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戶如不按照公屋富戶政策要求填寫入息及資產申報表,有機會因忽略提供資產申報表指明的詳情,或因明知而作出虛假陳述,而觸犯《房屋條例》,一經定罪,最高罰款 2.5 萬元及監禁 3 個月,並須遷離現居的公屋單位。 須繳交額外租金者,如日後家庭入息因失業等問題,連續 3 個月回降,住戶可申請減租。 除屋邨辦事處執行日常租約管制工作外,我房委會亦成立了「善用公屋資源分組」,打擊濫用公屋。 「善用公屋資源分組」除處理懷疑個案外,並會嚴格審查公屋租戶及各類資助房屋計劃申請人士的入息和資產申報,以防止公屋資源被濫用。 在公屋居住滿十年的租戶,必須申報收入及資產,之後每兩年申報收入及資產一次。
不過,申訴專員公署於2015年初發表報告,狠批房協無制訂富戶政策,違反出租單位政策的原意,對有真正需要的人不公平。 公署批評,房協不實施富戶政策,這與房協提供公屋予低收入及資產家庭的宗旨難以配合。 富戶政策入息2025 因此,發帖的公務員夫婦月入如未達5倍入息限額,繳交雙倍租金及差餉後仍可住在原有單位。 600萬樓價過往是大數字,但現時連個市區兩房單位都未必買到。 如此情況下,這些「富戶」即使買得起私樓,也大有可能需要大幅降低居住面積,傾盡家財買一個較小的單位,或是再退而求其次購買舊樓,然後捱貴維修費。 按揭比較 在實施凍結時段措施前已獲登記輪候的申請者,不會受新措施影響。
富戶政策入息: 經修訂的「富戶政策」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
問 3.為何經修訂的「富戶政策」的資產水平定於公屋入息限額的100倍? 答 3.房委會於2016年10月檢視了「富戶政策」,並提出若公屋住戶的入息或資產其中一項超出一個較現行規定(即入息超過公屋入息限額三倍、資產淨值超過公屋入息限額84倍)更高的水平,便須遷離公屋單位。 容許以綠表資格購買資助出售單位的住戶,可繼續按現行安排在接收所購買的物業前無須交回公屋單位,並可繼續繳交現行租金。 名媛蔡天鳳碎屍案揭發死者前家翁名下雖持有加多利山豪宅單位,但仍可透過綠表資格購入居屋單位。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今(7日)於港台《千禧年代》表示,當局有責任於出售居屋前,主動查核申請人士的資產情況,包括善用土地註冊處物業買賣的中央資料庫。 他又指,當局亦有必要檢視公屋的富戶政策,加強把關,以免有住戶購入物業後丟空公屋單位。
- 如此情況下,這些「富戶」即使買得起私樓,也大有可能需要大幅降低居住面積,傾盡家財買一個較小的單位,或是再退而求其次購買舊樓,然後捱貴維修費。
- 事實上,官員鍥而不捨地驅逐「富戶」出於一種心態,就是公屋不過是福利,而非權利,稍有能力者都要自行購買單位,政府沒有責任保障樓價、租金在市民可負擔的範圍內,更遑論保障市民的居住環境。
- 問 23.如住戶總共有3名家庭成員,其中一位超過60歲,另一位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金,最後一位領取傷殘津貼,可否獲豁免於「富戶政策」?
2016年12月9日 富戶政策入息2025 – 新政策下,公屋富戶入息上限定為不得超逾公屋入息限額5倍,資產則定為不得超逾公屋入息上限100倍,. 如果已擁有或擔保其他按揭物業的申請人,壓力測試標準比一般高,相關標準會收緊至基本供款不可逾月入40%,按揭封頂位或定息加3%利息後,供款不可逾月入50%。 而以上的基本供款是包括新申請按揭的物業供款,及已持有或擔保物業按揭供款的總和。
富戶政策入息: 公屋住戶資助政策及維護公屋資源的合理分配政策(「富戶政策」) 常見問題
公屋「富戶政策」以入息及資產兩項準則,衡量住戶是否符合資格續住公屋。 2017 年 富戶政策入息2025 10 月,富戶政策收緊交還公屋條件,由單軌制改成雙軌制,即使住戶在港未持有物業,只要入息或資產其中一項超逾限額,便須補繳租金,甚至遷出單位。 問 13.住戶如購買了香港年金有限公司的「香港年金計劃」,是否須在申報家庭入息時填寫所得的每月年金金額? 答 13.就家庭入息,住戶須填報包括定期存款、保險及各項投資所得的每月平均利息、紅利及股息等收入。 答 1.面對持續上升的公屋需求,房委會有必要檢視能否更妥善分配公屋資源予較有迫切需要的申請者,並使相關政策更公平。
- 此外,房委會已計劃於二○一七年十一月出版的「屋邨通訊」介紹經修訂的「富戶政策」的詳情,並會於二○一七年十月至十一月各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會議上,向委員和公屋住戶發放相關信息。
- 新政策和舊政策不同之處是,以前是實行「雙軌制」,即住戶要超過家庭入息上限和資產上限兩個條件才需要遷出;新政策則是「單軌制」,即超出其中一個限制便要搬出,而新政策所訂下的入息和資產上限都比舊制的高。
- 「善用公屋資源分組」除處理懷疑個案外,並會嚴格審查公屋租戶及各類資助房屋計劃申請人士的入息和資產申報,以防止公屋資源被濫用。
- 在2022年12月底,約有 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6,2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 若長期服務金/遣散費在提取退休金時被「對沖」,該長期服務金/遣散費亦將被視作退休金一部分,不計算在家庭總資產淨值之內。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認為數字較預期低,估計公屋住戶能以各種方法避還單位,包括物業轉手、刪除家庭成員公屋戶籍等,始終難以加快公屋單位的流轉率。 他建議政府應從增加富戶遷出的誘因入手,如推出富戶優先選購資助房屋的政策,提高他們購置房屋的機會,以騰出更多公屋單位予有需要人士,減輕輪候冊的壓力。 富戶政策入息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指出,因應住戶遇到困難而不能如期遷出,可向房委會申請「定期暫准居住證」,估計房委會最終收回的單位數目有機會多於134個。
富戶政策入息: 入息及資產限額
【公屋 / 富戶政策 / 遷出 / 暫住證】公屋租金平空間大,有人為了長住公屋自願減薪,以防超出入息或資產限額被迫遷出。 有網民表示,本來一家三口住在公屋2房單位,由於父親離世,兩兄妹欲申請轉為新戶主,惟入息及資產超出限額,要求他們遷出單位,樓主因而相當苦惱,發帖求問大家有何方法,「有冇得上訴?」。 繼「簡約公屋」後,港府房屋政策再掀熱議,但今次由一宗倫常命案引起,事緣其中一名疑兇被揭發名下擁有7000萬元豪宅,卻於2020年以「綠表」身份買入居屋單位,被視為存在漏洞。 隨着上流階梯放緩,公屋戶「暴富」實屬少數例外,公共政策不宜就此大轉軚,弄至因小失大。 政府自1950、60年代興建徙置區、廉租屋邨,直到今天的公共屋邨(簡稱公屋)逾80萬個單位,住了超過210萬港人;但公屋輪候冊的數字依舊每年不斷遞增。
富戶政策入息: 申請公屋入息及資產上限2022
值得留意的是,申請加入上述、至類別人士,整個家庭必須通過「全面經濟狀況審查」及「住宅物業權審查」的規定,以核實資格。 「全面經濟狀況審查」的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為經修訂後的「富戶政策」所用的水平。 房委會認為,資產達到公屋入息限額100倍的住戶,已有能力購買房委會近期推出的資助出售單位。 在本港擁有私人住宅物業及入息或資產超過有關限額的住戶,相對而言較有能力照顧其住屋需要,而無須房委會以公共資源補貼。
富戶政策入息: 富戶政策入息資產限額( 2021 年 4 月 1 日生效 )
房委會正檢討公屋富戶政策,預計今年年底公布結果,黃遠輝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由於輪候公屋申請宗數已升至逾二十五萬宗,當局有意更改申報入息的安排和富戶遷出的條件,其中考慮明年起要求公屋租戶住滿五年便要每兩年申報一次入息,較原先十年早。 房委會檢討2023/24年度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決定凍結1至5人家庭的入息上限,並將公屋住戶資產限額調高1.9%。 下文詳細介紹最新家庭住戶入息及資產要求,以及非長者一人申請租住公屋的計分制度。
富戶政策入息: 香港工業與70年代流行文化 陳寶珠 許冠傑唱出「工…
富戶申報表中有一部分供住戶填寫個人總資產淨值,此部分只供選擇分開以個人身份申報的家庭成員填寫,一般公屋住房多以家庭申報,則僅須於上一部分剔選資產水平,無須填寫此部分。 問 23.如住戶總共有3名家庭成員,其中一位超過60歲,另一位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金,最後一位領取傷殘津貼,可否獲豁免於「富戶政策」? 答 12.《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強積金條例》)規定的強制性供款或《強積金條例》認可的職業退休計劃供款可從個人收入扣減。
富戶政策入息: 房委會擬凍結1至5人家庭公屋入息限額 資產限額建議上調1.9%
截至2019年,約26,400個公屋富戶需繳交額外租金,約佔全港公屋住戶3.6%;約560戶要遷出及交回公屋單位。 (一)及(二)根據經修訂的「富戶政策」,於強積金計劃、職業退休保障計劃、公務員長俸下已收取的一筆過退休金金額,可於計算其家庭總資產淨值中扣除,並可於日後的申報周期繼續獲全數扣除。 若長期服務金/遣散費在提取退休金時被「對沖」,該長期服務金/遣散費亦將被視作退休金一部分,可在家庭總資產淨值中扣除。
富戶政策入息: 公屋「富戶政策」中,如住戶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超出以下數字其中1項,都要遷出▼▼▼
問 21.住戶已購買資助出售單位,惟有關物業尚未落成,是否仍須遷離公屋? 答 21.以綠表資格購買資助出售單位的住戶,可在接收所購買的物業前無須交回公屋單位,並可繼續繳交現行租金。 然而,若住戶以白表資格購買資助出售單位或購買私人住宅物業,則不論有關物業是否已落成,房屋署均會向有關住戶發出《遷出通知書》,要求交還其公屋單位。 公屋輪候冊逼近30萬,申請人平均輪候時間超過4年,許多有需要的人對公屋只能望門興嘆。 若公屋住戶的家庭入息超過公屋入息限額五倍,或家庭總資產淨值超過公屋入息限額100倍,便須遷離其公屋單位。
富戶政策入息: 公屋「住宅物業權審查」
新修訂的富戶政策由2017年10月起生效實施,有關政策明確指出,若公屋住戶的家庭入息超過公屋入息限額5倍、其家庭總資產淨值超過公屋入息限額100倍、或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便須遷離其公屋單位。 而家庭入息超逾公屋入息限額2倍但不高於3倍,便要繳交倍半淨租金另加差餉;家庭入息超逾公屋入息限額3倍但不高於5倍,則要繳交雙倍淨租金另加差餉。 此外,根據房委會的現行政策,無論有關人士是否被起訴或定罪,房委會均可根據《房屋條例》第19條賦予的權力,終止其租約。 問 16.住戶如購買了香港年金有限公司的「香港年金計劃」,是否須申報有關的資產價值?
富戶政策入息: 公屋申請|「富戶政策」下的入息和資產限額
對於政府,讓公屋戶買居屋,無疑須提供「一次性樓價補貼」,卻可省下「長期公屋租金補貼」,某程度上「長痛不如短痛」,福利承擔差別不大,這正是該機制「免資產審查」的主要原因之一。 富戶政策入息2025 由上述定義看來,單論「可負擔」一項即可見香港市民的住屋權並未受到足夠保障。 「可負擔」的意思,就是房屋支出不會影響日常基本生活,近日有機構進行調查,就發現香港的房價是市民年入息中位數的 19 倍,位列全球最高,這多少都反映了樓價過高的問題嚴重,已經威脅到市民的基本生活。 政策的成效不彰,照理官員應就此道歉,承諾推出新政策,應付公屋落成量滯後的問題。 富戶政策入息2025 但是蘇偉民竟指收回單位的數目少不代表政策失效,又強調政府需正視公屋濫用問題調。
註2︰例如「公屋租戶紓緩擠迫調遷計劃」及「改善居住空間調遷計劃」、「改建一人單位」租戶的調遷安排、增加戶籍、分戶及公屋住戶離婚後的住屋安排等等。 小組委員會昨日會上同意修訂若干執行細節,強積金計劃、職業退休保障計劃、公務員長俸退休金、因戶籍內家庭成員傷亡而收取的一筆過保險賠償金、法定賠償金和危疾保險賠償金等,均不計入資產限額。 公務員是其中受影響的一群,但在新制下,擁有私人物業的住戶亦成為被逼遷的目標。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招國偉表示,有屬於「富戶」的退休長者料會「中招」,遂將資產轉移,也有長者考慮刪除家人戶籍,令所有家庭成員年屆60歲,符合豁免審查門檻。 以三人家庭為例,若房委會採用較嚴苛標準,如每月住戶入息達89,560元,或資產達2,037,490元,即面臨逼遷命運。
在該申報表上,其中持證人夫婦申報分別擁有約10萬元銀行存款及他們並沒有持有股票。 不過,調查結果顯示,該家庭的總資產淨值高達500萬元,已超逾2019/20及2020/21年度,三人家庭公屋入息限額100倍(即分別為231萬元及245萬元)的「紅線」,並不符合租住公屋單位的資格。 過去政府常言租管、租住權保障會令業主「封盤」,減少供應,但是卻未有提出相關數據加以論證。 如果政府反對租管的理據成立的話,1998年取消租管後,房屋的空置率應該會下跌,觀乎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物業報告》,自1998年後,香港私人住宅空置率由1998年的 富戶政策入息2025 4.5% 連升5年至2003年的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