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代表指出,目前有224戶仍然未遞交住戶資料聲明書,該聲明書的限期早於今年4月30日截止,但如果居民近日繼續補交,並且不存在資料轉移等不公平情況,公司仍會盡量考慮處理其資料。 倘若住戶一直不交回聲明書,或會將其當作「黑戶」,行法律程序收樓,「我們才是實際上的業主,他們只是租客。」代表指出,難以估計住戶不提交的原因,但基於公司過往接觸住戶的經驗,相信部分住戶是因為個人因素,部分亦可能自知資產已不符合回遷資格。 有地區人士指出,房委會轄下的公共屋邨重建,受影響租戶雖然有發放搬遷特惠津貼,但金額最多不超3萬元,4至5人家庭大約有2.5萬元左右;租戶搬遷至暫住居所,没有租金津貼。
【明報專訊】受重建影響的大坑西邨居民租約本月底屆滿,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昨日宣布延長租約至6月30日,另至今收回逾900份資料聲明書,將把收回期限設於4月底。 消息稱,在住戶登記資料中發現部分人已有公屋及物業,不符入住過渡房屋及回遷日後建成單位的資格。 平民屋宇表示,為免住戶搬遷安排再拖延,若住戶4月底仍未交回聲明書及所需文件,將視作自願放棄回遷。 消息人士昨日表示,在審批租金津貼時,居民毋須接受入息審查,平民屋宇公司只考慮居民是否仍有住屋需要,故居民只需符合三大條件:(一)沒有同時享受資助房屋如公屋或居屋福利;(二)仍居住在大坑西邨;(三)沒擁有私人住宅物業(可酌情考慮)等。 住戶可於五年後搬回原址,除可以按當時公屋租金水平租回重建單位外,亦可選擇以居屋價格水平購買重建單位。 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決定將第一期重建計劃新建的其中一幢樓宇,由原本出售轉為出租,以安置受影響居民,希望可減低重建計劃阻力。
大坑西邨租金: 消息:大坑西邨屬私營項目 政府難以公屋資源安置
消息稱「平民屋宇」已敲定回遷補償方案,在清拆重建約5年期間,居民可獲發特惠現金津貼,相當於約5年市值租金,足以暫時租住同區以至市區鐵路上蓋物業。 大坑西邨租金2025 大坑西邨租金2025 據悉現金津貼毋須實報實銷,居民約於明年第三季及2023年第一季,分兩期取款;當城規會批准規劃申請後,「平民屋宇」就會公布詳細回遷建議,居民有半年時間考慮。 「平民屋宇」早前向租戶講解重建細節及時間表,又做過租戶調查,但居民普遍拒絕接受方案,盼獲政府安置上公屋,或者轉購居屋。 可是大坑西新邨屬於私營廉租屋邨,非房委會管理,政府欠理據動用公共資源協助拆遷,否則對現有公屋輪候家庭,以至對居屋申請者也欠公道,當局不打算破例。 有地區人士指出,房委會轄下的公共屋邨重建,受影響租戶雖然獲發放特惠搬遷津貼,但金額最多不超過3萬元,4至5人家庭大約有2.5萬元左右;租戶搬遷至暫住居所,沒有租金津貼。 相比之下,大坑西邨的租戶津貼相當優厚,連不合資格人士都可獲發一筆過10萬元「特惠搬遷津貼」,簡直是「非常慷慨」。
- 平民屋宇公司夥拍巿建局推動重建,申請重建成8幢住宅,總數3,347伙,當中兩幢讓大坑西邨現住居民回遷,其餘6幢交市建局以「首置上車盤」推售,約有2,000伙,最快2027年完成重建。
- 他相信居民本意絕非為難政府,建議市建局制訂重建工程逾期的解決方案,包括屆時將如何協助居民,強調有必要釋除居民疑慮,是負責未來發展的部門要「承擔的責任」。
- 事實上,根據2010年的記錄,大坑西邨有住客有4,979人,而目前「平民屋宇」已凍結入住申請。
- 梁文廣又認為,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可與房協探討,針對回遷住戶的過渡住屋需要,放寬容許他們可租住未補價的資助出售房屋單位,為他們提供更多的住屋選擇。
作者簡介: 大坑西邨租金 葉德平博士,現職大學講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主辦香港多個社區的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近著有《香港鳳山寺與廣澤尊王研究》、《西貢非遺傳承計劃:西貢麒麟舞》、《回緬歲月一甲子──坑口風物志》和《古樹發奇香──消失中的香港客家非遺》等。 由於國共內戰,大批內地民眾逃難香港,於九龍北部山邊多處搭建木屋區。
大坑西邨租金: 相關文章
地區人士指出,有關安排意味年逾60歲的住戶擁有價值不超過500萬港幣的非自住物業,日後亦可回遷,對長者相當照顧。 大坑西邨租金 大坑西邨租金2025 此外,有團體指政府可先借出區內公屋,以協助居民解決遷置問題,隨後才啟動重建計劃。 大坑西邨租金2025 消息人士認為,上述措施並不可行,因會阻礙現時多達25萬宗的公屋申請輪候情況。 石硤尾大坑西邨最快後年清拆重建,據了解負責管理的「平民屋宇」,將斥資約10億元,向受影響1,200個租戶發放現金津貼,料年底公布細節。
- 由於國共內戰,大批內地民眾逃難香港,於九龍北部山邊多處搭建木屋區。
- 作者簡介:
- 2015年2月9日,逾30名大坑西新邨居民與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等人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董事李兆基的代表、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孫國林會面逾句鐘。
- 連同民泰樓263個出租單位,未來將提供823個出租單位,而民泰樓會先翻新,希望新安排滿足到居民原邨安置要求,居民亦可選擇交回單位,換取現金補償。
- 不過消息人士又指,現時有個別大坑西邨登記用戶,把現有單位用作非法私人出租用途,並早已遷出單位,預計該類人士未能通過審查。
- 平民屋宇提供兩個搬遷安排,一是在重建期間,自行租住臨時居所或透過駐邨社工隊協助推薦申請過渡性房屋;二是住戶可領取一次性津貼並永久遷出。
大坑西邨重建後有足夠單位讓合資格租戶回遷,過渡期保證有屋住、有優厚津貼。 租戶訴求應合情合理,以利加快重建改善居住環境,達至租戶、社區多贏。 對於坊間有指大坑西新邨居民早年不能申請公屋,消息人士表示,該邨居民其實一直都可以申請公屋、居屋、首置,所有資助房屋都沒有限制。 大坑西邨租金2025 目前部分居民亦正在輪候公屋、甚至「成功上到公屋、買到居屋」,所以不存在不容許他們排公屋的情況。
大坑西邨租金: 大坑西邨重建最遲明年3月清場 有224戶租客未交資料聲明書
大坑西邨共8座樓宇,其中7座均於1965年落成,至今樓齡已58年,樓宇牆壁油漆剝落痕跡明顯,亦出現房屋空置的現象。 大坑西邨租金 政府早前提出重建大坑西邨,惟政府並非屋邨管理者,無法主導重建工作,而「私人屋邨」住戶亦不能獲得另一公屋單位安置,形成住戶、管理公司同政府之間的「拉鋸戰」。 在免租及交吉安排上,平民屋宇代表稱,住戶可享有兩個月考慮期,須在接受方案安排之日期後起4個星期內簽妥退租協議,並在簽署退租協議後的6個月內交還單位。 住戶在簽約當日即可優先獲發2成租金津貼,其餘金額會在正式遷出時發放。 為協助有需要住戶,平民屋宇將繼續派遺駐邨服務數年、近30位社工在場,為居民提供支援服務 大坑西邨租金2025 ,包括協助轉介物業顧問以物色及租住居所、協助推薦申請過渡性房屋、派發「搬屋錦囊」、為有需要租戶申請各項社會福利服務或資助、及協助特別需要支援的居民處理搬遷需要。
香港政府其後在現時南山邨的南面部份及大坑西新邨的位置興建光民村平房區。 [3][4]1961年,光民村第三至五區清拆,政府以特惠地價批出土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大坑西邨,用以安置當年受到大坑西徙置區清拆計劃影響的租戶,地契寫明須最少提供1600個單位,廉價出租給低收入人士。 至於已登記但不合資格的回遷租戶成員,亦可獲發一筆過10萬元特惠搬遷津貼,每戶上限70萬元。 結果信函今日由駐邨社工和平民屋宇人員上門發放, 住戶有2個月考慮期,並須在接受方案安排後起4周內簽妥退租協議,及在簽署協議後6個月內交還單位。 住戶簽約當日會先獲得兩成租金津貼,至交吉期間可享有免租優惠,正式遷出時才收取全數,最後搬遷期為明年3月。 平民屋宇於2022年開始進行住戶回遷及特惠津貼資格審核工作,並最終合共收回1,012份「住戶資料聲明書」。
大坑西邨租金: 房屋局周二推出過渡性房屋項目新住戶一筆過特別津貼
在時間安排方面,平民屋宇表示,住戶從昨日起有兩個月考慮期,在接受方案安排的日期後四星期內簽妥退租協議,並在簽署退租協議的半年內交還單位。 住戶在簽約當日即可獲發20%租金津貼,剩餘金額會在正式遷出時一次性發放。 由市建局及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合作的大坑西邨重建項目,從2022年起進行回遷等資格審查工作。 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昨日舉行傳媒簡介會,公布住戶資格審核結果及回遷安排。
大坑西邨租金: 平民屋宇提供兩個搬遷安排,一是在重建期間,自行租住臨時居所或透過駐邨社工隊協助推薦申請過渡性房屋;二是住戶可領取一次性津貼並永久遷出。
消息人士預計,目前至少逾半租戶完全合資格獲發回遷津貼,以及兩筆約4萬元的搬屋津貼。 大坑西邨租金 至於仍待核實資格的租戶,主要正在審視其家庭成員人數;完全不合資格取得現金津貼的租戶只佔極少數。 此外,今晚平民屋宇將連同社工,集合居民舉行居民大會,屆時有專車接送居民,但就不作公開採訪,不排除再按需要召開多於一次會議。
大坑西邨租金: 文匯快評:大坑西邨回遷安排優厚 租戶訴求須合理
符合回遷資格的居民需要滿足以下所有條件,包括已登記核實及載列於平民屋宇與租戶訂立的租約附表上;以大坑西新邨的單位為唯一居所;現時沒有享用公屋福利;沒有在本港擁有住宅物業。 此外,平民屋宇亦表示,60歲以上的住戶,若擁有一個非自住物業,其全年度應課差餉租值低於港幣17萬元,亦判定為合資格。 60歲以上的住戶如擁有一個非自住物業,其全年度應課差餉租值低於17萬元,亦判定為合資格。
大坑西邨租金: 香港電台
經審核後,當中約67%的租戶完全符合或部分符合回遷資格,約32%則完全不符合資格。 不符合資格的主要原因有戶主或個別家庭成員擁有物業、正享用政府資助出租或出售房屋、非租約登記住戶成員,或非實質居佳在該單位等。 由於平民屋宇近日仍收到住戶遞交聲明書,因此,現時尚有約1%仍在審核當中。 平民屋宇於去年開始進行住戶回遷及特惠津貼資格審核工作,並最終合共收回1,012份「住戶資料聲明書」。 被問及租金及搬遷津貼的計算方法,平民屋宇代表出席簡報會時表示,以一個4人家庭為例,如選擇自行安排臨時居所或入住過渡性房屋,將獲港幣81萬元租金津貼及合共港幣5.4萬元搬遷津貼。 至於不合資格人士,平民屋宇也會為相關住戶發放一筆過「特惠搬遷津貼」,惟相關人士不會獲發回遷安排。
大坑西邨租金: 長者租樓遇困難 平民屋宇或代租酒店客房
在興建大坑西邨之前,早在1955年,「平民屋宇」已於蝴蝶谷興建平房(名為蝴蝶谷新邨,並於2001年拆卸),安置石硤尾大火的災民。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廉租屋邨都是由政府經營,因此往往會與公共屋邨劃上等號。 原來,在昔日福利制度尚未健全的香港,曾經有過一些廉租屋邨由私人公司擁有和營運,而今日還健在只有北角模範邨和石硤尾大坑西邨。 大坑西邨租金2025 施政報告提出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上,有議員關注會否導致有劏房居民無家可歸。 大坑西邨租金2025 民建聯鄭泳舜說,有劏房居民反映,擔心假如劏房被取締會令他們無家可歸,他詢問當局在取締不合資格劏房的同時,會否有安置安排。
大坑西邨租金: 大坑西邨
對不符合回遷資格的居民,他則建議應盡可能彈性處理,例如經社署評估有體恤安置的合理理由,可考慮容許有關租戶獲回遷安排。 以一人家庭為例,租金津貼為54萬元、搬遷津貼為3萬元,以5年重建期計算,每個月租金津貼即9,000元。 即使已登記但不符合回遷資格的租戶,亦獲發放一筆過「特惠搬遷津貼」,每名此類別人士可獲發港幣10萬元,每戶獲發上限為港幣70萬元。 同時,為協助有需要租戶在重建期間暫遷至過渡性房屋,平民屋宇已主動與多個過渡性房屋營運團體溝通協商,並會安排駐邨社工隊為有需要租戶提供撰寫推薦信等協助,以加快申請進度,免除「無瓦遮頭」的後顧之憂。 有居民昨日表示擔心重建期逾5年,導致月均租金津貼變相減少,梁文廣回應指要「兩睇」,首先需要居民齊心配合重建工作確保過程暢順,另一方面建議回遷津貼要盡快給到居民手中。 他相信居民本意絕非為難政府,建議市建局制訂重建工程逾期的解決方案,包括屆時將如何協助居民,強調有必要釋除居民疑慮,是負責未來發展的部門要「承擔的責任」。
大坑西邨租金: 消息指「先借公屋安置」並不可取
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報告顯示,有超逾3成的大坑西邨居民為65歲以上長者,而他們亦希望政府能介入參與重建該邨。 事實上,根據2010年的記錄,大坑西邨有住客有4,979人,而目前「平民屋宇」已凍結入住申請。 然而,模範邨在1979年11月模範邨因營運問題由香港政府接管,成為政府代管物業。 故此,大坑西邨成為全港唯一的一個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低於市值租金的私營出租屋邨,而該邨並非由房委會或香港房屋協會(房協)所擁有或管理。
消息人士指,由於大坑西新邨屬「私營廉租屋邨」而非公營屋邨,是次重建亦屬於「私人重建項目」,政府一向立場是不會以公屋資源安置受私人重建影響的居民,至於平民屋宇亦無權為居民提供公屋安排。 目前居於邨內的居民,每月繳交約數百元至1,000餘元的租金,惟正在輪候公屋的申請者中,不乏每月交租6,000元、7,000元的劏房戶,故難以作優先公屋安置安排。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重建遷置方案表示歡迎,認為這居民而言是相當「貼心」的安排,相信能夠達到「以人為本」的原則。 梁文廣又認為,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可與房協探討,針對回遷住戶的過渡住屋需要,放寬容許他們可租住未補價的資助出售房屋單位,為他們提供更多的住屋選擇。
1998年前香港國際機場仍然位於九龍城區的啟德機場時,部份飛機航道會在大坑西邨上經過,造成噪音污染,不過亦為居民提供近距離觀看飛機升降及攝影的地方。 大坑西邨租金 為了安置這大批災民,香港政府馬上興建兩層高的「包寧平房」(它是以時任工務局局長包寧命名)。 其後,政府在附近興建多棟7層高徙置大廈安置災民,這也是石硤尾邨的前身。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回應立法會議員取締劏房質詢時表示,不想見到有人無家可歸,強調整體公營房屋供應足夠,亦有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等提供。
《香港01》早前報道,市建局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平民屋宇)合作的「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將撥出10億元租金津貼予受影響的約1,200戶居民。 租津方案曝光後,有關注組及居民組職發起抗議,強調居民「不要錢,只要屋」,促當局安排居民在原區公屋安置。 2014年6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董事之一、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表示考慮捐出地皮,將其重建舊大坑西新村為提供5,000伙的青年居屋單位[6]。 2015年2月9日,逾30名大坑西新邨居民與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等人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董事李兆基的代表、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孫國林會面逾句鐘。
連同民泰樓263個出租單位,未來將提供823個出租單位,而民泰樓會先翻新,希望新安排滿足到居民原邨安置要求,居民亦可選擇交回單位,換取現金補償。 至於第二階段重建計劃,該公司與居民達成共識及因應社會需要後,才會落實細節[8]。 大坑西邨租金 1952年,九龍仔木屋區發生大火,燒燬大坑西邨現址一個名為「光民村」的寮屋區。
梁美芬於會面後聲稱孫國林表示,大坑西新邨重建後的5,000伙不會全部闢作青年居所,呼籲居民毋須過分擔心安置問題。 另有居民爆料指,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正展開游說遷出工作,約見長者提出四項建議,包括市價7折購買李兆基與碧桂園主席合組基金於內地興建的長者屋單位,又或以5萬元作搬遷補償等[7]。 災後,政府明白市民的住屋需求殷切,因此開始大規矩地興建公共房屋;大坑西邨也是在這個背景之下出現。 大坑西邨是由「平民屋宇」興建和管理大坑西邨鄰近石硤尾邨,原址為光民村木屋區。 1961年,政府以特惠地價批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Hong 大坑西邨租金 大坑西邨租金2025 Kong Settlers Housing Corporation Limited,下簡稱「平民屋宇」)興建大坑西新邨,安置當年受大坑西徙置區清拆計劃影響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