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6年,長洲華人約佔總人口95.58%,其他亞裔人士及外籍人士佔總人口的不足百分之5[28]。 當地華人人口絕大多數說廣東話,並且來自本地(舊稱寶安縣)、東莞、四邑和惠陽及潮州四大地區。 香港開埠初期,長洲約有六百餘戶[6],至1898年英國租借時,陸上居住人口約為三千人,艇戶人口也有近五千人[8];至1930年代,長洲人口仍維持在七千人左右。 日本佔領香港前,曾一度有大量難民湧入長洲,使人口突破一萬[6]。 長洲人口雖然在日治時期有所回落,但香港重光以後,難民再度湧入,使人口再次超過一萬人[6]。 長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不斷上升,至1980年代後期時達至高峰的四萬人[7],此後人口回落,在1980年代後期跌至大約三萬人[18]。
- 不過唔講可能唔知,鄰近長洲東灣的東堤小築,早年不斷發生自殺事件,亦常常被傳出鬧鬼事件,雖然大多道聽塗說, 我們在這裡就不詳談了。
- 沿岸邊小徑而行,及後經過像天降的五行石,可惜巨石被嚴重塗鴉。
- 小長城位於長洲觀音灣泳灘後,是一條適合家庭遠足的家樂徑、長洲行山路線,十分簡單易行,不足一小時即可走完全程。
- 遊客都可以租借風帆、獨木舟或其他水上滑浪設備,係長洲嘅大海上乘風破浪。
- 儘管有不少人認為張保仔洞僅為後人穿鑿附會,惟該洞已經成為了長洲一處著名名勝,不少人在提起長洲歷史時,也會提起張保仔洞[7]。
根據政府於2006年的《中期人口普查》,長洲陸上人口則為24312人,是離島區人口最稠密的島。 英國接管後,原屬黃氏的土地業權繼續獲得港府承認,但島上其餘土地悉數列為皇室官地[6][8]。 港府在1907年設立理民府管轄新界及離島地區,為方便執行及落實地方事務、領導鄉民,以及與理民府建立溝通渠道,長洲島民又設立選舉,每兩年選出四位總理作為居民代表[6][7]。 1919年港府曾在長洲中部立界石15塊,劃出外籍人士專享的高尚住宅區域,但這些界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已失去法律效力[7]。 1980年代,古物古蹟辦事處等曾派員尋找長洲界石,迄今只尋回其中10塊[9]。 根據考古出土文物及在1970年代於長洲東南部發現的長洲石刻,可推斷至少在三千年以前已有先民到達長洲[3][4]。
長洲張保仔洞: 傳統節慶
傳說張保仔喺多個離島嘅洞穴收藏寶物,而當中長洲嗰個就最出名。 要去有兩個方法,第一個係由長洲碼頭坐街渡到西灣碼頭,而第二個方法就係由長洲碼頭轉右,沿著海徬街,大興堤路,長洲西堤路,贊端路前往,步行大約 30分鐘。 西灣長年風平浪靜而成為天然避風塘,所以長洲碼頭亦設於西灣;至於東灣則長年因海浪帶來沉積物而形成著名的東灣泳灘[14]。
張保仔洞是傳說中廣東著名海盜張保仔收藏一些寶物的山洞,多位於廣東外海、香港離島區,其中位於長洲的張保仔洞最著名,現已成為島上的旅遊景點。 張保仔洞(英文:Cheung Po Tsai Cave)係廣東著名海盜「張保仔」傳說收藏寶物嘅一啲山竉。 呢啲地點多數喺廣東外海、香港離島區,其中位於長洲嘅張保仔洞係最出名,成為咗島上嘅旅遊景點。 張保仔洞是传说中廣東著名海盜張保仔收藏一些寶物的山洞,多位於廣東外海、香港離島區,其中位於長洲的張保仔洞最著名,現已成為島上的旅遊景點。
長洲張保仔洞: 渡輪碼頭
站在長洲之巔,美景環伺,能俯覽東灣及南部一帶近乎全景的景致。 水光山色下,樹上的蟬鳴,腳下的熱鬧,像大自然靈秀山水揉合繁華鄉市的寶島。 此外,據許地山教授考查,指出現今香港島的西營盤是當年張保仔營寨的舊名。 然而此說卻為香港作家葉靈鳳所否定,指出西營盤之名,純指開埠初期駐紮在港島西區一帶的英軍軍營。
- 據傳當年張保仔藏寶地係有唔少,就上川島一帶嘅島嶼就有十幾處,如鹽灶、七盤山、馬山、弓灣、石船咀、香爐洲同烏豬島等[2]。
- 香港的張保仔洞其一在長洲西南部,洞口趭約10呎,洞穴由入口至出口全長約88米,洞內非常黑暗及狹窄,地面濕滑,又凹凸不平,但於近年已加設了鋼梯,方便遊客進出洞穴。
- 缺乏史料記載,長洲早期歷史今已不可考究[6]。
- 紅旗海盜團全盛時期時,張保仔擁領三、四萬多海盜及六百艘戰船,堪稱南中國海最大的武裝勢力之一,江湖上素有『南海戰神』稱號,並以沿海島嶼為基地。
- 經過沖身處後,進入右方的山徑上行,在路口左走明暉路不久即接上左方稱為小長城的石徑﹝前走可往明暉營﹞。
傳統上長洲島民以捕魚為生,漁業曾經為當地主要經濟命脈[14][39]。 由於捕漁業興旺,當地造船業及漁業製造業亦曾隨之而興起。 長洲張保仔洞 相反長洲山多平地少,加上水源缺乏,當地一直難以發展農業[39]。 長洲張保仔洞2025 此外長洲傳統經濟活動還包括食品加工業,當中又以鹹魚和蝦膏最為普遍[39]。
長洲張保仔洞: > 香港好去處搜尋
香港的張保仔洞其一在長洲西南部,洞口趭約10呎,洞穴由入口至出口全長約88米,洞內非常黑暗及狹窄,地面濕滑,又凹凸不平,但於近年已加設了鋼梯,方便遊客進出洞穴。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時值鴉片戰爭,清廷在島上設置長洲汛,由大鵬協水師右營東涌守備派遣駐右哨頭司把總及外委各一名,率領45名守兵駐守當地[7]。 同治年間長洲商業興旺[8],粵海關於同治九年(1870年)設立關口徵取釐稅[7]。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與英國訂立《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長洲在內二百多座離島及新界租予英國99年(到1997年),長洲遂成為英屬香港一部份[7]。 小長城位於長洲觀音灣泳灘後,是一條適合家庭遠足的家樂徑、長洲行山路線,十分簡單易行,不足一小時即可走完全程。 沿途可以觀賞到長洲壯麗的海岸景致,以及一些形態獨特的石頭。
時至今日長洲太平清醮已成為當地每年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吸引大批遊客慕名到訪參觀,把長洲擠得水洩不通[13]。 一般而言在日間,長洲會有會景巡遊、醒獅、麒麟表演以及飄色巡遊;到午夜時份在玉虛宮外更有聲勢浩大的搶包山活動。 搶包山活動在1978年曾因包山意外倒塌,而被港府禁止,至2005年經官民交涉後,搶包山活動才以競賽形式重新恢復[17][44]。
長洲張保仔洞: 五行石及張保仔洞
對此水務署認為有需要盡快改善;2013年香港政府計劃投資逾2億5千4百萬港元以敷設海底食水管。 工程計劃於同年9月展開,於2015年9月竣工[15]。 港府1982年引入香港區議會後,長洲劃入十八區的離島區。 長洲鄉事委員會原有的部份權力亦轉移至區議會[10]。
長洲張保仔洞: 人口
並保證不滋擾貧民和漁戶,嚴禁部下在駐紮地區掠奪。 係香港咁多個離島入面,長洲可以話係人煙最稠密,又最商業化嘅島嶼。 長洲張保仔洞2025 講食嘅大魚蛋、芒果糯米滋、紅豆餅,幾乎人人都知。 講觀光嘅張保仔洞、東灣、天后廟,相信無香港人講唔出。 近年除傳統漁業和造船業外,長洲已發展成為著名旅遊點,島上旅遊業有相當的發展[6]。
長洲張保仔洞: 著名居民
長洲北帝廟(玉虛宮)於1783年落成,係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廟前嘅廣場亦係每年長洲太平清醮(農曆四月八日)嘅舉行地,每年太平清醮期間,都會搭建三個掛滿平安包的包山,上演連場緊張的「搶包山」比賽。 北帝廟歷史悠久,廟前闊大的石梯、廟宇頂部的七色彩龍,予人宏偉莊嚴之感。 遊人仲可以係廟內一睹兩件古物——清朝的金木雕和宋朝的鐵鑄大劍嘅風采。 小長城一帶路徑因鋪以石欄,所以稱之為「長城」。
長洲張保仔洞: 海盜生涯
長洲位於香港島的西南,靠近大嶼山之東南方的一個人口最稠密的離島。 島上除了擁有不少名勝古蹟外,更可觀賞許多奇特的岩石及水碧山青的自然景色。 張保仔(1786年—1822年)原名張保,新會縣江門鎮水南鄉人,1810年以前廣東沿海著名華南海盜,至今為人所熟悉的廣東歷史和香港歷史人物。
長洲張保仔洞: 歷史
此外長洲每年均會舉辦太平清醮,是長洲最大型的傳統節目,每次均吸引大批人士慕名參觀。 旅 客 可 步 行 約 45 分 鐘,經 過 海 濱 長 堤 到 達 張 保 仔 洞。 張 保 仔 洞 是 百 多 年 前 有 名 的 海 盜 張 保 仔 利 用 該 洞 收 藏 及 躲 避 官 兵 緝 捕 的 地 方 。 到 此 長洲張保仔洞2025 尋 幽 探 秘 確 是 不 錯 的 消 遣。
長洲張保仔洞: 酒店優惠
張保仔洞是指廣東著名海盜張保仔(1786年-1822年)傳說收藏寶物的一些山洞,其中位於長洲的張保仔洞最著名,現已成為島上的旅遊景點,洞內並無任何收藏寶物的痕跡。 要進入山洞,遊客須沿鐵梯而下,並要帶備電筒以供照明。 張保仔洞是指廣東著名海盜張保仔(1786年-1822年)傳說收藏寶物的一些山洞,位於長洲的張保仔洞最著名,現已成為島上的旅遊景點。 長洲張保仔洞2025 由於洞身狹窄,僅可供一人通過,因此遊客須從洞的一邊進入,再由另一邊離開。 而要進入山洞,遊客亦須沿鐵梯而下,並要帶備電筒以供照明。 長洲張保仔洞2025 長洲是香港著名旅遊景點,有不少觀光名勝,例如張保仔洞、長洲北帝廟和長洲石刻等;而渡輪碼頭沿岸一帶則海鮮食肆林立。
長洲張保仔洞: 渡輪碼頭
清軍多次剿捕紅旗海盜,最大規模的一次戰役,是張保仔在赤鱲角遭清朝水軍封鎖圍剿,雙方各有約三萬海軍,數百艘船,炮二千。 據葡萄牙文獻記載,葡清聯軍的艦隊與紅旗派海盜的主力艦隊曾經在大嶼山海面進行一場激戰。 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澳葡艦隊在大嶼山海面與紅旗派主力三百多艘武裝船相遇。
張保仔是清代一名著名海盜,傳說張保仔洞就是張保仔寶藏之地。 不過張保仔洞並不如電影的寶藏洞穴般別有洞天,而是非常狹窄,而且洞內漆黑一片,必須帶備電筒(手機也可以)。 由北眺亭沿山徑緩緩向前下行,走出休憩區後,進入對面的小徑。 下走至北社長利的休憩區後,沿左方的梯級下行至天后古廟,再右走至北帝廟,進入球場旁的北社街,走至國民路的路口左轉出東灣。
長洲張保仔洞: 傳統節慶
主權移交初期,旅遊業一度因多宗度假屋住客自殺事件和2003年SARS疫情而受到打擊,但事後已經恢復[13]。 1941年至1945年的日治時期,長洲隨香港全境落入日本手中。 為維持和平,日軍又以長洲維持會取代舊有選舉,作為長洲的地方管理組職[6]。 1945年香港重光後,港府旋即解散長洲維持會,地方事務則先後由居民協會及華商會所執行[6]。
長洲張保仔洞: 海盜生涯
離開張保仔洞後,便往鯆魚灣方向走,參觀著名的五行石。 五行石即是有五塊石頭的意思,不過最獨特的反而是生長在附近的仙人掌,在香港十分少見。 相傳廣東、香港等地有許多與張保仔有關的遺蹟,在長洲、塔門、南丫島和舂坎角都有張保仔藏金的傳說,最廣為人所知是長洲張保仔洞,至今一直流傳它是張保仔埋藏寶藏之地。
小長城長洲行山路線沿路遮蓋不多,行山人士記得定時補充水分。 來到張保仔路,可順道先參觀天后廟,然後才到張保仔洞去。 歷史書告訴我們,張保仔是個海盜,故想像他的巢穴也應是十分詭秘。 儘管有不少人認為張保仔洞僅為後人穿鑿附會,惟該洞已經成為了長洲一處著名名勝,不少人在提起長洲歷史時,也會提起張保仔洞。 香港的張保仔洞其一在長洲西南部,洞口趭約10呎,洞穴由入口至出口全長約88米,洞內非常黑暗及狹窄,地面湿滑,又凹凸不平,但於近年已加設了鋼梯,方便遊客進出洞穴。
長洲張保仔洞: 人口
其中一個最出名嘅位置喺香港離島區,長洲西南面,竉口長約莫10呎,個竉由入口至出口全長約莫88米,竉入面好黑好窄,地面濕滑,近年加設咗鋼梯,方便遊客出入。 西園位於長洲西南角的西灣附近,園内十一英畝,土地劃分四個主題營區,包括觀星圓拱屋營區、蒙古包、南非營、印第安營、赤日,或者自攜營帳,亦設衆多戸外活動丶自然空間。 入住露營嘅話,可以咩都唔使帶就去,夏天有冷氣唔洗驚熱,而厠所都乾淨企理,係最適合親子旅行嘅長洲住宿。 入夜後,碼頭附近的海鮮店紛紛點亮燈,店員熱情地招攬生意,覓食嘅遊人越黎越多。 坐係露天嘅位置,一邊品嘗新鮮地道嘅海鮮餐,一邊可以欣賞海旁嘅漁村風景。 是次旅程由長洲碼頭下船後,向西灣天后廟方向(向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