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6日,一名老婦入住內科隔離病房,家人質疑醫護人員未及時察覺其病情惡化,入院兩日後逝世。 8月14日晚上,病人家屬指病人氣促,護士到場時監察儀器如常發出警報,翌日早上8時半和9時半,職員確認病人正常,但10時14分護士例行檢查時發現其心臟停頓,最終不治。 2011年5月25日,一名產婦投訴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剖腹分娩之後嚴重漏尿,最後在10月19日向急症室求診,經轉介檢查,才發現原來膀胱在剖腹分娩時被割穿。 威爾斯腫瘤科 威爾斯腫瘤科 2007年2月,兩名放射治療師,為一名58歲患上肺癌的男子進行放射治療時,涉嫌違反指引,其中一人沒有做好監察工作,結果治療中心點偏差4厘米,病人原本健康的右肺受到放射治療。 此外,五宗BA.2.12.1個案源頭不明,兩名患者居於北角,其他分別居於跑馬地、何文田及東涌。 醫生說,可以做手術切除腫瘤:「我問醫生要排幾耐,佢話『唔知幾耐』⋯⋯等嘅期間當然係好驚啦,結果等不到,去咗私家醫院做(手術)。結果是兩個多月後,政府醫院先打俾我話可以做手術。我手術都做咗啦。」周太說,兩個多月時間等做手術實在太遲。
- 翌日(廿三日)早上八時再度入院,經過分流程序,約三個小時後才做X光檢查,證實是肺炎,直至傍晚六時,院方才注射抗生素,惟四十五分鐘後其病情急轉直下,神志迷糊、血壓急降、心臟更一度停頓近十分鐘,轉送深切治療部搶救。
- 第二期重建計劃包括在2018年至19年分階段拆卸4座職員宿舍(A、C、D、E座),用作興建一座新住院大樓,現時位於舊大樓的兒科、婦產科及腫瘤科將率先遷入,新大樓落成後將可提供額外約450張病牀及16間手術室。
- 本院腫瘤科由原設於瑪麗醫院、伊利沙伯醫院、瑪嘉烈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屯門醫院的五間兒童癌症中心合併而成,為所有於本港公營醫療系統中的癌症及複雜血液疾病兒童提供診斷及治療。
- 屯門卓爾居海港酒家昨再增3名食客中招,共有36名食客及4名緊密接觸者確診,當中兩名食客正是富泰護理安老院員工。
- 威爾斯親王醫院臨腫瘤科男女混合病房多一名護士和一名病人服務助理確診,群組累計有八名病人和職員確診。
- 對於實體癌,通常需要到跨專科團隊治療,涉及手術、藥物治療及/或放射治療,而每種治療方法都由不同的專科醫生主理。
- 2011年8月26日,一名老婦入住內科隔離病房,家人質疑醫護人員未及時察覺其病情惡化,入院兩日後逝世。
2007年6月15日,21歲血癌女病人呂巧琳,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化療注射,女醫生梁錦雪錯誤將只可作靜脈注射的針藥長春新鹼(Vincristine)打入脊髓,導致呂巧琳昏迷,22日後不治去世。 2010年5月,案件於死因庭聆訊,涉案打錯針的梁錦雪醫生於死因庭哭著向死者的父母致歉。 梁錦雪醫生供稱沒有留意裝有長春新鹼針筒上的標籤註明僅供靜脈注射,也不知道此藥經脊髓注射會致命。 2010年5月14日,死因庭裁定呂巧琳,在威爾斯醫院接受化療注射打錯針,是死於不幸。
威爾斯腫瘤科: 屯門 - 屯門醫院癌症病人資源中心
威爾斯親王醫院腫瘤科 威爾斯腫瘤科2025 面對藥物註冊的困局,有資深藥劑師提出了3個改善註冊及用藥制度的方向性建議,不但能讓病人得到更快用藥的機會,對監管機構以致藥廠亦都有利,締造三方共贏的勝局。 吳教授是神經病理學家,世界衛生組織神經腫瘤分類共識專家組專家,參與製定世界衛生組織的2007 年WHO 神經腫瘤新分類。 吳教授1982年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相繼獲得英國皇家病理科醫學院榮授院士,澳洲皇家病理科醫學院榮授院士,美國病理科學院院士,愛爾蘭皇家病理科學院榮授院士,香港病理學院院士,香港醫學科學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其後她曾作出投訴,「而家每年都要返去覆診兩次,態度係好咗嘅,間唔中一次會畀說話我聽,但依然唔肯做手術,粒瘤係個胃附近,雞蛋咁大」。 屯門卓爾居海港酒家昨再增3名食客中招,共有36名食客及4名緊密接觸者確診,當中兩名食客正是富泰護理安老院員工。 威爾斯腫瘤科2025 我們能預見到電療的中後期,病人的食量會減少,所以在電療之前(特別是根治性的治療),要特別多進食,增強體質,儲備足夠營養和資源,即使是消瘦的時候也有一定的儲備。
威爾斯腫瘤科: 癌症病人資源中心地址:
現在的技術已經進步很多了,為什麼以前治療鼻咽腫瘤的後遺症會這麼嚴重呢? 是因為機位的供應十分緊張,所以每一次的劑量都相對重,令治療的時間縮短。 威爾斯親王醫院第一期擴建計劃於2006年7月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正式提升為甲等工程項目及批准撥款,撥款數目為18億8210萬港元,其中大約16億元為建築費用,餘額用作儀器及家具設施預算。 「新昌有利聯營」獲聘為承建商,工程採用鑽樁技術,避免引起巨大聲浪及影響環境。
中心亦為病人設置化療室,室內環境舒適寬躺,並設置影音器材和化療藥物製作室。 中心也為病人提供支援服務,例如心靈和情緒輔導,食療輔導及協助病人與其他互助小組聯絡等。 病人當時左手五指嚴重受創,其食指被完全切斷,中指及無名指血管及神經亦被切斷,需進行緊急手術,接駁斷指及修復受傷血管和組織。 至晚上約10時半,手術室護士交更期間發現膠盒內並無斷指,即時在院內進行搜索,至凌晨1時30分於手術室棄置物品中尋回斷指,斷指當時被原有的外科手套包裹。 2005年8月,一名電器技工,因心律不正,到威爾斯親王醫院進行手術,疑因醫療疏忽,無法診斷出其心室壁有孔,及時進行治療,使他仍然昏迷,還有慢性腦缺血的危機。 首先,院方為李進行無線射頻熱療法和電學診斷檢查時,未有採取合適和安全措施,同時也沒有依足正常程序,為李施行心包穿刺術。
威爾斯腫瘤科: 專科門診中心
Bowtie 威爾斯腫瘤科 (「保泰人壽」)是持牌人壽保險公司及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致力於填補健康的保障缺口。 Bowtie 透過創新科技及醫療專業,提供零中介、免佣金,更方便的網上平台,讓客戶隨時隨地獲得「自願醫保計劃」產品報價、核保及索償服務。 而我們的醫生、放射治療師及物理學家團隊正緊密合作,為治療方案進行各樣的測試及覆核程序。
威爾斯腫瘤科: 病人及家長
醫院同時設有包玉剛爵士癌症中心及包黃秀英女士兒童癌症中心,提供先進的癌症治療設施,推行癌症研究和教育;而賽馬會創傷及急症中心亦為受創傷及情況危急的病人提供綜合緊急醫療服務;醫院的專科門診為李嘉誠專科診所。 此外,威爾斯親王醫院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並附設產科學校為護士進行培訓。 即使她拿出相關資料,醫生亦只是說:「總之,兩個月後來覆診。香港是第三世界國家,就是這樣。」樓主只好無奈陪父親離開。 她其後分享父親的治癌經歷,慨嘆政府資源大部分投放於基建上,醫療系統卻非常落後。 醫學發展一日千里,癌症亦漸漸由過往的不治之症演變成一種慢性疾病,患者存活期得以提升,意味醫護團隊需要投放更多時間和心血照料患者;同時,隨著人口老化和患癌年輕化,癌症確診個案有增無減,癌症治療與護理的需求上升之餘,角色亦越趨重要。 威爾斯親王醫院腫瘤科 我們亦與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合作,提供本科生及研究生臨床教學,並積極參與醫學研究,為病童研發嶄新及更有效的治療。
威爾斯腫瘤科: 放射治療一般流程
後來男病人開始意識不清,不久臉色發紫,陪伴在旁的葉先生緊張得大叫護士,但未獲理會,直至父親完全失去反應,才有護士前來輕拍病人,見沒有反應始通知醫生將病人推入急救室。 搶救五分鐘後,醫生告知家屬病人曾一度停止呼吸,且因為腦出血過多,腦幹已經死亡,最終病重去世。 女童母親黃女士指,院方承認女童的脾臟腫脹有問題,惟未知問題所在,她引述醫生指凱晴有中度貧血,處方鐵水,但一個月後,醫生指情況沒有變化需停服,但也尚答不到病因為何。
威爾斯腫瘤科: 服務簡介單張
要傳承,就要讓新一代接觸、參與,並了解箇中歷史,才能有真切感受。 威爾斯腫瘤科2025 當然,要經營土壤,讓更多有心又富經驗的人才培育出來,方可承先啟後。 要如何迎合社會需求,甚至是以具前瞻性的思維為未來作出準備,都是護理界的當務之急。
威爾斯腫瘤科: 醫院部門
完成正電子掃描檢查後又要等兩、三星期才能覆診見醫生,證實她有一個3厘米和一個1點幾厘米大的腫瘤,共有兩個。 有病人家屬埋怨等了四小時多仍未能見醫生,質問當值護士還要等多久。 他認為,既然病人已預約,不可能要病人「等幾個鐘」,質疑預約系統有問題,希望院方設法解決。 有病人家屬表示,十二月廿九日,患肺癌的母親按預約於正午十二時準時到達威院腫瘤科門診覆診,但結果下午四時四十五分才能見醫生。 我們採用的治療方案與國際最新標準接軌,亦有參與國際性及跨中心合作的臨床試驗,病人可選擇參加,或接受標準治療方案。
威爾斯腫瘤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24 位
大樓設有800張病床提供內科及外科住院服務,尚有24小時服務急症室服務及觀察病房、16個手術室及日間小手術服務、放射診斷影像科、24小時化驗室及血庫、藥房及入院登記處等。 醫院的內科、外科及深切治療部等於2010年10月11日起分階段遷至新大樓,而大樓內的急症室於2010年10月28日上午8時起正式啟用。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說,威院臨床腫瘤科男女混合病房,有一名6月19日入院的男病人確診。
威爾斯腫瘤科: 病人心聲
希愈腫瘤中心具專業外科醫生、先進診斷設備和輔助醫療專才的完整網絡,提供遙距諮詢選項予居住偏遠患者作個案跟進。 中心配備先進的放射治療技術,包括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以及其他傳統放射治療。 中心以安全及舒適為核心,亦是香港首家設有VIP輸液室的治療中心。 透過周全的治療方案,配合富有經驗的專業團隊,提供優質的腫瘤治療及診症服務,包括化學治療、放射腫瘤治療。 中心更與信譽良好的合作醫院進行手術,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諮詢、診斷、外科手術及護理服務。 本院的專科門診中心由專科醫生及教授提供一站式專科應診、檢查及治療服務。
威爾斯腫瘤科: 我們提供的治療
2008年5月,一名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護士誤將病人甲的藥物處方記錄存放至病人乙的醫療記錄內。 沙田醫院的醫生為病人乙診斷及參考其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的治療記錄後為他處方藥物。 由於當時醫生並無察覺病人乙的醫療記錄內錯誤夾附了病人甲的藥物處方記錄,故錯誤根據該記錄處方一項病人乙本來無須服用的藥物(低劑量的降血壓藥物 Lisinopril )予病人乙。 ),簡稱威院,是一所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沙田圓洲角提供第三層醫護服務的大型公立全科醫院,亦是香港兩所教學醫院之一,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 對於實體癌,通常需要到跨專科團隊治療,涉及手術、藥物治療及/或放射治療,而每種治療方法都由不同的專科醫生主理。 兒童癌症的疾病種類與成人癌症有所不同,由具有腫瘤專科資格的兒科醫生(兒童腫瘤科醫生)治理。
威爾斯腫瘤科: 內科
另外,待基督教聯合醫院重建工程於2023年完成後,在該院啟用第7所腫瘤科中心,以滿足九龍東居民的需要。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表示,公營醫療資源有限,病人不會由一名醫生從頭跟到尾,醫生每次須從厚厚牌板了解病人最新病情進展,才能處方藥物。 處方化療藥前須根據病人驗血報告計算劑量,又要決定下次覆診前驗血項目等,確保治療安全,故醫生雖只見病人數分鐘,但背後需時處理大量文件工作,希望病人理解。 它提供前所未有的精確度,所以特別適用於治療會轉移位置、而接近重要器官的腫瘤,如肺癌、肝癌、胰臟癌和乳癌。 左起:威爾斯親王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甘冠明醫生、威爾斯親王醫院行政總監馮康醫生、中大醫學院院長霍泰輝教授,以及中大腫瘤學系系主任陳德章教授。 不過亦有人留言認為公院醫生在現行醫療制度下也有其難處,「你應該明白一個醫生護士一日要睇幾多個病人,做都做到謝啦」。
威爾斯腫瘤科: 提供無障礙輪椅大型的士接載服務,的士設有斜台,方便輪椅客人只需安座直入車廂。
麥素珊表示,傳統化療會令病人失去自主性,變得依賴醫護人員,自覺病情嚴重,影響治病信心。 威爾斯腫瘤科 另外,病人如接受傳統化療,平均等候入院治療床位的時間需要4天,每次需留院最少49小時;但接受家居化療,就只需等待1天便可有床位,每次亦只需留院約3小時,縮短逾九成。 阿成每隔兩周就會到威院日間化療中心覆診,醫護人員會為他接駁便攜式輸藥泵,輸注化療藥物FOLFOX,在確保儀器接駁穩妥後,阿成就可離院,在家接受46小時的輸注,輸注完成後才返回醫院拆除輸藥泵,他至今已使用輸藥泵達30次。 醫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先生對李先生的慷慨捐贈表示感謝,這新系統是在公立醫院設置的第一台,並希望這台新系統為香港市民在治療癌症方面帶來更大效益。
威爾斯腫瘤科: 醫療服務及收費
麥姑娘展示她和團隊的發明,當中核心成員有李文英、張瑞心、林潔儀、黃芷穎姑娘等,還有中央護理部及眾前線的支持。 威爾斯腫瘤科 我們團隊包括腫瘤科醫生、腫瘤科護士、放射治療師、醫學物理學家,結合最新的技術和設備,為我們的癌症患者提供及時、先進、可負擔、優質、全面和全方位的全人治療。 中心裝置先進的科技儀器,採用最新的技術,加上悉心護理,確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