
主要因為小朋友三歲以前的語言能力尚未成熟,很多事無法以語言碼來記錄,三歲後他們大多可以用語言表達一個完整的故事,包括開頭、經過、高潮和結果。 韋惠英 大家小時候讀書都是先學字,然後詞語,再學句子,這是「正三角形閱讀」方法。 傳統的全語言故事有《三隻小豬》,它的一個特點就是重複的故事情節和句式。 由幼稚園升上小學,小朋友要學習的中文詞彙隨即大增,每天的功課和每星期的默書,必定是最令家長頭痛的敵人。 大部分家長都會透過死記硬背、重複抄寫,務求令孩子記熟生字。
韋惠英: 香港百人,拾掇那段童年歲月──從《香港百人童年》說起
她又指,有很多分別細微的字,如「特、持」、同一筆劃的字如「石、右」,用《中文字母寫字口訣》就不容易混淆。 例如「特」的第一個中文字母口訣是「撇」,「持」的第一個中文字母口訣是「十」;「石」的中文字母口訣是「橫、撇、口」,「右」的中文字母口訣是「叉、口」。 這樣教兒童寫艱深的字、筆順、筆劃容易混淆的字,就事半功倍了。 韋惠英 另外,陳耀良先生研發出21個中文字母的動作,以「打功夫,學中文」來提高孩子童學習的興趣。 例如「點」是用右手單拳向前打出;「捺」是用左手從左上方伸直撥向右下;「十」是雙手在胸前作十字形態;「圍」則是雙手伸向前方,圍成一個大方框等等。
這間學校,設備簡陋,校舍主要由幾間平房湊合而成,學生人數不多,入讀的,大抵都是居住在附近的孩子。 我念完初小學三年級後,便轉到另一所佛教學校去,升讀高小。 舅舅在石屋外較高的山坡上,築了一個水池,用作儲存雨水,還安裝水喉管道,將水引入屋內使用。 這是我有生而來,第一次跟死亡擦身而過,初嘗險死還生的滋味。 對於徵文活動,各方友好反應熱烈,至2021年5月截稿之時,他們收到的文章,竟逾120篇,其後結集成書——《香港百人童年》,已於去年12月底出版。 在2016年电影《幸运是我》中她饰演一位患上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赢得第三座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奖。
韋惠英: 電視節目嘉賓
近年很多中產家庭讓小朋友先從英文開始學習,小朋友喜歡英文故事,而不喜歡看中文故事。 在語言學習方面,起初學習中文比英文困難,到最後卻是中文比英文容易。 小朋友日常與長輩溝通,或大人警告他們「小心過馬路」,下意識都會用中文,由此可見得母語的重要。 因此我們希望小朋友先進行約半年的中文學習時間,再開始學習英文,這樣做自然就會學到兩文三語。 惠英紅,BBS(Kara Wai Ying Hung,1960年2月2日—),香港女演員。 已故香港武打演員惠天賜的妹妹,曾為香港电视廣播有限公司及香港电视網絡合約女艺員,現為英皇電影旗下合約藝人。
公開試非但影響了基礎教育,連教科書的編寫、校內測考及功課也受到影響,設計都普遍參照TSA(BCA)題型。 台灣及內地在小學階段都是沒有公開試的,初中升高中篩選試,教師才教考試技巧,但至少在之前的小學、初中的九年教育裡,學生都在學習正規的閱讀方法,奠定閱讀的基礎。 學習母語是由「聽」出發,嬰兒自出生聽媽媽唱誦兒歌,是語言發展中最重要的一部份,父母可以透過音樂和小朋友溝通。
韋惠英: 電影
他本來也是個鄉間富戶,移居香港後,為了生計,當起小販來,每天騎着一輛「雪糕單車」,到處去賣雪糕、雪條。 這種單車經過特別的設計,後輪大前輪小,車身與放置雪糕的冷藏箱連成一體,據說在三十年代已開始流行,及五、六十年代,在街頭巷尾、泳灘和公園都可見其蹤影。 那個年代的人,談到雪糕小販,不知能勾起多少美好的回憶。 直到6歲那年,因為要入學讀書,我返回自己的家,跟父母一起生活,住在大窩坪平房區,一列列花崗岩建成的石屋,築在畢架山腰的斜坡上。
- 「歲月逝、忽若飛」,40年彈指而過,兒協即將邁向不惑之年,為慶祝建會四十周年,他們計畫舉辦連串的紀念活動,出版文集是重點項目之一。
- 1984至1985年間,曾改藝名為「文雪儀」,後回復使用「文雪兒」。
- 她18歲出嫁,帶來陪嫁婢女,事事不用操勞……寧靜舒適的小樓,偌大的果園中,滿是龍眼、荔枝樹,還有大片的農田耕地……說不盡的前塵往事,如煙逝去。
- 主要因為小朋友三歲以前的語言能力尚未成熟,很多事無法以語言碼來記錄,三歲後他們大多可以用語言表達一個完整的故事,包括開頭、經過、高潮和結果。
- 我嚷着要抱他,父母當然不允,也許是恐怕我抱不穩,把襁褓中的寶貝兒子掉在地上。
我們不要求學生背口訣,在最後一堂會教家長如何用《中文字母寫字口訣》書和動畫,跟小朋友一起學寫生字。 有一位媽媽心急要孩子及早學英文、普通話和簡體字,把兒子送去英基國際學校,直到一天小朋友不肯上學,因為他聽不懂老師的話。 媽媽只好把他轉讀主流的幼稚園,但是他在離開英基前,只懂寫中文的一二三四五,很難追上課程,只好又把他轉讀Happy School,後來發覺他有輕微的讀寫障礙,來上「中文字母寫字口訣」班,他才學懂寫字。 這個小朋友記性很好,一旦遇上不認識的字就會把動畫找出來看和聽口訣,當小朋友寫到字,告訴媽媽他可以寫到句子時,母子二人都很有成功感。
韋惠英: 電視劇(佳藝電視)
最近有家長反映,識字量多不但可以協助學習中文,對學習數學、常識等其他科目也有幫助,因為這些科目裏的字有可能比中文科的還要艱深。 小朋友的第一本書應該是故事書,而不是教科書,教科書是以後的事,用來完成考試和測驗,所以我們更要在學齡前令小朋友覺得看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文雪兒父親張玉成為來自山東的京劇演員[3],到香港生活只能改為投身粤剧做武师[4]。
韋惠英: 韋惠英:如何在學前為孩子打好讀、寫中文的基礎
2014年4月13日,惠英紅憑藉《殭屍》一片,榮獲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項,她更藉着此次機會,感謝同業与家人的支持。 1978年,佳藝電視宣告倒閉,文雪兒隨著名監製蕭笙轉至麗的電視。 其古裝美女角色形象深入人心,1978年《浣花洗劍錄》一劇,文雪兒与張國榮分別飾演男女主角,成為轟動一時的熒屏情侶組合。 隣居之中,有一位伯伯,是母親的同鄉,我稱他為「三公」。
韋惠英: 中文科為何成DSE「死亡之卷」?(韋惠英)
腦科醫生黃震遐教授透過視覺和口訣(即同時使用左右腦)歸納出21個「中文字母寫字口訣」來教小朋友學寫字:以動畫來訓練視覺,以口訣訓練聽覺,以打功夫配合大肌肉記憶,以書空、抄寫訓練小手肌的記憶。 黃教授的21個中文字母寫字口訣第一行是常見的「點橫豎撇提捺」,第二行是「十叉彎角尖」,第三行是「紐轉帽兜廠折」,第四行是「串口日目圍」。 常聽說很多小朋友有讀寫障礙,但我發覺只有少數是真正的讀寫障礙患者,例如我們去年開辦兩個讀寫障礙班,發覺9名學生中,真正因天生障礙(有視覺空間認知、小手肌控制及手眼協調障礙)而有寫字困難的,只有一名5歲的幼童。 中文字是視覺文字,眼部肌肉弱自然讓他們難以認字及寫字。 例如「特」和「持」只差一撇,小朋友容易寫錯,但如果用口訣的話便不會出錯,因為「特」的第一個口訣(筆)是「撇」字,「持」字的第一個口訣(筆)是「拾」,又如「石」字和「右」字,「石」的口訣是「橫撇口」,「右」的口訣是「叉口」。 中文字寫錯第一筆便錯了,但只要用口訣幫助記住筆劃就不會出錯。
韋惠英: 香港小母牛董事局
美國Vanderbilt University 韋惠英 George Peabody 韋惠英2025 College圖書館管理學碩士。 曾任公理書院中學教師、香港小童群益會圖書館程序幹事、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總編輯、香港朗文出版(遠東)有限公司雙語出版董事。 韋惠英 小朋友同樣喜歡繪本,有家長來跟我說,買了很多繪本給小朋友,但發覺小朋友沒能從中學到多少字詞、句子。 原因在於繪本的主要構成是圖畫,作者為了展現豐富的故事而使用了比較複雜的句式,所以繪本的主要功能是作者和畫家透過圖畫講故事,傳遞信息,而不是識字。
韋惠英: 電視劇(無綫電視)
黃教授經20年的研究,把4萬個漢字從字形拆解,歸納為21個中文字母,配上口訣,2012年與陳耀良先生編寫出《中文字母寫字口訣》。 這些中文字母是字的關鍵、最顯著的要點,讓我們認得字是由哪些部分組成,拼湊在一起時的道理就跟英文字由26個字母組成相類似。 韋惠英:不是,小朋友只是在最初的階段需要使用口訣,學會了自然不用口訣。 例如,他們已經學會「點點提」是「三點水」,那就不用再說「點點提」,而是說「三點水」。
韋惠英: 電視節目
一顆顆的雞蛋,捧在手心,暖暖的,摸下去,薄薄的蛋殻軟軟的,彷彿一戳即破。 外婆吩咐我,雞蛋生下來,就要盡快拾好,否則,母雞會將蛋踩破,為什麼? 年代久遠,一籃子的依稀彷彿,仿如碎片,編織成我的童年。 「歲月逝、忽若飛」,40年彈指而過,兒協即將邁向不惑之年,為慶祝建會四十周年,他們計畫舉辦連串的紀念活動,出版文集是重點項目之一。 何紫、阿濃、韋惠英、嚴吳嬋霞遂發起,籌備成立一個兒童文藝團體,以開展有關的工作。 籌建的成員還包括陳淑安、何良懋、張浚華、蕭芳芳、單慧珠、陸趙鈞鴻等。
韋惠英: 電視劇
當孩子認識的字多了,可以簡化,例如看到「香」字可直接說成「禾日」,不用再細分成「撇十尖日」。 在1980年12月,15個文化機構,加上19位文化教育工作者,聯合發表了「關注少年兒童的精神食糧」呼籲書。 至1981年1月,第八屆青年文學獎舉辦「展望八十年代的香港兒童」研討會,會後,一群志同道合的與會者,有感於問題的迫切性,認為當前之急務,就是將關心兒童精神生活的熱心人士團結組織起來,為培育兒童的心靈健康而努力。 想當年,我們沒有什麼玩具,參與最多的,就是五花八門的集體遊戲,透過活動,學會如何與人合作、互動,還學懂了如何面對失敗,重新站起來。
韋惠英: 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
倪惠英(1956年—),女,漢族,湖北武漢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粵劇演員,廣州粵劇院有限公司院長、董事長、藝術總監,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中國共產黨黨員,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廣東地區代表。 1984至1985年間,曾改藝名為「文雪儀」,後回復使用「文雪兒」。 文雪兒為麗的電視与亞洲電視效力至1986年,息影一段時間,1989年復出轉至無綫電視,但在無綫參演五部電視劇和兩部電視電影,加上外間的兩部電影後,便在1991年息影退出娛樂圈。 那些年,學校功課不多,完全沒有讀書壓力,中午放學後,回家吃過午飯,做完功課,通常就往外跑,跟鄰居的小孩混在一起,在附近的山間、溪邊流連,捉蜻蜓、採野花……直到日落西山,才回家去。 伯伯為人豪爽,不拘小節,有時會帶回賣不完的「蓮花杯」,請我們一嚐雪糕的滋味。
世事無常,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豬和雞幾乎死光了,迫使舅父結束了農場的生意。 他跑到沙田火炭何東樓村附近,在山腰搭建了一間石屋,讓我和外婆住進去,而他,卻跟舅母搬到別處,繼續營生。 兒協理事於2020年底開始,廣邀各界朋友執筆為文,寫下個人童年生活的點滴,藉以反映當年的社會環境、學校情況……讓新一代的年輕人,對祖父母、父母輩的兒時生活、社會境況有所認識。 群策群力以竟事功,在大家努力下,兒協於1981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參與的會員,來自各界專業人士,包括教育、出版、文學、音樂、舞蹈、美術、影視、圖書館及社工等。 幸好得家人及好友的開解和支持,惠英紅終于能夠成功地克服心魔,并于2005年宣布再度復出香港娛樂圈[4][5]。 除參演電影外,她亦加入香港無綫電視(TVB),其後參演過多部膾炙人口的電視劇。
韋惠英: 電視單元劇(香港電台)
我當時只有8、9歲,似懂非懂,隱約感受到她底情緒的鬱悶。 永遠忘不了,爸爸陪着媽媽,手中抱着嬰兒,走進來的那一幕。 我嚷着要抱他,父母當然不允,也許是恐怕我抱不穩,把襁褓中的寶貝兒子掉在地上。 每天聽到母雞咯咯地叫,外婆便喚我立即跑到雞舍那邊,拾起剛誕下來的雞蛋。
我推薦這本由李俞秀瞬(前教育學院音樂教育講師)編寫的《樂樂樂無窮》,此書以so fa mi為主音,家長可以在小朋友睡覺時,或是空閒時播放CD給小朋友聽,作為背景音樂協助小朋友的語言發展。 另一本推薦的是陳淑安著的《手指腳趾搖》,家長可以一邊和小朋友玩,一邊唱兒歌,例如在玩遊戲、換尿片時播放CD。 唱兒歌有助小朋友聽、說的發展,而一首好的兒歌也有很多含意,例如透過《五隻小鳥在樹上》這首歌,小朋友可以學習到方位、數字及品德。 我們希望小朋友從出生到上小學都可以聽這些兒歌,大人學會以後可以唱給他們聽。 漢字的特點是形音脫節,一半字都無法從字形找出讀音,例如「香」字由「禾」及「日」組成,但兩字的讀音不能組成「香」的讀音,無論是聽、寫,要索取相應的字都比拼音文字(如英文)困難。 所以傳統教孩子寫漢字的方法,是透過重複的抄寫、默書,迫使他們牢記字形、筆劃,可是這都讓孩子討厭學習中文。
韋惠英: 香港百人,拾掇那段童年歲月──從《香港百人童年》說起
2015年,惠英紅憑藉電影《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榮獲提名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同年首度擔任第一女主角的港劇《我阿媽係黑玫瑰》於HKTV網上首播,並憑該劇入圍第一屆高登艾美獎最佳女主角、HKTV Fans Club投票活動最佳女主角(入圍最後六強)等獎項,此為她首次獲得視后的提名獎項。 2013年,惠英紅與王維基旗下的香港電視網絡(HKTV)簽下一年劇集合約,首部作品为《我阿媽係黑玫瑰》,並於劇中首度擔任第一女主角。 同年,她更憑藉《結婚那件事》獲得第一届金箏獎最佳女配角。 2010年,惠英紅演出的TVB電視劇包括:《鐵馬尋橋》及《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其精湛演技深受觀眾一致的肯定和認同,因此不少劇迷認為她能夠問鼎2010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女配角」奬項。 最终她憑藉《鐵馬尋橋》獲得提名,旋即成為大熱門,並入圍最後五強,惜最終竟敗給陳法拉,赛果被電視觀眾大罵造馬,自此她暫停為TVB拍電視劇長達8年。
韋惠英: 中文科為何成DSE「死亡之卷」?(韋惠英)
此外,跳飛機、拋手巾、二人三足、123紅綠燈、扯大纜(拔河)……數之不盡,都是當年流行的遊戲。 韋惠英2025 遊戲之中,我最愛的,就是「拋手巾」,相信很多朋友都玩過。 這個遊戲,主要訓練我們的反應和警覺性,如果輸了,便要表演一個節目,或唱歌、或講故事。 此書作者眾多,既有大學教授、教育工作者、前立法會議員,也有從事文藝創作的文化人,還邀得陳耀南教授、丁新豹博士撰寫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