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部份仍在積極搜羅重建機會的發展商,面對樓價下跌亦調低對收購成本的預期並暫停收購。 地積比率指樓宇准許發展的總建築面積與地盤面積的比例,比率愈高,可興建的樓宇面積愈高。 例如一個2,000平方呎的地盤,地積比率是10倍,最多便可建面積2萬平方呎。 近年,新樓質素屢被詬病,香港地動輒千萬元買「磚頭」,當然不想「一波三折」。 《香港01》特意訪問多位專家,由開始驗樓,到處理執修,最後索償,與你一起檢閱收樓3部曲。 如地產商和落釘炒家談判久持不下,互相角力,一眾小業主基本上是「肉隨砧板上」,難以憑一人之力,開出其心目中所想的收購價,最終還是要視乎兩邊財團最終的洽商結果,單位的價值才得以定奪,可謂是任人魚肉。
- 在登記冊的第一頁會列有該單位業權佔有該地段總業權的份數,例如2/100,即代表該單位佔有整個地段2%的業權。
- 不過,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香港50年以上的樓宇數目超過7000幢。
- 對於已收到發展商收購要約的舊樓業主而言,往往面對收購價是否合理、是否足夠反映重建價值等問題,除發展商提供的收購價外,可能希望能有獨立的第三方測量師幫忙估算收購價格是否合理。
- 據了解,財團在6月中向小業主發出的律師信,以當日買賣協議第12條款,即有關業權並非妥善業權(good title),要求取消交易、小業主退還訂金。
- 不過,這種「落釘」的投資方法需要動用龐大的資金,亦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樓市不景氣,地產商放緩收購的步伐,這班「職業炒家」為落釘所付出的成本便長期積壓,影響資金流通。
- 據資料顯示,上述聯合道收購地段最新錄得個別成交,如聯合道2號裕聯大廈地下B號舖,以4,200萬元易手,而聯合道10號至16號新泰樓地下7號舖,則以3,500萬元易手。
皆因人人都貪心,小業主不團結之餘,商舖買賣當然人人都想盡量賣貴些,發展商卻想盡量控制收購成本。 而且,發展商一般不會自己出面,往往透過第三方的「打手」與業主談洽。 【舊樓防伏】疫市尋寶4大注意事項 市區舊樓除了佔有地理優勢,實用率一般較高,除了吸引上車一族買入自住,優質舊樓更具備收購潛力。 不過決定買入舊樓之前,可留意以下4大注意事項,避… 如果物業本身的最高地積比是9倍,但物業只有4層高。 作為發展商收購該物業可大幅提高地積比,收購一伙可以多建2至3伙,利潤高。
舊樓收購: 舊樓收購公司
市建局會估算物業的市值交吉價,再加一筆自置居所津貼,亦即業主遷出舊樓後另覓條件相似單位市值,減去原先舊樓市值。 舊樓被收購,賣出的價錢叫「收購價」;既然有人看中這個投資選項,即是認為「收購價」比起一般物業買賣的成交價更為有利,能夠為業主賺取更多回報。 舊樓收購 我們在收購時會一併買下生約或死約的租約(接受一年合),讓業主可輕鬆售樓,免卻後顧之憂,租客的權益亦可受到全面保障。
經多年來我們的併購經驗,大部分併購出現問題大多數出現在保密程度不足,導致併購消息一傳出,引致四方八面的大鱷、釘子戶及既得利益者等影響甚至刻意破壞併購項目進度。 我們一直以來抱著一個宗旨是將所有得益全部歸於業主,價錢進取及令業主盡快收錢,以務求令買家雙方達至雙贏局面。 我們不會食中間差價, 認真踏實跟進, 務求盡心盡力達到收購成功。 其次,是放寬業權 / 業權人同意比例門檻,如東京申請重建的門檻為取得三分之二(66.7%)業權人同意。 第三為降低樓齡門檻,如新加坡樓宇樓齡逾十年、並取得80%業權人同意便符合資格申請集體出售業權;在台北,舊樓重建樓齡門檻通常為三十年。 如果借盡8成按揭,可用100萬買個大約500萬單位,如果區內確實有收購重建,區內其他物業都會水漲高,如果物業升兩成,即是100萬首期搏賺100萬,如果物業升三成,即是100萬首期搏賺150萬,回報更高。
舊樓收購: 舊樓收購合併
如想進一步保障業主與租客雙方權益,可於租約條款內例明讓雙方知悉。 例如市區市建局或收購公司來進行收購,即可有半年時間通知租客離開單位。 由於維修大廈外牆的費用由業主負責分攤,所以要必須先釐清大廈外牆的業權或使用權歸誰擁有,亦即外牆屬業主的私人物業,抑或是大廈的「公用部分」。 該行認為,雖然法院暫停服務是強拍申請宗數大幅下跌的原因之一,但同時反映私人發展商收購舊樓變得更困難。 本港大部份市區樓宇建於30、40年代,並已急速老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中也提出要加快重建更新。
他說,發展商由買地到賣樓花需要一段時間,故做生意的策略好講前瞻性,炒家預計個市稍後有風險便即撤退,反應較用家快,發展商則因其行業特性,市場觸覺會較炒家更快,預計一年至兩年後市況回軟,便已殺車。 近期歐美經濟環境惡化,中央和港府又加大打擊樓價力度,都讓發展商們對後有看不通或看淡之感。 舊樓收購2025 我明白為數不少的舊區居民現時均面對居住環境欠佳的情況,希望市建局盡快重建。 舊樓收購 根據法例,地產商提出的「收購價」不能低單位的現殼價,為吸引一眾業主放售業權,以盡快完成收購程序,地產商一般都會開出可觀的價錢。 物業成交價之高低,由自由市場根據供求來定奪;那麼「收購價」又是如何決定?
舊樓收購: 中資財團5.5億收購聯合道舊樓逾五成業權 住宅每呎收購價1.7萬
過去不少市建局的項目都有利潤,預料未來數年財政不會有太大問題,因此他對市建局未來的發展仍然感到樂觀。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日發表網誌表示,市建局在2021/22年度結束時現金儲備達到約三百億元,但未來五年需要應付六個項目的龐大收購支出,預計接近儲備總額。 舊樓收購2025 市建局本年度還會開展兩個大型重建計劃,涵蓋約二百幢舊樓,預計兩三年後進入收購周期的高峰。
- 仲量聯行指,2023年財政年度私人房屋土地總供應量中,佔一半為私人發展重建項目,但近年透過強拍進行重建的步伐見放緩。
- 我們有別於坊間的一般代理商,我們是專業房地產基金管理及發展商背景之地產公司,保證所有收購程序合法,並嚴格遵守《地產代理條例》及其附屬法例的條文,讓業主更加倍安心。
- House730同時提供一個渠道,予地產代理及業主網上放盤平台,自由、方便、高效,網上推送筍盤給潛在買家!
- 上述強拍申請地點為西營盤保德街1至7號,現為一幢於1966年落成的8層高商住舊樓,地下為零售商舖,樓上則為住宅。
- 隨政府先後推出多幅啟德地皮招標後,市區地皮愈來愈少,收購舊樓重建已成為發展商近年在市區補充土地儲備的主要渠道之一。
- 第三,研究降低《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下的強拍門檻,以加快舊樓重建。
近期比較有知名度的例子,就是尖沙咀香檳大廈一址,被地產商成功收購,未來或搖身一變,成為高檔商廈或商場。 土地及其上的物業的使用及發展價值,受到城市規劃(法定圖則)、土地(地契)及建築(《建築物條例》)三個層級的限制,同時亦受其地點、景觀、交通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並會因市場及整體經濟情況有所波動。 舊樓收購2025 由於物業價值的評估考量因素眾多,涉及綜合性的專業分析,推薦小業主就相關事宜諮詢專業測量師之意見。 為改善生活環境及釋放所持物業價值,許多舊樓業主都希望所持單位能夠以重建價格被收購,甚至業主們自行組織起來,希望以多數或全部業權聯合出售,吸引發展商或財團收購。 若發展商已從大業主成功收集八成業權或以上,而未能成功說服剩餘的業主出售業權,便可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售賣該地段。 根據《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樓齡50年或以上的舊樓,不論是住宅或工業大廈,只要發展商收集到八成業權,便可申請把整個地段強制拍賣。
舊樓收購: 地積比率
加上,具潛力額外增加總樓面面積的地皮,在過去數十年早已被收購及重建,近年該類地皮買少見少。 舊樓收購2025 舊樓收購 李遠峰認為,政府須尋求新方法推動重建, 協調私人及公眾利益,以加快重建進程及增加私人房屋供應。 如物業為聯名業主或以公司名義擁有,個別聯名業主或公司股東所適用的收購準則與個人業主無異,惟個別業主或股東可得的自置居所津貼及補助津貼則按業權或股份比例計算。 此外,為鼓勵業主出售其物業予市建局,市建局會給予業主相關費用津貼,以助其支付搬遷及重置物業等有關開支,數額在項目開展時公佈。
舊樓收購: 舊樓收購注意詳解
因此,政府應調高市區住宅地的地積比率,發展商才能提高收購價,加快市區重建。 土地供應主要倚靠政府及鐵路上蓋項目,私人市場則倚靠收購舊樓重建。 儘管舊樓「強制售賣」的申請門檻已降低,但近年收購舊樓的進展越來越慢及困難,因樓價越升,發展商收購舊樓單位的出價便要更高,才能成功購入業權。 有測量師認為,在降低強拍門檻之同時,亦應該為小業主訂下最低保障金額。 消息人士稱,目前全港共有約9200幢樓齡50年以上舊樓,數字較10年前約4300幢增加超過1.1倍。 【明報專訊】特首李家超昨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中公布降低強拍門檻,其中樓齡逾50年舊樓,門檻由八成業權降至七成,以加快舊樓重建。
舊樓收購: 財團據報以每呎1.1-1.3萬港元收購大南街舊樓
至於一向專攻舊樓收購的田生地產更表示,旗下有40個項目將符合最新強拍要求,可隨時申請強拍,估計可重建樓面達324.5萬方呎,涉及總收購價達463億元。 而最後一宗則為銅鑼灣大地主之一、於區內坐擁多項商廈、住宅物業的金朝陽(0878),在8月份以約32.09億元沽出已進行收購約15年的銅鑼灣希雲大廈地盤,每呎樓面地價約1.62萬元。 舊樓收購2025 事實上,金朝陽本身已取得大廈超過八成業權,更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拍,估值高達15.7億元,不過在強拍前竟沽出整個收購項目。 事實上,一個住宅單位要達致宜居,除了更換老舊的設備之餘,更重要的,是要確保結構構件保養得宜,業主應同時做好樓宇公用地方和單位的維修保養,才可以從外到內提升安全和宜居程度。 這項計劃推出至今大約兩年,據市建局團隊向我匯報,截至上月,已批出超過6000宗申請個案,涉及約2億5千元的資助津貼。
舊樓收購: 舊樓收購注意: More in 投資:
收購有租約的單位時,因部分租約包含租樓免租期,為租客利益著想,發展商普遍會連租約(有正式已打厘印的租約)一併買下,且只接受一年合約(個別年約需要再與發展商商討)。 物業功收購後,會同租客繼續履行租約,確保租客有充裕的時間尋找新居,甚至實現免租期入住新單位,業主亦毋須為租約而延遲賣樓。 假如業主在出售物業前臨時收到屋宇署發出的維修令,業主便必須在作出相關行動後才進行買賣活動。 維修令中最常見的是:清拆及還原維修令(S24)及危險樓宇維修令(S26)。
舊樓收購: 近月至少3宗舊樓收購終止 測量師料跌市周期收購價「出手更低」
他又補充,小業主重視財團提出的每呎收購價,但發展商則以地皮的成本價(每呎樓面地價)為考量。 又指其實樓價變化與發展商收購價有著槓桿關係,可簡單演繹為樓價變幅5%,發展商收購時的地皮成本價則需要調整10%,故相信未來小業主及財團的拉鋸會更加大。 Rystad分析師表示,目前燃燒的火焰非常明顯,亦有可能是釋出訊號,表明只要俄歐關係解凍,天然氣就已經準備好輸出歐洲。 記住:筆者從沒說過「別人」如這樣做,我只是說「假如我是衰人發展商要收樓收舖,可以這樣做」。 當收購樓上銀碼較小的住宅後,慢慢進一步收掉樓下舖位,夠八成業權後,就可以申請強制拍賣了。 現時舊樓物業一般能批出實際按息2.5%,如果屬於唐樓則介乎2.6至2.8%之間,一般按揭最長還款期雖能長達30年,但由於銀行通常以「75減」或「70減」樓齡計算最長還款期,故未必做供足30年。
舊樓收購: 舊樓收購注意: 單位有否建築令或命令(俗稱order)
有賴業主對我們的信任,我問團隊在過去四年,經公司及與合作夥伴合作成功收購多個項目,是你好信賴的拍檔。 仲量聯行香港項目策略及顧問部資深董事李遠峰表示,政府於施政報告透露,樓齡達五十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在過去十年由3,900幢激增至8,600 幢,意味本港急需以更高效率處理舊樓問題。 一般唐樓單位放售,都會標榜自己有收購概念,然後賣個個好價,原本只值200萬,假設如果將來收購可以收到400萬,隨時以250萬、300萬賣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