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學生於在學期間申請搭配具學分的實習課程,即早體驗職場,強化實務知識與能力,更要學生「好就業,就好業」。 本系擁有充足之專業師資,加強教學多元,讓學生有多樣學習及充實本能,更積極爭取研究計畫,參與國際研討會,發表學術期刊論文,提昇學術地位。 除了上課以外,予凡也藉機遊歷上海景點,並參訪了上海電視台,感受到對岸的進步發達。
- 為使優秀的校友能夠定期返校分享其專業領域之成就,因此本校將規劃一系列傑出校友日活動。
- 需更詳細說明電機系所接觸的領域跟學習內容,以及大學電機系與技職電機科的差別。
- 5年來,常州機電職院每年有400余名學生在常州市新能源相關企業實習就業,2022年畢業生留常就業率33.15%,學校連續三年獲評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量化督導A等高校﹔學校還獲全國高職院校育人成效50強、學生發展指數優秀院校。
- 大二深碗專題為跨學期之電子專題製作,由電子學基礎與實驗課程教學,經由反覆練習與理論驗證以習得相關技能,期末之深碗小專題創意構思啟發、專題設計、執行實作。
- 著重機械領域基礎理論紮根並重視實驗實作之落實,更訓練學生以電腦技能作為解決機械相關問題之輔助工具,冀求學生畢業後能將專業知識學以致用。
- 顧永川系友從矽品公司基礎工程師做起,由一開始的封裝技術,慢慢學習與參與台灣半導體科技產業研發,扎實訓練,參與了台灣半導體封測產業萌芽茁壯的關鍵歷程與技術開發。
- 畢業專題讓學生發揮大學所學技能在電子電路學, IC設計晶片, 半導體製程技術與元件設計等領域,讓學生以基礎知識及應用相關設計技術能力,培育學生對未來半導體, IC設計產品與電子系統等領域有構思與設計能力。
盛群半導體公司目前為國內專業微控制器IC設計領導廠商,產品範圍包括各型微控制器(MCU),如語音、通訊、電腦週邊、家電、車用及安全監控等應用領域。 因應氣候環境變遷、產業科技變革、世界局勢改變,城市應與時俱進持續創新,由逢甲大學與台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共同主辦的「2023城市趨勢國際論壇-未來台中:城市. 此論壇邀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院長Sarah Whiting 與教授Ron Witte,與臺灣在地城市規劃、建築領域專家及政府部門進行交流、對話。 這場公開活動不僅吸引中部產官學專家與會,許多關心台中市政發展的人士也踴躍報名,參加人數逾180名。
逢甲大學電機系: 多元能力
本系針對成績優異之同學提供五年一貫學程,同學可於五年內同時取得本系及本系研究所之學士學位與碩士學位,或是國內外電機相關研究所繼續深造。 「單元操作」可謂化工系的核心專業,由於課程很重,學生常戲稱是「單單一科就很操」,這門課會很需要微積分、工程數學基礎,課程內容簡言之是將工廠生產流程分成很多個單元,探討其中的能量傳遞與散失,進而開發出最高效能的生產流程,其中最重要的三個概念就是流體力學、熱傳導、質能傳導。 大三課程為熱力學、物理化學與實驗、儀器分析、專題實驗,其中「專題實驗」和過去實驗課最大的差別是,學生能依興趣選擇要加入系上哪間實驗室,實驗主題也是由自己先發想、找文獻參考後,再和老師討論方向是否可行,例如予凡的專題是做和太陽能蓄電池有關的研究。 予凡選擇讀逢甲化工系的原因除了是自己擅長數理、化學科目,還有一點是化工乃工業之母,是所有民生用品的基礎,所以出路相當多元,有些人可能會質疑全台化工系這麼多,不怕畢業後求職會很競爭嗎? 但予凡覺得廣設化工系正顯示了這門專業是日常生活所需,並沒有競爭過多的問題。 透過人文、社會、自然等不同領域課程,培養與系所課程互補的潛在實力與軟能力。
- 除了上課以外,予凡也藉機遊歷上海景點,並參訪了上海電視台,感受到對岸的進步發達。
- 另外元件電性量測專業技術工作一般為正常日班工作,不一定要進無塵室工作,同時不一定需要從事三班輪值工作。
- 透過人文、社會、自然等不同領域課程,培養與系所課程互補的潛在實力與軟能力。
- 逢甲大學校園雖小,但硬體設備非常充足,例如積學堂、人言大樓內除了有讓學生聊天用餐的公共空間,更提供數間多功能研討室,學思樓則堪稱校內最美的系館大樓。
- 本系已建置完善之教學與實驗儀器設備,打造約260坪的智慧機械廊道,透過智慧製造場域之建置與技術合作開發,整合智慧機械與航太領域的研發能量。
- 真實的人生不像有標準答案的教科書,透過一學期百場以上各行各業達人的分享,讓你瞭解真實世界;通識沙龍可以是小型的分享聚會,也可以是人多勢眾的成果分享,或是熱門的時下議題討論,以「對話」為共通語言的多元學習,在對話中思辨,在思辨中釐清,進而將他人經驗值內化成自己成長的助力。
本系不論在科技部研究計畫案或是教育部科技教育改進計畫的爭取與執行成果方面,均有傑出表現。 持續榮獲教育部補助執行「教育部智慧電子人才培育計畫-醫療電子聯盟中心」 逢甲大學電機系 逢甲大學電機系2025 補助。 隻有堅持“人才強校”發展戰略,才能進一步吸引高層次人才、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升師資隊伍素質,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在該校副校長劉賢鋒看來,新能源領域產業鏈長、應用場景多、創新難度大,高職學校要有所作為,讓人才培養有方向。 “作為國家高職‘雙高’建設單位之一,我們准確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求,不斷增強職業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對接融合江蘇先進制造業集群,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設,在教學科研新領域新賽道上,塑造出新動能新優勢,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地方。 依據逢甲大學學則第三十八條及逢甲大學學分學程設置要點辦理,為增廣學生學習領域,整合教學資源,增加多元學習之機會,設置跨學域及整合性之學分學程供學生修習。
逢甲大學電機系: 大學生活
Capstone課程(終端課程):學生須在畢業前完成跨學期的畢業專題,專題主題來源包括專題研究、產學合作專題、實際產業問題等,讓學生藉由專題製作,統整四年所學的知識、技能與專業工具,完成具體的產品/系統/服務設計等產出,達到CDIO最高層次統整理論與實務的整合能力。 加強學生積體電路應用之基礎課程教育,搭配本領域半導體實驗室與電子元件量測與模擬實驗,理論與實驗並重,學習半導體製程與元件製作技術,同時加強學生對積體電路產品與現代科技趨勢等相關知識。 本系培育優秀國家半導體電子高科技人才,在半導體與電子元件方面開設包括電子/電路學、固態電子學、半導體物理與元件、積體電路製程技術與元件電性量測技術等關鍵課程。 在IC設計領域方面,開設積體電路晶片設計、電子電路/生醫電子系統與設計、AI應用與AIoT相關之電子產業課程,培育學生具備高科技專業技能。 透過介紹機電系應用領域及講授工程倫理,並修習統籌課程、核心課程及專業選修課程與專題實作之關聯性,以強化學生學習動機;藉由團隊合作模式發想畢業專題實作,將所學課程在理論研究與實務應用作一整合,以為畢業後深造或就業做好準備。 著重機械領域基礎理論紮根並重視實驗實作之落實,更訓練學生以電腦技能作為解決機械相關問題之輔助工具,冀求學生畢業後能將專業知識學以致用。
美國TelTel 執行長段曉雷校友為逢甲大學第七屆 民國94年 傑出校友,運用所學,勇於開發及創新的精神,在網路通訊世界佔有一席之地,是白手起家的創業典範。 予凡認為打工是讓自己能提早體驗職場生活,獲得在學校得不到的學習,他第一份打工是在餐飲業,從中最大的體悟就是賺錢不易,更加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予凡也是因此發現到準時、責任感的重要性。 後來,熱愛游泳的他也將興趣與打工結合,開始當起救生員與游泳教練,予凡覺得在大學該不該打工是沒有絕對答案的,他對學弟妹唯一的提醒是,再忙也不能忘了學生讀書的本分。
逢甲大學電機系: 畢業出路
強化理論基礎與落實專業實驗操作能力,有效連結定錨課程、精熟課程與終端課程,促使提昇專題研究成果與品質,達成產學合一之能力,並通過『中華工程及科技教育(IEET)認證』。 一、 課程目的:強化學生具備解決財務問題與整合實務之能力、使學生具備團隊合作、進度控管、成本預算管理與成果發表等相關能力。 藉由期刊閱讀、軟硬體工具應用、產業分析與實務驗證,將課堂上所學之專業知識、理論與實務整合,培養學生於畢業前擁有系統化思維、釐清與定義問題、有效能的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方案。 二、 參與對象:本系大學部修習四上會計專題必修課程之全體學生均須參與,以團隊為單位(團隊組成方式各班5-7人為一組,全班以不超過11組為限,可依當年度修課人數進行每組人數調整)。
逢甲大學電機系: 課程資訊
張講座教授獲頒中正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日前與張師母一同出席在中正大學大禮堂國際會議廳舉辦的名譽博士頒贈典禮;中正大學馮展華校長在典禮中,不僅讚揚張講座學術界豐碩成果,也感謝他為中正大學16年的付出。 逢甲大學電機系2025 劉賢鋒介紹,常州機電職院將專業群建在產業鏈上,構建專業群與產業鏈對接譜系,動態優化了專業群結構與布局。 一方面,學校的兩個國家“雙高”專業群對接了汽車零部件產品設計、工藝裝備規劃、加工制造、零件數控加工、質量管理等崗位,開設了工業設計、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等相關專業。 另一方面,學校面向區域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人才需求,於2019年開設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現在,這專業已屬江蘇省高水平專業群核心專業。
逢甲大學電機系: 專業選修課程
本系電子系主要學習領域為高科技微電子之半導體與積體電路產業,與本校電機系發展領域不同,電子系主要培育電子產業科技人才。 大學部著重於微電子領域之半導體科技與元件開發以及積體電路設計與系統應用;研究所為進階微電子科技研發與專業學術研究。 畢業專題讓學生發揮大學所學技能在電子電路學, IC設計晶片, 半導體製程技術與元件設計等領域,讓學生以基礎知識及應用相關設計技術能力,培育學生對未來半導體, IC設計產品與電子系統等領域有構思與設計能力。 學系以半導體、元件/記憶體、積體電路設計與系統開發、AI應用、AIoT相關電子半導體產業技術為系所主要發展方向,另外在生醫電子、光電半導體、測試、模擬、智慧辨識等亦為特色課程,學系符合當前產業需求與未來發展,緊鄰中部科學園區,產學合作,畢業即就業,一展長才。
逢甲大學電機系: 學分學程
電子系和通訊系與電機系的重合度較高,電機系與無線通訊、光通訊、光學設計、電源與電力機械各個方面密切相關,電機系中的光電方向與電力方向(電磁能源方向)是電子系和通訊系所沒有的,而相應的,電子系更側重電路設計,而通訊系中有通訊相關軟體層面的學習。 Freshman Project課程:讓大一新生藉由真實議題,運用不同創意思考工具,在尚未有電機專業知識背景的束縛下,激發出富有想像力的嶄新想法。 配合CDIO架構,進行成果導向學習與實作,培養學生具備發現問題、同理心、團隊合作、問題解決等能力。 因此同學畢業之出路極廣,舉凡電子、電機相關之產業與公民營研究機構或科學園區各高科技公司均有不錯之工作機會。 5年來,常州機電職院每年有400余名學生在常州市新能源相關企業實習就業,2022年畢業生留常就業率33.15%,學校連續三年獲評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量化督導A等高校﹔學校還獲全國高職院校育人成效50強、學生發展指數優秀院校。
逢甲大學電機系: 相關新聞
教育部5月17日公布第一年(112年) 的經費分配,逢甲大學獲得新臺幣1.48億元補助,位居全國綜合私校第二名。 落實『產.學.研合一』且拉近所學與就業之零距離,經由與產業之合作與研究,協助學生認識產業與體驗職場。 6月4日—5日,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23年度工作會暨機械行業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會在江蘇省無錫市召開。 我們保留了一些名額希望由國內大學學系推薦優秀的學生參加 逢甲大學電機系2025 (貴系所保留的名額為5名 )。 附件是請貴系所推薦學生的公文電子檔及附件,請協助推薦作業,以公佈欄張貼、email及網站、群組公告方式通知貴系所教師及學生、加強宣傳,鼓勵優秀學生報名參加,推薦報名截止日為6月19日。 科學營學員來自兩岸四地,陸港澳學員包括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大陸學生包括清華大學的交流陸生「莙政學者」、「吳大猷學者」。
逢甲大學電機系: 學校特色
各位高中端的同學們在進入大學階段學習前,可以針對以下所列的四個方向,透過由選修貴校所開授的相關課程/(或)參與相關社團學習活動/(或)自學等方式來著手學習。 2.針對程式設計(Python語言/Matlab軟體/8051晶片/…)建立基礎的應用能力。 4.參與學思達/構思-設計-實踐-展示(CDIO)/設計思考(DT)…等創新課程的基礎學習活動。 本系以培育電機工程專業人才為宗旨,基礎課程以工程數學、電子學、電磁學及電路學課程為重點並搭配相關實驗;專業課程方向則分為:智能電力工程、5G/B5G通訊、智能光電等領域,並配合畢業專題製作及發表,使學生獲得專精的學理及實作訓練。 因此,為培養學生實際設計系統之能力,本系規定大四學生必須從事專題實驗,同學先根據理論提出構想,經指導教授認可,方進行工作規劃,訓練自行購料、成品研製、討論、書面報告並公開發表。
逢甲大學電機系: 課程地圖
王光潔總經理為本系63級第三屆畢業系友,在校期間學業成績非常優秀,在課外活動方面,曾擔任第三屆系學會會長,在會長期間更非常熱心幫助學弟妹解決課業上的問題。 在大一下安排學生們前往各個未來會分流的系所,聽取分流講座,參觀實驗室,讓學生們能更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之處。 本系畢業生常被認為出來只能做跟機械有關的職業,最容易被認為是黑手,只能修理各種家電、汽車等生活機械,故常被與技職學校的電機科混淆在一起。
逢甲大學電機系: 相關考取證照
本系大學部係以基礎訓練為主,須修畢130學分,包括通識28學分、核心專業必修課程75學分,專業選修27學分,著重基本學理之培訓養成,二、三年級以基礎領域必修科目為主,三、四年級則以選修專業科目為重,著重更專精之專業知識。 中華民國僑生政策實施逾70年,培育超過16萬畢業僑生及2萬餘名海青班畢業校友,為各國培育無數人才,僑生校友在各工作領域均有傑出成就,為了表揚各領域傑出僑生卓越成就,因此自民國110年起,僑務委員會舉辦「全球傑出僑生校友選拔」,鼓勵莘莘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勇往向上的力量。 逢甲大學電機系2025 本校陳德來校友(第二十三屆傑出校友)榮獲僑務委員會「112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僑務貢獻類」殊榮,這也是本校第一位獲此殊榮之校友。 校友一直以來皆是本校的重要資產,踏出校門後,經過數十年的人生歷練,逢甲校友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
逢甲大學電機系: 學生競爭力培植
六、提交學位論文計畫書,應經系課程委員會嚴謹審視研究生學位論文題目及計畫書方向與系所專業領域相符。 王光潔系友畢業之後服務於當時的明星公司 – 全友電腦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線上模擬器(ICE)部門負責人。 致力於電腦設計環境的發展,在88年創立-祥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兩岸均有研發部門與工廠,市場遍及全球。 祥寶科技為專業的微處理器發展系統軟硬體研發製造供應商,擁有頂尖的科技和研發能力,在兩岸大中華地區,提供完善的銷售與技術服務。 無線通訊、感測、網路及遙控等技術在訊息聯繫、安全駕駛、居家照顧及物聯網等蓬勃發展的先進智慧生活科技產業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相關技術都須仰賴電磁波信號的傳遞與處理才得以達成其應用的目的。
本系以「半導體/電子元件」與「IC設計/智慧電子系統」為主要專業研究領域。 本系為通過中華工程教育學會工程教育認證之優秀系所,著重產業實務與相關產業科技發展。 全系師資專業研究領域豐富及具前瞻性,並具有相關產業經驗,帶領研究生進行半導體製程開發、電子元件設計、積體電路/晶片設計、智慧電子與系統等等之未來智慧電子科技領域的開發與探索研究。 系上研究資源與特色專業實驗室齊全,與科學園區產業技術相接軌,研究生可依個人興趣選擇特色與專業領域進行論文研究與製作,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國內外會議論文發表、學術研究交流以及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未來前瞻科技與產業技術發展。 培育學生具有-好就業與能創業的軟硬能力,使畢業生在半導體與電子產業就業,貢獻所學與一展長才。 本系課程設計原著重於電磁與能源、光電及電波三大領域之學程化特色教學,自109學年度開始,因應社會瞬息轉變,配合社會需求改變教學方向增設為五大領域,智慧能源與電力工程、5G/B5G天線、微波/生醫工程、先進光電系統、半導體光電/IC。
逢甲大學電機系: 創新學制
另外元件電性量測專業技術工作一般為正常日班工作,不一定要進無塵室工作,同時不一定需要從事三班輪值工作。 本系大一有新鮮人專題,大二有CDIO深碗專題,大三有跨學期畢業專題,依本系「專題研究施行準則」規定,本系專題指導老師於大四下學期推薦優良專題作品送各學程會議評定,由各學程會議分別推選優良專題作品,送本系「學術委員會」核定獎金,並鼓勵專題製作優秀的同學參加於每年舉辦之畢業專題製作競賽。 IEEE Intelligent Systems近期公布2022 年度「AI十大新星( AI’s 10 to Watch)」名單,獲選人之一為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IUC)資訊工程系李博助理教授。 李博博士曾於大二(1998年)在逢甲交換一年,師從張真誠講座教授,她表示,這重要的一年,讓她在科研實踐中真正見識到資訊安全研究的門道。
致力於提升學生競爭力學習五大指標:「專業實習」、「外語學習」、「出國交流」、「考取證照」、「跨領域學習」。 「光電科技」是由光學與電子學相互結合之應用的科學及技術,主要利用光轉成電訊號或電轉成光訊號的方法,目前已在各式各樣的領域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逢甲大學電機系 光電工程技術在許多生活相關的科技產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腳色,舉凡顯示器、鍍膜、通訊、感測、生醫技術以及光學存取技術等。 在沈琳看來,校企共育人才,既破解了人才信息不對稱、人才培養不對路等問題,更讓學生學習有動力,學生就業有保障。 半導體製程技術與元件開發工作並非一定要進無塵室工作,半導體製程設計需要電腦輔助軟體(CAD)進行新穎元件的模擬與設計,以及電性評估等工作,需要專業技能,不一定要進無塵室工作。
逢甲大學電機系: 學院活動精采回顧
予凡在系上推行的兩大制度,第一是增設系主任信箱,讓學生有向系上表達意見的管道,減少網路上的謾罵,以更有建設性的意見讓系上變得更好;第二是帶領學弟妹與社區發展志工隊合作,到鄰近中小學教理化,予凡帶隊中最大的感觸是,有時候我們覺得不足掛齒的幫助,對有需要的人來說,可能是一場及時雨。 本本系於民國六十一年成立,陸續成立「電子工程學系碩士班」、「博士學位學程」,成為一所具完整高等教育組織之科系。 逢甲大學電機系 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是大學經費的主要來源之一,第二期5年計畫從112年到116年,總經費達970億元,比第一期增加13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