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食物——雖然Lexi的濕疹並非因為食物過敏而引起,但楊醫生表示某些食物的汁液刺激性可能會較大,令濕疹惡化。 他說我可以留意那些食物會令Lexi的濕疹惡化,暫停給她吃那些食物,直至她大一點才再讓她嘗試。 二、滋潤皮膚——楊醫生表示日常保持寶寶的皮膚滋潤十分重要,他說沒有一種「最好」或「最適合」的潤膚霜,必須要試用過才知道與寶寶「夾不夾」。 他知道我對礦物脂有保留,不過依然處方了加入液體可蠟的礦物脂潤膚霜,說我可以試試比較一下。 獲處方外用類固醇治療濕疹的受訪者中,近六成聲稱怕類固醇副作用,會自行減少用量,百分之五表明不用該類藥膏。
- 馬俊豪又指,脾胃差人士可能較易留有死皮,令細菌滋生及發出臭味,建議可食用薏米、白朮、黨參、佩蘭等,達到補脾去濕功效。
- 楊志強指,外用類固醇種類多,經皮膚吸收入體內的分量極低,正常使用不會導致面腫。
- 楊志強皮膚科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楊志強表示,嚴格來說體臭並非疾病,並不會危害健康,但可能造成社交上不方便。
- 患者可選用不含香料、色素及防腐劑等化學成分的護膚品及沐浴露潔膚;洗澡時不宜過久及水溫不能太高;多塗潤膚霜以保持皮膚滋潤,加強皮膚的天然保護屏障。
- 楊志強解釋,使用類固醇後出現副作用,源於不正確採用,例如患者將類固醇藥膏用於不正確位置,令該處皮膚變薄,患者應按醫生指示使用。
- 舉例說,一名2歲兒童的手臂出現濕疹,家長塗1.5個手指頭單位便已足夠。
注意飲食,尤其是濕疹患者應了解自己是否對某些食物敏感;玫瑰痤瘡患者則不要喝酒及太多含咖啡因的飲品,避免進食辛辣食品。 最後,不論在任何季節皮膚護理均十分重要,可減輕及預防濕疹復發。 患者可選用不含香料、色素及防腐劑等化學成分的護膚品及沐浴露潔膚;洗澡時不宜過久及水溫不能太高;多塗潤膚霜以保持皮膚滋潤,加強皮膚的天然保護屏障。 楊志強皮膚科醫生 楊志強醫生濕疹2025 另外,在冬天使用過熱水溫沐浴會令皮脂流失,令皮膚變得更乾燥,穿羊毛質料衣服亦會導致過敏,使濕疹情況惡化。
楊志強醫生濕疹: 護理濕疹皮膚 保濕為上
坊間流傳用得多類固醇會導致嚴重副作用如影響小孩發育或眼睛健康的機會很少,許多人亦將外服類固醇跟口服類固醇混淆,而其實外用類固醇會停留在體內的機會很少,大家不用過分擔心。 楊醫生:皮膚護理有好多步驟,其中一個是外用類固醇藥膏,但也需要配合其他及避免誘因,如食物敏感,或是不適合的環境誘因,如家人吸煙、衣物等,特別是羊毛應該要避免;使用不適合的潔膚產品也是誘發濕疹原因之一。 我因為不想Lexi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所以轉用天然療法,但情況時好時壞,加上Lexi從上星期起經常抓癢,抓至脫皮出血,我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有沒有問題,所以想向他請教。 楊志強指,各項治療體臭的費用不等,以微波能量治療儀為例,坊間收費由數萬元至數十萬元。
多謝媽媽們的意見,我都知睇楊醫生就一定要用類固醇,用類固醇並不可怕,我只怕是一個無底深圈,一直要用下去。 楊志強醫生濕疹 至於睇中醫就真係見仁見智了, 我仔仔睇了6個中醫, 楊志強皮膚科醫生 一係唔好, 一係發哂出來, 又發炎, 中醫幫皮膚消炎係好慢的, 唔想小朋友再受苦了。 我十分感謝楊醫生詳盡的講解,讓我知道如何管理Lexi的濕疹。 1.遠離致敏源:受到環境致敏物刺激下,患者免疫系統容易出現紊亂或是皮膚很易產生過敏反應。
楊志強醫生濕疹: 皮膚科醫生(皮膚及性病科)
濕疹是本港常見的兒童疾病,每五名兒童便有一人患此病,特別是天氣轉變時最易發作。 香港兒童皮膚學會會長楊志強稱,臨床發現,踏入十月,兒童濕疹求診個案較平日增加三成,而嚴重至併發紅皮症更是每月有十宗,即每吋肌膚紅腫、全身脫皮,並出現打冷震、發燒、精神萎靡等情況。 患上濕疹,皮膚會變得乾燥、痕癢,在反覆發作及搔癢後更會損害皮膚,不但使病情惡化,亦令皮膚愈來愈粗糙。 皮膚科專科楊志強醫生表示,對不少人來說,長期痕癢是很困擾的問題,因此濕疹患者好應適當地治理皮膚,減少痕癢的程度及頻密度。 楊志強皮膚科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楊志強表示,嚴格來說體臭並非疾病,並不會危害健康,但可能造成社交上不方便。 自青春期後,人體的大汗腺開始發達,汗水與細菌容易混合成臭味,部分人更會不自覺有體臭。
另一中醫師陳曉萼表示,遺傳和濕熱體質是出現體臭的重要因素。 她指出,如本身屬濕熱體質,又多吃油膩食物、壓力又大的話會容易誘發體臭。 茵陳、藿香、佩蘭是常見用於舒緩體臭的內服中藥;外用的話則有石菖蒲、丁香等,多用於浸浴之中。 楊醫生引述「亞洲皮膚醫學大會」上所發佈的最新研究指出,在400多名照顧濕疹兒童的受訪者中,約4成不願意讓病童接受類固醇治療。 另一項外國調查也發現,144位過敏性皮膚炎患者中,超過8成有「類固醇恐懼症」,甚至有36%受訪者不依指示用藥,情況十分嚴重。
楊志強醫生濕疹: 楊志強皮膚科醫生: 抗拒類固醇 濕疹難控制
增加)。 楊志強醫生濕疹 香港皮膚科醫學院和香港兒童皮膚學會代表楊志強醫生指,濕疹屬過敏性皮膚發炎,患者多屬兒童,皮膚極痕癢,並易因搔癢而破損,引致感染和發炎,甚至紅皮症。 楊志強醫生濕疹 曾有十二歲男童因濕疹惡化,母親又擔心類固醇有副作用,故帶兒子看中醫。 楊志強醫生濕疹2025 母親引述該中醫稱,須將男童體內毒素「谷」出才能痊愈,惟治療半年後男童病情反加劇,全身浮腫,手腳腫如「象腿」,雙手無法握拳也無法穿鞋,皮膚不斷滲水,入院後確診紅皮症。 因滲出的液體為黏性蛋白,男童因蛋白流失,一度脫水和營養不良,留院兩星期才趨穩定。 一般而言,寶寶的濕疹會在1歲後減少發作,隨着年齡漸長,有機會完全康復。
由於6個大的寶寶很多時因為出牙而口水分泌增加,另外他們也開始食固體食物,所以很多寶寶從6個起便會有「奶癬」這種濕疹問題。 楊志強醫生濕疹 楊醫生告訴我要有心理準備,直到Lexi滿一歲前,濕疹都會復發,時好時壞。 不過Lexi沒有食物過敏徵狀,而且除了嘴部周圍之外,全身皮膚都白白滑滑,所以楊醫生叫我不用擔心。 楊醫生:通常是經常塗類固醇的部位皮膚會變薄,有毛髮生出來;身體有些部位甚至會出現血管擴張,如面部;用藥較重及分量用得很多的人,有機會導致皮膚會出現裂紋。
楊志強醫生濕疹: 外用類固醇 不導致面腫
另有受訪者使用「偏方」,例如用片糖、芫荽水或金銀花沐浴、自行看中醫、進食有機冷榨亞麻籽油加茅屋芝士或服用補品等。 此外,受訪者對類固醇存在誤解,擔心會使患處皮膚變色;又認為藥性較強故兒童不應使用,或嚴重濕疹才需使用;部分人則以為潤膚可取代類固醇等。 坊間一些過量使用類固醇,以致出現嚴重副作用的個案,一般都是自行到藥房購藥,以致誤用過高劑量類固醇。 內地更有不法商人掛羊頭賣狗肉,聲稱所售藥膏是純天然配方草藥,實則卻加入了高劑量類固醇,若患者使用此類藥膏後在短期內成功止癢,倒真的需要懷疑其安全性。 三、餵食先前塗凡士林在寶寶嘴部四周——由於食物的汁液會刺激寶寶的皮膚,引起敏感和發炎,楊醫生建議我在餵Lexi吃固體食物前,先塗凡士林於她的嘴部四周,作為保護膜。
楊志強醫生濕疹: 濕疹藥膏正確使用 研究:超過8成受訪者有「類固醇恐懼症」!皮膚科醫生解說藥膏塗多少才安全
因此護膚很重要,用適當的潤膚膏及積極保濕是關鍵,如用後濕疹仍未見改善便需要使用外服類固醇。 媽媽的擔心是應該的,因為這始終是藥物,有潛在的副作用,但也不代表一用便有副作用產生,很多時是經常用類固醇、用的藥量重或用的方法不恰當才會導致副作用,根據醫生指示用藥其實好少會有問題。 楊志強指,外用類固醇種類多,經皮膚吸收入體內的分量極低,正常使用不會導致面腫。 而在濕疹初期使用,只需低劑量便能控制病情,減低出現副作用機會。 他提醒患者要勤潤膚,保持皮膚滋潤,可減病發機會,發病時要按醫生指示正確塗抹外用類固醇。 醫生會按BB情況處方適當劑量嘅類固醇藥物,只需係患處搽上薄薄一層,搽嘅範圍比患處略大少少,依照醫生指示下使用就唔駛太擔心,只有不當/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才可能有明顯副作用(例如皮膚變薄、毛髮
楊志強醫生濕疹: Baby Matters 媽媽日記
記得,如類固醇藥膏的藥性較重,而只能做到短時間控制及穩定發炎情況,那便有機會導致愈用愈多,甚至患上「類固醇上癮」;而如果為小朋友用了類固醇藥膏一段時間的療程後有所改善,之後愈用愈少的時候,即表示用藥恰當。 楊志強醫生濕疹 楊志強醫生濕疹 楊志強醫生濕疹2025 天氣乾燥易令濕疹發作,惟不少病人對類固醇有莫名恐懼,或影響治療。 香港皮膚科醫學院和香港兒童皮膚學會今年十月底至上月中的調查發現,一千一百多名受訪者中,逾七成有濕疹或子女有濕疹問題,其中三分之二曾求診,並獲處方外用類固醇藥膏,但當中六成四人不依從醫生處方用藥甚至不會使用。
楊志強醫生濕疹: 【小童濕疹】病程反覆易惡化 楊志強醫生:「類固醇搽耐啲先徹底。」
而且,市面上的護膚品大多已加入高滲透性的保濕成分,如維他命 B5、輔酶Q10及細分子的透明質酸等。 建議日常可多敷保濕面膜及使用潤膚膏,持之以恆的勤用潤膚產品才是令皮膚保持滋潤的不二法門。 一旦皮膚出現刺痛、痕癢或泛紅等異常反應,應立即停用及塗上成分簡單的潤膚膏以紓緩皮膚,若情況持續,應諮詢你的皮膚科醫生。 楊志強解釋,使用類固醇後出現副作用,源於不正確採用,例如患者將類固醇藥膏用於不正確位置,令該處皮膚變薄,患者應按醫生指示使用。 楊志強皮膚科醫生 他提醒家長,使用中藥藥膏一周後轉好,實情是混入類固醇,故病情輕時可用適量類固醇,以成人手指頭為單位,足夠塗兒童的臉部及頸部範圍,否則病情惡化要加大類固醇的強度,最終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