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抽與生抽的黃金比例是3比1,前者可以上色,生抽則有提鮮作用。 適量的香葉與原粒黑胡椒,不但增加香氣,還可平衡油膩感。 太平館餐廳 加入雞肉及豬骨熬煮上湯來製作瑞士汁,可為汁料增加鮮甜肉味。
今天請來太平館餐廳的楊嘉圳師傅,分享有百多年歷史的瑞士雞翼經典食譜,讓大家自製名店的招牌港式西餐。 太平館餐廳2025 另精選5大懷舊港式西餐廳,大家可趁假期出動搵食。 光照耀著我城,「太平館飡廳」(Tai Ping Koon 太平館餐廳 Restaurant)上了年紀的霓虹招牌,至今仍穩掛於油麻地、佐敦、中環、尖沙咀等地,藍底紅白字體,抬頭清晰可見。 這間懷舊港式豉油西餐廳(懷舊可不是一種罪名),不知不覺間度過了一百六十載。 見證風雲際會,歷經滄桑變遷,百年老店將獨創菜式傳承下來,第五代傳人徐錫安則親筆將餐廳這座歷史舞臺的故事片段記錄下來,再次印證一句說話:書寫,是為了拒絕遺忘。 「太平館」一名是取自其開業地點,成為廣州最早出現的西餐廳,也是大中華第一間華人經營的西餐館。
太平館餐廳: 太平館餐廳 逾160年歷史 多款經典名菜
李:就是這份執着,令太平館開業至今吸引無數聲名顯赫的政要、高官及名人成為座上客,甚至與近代史息息相關。 徐:這是個美麗的誤會。 上世紀四十年代,有外國人吃過甜豉油烹煮的雞翼後,大讚Good和Sweet。 由於Sweet與Swiss讀音相似,祖父以為醬汁具有瑞士風味,於是把「豉油雞翼」易名「瑞士雞翼」。
- 及後香港百業待興、經濟日趨興旺,太平館再於油麻地開設九龍分店。
- 永漢路支店在日佔時期被強迫復業,在廣州局勢相對香港較為穩定,徐氏兄弟重返回廣州,但業務清淡。
- 1955年,當局剛進行完土地改革等政治運動。
加入生抽。 加入老抽,煲滾成瑞士汁。 將雞翼加入瑞士汁中。 太平館餐廳 太平館餐廳2025 太平館餐廳 浸煮雞翼約20分鐘。 太平館餐廳2025 將雞翼上碟,淋上麻油即成。
太平館餐廳: 太平館餐廳|黃興桂、阮兆輝、李純恩的太平館故事
書中徐錫安向讀者剖析餐廳當年特殊的養鴿技巧及烹調方式,也記載特色梳乎厘的製作秘訣,此外,還有焗蟹蓋、瑞士汁牛肉炒河粉、燒豬肶等菜式介紹。 「豉油西餐」之所以能成為港人的集體回憶,是因為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作承托。 太平館餐廳2025 這道美麗的飲食風景,由一本書之誕生,將廚藝、歷史和文化延續下去。
太平館餐廳的招牌及橫額出自「嶺南才子」陳荊鴻的手筆,特別在將餐廳的「餐」寫成「飡」。 「飡」按【集韻】七安切,音餐,同「餐」。 徐:我們的梳乎厘可能是世界上最巨型的,但成分只有雞蛋和砂糖,就連外國名廚也很好奇,如何利用這兩種食材,做到這樣的效果。 霓虹招牌曾經是香港繁華夜景的標記之一,尤記得古惑仔系列電影開場最觸目的搖晃鏡頭,便是彌敦道上閃亮的霓虹燈光。
太平館餐廳: 室內好去處9-13. 室內緩跑徑
創始徐家後人現時在香港經營太平館有四間分店,分別設於尖沙咀、油麻地、銅鑼灣及中環士丹利街,廣州鋪面經營與徐家已無關係。 由此,餐廳傳到徐錫安手上已是第五代,仍然保留百年來的傳統味道。 太平館餐廳 太平館餐廳2025 用文字來記錄祖業的同時,也想趁此機會與海內外讀者分享太平館餐廳的起源和歷史故事。 太平館餐廳 老字號於1860年在廣州創立,創辦人徐老高後因戰亂遷到香港發展,現時全港有四間分店。 太平館餐廳 太平館餐廳 太平館是香港豉油西餐的始祖,相傳「瑞士雞翼」之名更是由他們所創。
加入洋葱炒出香味。 灒紹興酒。 太平館餐廳 13.下清水至蓋過所有材料。
太平館餐廳: 室內好去處19. 全港最大型環保溜冰場
著名填詞人黃霑自幼便隨父親到廣州第十甫太平館用餐,後來他常常在油麻地太平館出現,回想起來,他與餐廳的淵源頗深。 百多年來,文人雅士在粵港太平館留下的蹤跡數之不盡。 太平館餐廳 現時香港的太平館餐廳於徐漢初從兄弟手中購入股份後獨資經營,並於在生時將股份平分予三名兒子,三房人一直和睦共處。 三十年代太平館交由第三代徐漢初兄弟打理。 1930年代中後期,蔣介石在廣州時經常出入太平館,每次來都是包場整個太平館,警衛嚴密,包括太平館對面幾間茶室都有人警戒,陪同蔣的是中將錢大鈞與警衛唐海安。 當時廣州的新聞紙(報紙)都有頭條報導,第二天就會有好多客人來店面打聽,更爭相預訂蔣介石坐過的包座[2]。
太平館餐廳: 室內好去處 22-27. 港九新界自助烘焙店
至1956年廣州太平館就被正式接管,實行公私合營,徐家只好將資金撤離廣州,全力經營香港太平館。 1925年,廣州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在太平沙太平館設宴(非今日的北京路店),迎娶鄧穎超,燒乳鴿、牛尾湯等成了款客酒席菜式。 太平館餐廳2025 太平館餐廳2025 做法:1. 將雞肉洗淨,瀝乾水分。
太平館餐廳: 室內好去處1-7. 室內運動場
至於特大的分量,切合中國人喜歡分甘同味的習俗。 太平館餐廳 1945年廣州光復,太平館逐漸恢復,在西關第十甫路陶陶居對面開設總店(名太平館餐室,當時爲第十甫馬路150號),漢民北路(永漢路)212號仍爲支店(名太平支館餐廳)。 香港重光後,徐氏兄弟把關閉已三年多的菲林明道太平館重開,不久後更在上環街市附近的德輔道西開設新店。 在日本侵華初期的1937年,徐漢初帶同廚師南下香港另設新店,在上環三角碼頭由親戚開設的東山酒店內落戶生根,成立第一家香港太平館,名「省港太平館」,廣州店交由經理打理。 1938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徐氏兄弟及家人在日軍入城前數天逃往香港,店舖交由老伙計打點。
太平館餐廳: 經典番餐館 沿用百年秘方
加入香葉。 加入黑胡椒粒。 煮滾後,調校至小火煲約4小時。 將湯汁隔渣,加冰糖煮至融化。
太平館餐廳: 招牌
將瑞士雞翼即浸即吃,是保持雞肉鮮嫩多汁的秘訣。 太平館餐廳 瑞士汁可反覆使用,建議吃前才煮滾瑞士汁加入雞翼浸煮,確保原汁原味。 太平沙太平館總店位於永漢南(北京南路)太平沙大巷(今太平通津以北;大巷至少於1986年時已消失)旁,建築在1990年代被當局夷為平地。 國共內戰展開後,徐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前夕再次舉家遷移香港,後一度關閉的廣州太平館復業。 1955年,當局剛進行完土地改革等政治運動。
太平館餐廳: 太平館餐廳
最後為瑞士汁調味,加入老抽、生抽及冰糖的主要作用是為瑞士雞翼上色、提鮮,以及令雞翼表面富有光澤。 楊師傅指,煮好的瑞士汁可反覆使用,但最好吃前才煮滾瑞士汁加入雞翼浸煮,確保原汁原味。 李:除了瑞士雞翼,我知道太平館自家研製的梳乎厘,也是最受歡迎的著名美食。 單是造型賣相,已經令人賞心悅目。 根據書中記載,不少文化界人士發起的座談會或文藝晚會,也選址在太平館餐廳,例如廣州文藝界聚會、上海文化界招待會等。 劇作家夏衍撰寫的長篇小說《春寒》,也不時出現太平館場景。
太平館餐廳: 室內好去處2023|香港39大落雨好去處!朋友/情侶/親子都啱
太平館創辦人徐老高,廣州西村(現位於環市西路)人,初任洋行西廚,後辭職轉而上街肩挑販賣,大膽採用中式醬油加西式烹調的方法炮製食物,大受歡迎,由流動小販改為固定攤檔。 1860年(清咸豐十年)在廣州城南菜市場附近置業開舖,店舖位於南關太平沙而取名「太平館」,招牌橫書「太平館西菜」,直書「番菜番餅」。 以豉油汁烹調豬扒牛扒、燒乳鴿、煙魚等,以滿清官員、洋行買辦等為顧客對象。 同年,咸豐皇帝對英法宣戰,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小貼士:1. 選用新鮮雞全翼的口感更豐富,亦能在浸煮過程保留肉汁。
太平館餐廳: 菜式風味依然
淪陷後太平沙總店被洗劫一空而從此關閉,而永漢路支店亦暫時歇業。 太平館餐廳2025 香港太平館在經營兩年後搬遷到灣仔菲林明道,1941年香港淪陷後亦需關閉[3]。 永漢路支店在日佔時期被強迫復業,在廣州局勢相對香港較為穩定,徐氏兄弟重返回廣州,但業務清淡。 徐家在香港全力發展太平館業務,五十年代首次在九龍彌敦道大華戲院側開設分店,於1964年因拆樓而搬遷到茂林街現址。
太平館餐廳: 太平館
徐:太平館在1860年由我高祖父徐老高於廣州開設,至今逾一百六十年歷史,是最早由中國人經營的西餐廳。 傳承至今,我是第五代傳人。 三十年代正值烽煙歲月,原處於廣州的太平館餐廳也無法安然度過戰亂,在戰火逼近之後,徐漢初兄弟決定南下避難,從此與香港結下不解之緣。 第一間太平館餐廳開業於一九三八年,在上環東山酒店,大廚與部份員工均來自廣州老店,當時香港報刊經常刊登名人在太平館用餐的報道,令港人更加為此而慕名而至。 徐錫安在導賞環節時,分享一批從不同途徑得來的收藏品,除了館內既有保存的1950到1960年代的太平館餐具、餐牌外,還有一批舊報紙、舊雜誌刊,部份展品由內地尋得。
將豬骨洗淨,瀝乾水分。 將雞翼洗淨,瀝乾水分。 將薑切片。 西芹、紅蘿蔔及洋葱切小塊。 起油鑊爆香薑片。 加豬骨炒勻。
太平館餐廳是逾百年歷史的港式西餐廳,店中名食瑞士雞翼是港式西餐的經典代表,坊間餐廳相繼仿傚炮製,就連醬料品牌也紛紛推出瑞士汁。 為讓大家自煮正宗瑞士雞翼,太平館餐廳的大廚楊嘉圳師傅,特別將食譜微調,方便大家在家中煮出正宗口味的瑞士雞翼。 徐:和本土飲食文化有莫大關係。 太平館餐廳 香港有許多中西合璧的代表性美食,因此我們將傳統的梳乎厘改良,口感不會太甜太膩。
下雞肉炒香。 加入西芹炒勻。 加入紅蘿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