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一條新的路線,確能在平淡乏味的工作中產生提振作用。 在2006年攀上青山及在2012年攀上圓頭山後,事隔多年,終完成了杯靈雙渡。 杯靈雙渡是一條橫越青山(杯渡山)與圓頭山(靈渡山)山脈的路線。 路線一般由屯門青山禪院起,先後跨越青山及圓頭山,再下降至靈渡寺;又或由青山南脊上攀,再循以上路線下走至靈渡寺。 除咗顧及路況,還需考慮閣下的體能:近13公里的行程,幾乎無樹蔭,陰天還好,如果大熱天時肯定嚇退不少山友。 趁炎炎夏日才去,因為夏季吹南風,天特別藍,但影靚相確實要付出曬燶的代價。
而圓頭山風景比青山亦不遑多讓,除咗可以回望由青山一路走過嘅路之外,仲可以遠眺流浮山 一帶嘅蠔排,深圳灣大橋,以及屯門,天水圍 一帶嘅景色。 是次行程由屯門西鐵站出發,經青山寺徑登青山禪院上青山頂(又稱杯渡山),過良田坳往乾山,登圓頭山(又稱靈渡山)後落山至靈渡寺完結。 杯靈雙渡2025 當日天色不佳但無雨,正是走此線的好日子,因為全程無遮蔽物,如果烈日當空便很容易過熱或中暑。 天水圍集合,再搭的士去靈渡寺參拜一下,希望「考牌」成功,就可以出發。 杯靈雙渡 走10分鐘後會到分支,2條路都係一樣去圓頭山,而我選先上萬壽嶺,全是攀山路線。
杯靈雙渡: 香港人‧語
若論最早賞識香港之美的人,則非南北朝時代的「傳奇人物」杯渡和尚莫屬。 杯渡和尚由中原而來,為香港佛教創始者,他曾錫住的杯渡寺及靈渡寺,也是香港最早的佛教古剎。 由杯渡寺到靈渡寺,跨越屯門的一系列崇山峻嶺,被稱之為「杯靈兩渡」,全長15公里。 踏破青山,眼前北行的山脊皆禿,路在其中而不見其路,如在荒漠沒有指引,初心者不宜獨自擅闖。 徐徐下降,杯靈雙渡路線中唯一的退出點,便是前方一條舊軍路橫斷的良景坳。 聖誕節登山者略少,但路上仍見人來人往,舊軍路兩邊溪谷田地猶在。
由良田坳上乾山,開始踏足青山獨特的浮砂泥石地形,下坡路段尤其明顯,平衡力不佳者須小心前進。 其中最驚險的是只有一步寬的一線脊,兩邊都是崖壁,膽大的可一躍而過,如果沒信心跳過的可以在右方繞過。 經過不斷的上坡下坡,當來到訊號旗桿,就知道終點在望了。 經過操炮區,前面就是靈渡山,又稱圓頂山,海拔也是接近400米。 山雖不高,但對長途跋涉者來說,雙腿難免酸軟,肌肉疲勞也會導致抽筋現象,每登一步都會覺得吃力。
杯靈雙渡: 杯靈雙渡 尋覓佛跡
對於力有不逮,以安全為由而退出的朋友,我謹此先表示讚賞。 接左方的水泥徑,及後右轉循水泥級及石級一直上攀至韓陵片石亭。 返回涼亭後,在右方巨大岩石旁的小徑行走,沿浮沙大路下降山坳,大致依山脊下降至良田坳。 上上落落,到最後大家就會見到圓頭山,其實圓頭山相當易認,山頂有幾棵好有禪意 嘅大樹,彷彿有高僧響樹下說法一樣。
這樣的天氣,大大減低體力的消耗及對糧水的需求。 由良景邨第二座後方沿著車道上坡,一直走至地勢較平緩的良田坳。 由此下降山徑繼而上走,循著大致東北向的脊線上攀。 杯靈雙渡2025 續沿徑前走,在電塔下右轉山徑下降後,左走山徑,再接上水泥徑輕降靈渡寺。
杯靈雙渡: 建議行山路線:
之前走過青山(杯渡山),這次攀登圓頭山(靈渡山),隱隱然為縱走杯渡山及靈渡山的路線──杯靈雙渡──作好準備。 此路線不但路程長,路段又以沙石較多,要單次連越二山,看來也非易事。 如果看看杯靈雙渡的高度圖,就會發現在青山之後,就沒有太多大坡需要起升,但原來,真正的難點在於下坡,鬆散的泥土,沒有地方扶着的兩側,再加上我忘了帶登山杖,有些地方真的要坐在地上滑下去,這也是在PCT沒有經歷過的。 由於當日天陰,當來到涼亭時,我已經被濃霧包圍,山友都叫我不要冒險走下去時,我真的有過放棄的念頭,避免迷路。 不過又幸運地,我聽到有山友正打算走杯靈雙渡,我就主動問他們可否和他們一起走,他們也爽快地答應,我才能繼續挑戰。 朱智賢今日在Instagram上透露,完成挑戰,行完4大考牌路線之一的杯靈雙渡。
- 為了令「考牌路線」真的有考牌的意義,我特意背了11公斤負重去走,在增加難度的同時,也嘗試營造徒步PCT時的狀態。
- 遠方的圓頭山極為突出,近乎對稱的圓頂,頂端竟種了幾棵樹。
- 行走一條新的路線,確能在平淡乏味的工作中產生提振作用。
- 山齡已十數載,雖此線中的部份山頭早有足跡,惟串連一線,至今方有機會踏足。
- 圓頭山位於元朗以西,青山以北,屬青山靶場禁區範圍。
- 約用40分鐘,行到一處較高位置,再往涼亭,再轉左落樓梯到青山寺,全路段完成。
攀不久就到山頂,然後沿山脊到圓頭山(尾段接近70度上山),山頂有幾棵特別小樹,然後開始極斜落山,再上山。 名曰大峽谷,由良景邨出發,到了良田坳,由石屎路而上。 這裏也是青山靶場範圍,看到「此路危險,不得擅進」的標示牌,就接近峽谷地帶了。 峽谷下陷約20多米,土壤褚紅色,光禿禿的,都是風化的岩石,有人聯想美國的加州峽谷,因此被稱為「港版大峽谷」。
杯靈雙渡: 【屯門行山】挑戰考牌路線杯靈雙渡 時間糧水體能準備缺一不可
下降圓頭山北脊,初段是極斜的沖溝,有繩索及鐵鍊借力,惟仍需小心滑倒。 前方乃天水圍,右側草谷密不見路,查落山路藏於其中。 繞過幅員甚廣的乾白石澗上源,先登一座高約340米的山崗,再登高約320米的山崗,便抵圓頭山最後登頂的路。 不甚突出的一座山,卻是比站在青山更能觀察新界西發展的好地方。 處處黃土與從平地冒起的高樓,預視這個飽受交通困擾的地方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登乾山的路簡單直接,基本上沿青山腹地東側脊線便可。
杯靈雙渡: 對「杯靈雙渡 – 考牌肥佬之旅….」的一則回應
屯門、藍地、天水圍、洪水橋,遠至元朗亦入目,他日若五地連成一體,將會是一個可怕的超級都會。 青山主峰,標高583米,往東下望,剛好是青蝶石河的崖頂。 青山主峰之北,乃引自杯渡寺(青山寺)的登山梯級終點,亦是「韓陵片石」涼亭所在,一般行山人士皆由此路登山,止於本亭。 杯靈雙渡2025 疏林帶止於一處平坦山崗,其後盡是草坡,此角度望青山並不挺拔。 越過一隊行山隊後,便來到急登的路,拾級穩步,往山頂的發射塔方向走,不消一刻,再走過瘦如劍脊的一段沖溝邊,抵青山南峰,標高 517 米。 由此再望向主峰已非遙遠,未幾已看見發射站下的石屎梯級,穿過建築物,右邊可抵主峰測量墩。
杯靈雙渡: 杯靈雙渡
往左旁行,已接上石屎路,直通此行目的地──靈渡寺。 靈渡寺是香港最早的寺廟,大門有鍍金對聯「靈氣所鍾山獨秀,渡杯而至石猶新」,佇立門前,讓人久久回味。 杯靈雙渡2025 1600年前,杯渡和尚由青山寺一路走來,到了靈渡寺,想必他多次往返盤桓。 香港得天獨厚,好看的山不少,為什麼他獨愛屯門的大青山及圓頭山,這已是千古之謎。 但踏着杯渡和尚的足跡,仍能感受這片山的清靈秀氣,歷久彌新。 杯靈雙渡 杯靈雙渡2025 「韓陵片石亭」的右手是一堆巨石,石下有一條小徑,由浮沙大路下降山坳,就是良景坳。
杯靈雙渡: 建議追蹤
沿車道走,再右轉行走在港深西部公路下的行人路,走過村間小徑,到達田心的田廈路完結旅程。 杯靈雙渡 在考牌路線中,「杯靈雙渡」難度不算高,高手大概4-5小時便可完成。 但由於全程無補給,浮砂地形對於新手來說也有一定難度。 體能不足者切勿輕易嘗試,出發前亦應準備充足飲料和糧食,並預留足夠時間完成(建議初次嘗試者最好預留不少於6-7小時),最好帶備電筒或頭燈,以防萬一。 轉回青山寺前的大道,右手就是上山之路,先經過青山亭,可稍事休息,遠眺屯門海景及屯門市區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