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小說裡聚集各種「B咖主角」,他提到以往在恐怖片裡,總是有特定的B咖出場「一定會死」,例如有色人種、偷情的女二、啦啦隊隊員,還有嘴上說「我一定會再回來」的角色,最後也一定會為了某種潛規則領便當。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掌握出版新動態,探索讀寫新關係!
- 作為香港人,第一次看這部電影聽到的就是「GGVGG」,所以聽到臺灣講的不一樣,就覺得份外有趣;而當臺灣人知道香港原版講的不是「sit down please」,也會感到驚訝。
- 這些書之所以「商業管理」,是因為這些作者會將對於人的觀察心得應用在自己的工作領域當中。
- 本節目由 IC之音與 Readmoo 讀墨電子書聯合製播。
- 所以作業沒寫就別寫吧,看到有人被霸凌要刻意挪開眼神。
- 那是一種刻意的未完成,介於「被你意料到」和「刻意跑掉」之間,在寫實和超現實之間,在有意和無意之間,在具體和抽象之間,當然飛行很難,但漂浮卻只有他一個人做到。
不過,陳栢青的警覺不僅止於校園暴力的生產邏輯,更在於提出這背後整個時代的景深中,潛藏的情感機制。 從《小城市》到《尖叫連線》,他不斷質問在這個數位媒體已然全制霸的時代,牽動大規模群眾愛憎的,究竟是什麼? 特別是台灣這幾年歷經了各種網路平台所進行的政治與情感動員,無論是文字或影像為媒介,都以視覺的願(怨?)力向我們襲來,將我們席捲其中,成為召喚黑暗之心的基本配置。 陳栢青,1983年,台中生。 曾就讀東吳大學中文系,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 獲華語科幻星雲獎、全球華人青年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入圍台灣文學獎等。
陳栢青: 語言是時代的總和
是香港人怎麼吃動物內臟,台灣人該怎麼吃? 陳栢青 由生活引出自己的記憶,由記憶連結自己的故鄉。 但一切真的是這樣順理成章嗎?
我因此回家查查看,才驚覺電影在兩地的版本有點不同,而香港本身亦因為文化演變,才會叫這種售麵形式為「車仔麵」。 作品曾入選《青年散文作家作品集:中英對照台灣文學選集》、《兩岸新銳作家精品集》,並多次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 一是,所有你以為最在地的,其實根源於最遙遠。 而另一層驚喜則來自,「口音導致聲音轉換」,發音導致的誤解卻創造了新的名字。 但這不只是回到命名的原點那麼簡單,它帶來的,還是一種解放。
陳栢青: 純文學 文學創作 More… 大眾文學 故事性 文學性 陳栢青 小城市 邱常婷 怪物之鄉 出版市場 大眾小說 中國市場
所以愁了;而青年郭強生筆下通篇愛情,寫的也不是愛,而是一種「歸屬感」。 因為還不知道愛,卻有一種親愛。 還不能分男女,所以都可以愛。 他筆下的友情很像愛,不分彼此,你最珍貴。
- 井口成為班上的異物,變成下一個被霸凌的對象。
- 小說以旁觀筆記的方式記錄霸凌,有一種解剖學的冷靜,敘述者的口吻像Discovery頻道的旁白,獅子吃掉斑馬,斑鬣狗趁夜覓食,大自然裡一切都理所當然,小班級裡全班排擠一個人也是如此。
- 遠較〈融城〉時期的文字更進步,不如說更個人,《飛行家》以強大火力展示一種「雙雪濤體」,具體面貌是段落中的調度,人物在裡頭同時行動與對話,說話不加引號,而敘述者的描述和觀點也交雜其間。
- 「台灣常說,故事非常重要脈絡非常重要,他們就開始每個人都講故事。」前陣子總統候選人參選時說一個故事,說在淡水遇上的大媽,十分支持他,所以他一定要參選。
- 經典也青春
- 或者,是什麼讓我們變成這樣的怪物?
使閱讀貼近日常,更讓讀者能以閱讀解決生活大小事。 關於小說家的終局,那也是很村上春樹的。 那也可能是雙雪濤的,但就是確立了這樣的終局,才構成雙雪濤的起點(「對了,說不定我也可以寫小說」),他虔誠洗手,反覆揮劍,反覆想像那更完美的一擊。
陳栢青: 台北 陳栢青 More… 馬尼拉 城市 吉普尼 Jeepney 菲律賓 捷運 泰國 曼谷
當然電懋影業也在背後推了一把——像替自己螢幕上遲來的梁祝做了痛快的報復。 連邵氏要李翰祥支付的違約金,電懋也出了一部分。 李翰祥後來在台灣成立國聯影業,命名便取了國泰機構電懋的「國」字。 梁祝裡蝴蝶一振翅,港台影壇都受了影響。 再讀陳栢青的書評,很感謝他為《港式臺派》給了那麼豐富的分析。
陳栢青: 作家專業書評三分鐘帶你讀完(?)攝影大師布列松也讀過的絕世祕笈《箭藝與禪心》
獲聯合文學雜誌譽為「台灣四十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小說家」,首部散文集《Mr. Adult 陳栢青2025 大人先生》即入圍2016台灣文學獎散文創作獎。 「過去我和這些事情擦身而過。有一些霸凌案例,我光想像就覺得可怕,像以前我看葉永鋕的故事總是痛哭,」許多校園裡的惡意霸凌聽來駭人,但追根究柢,惡意的根源卻可能是自以為是的正義。 「到底有誰覺得自己是壞人?罷凌者們總覺得自己是對的,覺得那就是正義或正確。但人們為了單一的『正確』到底排除了什麼?」霸凌的源頭,有時候並非純粹惡意,而是認知落差。 持續耕耘了三個年頭的「鏡文化書評」,由四位書評作者輪流撰寫,每周推出一篇針對近三個月內人文/文學類新書的深度導讀,在本篇陳栢青書評〈你當我塑膠──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刊出後,便將畫下句點。 陳栢青2025 劉德華成了大陸雞,流落大嶼山遇到雜貨店老闆娘十一姑與月光。 港片《與龍共舞》重播過一次又一次。
陳栢青: 讀者迴響
葉德嫻演十一姑,經典對白一句又一句,刺刺的。 又在咿咿喔喔了,砲彈飛牛奶。 砂紙磨過的嗓子帶一種被生活歷練過後的喜感,說話粗俗又天真,直率又可愛,其實多半是台灣阿嬤吳敏臨場想出梗來重新配過的。 讓我這一代台灣人對於港片的鄉愁,帶著鳥來嬤口音。 著有散文集《Mr.Adult 大人先生》。 另曾以筆名葉覆鹿出版小說《小城市》。
陳栢青: 重要獎項
本學期「台灣文學史概論」課程中,文薰老師以柯裕棻《浮生草》及劉靜娟《驚驚袂著等》為例,說明散文中「散」的精心設計,有別於小說、詩歌等文體與敘事風格。 而當散文的文體特性,搭配同志題材,能為台灣文學創造出什麼樣的特殊風景? 本次演講邀請到清華大學中文系的楊佳嫻副教授,以及知名作家陳栢青,從作家白先勇談起,與同學們分享不同時代下台灣散文中的同志性,藉此立體化散文的文體特色,指引與同志題材的對話空間。 無事生花,有心則亂,到底什麼都沒發生,卻好像有什麼就要發生。 這個「若有事正生」才是青春的寶礦力水得,透明得很對味。 陳栢青2025 終究,寫青春最好看的故事往往都非關故事,而是那股日曬裡煙塵揮揚的心神盪漾。
陳栢青: 尖叫連線
獲《聯合文學》雜誌譽為「台灣四十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小說家」。 另曾以筆名葉覆鹿出版小說《小城市》,以此獲九歌兩百萬文學獎榮譽獎、第三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銀獎。 另出版有散文集《Mr. Adult大人先生》、長篇小說《尖叫連線》。 也因此,在二○一二年五月《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專輯的導論中,當時我特別指出對新一代的作家而言,大眾文學類型已經具有高度的正當性,成為他們重要的創作利器。 「但我們現在已經沒有那種寬容的餘裕了。」陳栢青說得悵然若失。
陳栢青: 作家專業書評陳栢青/用一本小說跟整個美國算帳,從《機構》看史蒂芬.金的「債務關係」
那是一種刻意的未完成,介於「被你意料到」和「刻意跑掉」之間,在寫實和超現實之間,在有意和無意之間,在具體和抽象之間,當然飛行很難,但漂浮卻只有他一個人做到。 陳栢青 「我覺得我們有太多的可能性。我們有太多的角色可以做。」他剛來到香港時代廣場,看到很多品牌,其後發現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每個品牌都有故事,他說,他不知道哪一個故事才好,反而不能夠買。 「台灣常說,故事非常重要脈絡非常重要,他們就開始每個人都講故事。」前陣子總統候選人參選時說一個故事,說在淡水遇上的大媽,十分支持他,所以他一定要參選。 大家問大媽是誰,然後都談論這個故事。
陳栢青: 作品
或者,是什麼讓我們變成這樣的怪物? 這本《闇夜的怪物》指出了沒有魔法的世界裡,怪物以及他的產地。 但現實終究殘酷,並不會因為喝了洋墨水、和外國人打交道,職場和社會就會一片和諧,異鄉人不全然都是擁抱成功,在《可憐的小東西》這本小說集裡,故事的女主角跨越了國界和文化,為了生存競爭,各自面對著「失去」的難題。 完整閱讀,從這裡開始❤️ Readmoo 讀墨電子書,一個結合電子書店與閱讀社群的網站。 在這裡,因為有你陪伴,閱讀並不孤單。 MooTube 讀墨說書每週更新影片、將影片音檔製作為Podcast,方便讀者以最習慣的方式,吸收超實用電子書祕技、作家私房書單、好康省錢心法等豐富內容。
陳栢青: 维基百科:臺灣教育專案/興大數位台灣與文化/Draft:陳栢青
「連參選都要說故事,你可以想像故事多重要。可是在一個大家都覺故事重要的世代,你反而發覺你無法說一個好的故事。 」帥氣、親和、機智,跟陳栢青談話,很自然就被他吸引想要聽下去。 蘇致亨「有意識說故事」,比起理論,讀者更想聽故事。 讀者不想知道教訓,讀者想知道情節。 讀者都想要知識,但說穿了讀者更想要娛樂。 而《毋甘願的電影史》把這一切都給了我們,它說了很多拍台語片的故事,說了很多台語影人的故事,也說了很多台語片裡的故事。 這本書成了超營養大雞排,好吃,給力,又好玩。
陳栢青: 閱讀 文學 More… 作家 外邊世界 伊格言 張耀升 陳栢青
住野夜的小說寫了又寫,從《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到《闇夜的怪物》,每一頁寫的都是霸凌。 有些書中的霸凌是公親變事主,有些是乞丐趕廟公。 多的是描述受害者的故事,而《闇夜的怪物》最特別,它補足了教室裡的全景視野,其實是人際關係裡少有被描寫的視角,所謂「旁觀」。 但讀到最後你會發現,根本沒有所謂「旁觀」的視點,所有的旁觀者,若不是不小心幫忙撿了橡皮擦的井口,而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就是如同主角男孩,為了怕被欺負,看到矢野東西掉了,只好補上去踩一腳,乃是「隱藏的加害者」。
陳栢青: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尤其在全球化的年代,這一點,也能套用於我們對「家」的理解。 我想不到更好的方法給予這些地方一點回報,所以即使可能微不足道,也認為要把生活故事寫下來,與兩地更多人分享我們的見聞,尋找更多知音和連結,也當是感謝一路遇過的人,記念走過的風景。 有時我們會把深埋在腦海的用語當成理所當然,更沒想過它在其他文化裡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內容與聲音。 這類在臺港生活中比較所得的小發現,每次都是深刻的故事。
陳栢青: 尖叫連線 陳栢青 More… 恐怖片 七夜怪談 刻板印象 校園霸凌 小說
整本小說的開頭顛倒了尋常的認知,而接著閱讀下去、並接受這樣設定的我們,也許是最奇怪的。 我想說的是,這不就是「故事」的本質嗎? 「故事」也許就是林宥嘉的一首歌,「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雙雪濤所有的小說都有一個「現實無處可去」的共同點,這才是真正的故事起點,現實是這樣啊,是海豚就是會死掉。 它做為一個喘息,一種寬慰的眼光,一個可能性。
雙雪濤體就是清水模,以為是灌漿水泥,一次一大塊,從模板間距到每一體積注漿施受量都有嚴格計算。 人看見稜角,其實是一種淬鍊。 台灣還沒出版地緣關係多親切的《天吾手記》,倒先出版短篇小說集《飛行家》。 這時我總會想起2012年年金會議上評審的意見。 一篇小說同時「有線條」又「不夠精確」,可以「陌生人視角進來」但又是「想像的」,前者指向雙雪濤的「文字」,後者指向「地方」。
陳栢青: 作品列表
每週五更新,介紹台灣當前值得你閱讀的作品, 歡迎你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傳統媒體已經遠遠被新世代抛諸腦後,更大的破壞接著要來:爆炸的資訊如何篩選? 三位作者要以認真的書寫與內容,重新奪回「閱讀」的使命。
但歪斜的不是小說,其實是我們的世界。 那打得人暈頭轉向的一巴可不也打在我們臉上? 拯救必須用傷害表現,體貼反過來用殘酷表達。 這就是《闇夜的怪物》裡沒有怪物的日常了。 小說裡的怪物有八顆眼睛,但怪物的眼睛只要看著別人就好,你有看過哥吉拉照鏡子嗎?
如果只能挑一部住野夜的作品,我會說,就看《闇夜的怪物》吧。 如果要從哪一部作品開始看住野夜,我會說,就從《闇夜的怪物》開始吧。 廖之韻,詩人作家肚皮舞孃,奇異果文創總編輯。
陳栢青: 閱讀特輯從此以後,你將永遠改變……法蘭克.赫伯特《沙丘》旅行指南
即使把它放在中文教學的部分,也一定是邊緣分子,因為我們介紹的是臺語跟廣東話,不是「正路」的普通話或國語。 作為香港人,第一次看這部電影聽到的就是「GGVGG」,所以聽到臺灣講的不一樣,就覺得份外有趣;而當臺灣人知道香港原版講的不是「sit down please」,也會感到驚訝。 這種兩地文化來來回回的翻譯、磨擦與發現,正正就是我們的散文集《港式臺派》探討的主軸。 讀這本書首先是各取所需——台灣人當然先看到臺派,香港人看到港式——接著是發現對方的存在。
1.雙極唐諾和陳列為年輕作家雙雪濤槓上了。 在2012年「台北文學獎」年金類評審會議上。 不到吵起來,但他們確實為了手上這篇為了台北而寫的小說產生意見分歧,唐諾讚美雙雪濤「文字有線條」,筆下台北則是「陌生人的視角進到台北」;而陳列說,「文字很多地方是浮泛的,不夠精確」、「他的台北是想像的,並無真正台北生活……任何地方都可以」。 兩人意見相同的地方只有一點,唐諾同意陳列,並說,「我感冒是村上春樹那段。」在那年的評審會議上,當時還稱作〈融城〉的創作計畫過了初審,並頒發20萬台幣。
陳栢青: 台灣八十後作家陳栢青:我想要寫出只有我這個世代擁有的東西
小說後來在中國出版了,內容大概和原初計畫差很多吧,書名叫《天吾手記》,豈止「只有一段村上春樹」,它本身帶著某種村上春樹印記,從命名、小說形式、語言,足夠讓唐諾從感冒變成重感冒。 雙雪濤在一次訪問中提到,他在投稿《天吾手記》前也不過在台北待過十多天,是因為得到「BenQ電影小說獎」來台領獎。 他老兄說收到台北文學獎主辦單位通知後,琢磨了一晚,本來在銀行工作的他,第二天一起床,一口氣提上來就跑去辭職了。 陳栢青 這也是很村上春樹的(《身為職業小說家》:「不知怎麼毫無脈絡可循,沒有任何根據,忽然起了這樣的念頭『對了,說不定我也可以寫小說』」。)東京有了小說家村上春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