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入行趣事,文蘭指波叔喜歡吃住家飯,而閒時主要是她向片場的父親送飯的。 有次,黃岱導演正在選角演《嬌嬌女》,正在休息的影星白燕跟父親在閒聊,知道劇組要找女角便向父親說:「哪需要到處找?這裏便有一個。」白燕說的正是文蘭,有天文蘭放學回家收到劇本,原來母親已替文蘭接了她人生第一齣戲。 梁家兩公子傻頭傻腦,大平性格憨直,小平則為跛子,兄弟倆常鬧笑話。 大平與王玉珍相戀擬婚,雖遭父親反對,仍每夜潛出與之幽會。 玉珍之兄王康促大平早日娶其妹過門,否則斷絕二人的來往。
- 中文名 扭計祖宗 外文名 Mischie…
- 香港電影資料館一級助理館長龍智傑表示蕭芳芳曾向梁醒波請教授搞笑的心得,但梁醒波表示她學不來,因為觀眾看到自己的脂肪震動就自然會笑。
- 演員鄭則士曾稱,是因為仰慕馮寶寶而立志投身演藝事業。
- 唐滌生(香港著名粵劇劇作家) 50年代,唐滌生與任劍輝、白雪仙、梁醒波等組成“仙鳳鳴”劇團。
- 「我哋希望有演員可以出席首映,姑媽可以。佢拍嗰陣十八歲,今年倒轉佢八十歲,好得意。」說到這齣作品,他雙眼發光,聲線激昂,表達對粵語片刮目相看之情。
唐滌生(香港著名粵劇劇作家) 50年代,唐滌生與任劍輝、白雪仙、梁醒波等組成“仙鳳鳴”劇團。 他撰寫的劇本《落霞孤鶩》《紫釵記》《帝女花》《蝶影紅梨記》《再世紅梅記》等以其曲折動人的… 紫釵記(1959年李鐵執導電影) 香港電影《紫釵記》由寶鷹影業公司於1959年出品。
梁醒波兒子: 電影作品
曾先後出任粵劇八和會館四屆主席與兩屆會長。 1977年獲女皇頒贈MBE勛銜,是香港藝人獲此榮銜第一人。 他的聲音特點在初任文武生時粗闊而略帶”沙聲”,不過相當雄壯,字字清楚,轉醜生後日見口齒伶俐,韻味十足。 他自三十九歲以來,共拍了三百多部國語及廣州話電影,並灌了不少唱片。
- 現在不少他的「粉絲」,包括我在內,都隨口可以哼唱幾句,可說是香港電影的經典金曲。
- 可惜此片在香港已散佚,不知道海外會否有孤本遺落。
- 呆佬拜壽(1956年吳回執導電影) 《呆佬拜壽》1956年香港電影,吳回導演,並由梁醒波、紫羅蓮、半日安、劉克宣等合演。
- 市民不但可以通過參觀專題展覽了解香港的演藝發展,更可以再次在大銀幕欣賞波叔的經典作品,向這位傳奇人物致敬,相信定能讓更多人認識香港的戲曲和電影。
- 和人相處不必過多計較,既和「上流社會」交往,也和販夫走卒打交道,熟悉別人的生活,和他們交朋友,是一件快事,對塑造角色也大有幫助。
- 能與波叔較勁的,大概就只有譚蘭卿,兩人在《璇宮艷史》就默契十足,但變胖了的譚蘭卿僅限於飾演刻薄、巴辣的角色,始終不能再獨挑大梁,亦不如波叔戲路縱橫,能喜能悲。
梁醒波的處世哲學很簡單,和人相處不必過多計較,既和“上流社會”交往,也和販夫走卒打交道。 他覺得:“熟悉別人的生活,和他們交朋友,是一件快事,對塑造角色也大有幫助。 ”波叔受廣大觀眾歡迎,也許足以說明一點道理,全力為人著想。
梁醒波兒子: 演藝經歷
植根於粵劇舞台的他,沒因登上大銀幕或進了公仔箱就忘記粵劇本位,一直出力扶助。 梁醒波兒子 「佢好前瞻,見到粵劇後來少咗觀眾,又無乜新演員加入,佢見汪阿姐瓜子口面做花旦一定好靚,於是鼓勵汪阿姐學大戲。」波叔懂得運用明星的號召力,吸引非大戲迷觀眾。 後來他又催生八和粵劇學院,有系統地培育新秀,提攜後進,而且常親自到校巡視,並非掛名出風頭,稱波叔為香港粵劇發展推手,不為過。 (左圖)梁醒波女兒文蘭(中)與長孫梁智宏(左)接受車淑梅訪問,談到梁醒波(波叔)及李小龍的往事。 (大會提供/資料圖片/明報製圖)為粵劇及影視界貢獻良多的梁醒波(波叔)今年110歲冥壽,同為電影演員的女兒文蘭接受港台《舊日的足跡》節目主持車淑梅訪問,大談父親對她的影響,並憶述少時與李小龍的生活逸事。
内地观众熟悉和认识冯宝宝是源自她是第二代電視版《武則天》的饰演者,至今其经典的扮相在不少70、80后心中都是女神一般存在。 1994年,梁葆貞在另一處境喜劇《餐餐有宋家》中飾演宋亞好一角,她所扮演的是家族中的姑婆角色,性格貪小便宜、無知,但對家人照顧週到。 其後,梁葆貞在長壽劇《真情》中擔演拿督歸齡高夫人司徒珠一角,再次為港人所熟悉。
梁醒波兒子: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1981年,梁醒波因脑癌病逝香港,享年七十三岁。 三名女儿均为知名艺人,计有:电视艺员梁葆贞(以扮演处境喜剧《香港八一》的「顺嫂」闻名)、粤语片演员文兰及粤剧演员梁宝珠(与陈宝珠曾经合组「孖宝剧团」)。 年波叔來個突破,與芳艷芬、黃千歲合演《私奔》。 及後他更施計陷害黃千歲,令村民要把芳姐和黃千歲「浸豬籠」。 值得一提片中角色頗像波叔經歷,男主角是粵劇文武生,可惜身形日漸肥胖,難被觀眾接受。 現實裡波叔也是這樣由正印轉任丑生位置,應驗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說法。
梁醒波兒子: 香港電影金像獎
該片改編自明代戲曲家湯顯祖所著《紫釵記》,由李鐵執導,白雪仙、、梁醒波、、靚次伯、任冰兒等領銜主演。 ),原名梁侍海,暱稱波叔,廣東南海人,出生於新加坡,是華人界粵劇(文武生和「」)電影及電視的一代始祖。 張英才(Cheung Ying Choi,1934年9月15日-),香港粵語片演員、配音員。 1980年6月,紅綫女率領「廣東粵劇團」青年團員到訪香港,並與香港的粵劇老倌合作,壓軸表演是梁醒波與紅綫女合演的《刁蠻公主戇駙馬》。 當時梁醒波患腸癌做了手術,帶著尿袋演出,也是他最後一次公開表演。 文蘭,原名梁葆文,為醜生王梁醒波與製片顧文娟之女﹐活躍於50、60年代﹐是一名國/粵語片皆有演出的電影演員。
梁醒波兒子: 粵語長片
她1995年隨女兒移民加拿大,居於溫哥華。 梁醒波兒子2025 為粵劇及影視界貢獻良多的梁醒波(波叔)今年110歲冥壽,同為電影演員的女兒文蘭接受港台《舊日的足跡》節目主持車淑梅訪問,大談父親對她的影響,並憶述少時與李小龍的生活逸事。 梁醒波兒子2025 梁醒波(波叔)華人界粵劇電影及電視的一代始祖,也是TVB的開國功臣之一,曾主持大型綜藝節目《歡樂今宵》達十數年。
梁醒波兒子: 新聞
潔貞往見南屏,友才以為桂氏卑微,戲言他呈上禮金便可迎娶潔貞。 南屏果依約呈上聘禮,太保亦到來迎娶,雙方爭持不下,友才最終答應太保婚事。 晚上潔貞與妹潔冰調換身份,扮成喜娘陪潔冰與太保拜堂。 太保脅逼縣令草率判案,最後欽差大人桂承勳趕到,友才終允許南屏與潔貞婚事,全劇團圓結局。 設在時代動盪的環境,張活游本和芳艷芬相戀,可惜芳姐自小許配梁醒波。 及後張活游和鳳凰女成婚,波叔亦娶得芳姐,兩家並為鄰居。
梁醒波兒子: 電視(無綫電視明珠台)
並先後在”仙鳳鳴”、”大龍鳳”、”雛鳳鳴”劇團演出,被譽為”醜生王”。 梁醒波在香港,與任劍輝、白雪仙等在”仙鳳鳴劇團”演出名劇《牡丹亭》、《紫釵記》、《蝶影紅梨記》、《再世紅梅記》等。 1950年至1977年間,他主演或參演近400部粵語電影,自己也創辦過”利影”,”達豐”等電影製片公司。 1967年又主持無線電視大型綜合節目”歡樂今宵”,甚受大眾歡迎。
梁醒波兒子: 香港電台
早期的粵劇藝人大部分都是伶影雙棲,梁醒波亦不例外。 他一九五〇年代開始正式進軍影壇,既演出當時大行其道的戲曲片、古裝歌唱片,也接拍時裝片,三十年間竟拍了接近四百部電影! 他雖說是「丑生王」,但也不是專演配角,擔正的電影亦為數不少,好像《光棍姻緣》、《呆佬拜壽》、《孝女還珠記》、改編漫畫《烏龍王》系列電影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這樣驚人的多產紀錄,除了教人敬佩波叔的魄力與敬業樂業精神以外,也正好反映他深受片商、導演和觀眾的愛戴。 坦白說,在這數百部電影里,不乏一些製作水平粗劣的「七日鮮」,但波叔依然戮力而為,沒有倚仗大老倌的身分「交行貨」就算。
梁醒波兒子: 電視劇(無綫電視)
由於他的諧角造型深入民心,更發展成一系列的《呆佬》和《烏龍王》電影,《呆佬》電影系列包括:1952年的《呆佬拜壽》、1953年的《呆佬嫁女》、1957年的《呆佬遇鬼》及《呆佬添丁》。 《烏龍王》電影系列包括:1955年的《鴻運喜當頭》、1960年的《烏龍王發達記》、《小寶寶七戲烏龍王》及《烏龍王飛來艷福》等。 1950年,梁醒波得著名粵劇編劇家任護花引薦,開始拍電影,第一個作品是《臨老入花叢》(1950)。 多年來,參演近四百部粵語戲曲片和歌舞喜劇,曾經為電影《桃李爭春》(1962年)作詞。 梁葆貞第一部演出的電視劇是《香港八一》系列,她在劇中飾演「順嫂」霍美娥,她憑此角一炮而紅,更令「順嫂」這兩個字重新定義,當年不少人會用「順嫂」來形容性格貪小便宜、無知的師奶,可見角色非常入屋。
梁醒波兒子: 電影
其後馮寶寶與長姊馮素波及另外五人合組七公主,是七位成員中年紀最小的一位。 當時她名氣已很高,僅1961年就已接拍了三十多部電影。 到1968年,冯宝宝参演了超过150多部电影,被誉为香港影坛中最得令的童星。 演員鄭則士曾稱,是因為仰慕馮寶寶而立志投身演藝事業。 長女梁葆貞,在新加坡出生,直至10歲才被接到香港居住;16歲開始在廣州演粵劇,藝名白蓮及白梨香;她1980年代在香港拍電視劇,以在處境喜劇《香港81》至《香港86》系列飾演怕事及貪小便宜的師奶「順嫂」聞名。 在粵語電影中,梁醒波擅長演諧角,精於利用面部表情、說話節奏和形體動作出演活角色,由於演技出色,往往能反客為主,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梁醒波兒子: 人物經歷
波叔亦是香港無綫電視台一九六七年成立時的開國功臣之一,並在《歡樂今宵》這個綜合電視節目歷任十多年主持,是無綫電視台的元老級藝員。 在電懋內,和波叔共同過招的是國語諧星劉恩甲。 兩位都是體形肥胖,一遇執拗,便爭個你死我活。 如《南北和》、《南北一家親》都有兩人鬥氣場面,十分令人捧腹。
梁醒波兒子: 演藝世家
因李益不去盧府,太尉記恨,表薦李益去玉門關外隨軍參軍,不得還朝。 從來,家庭卻是波叔重要的精神支柱,四位千金都曾投身演藝界,其中已80歲的二女梁葆文(藝名:文蘭)與波叔關係密切,三歲就拉着父母衣角走避 日本軍隊的戰火,共渡富貴與患難。 《傻仔洞房》是1952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周詩祿執導,羅豔卿、鄧寄塵、梁醒波、曾藍施、陳露華、劉桂康等領銜主演。 【明報專訊】近年不少影星都踩過界拍劇,但推出劇集的再不限於傳統電視台或有線頻道,例如金像影后茱莉亞羅拔絲(Julia Roberts)主演的… 梁醒波兒子 「有諗要唔要去學唱大戲,了解得深入啲,呢個下一步再算。」現階段他還是先勤力去看,不論規模大小。 「之前我屋企附近有戲棚,做《六國大封相》。阮兆輝一出台好壓場,離遠睇會見到佢眼神都有交戲,好有氣勢。」認識曾與波叔合作的紅伶阮兆輝後,他得知更多爺爺往事,對粵劇興趣越燒越旺。
光棍姻緣(港產片) 香港電影《光棍姻緣》於1953年出品。 該片由鄧轟、譚伯葉聯合執導,梁醒波、梁無相、鳳凰女、徐柳仙、彭藝、甘露等領銜主演。 財來自有方 《財來自有方》是1952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龍圖執導,芳艷芬,張瑛及梁醒波等主演。 《財來自有方》講述了李艷梅、魯濱孫、張文發三人於街頭賣藝,生活潦倒。 駙馬艷史 香港電影《駙馬艷史》由金門影業公司於1958年出品。 該片由左幾執導,張瑛、梅綺、梁醒波、馮峰、陳好逑、葉萍等領銜主演。
而且,他有一股無可比擬的氣場,只要他一登場,就自自然然「壓台」,吸引觀眾的目光,令電影增添生氣和神采。 這種特質,在其他同期的國、粵語片諧星,譬如劉桂康、李海泉等固然找不到。 伊秋水雖然被譽為「東方差利」,但他的演技看多了,難免都是同一個模樣。
梁醒波兒子: 電視劇(麗的電視)
代表作品:《紫釵記》、《再世紅梅記》、《帝女花》等。 1981年,梁醒波因腦癌病逝香港,享年七十三歲。 三名女兒均為知名藝人,計有:電視藝員梁葆貞(以扮演處境喜劇《香港八一》的「順嫂」聞名)、粵語片演員文蘭及粵劇演員梁寶珠(與陳寶珠曾經合組「孖寶劇團」)。 ”波叔受廣大觀眾歡迎,也許足以説明一點道理,全力為人着想。 1950 年加入電影界, 第一部電影《臨老入花叢》. 他主演或參演近400部粵語電影,自己也創辦過「利影」,「達豐」等電影製片公司.
據說梁醒波很喜歡給人改「花名」(綽號),例如白雪仙就被他改了一個像日本人的「希占多急惡拗必贏梗子」作為「花名」。 還有,據聞何守信的「何B」綽號亦是來自梁醒波,因為在《歡樂今宵》時期,梁醒波曾戲稱「何守信」為「何必守信」,而綽號「何B」是來自「何必」的音變。 藝人甘國亮亦指梁醒波在《歡樂今宵》時期,曾幫他改了一個「花名」,但未說該「花名」是什麼。 香港電影資料館一級助理館長龍智傑表示蕭芳芳曾向梁醒波請教授搞笑的心得,但梁醒波表示她學不來,因為觀眾看到自己的脂肪震動就自然會笑。
梁醒波兒子: 電影作品
1964年,與林鳳一齣《街市皇后》將二人演藝事業推上高峰。 梁醒波兒子 代表作包括《工廠少爺》、《大丈夫日記》等。 長女梁葆貞,在新加坡出生,直至10歲才被接到香港居住;16歲開始在廣州演粵劇,藝名白蓮及白梨香;她1980年代在香港拍電視劇,以在情境喜劇《香港81》至《香港86》系列飾演怕事及貪小便宜的師奶「順嫂」聞名。
可惜此片在香港已散佚,不知道海外會否有孤本遺落。 說回戲曲片,當然少不了梁醒波參與,波叔一直是仙鳳鳴劇團的台柱,那麼多開山名劇,片約有如雪片紛飛。 梁醒波兒子 多部戲曲電影缺他不可,他是不能代替的支柱。 《紫釵記》黃衫客、《蝶影紅梨記》劉學長、《九天玄女》歸大爺、《三年一哭二郎橋》江謝祖、《獅吼記》蘇東坡、《跨鳳乘龍》秦王、《西施》夫差等等。 還有其他劇團的開山名劇,《雙仙拜月亭》的王丞相、《鳳閣恩仇未了情》的倪思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