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梔子花,分布於臺灣全島低海拔地區,IUCN稀有等級位列「LC」(無危)。 因花期具濃郁芳香,為典型香花植物,常作為園藝栽培植物;原生種為單瓣花,經人為育種後,尚有重瓣品種可供選擇。 果實除了可提取梔子黃色素,作為黃色染料外,成熟果實乾燥後,亦有藥用之效。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 3 公尺,葉對生或 3 片輪生,葉形有長、橢圓形、倒披針形,葉質具光澤,葉深綠色,全緣;花為繖型花序,以 山黃梔花 3~4 朵腋生或頂生全株,花瓣 6 枚深裂,花香清雅,初開出期呈白色,花謝時漸轉為乳黃色,為中國典型香花植物之一。
剛開放的花朵是白色的,隨著時間會逐漸轉為淡黃,雖然樸實素雅,但是那濃郁的香味卻叫人過鼻不忘。 看看它的花,像不像有隻黃色蜘蛛趴在花兒上面呢? 其實,中央突起的蜘蛛身體是雌蕊,而纖細的蜘蛛腳則是雄蕊,很有趣吧! 山黃梔的果實,外形就像小章魚,頂端的章魚腳是它殘留下來的花萼。 果實成熟後呈鮮豔的橘黃色,自古以來就被拿來提煉黃色染料。 除此之外,木材質地堅硬,適合做成農具,是用途很廣的樹種。
山黃梔花: ‧ 台灣智慧機械印尼製造展大放異彩 搶攻印尼製造4.0商機
花朵芳香,耐修剪整枝,是主要庭園香花植物,適合種植為灌叢、綠籬或修剪為整型盆栽、雕塑為盆景。 花朵可直接烘乾拌茶葉賦香或窨製茶葉,萃取香精是香水、保養品工業重要原料。 果實作為中藥與染料用,是天然黃色色素,用於食品、紡織與化妝品。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高約3 m。 山黃梔花 山黃梔花2025 山黃梔花2025 單葉對生,葉橢圓形,葉兩面光滑無毛,幾乎無葉柄,托葉抱莖。
- 就看-「iGarden園藝文摘Plus」單元簡介。
- 卵形或橢圓形漿果,具5~8稜,宿存萼片冠狀,成熟時橘黃色或橘紅色;種子多數,隱藏於肉質的胎座上。
- 一般有單瓣花及重瓣花品種,花期在 4~6 月的春末至夏季;果實黃紅色,俗稱山梔子,呈兩端尖瑞的橢圓形,有六條綾線,具肉質。
- 〔記者林旻臻/雲林報導〕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大科為國家重要民俗,也是雲嘉地區重要的宗教祭典,去年五年大科後,廟方歷時近2年製成壬寅大科影像紀錄片,加上從2012年起進行長期田野調查累積的成果,出版馬鳴山文化資產叢書,今日發表成果並致贈教材予雲林、嘉義縣市香庄區域共119間小學。
-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 3 公尺,葉對生或 3 片輪生,葉形有長、橢圓形、倒披針形,葉質具光澤,葉深綠色,全緣;花為繖型花序,以 3~4 朵腋生或頂生全株,花瓣 6 枚深裂,花香清雅,初開出期呈白色,花謝時漸轉為乳黃色,為中國典型香花植物之一。
梔(ㄓ)子(˙ㄗ)(學名:Gardenia jasminoides,臺灣話:ki-á),又名木丹、鮮支、卮子、越桃、水橫枝、支子花、枝子花、山梔花、黃雞子、黃荑子、黃梔子、黃梔、黃梔花、山黃梔、玉荷花、白嬋花、玉堂春,屬茜草科梔子屬植物。 因其強烈的香氣,常和瑞香、桂花一併作為芳香用綠化植物。 山黃梔花 劍湖山摩天輪跨年煙火秀邁入第17屆,迎接2024劍湖山世界跨年晚會在12/31晚上8點20分,跨年主持人將由蔡昌憲、DJ童童擔任,由采子、163 山黃梔花2025 山黃梔花 braces、Miusa、KIRE、徐暐翔、Yappy、李晉瑋、榕幫、翊庭、亨利SB以及今年最夯的人氣女團未來少女-紫月光陸續於晚會中閃亮登場。 馬鳴山鎮安宮主委章金樹指出,馬鳴山五年千歲文化中心與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合作,委託教授洪瑩發企劃,導演吳過拍攝製作紀錄片,其中《低調的王者: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田野調查研究》專書,是洪瑩發與其團隊,自2012年起進行長期田野調查累積成果,與中央研究院與政大進行各項學術研究而成。 馬鳴山文化資產叢書包括:一套3冊馬鳴山五年千歲文化資產教材、《低調的王者: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田野調查研究》專書,以及五年大科、元宵遶境吃飯擔、馬鳴山鎮安宮簡介等系列影像紀錄。
山黃梔花: 教材紀錄重要民俗「五年大科」祭典 馬鳴山鎮安宮贈雲嘉119小學
梔子花每朵花有六片花瓣,初開時為純白色,而且能剪下來放在瓶中水養,因此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廣動植之三》中便有:「諸花少六出者,唯梔子花六出。」的句子,陶真白有言:「梔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宋朝詩人陸游《二友》詩:「清芬六出水梔子」。 所以這個特徵似乎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中國歷來是把它當作是與茉莉花、白蘭花一樣重要的香花。 喜歡濕潤、溫暖、光照充足且通風良好的環境,但是忌強光暴曬。 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種植。
成熟果實可提取梔子黃色素,可作黃色染料,是食品及化粧工業之天然色素。 成熟果乾燥後可入藥,有清熱利尿、瀉火除煩、涼血解毒之效。 山黃梔,常綠性灌木或小喬木,別名有梔子花、黃梔子、雀舌花以及林蘭、木單、鮮支、越桃…等,主要是作為造園、造景與推動公共工程時美化環境之用。 食品黃色著色劑:黃梔子色素(Gardenia Yellow)用於醃黃蘿蔔、手工芋圆、粉粿等等應用。
山黃梔花: 雲林首屆自主學習嘉年華 土庫越港國小登場
偶見將梔(讀ㄓ)字誤讀寫為槴(讀ㄏㄨˋ,書匣、捕魚具),古人觀察梔子的果實,與木製酒器「巵」形狀相似而命名,在讀寫時應避免錯誤。 全日照或半日照環境,略具耐陰性,可種植於疏樹蔭下。 酸性至中性介質,排水量良好者均可,鹼性介質容易使葉片缺鐵黃化。
花具香味,花瓣初時白色,後期逐漸轉金黃色,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且互生。 果為漿果,橢圓形,約5條縱稜,宿存萼片冠狀,熟時橘黃色,種子扁卵圓形。 山黃梔花 常綠灌木;廣披針形至倒卵形的葉子對生或3葉輪生,葉片革質全緣,先端和基部鈍形,表面翠綠有光澤;春夏開白色花,頂生或腋生,有短梗,極芳香;漿果卵形,黃色或橙色。 嘉義縣教育處副處長顏廷育也說,嘉義縣跟雲林縣本來就是好兄弟,同樣都在王爺文化的脈絡裡,許多嘉義人也會來馬鳴山鎮安宮參香,這些教材可促進孩子深入了解鄉土文化,若將來到外地工作有所成就,也能返鄉照顧這塊土地,這正是教育本質所在。 雲林縣長張麗善說,廟方長期推動文化資產保存與推廣教育,更成立五年千歲文化中心推動相關事項,是台灣主動進行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及推廣的楷模,此次階段性成果豐碩,縣府將積極提供資源協助推廣。 山黃梔廣泛分布在東亞以及東南亞地區,是臺灣的原生植物。
山黃梔花: 跨年倒數30天!「4大星座」偏財運強
花6瓣,初開雪白色,後漸變黃,清香撲鼻。 用心愛植物,就在 iGarden 花寶愛花園,精選進口花卉植物種子品種推薦,達人給您專業種花栽培建議。 從 2000 年開始,我們持續耕耘園藝內容,累積豐富的資訊,想進一步了解本園藝部落格的故事嗎? 就看-「iGarden園藝文摘Plus」單元簡介。
山黃梔花: 壯觀!五年千歲吃飯擔 雲林鎮安宮10萬人共享平安餐
可用扦插、壓條、分株或播種繁殖。 花可做茶之香料,果實可消炎祛熱。 山黃梔花2025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儀式主要參與範圍,北起彰化南至台南,又以雲林、嘉義為核心,高達500個以上自然聚落參與,其儀式文化豐富,包含香庄請王、進香、水邊迎送王、三朝清醮等,為台灣重要王爺信仰。 山黃梔花2025 〔記者蔡政珉/苗栗報導〕2名年約25歲、來自葡萄牙的男性登山客5日傍晚5點多攀登苗栗泰安鄉熱門登山路線虎山溯溪時,因在途中迷途,泰安消防分隊搜尋4小時尋獲,最後歷時8小時完成任務成功救援。
山黃梔花: 梔子湯圓
對生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葉,兩面光滑無毛;托葉包莖。 花白色,大而顯著,具濃郁香味,頂生或少數為腋生。 卵形或橢圓形漿果,具5~8稜,宿存萼片冠狀,成熟時橘黃色或橘紅色;種子多數,隱藏於肉質的胎座上。 山黃梔Gardenla jasminoides 茜草科
山黃梔花: 文化意義
花長3~5cm,花徑4~10cm,花冠5至8裂,通常6裂,另有重瓣園藝品種。 山黃梔花2025 果卵形至橢圓形,黃色或橙紅色,長1.5~7cm,直徑1.2~2cm,有翅狀棱,頂部萼片宿存。 開花期夏至秋季,結果期秋至春季。 黃梔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臺灣原生,中國華南各省、中南半島及日本亦有分佈。
山黃梔花: 梔子花
一般有單瓣花及重瓣花品種,花期在 4~6 月的春末至夏季;果實黃紅色,俗稱山梔子,呈兩端尖瑞的橢圓形,有六條綾線,具肉質。 黃梔屬常綠灌木,廣布東、南亞洲熱帶至亞熱帶氣候區及大洋洲。 對生或3葉輪生薄革質葉,葉形因品種不同有很大差異,從倒卵狀長圓形至窄披針形都有,葉長3~25cm,寬1.5~8cm。 花單朵開於枝端,高腳碟形花冠白色或乳黃色,近凋謝時淺黃色或深黃色,有濃郁花香。
山黃梔花: 栽培技術
別名:山梔、黃梔子、黃枝、單瓣花梔子、黃梔花、梔子花。 山黃梔花2025 山黃梔花2025 結黃紅色的果實,俗稱山梔子,含稱為藏紅花素;單葉對生,葉型變化頗大,從橢圓形到倒卵披針形,葉柄短具抱莖托葉;春末初夏時開白色的花,花頂生,味道很香,花萼5至8裂,裂片呈線狀,花瓣也是5至8裂,呈倒卵形;成熟時漸轉為乳黃色,花曬乾可作花茶香料。 在台灣,全島的低海拔闊葉林地幾乎也都有本種的天然分布,蘭嶼島亦不例外。 馬鳴山五年千歲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良政表示,廟方邀請台灣美感與人文教育工作者洪麗雯老師,進行教材編輯與出版,配合製作圖卡與紀錄片,由文化部文資局與雲林縣政府補助編輯經費約45萬元,鎮安宮與協會自籌印刷費用約200多萬,後續將致贈雲林、嘉義縣市香庄區域的小學,以推展、扎根民俗教育。 〔記者林旻臻/雲林報導〕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大科為國家重要民俗,也是雲嘉地區重要的宗教祭典,去年五年大科後,廟方歷時近2年製成壬寅大科影像紀錄片,加上從2012年起進行長期田野調查累積的成果,出版馬鳴山文化資產叢書,今日發表成果並致贈教材予雲林、嘉義縣市香庄區域共119間小學。 山黃梔花 葉對生,卵形、橢圓形至倒披針形,葉表油亮,側脈明顯。
山黃梔花: ‧ 台灣拼「自行車騎乘大國」!環島車道升級 3年創2.5億觀光效益
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圓柱形,灰色。 黃梔屬(Gardenia)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約有60種,在臺灣僅山黃梔為原生植物。 山黃梔花 本植物園區可於民俗植物區左、右兩側見其蹤影,在觀海樓至棲猿崖之間的山稜亦有野生族群分布。
介質乾就澆水,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 平時修剪樹冠內過密枝條,冬季可縮短修剪過長枝條。 山黃梔花2025 繁殖使用扦插、空中壓條與播種法。 山黃梔花 黃梔,又稱:梔子、黃梔子、山梔子、客家人叫做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