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小夜曲》的中日两版是相同意思,歌曲及歌詞均表現出幽怨和傷感,描繪出故事的主人翁跟伴侶分手的傷痛經歷[2]。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2025 “怀缅过去常陶醉一半乐事,一半令人留泪。 韶华去四季暗中追随,逝去了的都已逝去。 啊……常见明月挂天边每当变幻时,便知时光去。 听了这么多年的歌,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优美动听的歌曲的诞生都有一个故事,或者都有一段复杂的来龙去脉。 如《夜来香》《何日君再来》《爸爸的草鞋》《永远的微笑》等。
- 如《夜来香》《何日君再来》《爸爸的草鞋》《永远的微笑》等。
- 韶华去四季暗中追随,逝去了的都已逝去。
- 因为台湾光复后国民党大力削弱殖民地色彩,原作中莎韵的故事又是凸显“皇民”色彩,为日本的殖民化助功的,所以也就沉寂于历史长河之中了。
- “国立台中图书馆”网站李欣如的文章《走读台湾——踩踏部落南澳视野更辽阔》记述道:“莎韵的姊姊卓清香说,日本政府将此渲染成师生恋,对意外丧生且未婚的妹妹很不公平”。
昨天写给外孙选了几首曲子听,顺便提到我比较喜欢的《月光小夜曲》。 这首曲子,过去我以为是收在周蓝萍,也就是《绿岛小夜曲》的曲作者名下的。 但是在大陆有限的资料中,有说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所作,有说是周半萍所作,有的资料又列出为日本人所作的。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几种说法都语焉不详,很是让我鄙视,认为:连周蓝萍都不知道,鄙陋呀鄙陋! 结果昨天在勾起此议题时多方查了一番,才知道过去所鄙视的也包括我呀,它的曲原作者真是日本人,名叫古贺政男,歌名叫《莎韵之钟》。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月光小夜曲的原唱到底是谁?
而且,选在“雾社”做拍摄地,是明显地用原住民抗日起义为背景,渲染侵略者的“皇民化”成果。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第二,“老师”是应征召到中国大陆而不是回日本,是所谓“暴支膺惩”。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第三,莎韵是失足落水,而不是跳入水中解救老师。
历史的疑云,就都是在这七分真三分假中产生的。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要不这澎恰恰是个湾独,装憨厚和日本人一起伪造历史嘛。 当然,前述的几种说法还是有误的:第一,贝多芬所作为《月光奏鸣曲》与此曲风马牛不相及。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電視劇
第一,暗恋之说毫无根据,是鬼子在电影中编的。 “国立台中图书馆”网站李欣如的文章《走读台湾——踩踏部落南澳视野更辽阔》记述道:“莎韵的姊姊卓清香说,日本政府将此渲染成师生恋,对意外丧生且未婚的妹妹很不公平”。 2005或2006年,卓清香会见20余名曾驻扎在宜兰的日本人时也强调过这一点。
- 第五,《莎韵之钟》原作说:“峰顶山脚下正袭卷着暴风雨”。
- 结果昨天在勾起此议题时多方查了一番,才知道过去所鄙视的也包括我呀,它的曲原作者真是日本人,名叫古贺政男,歌名叫《莎韵之钟》。
- 但就算这首歌曲的原产地台湾,这个信息也在消失很多年后,即20年前才渐为当时的人所知。
- 至于在大陆,一是感兴趣的人不多,二是政治气候不允许,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 历史的疑云,就都是在这七分真三分假中产生的。
- 好在当代大陆人多数不读历史,所以有些大陆人去南澳旅游观光,看到碑文还真感到“可歌可泣”。
- 啊……常见明月挂天边每当变幻时,便知时光去。
还是要人们记住“为了好好地打一仗就要出征去”。 “莎韵”多么“爱国”呀,《莎韵之钟》那部影片中,创作者还让莎韵在落水前三呼“板载”(万岁),那让日本人和“皇民”感到“可歌可泣”呀! 虽然纪念园的文字刻意回避了“爱国少女”的称号,但历史记录中,她曾经作为“皇民化”教育的典型这一点是不容抹煞的。 那通“爱国少女莎韵遭难之地碑”曾于光复后被砸,建园后又被树立起来了。 不过,碑面“爱国”、“莎韵”,以及碑阴日本纪元早已被刮去了,只余残碑孤零零地站在武塔公墓入口处的堤防上。 在昨天我想起《月光小夜曲》并查找其作者资料时,才知道其肇始之作是“殖民地歌曲”——《莎韵之钟》,原唱是日本著名流行歌手渡边滨子。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月半小夜曲的日文歌词(平假名)
第二,作曲家无“周半萍”其人,应是笔误。 第三,就是我经过详查得知的了:它是翻唱歌曲,词也是新作,故《月光小夜曲》不能说是日本人所作。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2025 但这首《月光小夜曲》无论在他的作品中多么重要,但也只能算是翻唱之作的典范。 因为台湾光复后国民党大力削弱殖民地色彩,原作中莎韵的故事又是凸显“皇民”色彩,为日本的殖民化助功的,所以也就沉寂于历史长河之中了。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2025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2025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2025 因此,《月光小夜曲》成了流传的主体,很多人就以为这首歌是周蓝萍的作品了。 1998年,南澳乡公所在莎韵所属部落新迁地武塔村又建起了莎韵纪念公园,园中的纪念亭上还高悬着新铸的“莎韵之钟”,并在每天正点敲钟、播放歌曲《莎韵之钟》及周蓝萍版《月光小夜曲》。
一共两千多首歌,主要是中国流行歌曲,有国语、粤语、台语,最早的要上溯到1927年。 很多歌被很多歌手一再翻唱,原唱早已湮没不可考。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2025 幸亏有万能的网络,也幸亏有志同道合的同道中人作了大量细致的考据工作,这些日子我沉浸在中国近现代流行音乐的历史大河中畅游,长了很多见识。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月光小夜曲
当然这首歌早在 1976 年就有了一个著名的粤语版本,名叫「每当变幻时」,由卢国沾填词,薰妮演唱。 1987年,香港男歌手李克勤推出中文翻唱版本,定名《月半小夜曲》,改編自日本女歌手河合奈保子作曲並主唱的同名单曲,填詞為向雪懷,編曲杜自持。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並收錄於專輯《命運符號》中,是李克勤的首本名曲之一。 1989年李克勤再度重新灌錄此歌後再度深受歡迎,即成为其經典歌曲。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月光小夜曲”的论坛
李克勤在香港電台電視節目《我們都是這樣唱大的II》向主持人區瑞強透露,當年《月半小夜曲》原本由關正傑主唱(關正傑於同年退出歌壇),其後輾轉由李克勤主唱。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月半小夜曲(日文歌词、翻译)
莎韵的故事呢,杜撰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能吸引很多鬼子前往,所以台湾在这一点和大陆一样,也就不寻求历史真相了。 现在某些团伙高调建园铸钟,虽然有一定成分是在借“名人”光大观光资源,但在持大一统观念的国人眼中,应视为“其心可诛”! 还他妈每天敲响“莎韵之钟”,播放《莎韵之钟》。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网络剧
不知道大学里有没有开这门课,其实,流行音乐的研究是很有意思的。 「月光小夜曲」是我最爱的几首中文歌之一,特别是蔡琴老师在「机遇」这张专辑里所演唱的版本。 1941年底,“台湾总督府”特别出资委请松竹映画、“满洲映画协会”拍摄电影《莎韵之钟》,由李香兰主演并演唱插曲。 1942年该影片正式于台湾中部雾社开拍,并于1943年在台、日、华北、上海、“满洲”等地上映。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月半小夜曲
但就算这首歌曲的原产地台湾,这个信息也在消失很多年后,即20年前才渐为当时的人所知。 据说,1992年,一位16岁的日本高中女生到台湾参加羽毛球赛,在KTV唱歌时,听到《夜光小夜曲》很是喜欢,回国遂写入游记投诸报端。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经过有心人核查,发现这首歌脱胎于日本国20世纪40年代的得意之作《莎韵之钟》。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于是,这段殖民地往事又再泛起,引得日本NHK电视台到台湾拍摄《莎韵之钟》记录片,才又在台湾掀起一阵不大不小的莎韵热。 至于在大陆,一是感兴趣的人不多,二是政治气候不允许,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中国大陆电视剧列表 (2023年)
好在当代大陆人多数不读历史,所以有些大陆人去南澳旅游观光,看到碑文还真感到“可歌可泣”。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2025 台湾许多旅游网站介绍莎韵纪念公园时说:“此钟目前就安置在莎韵纪念公园内”。 其实那座钟是假的,和我上面贴出的原钟照片中显示的完全不一样,真的那座早在台湾光复时就被蒋委员长麾下毁弃了,还有人说曾在金岳村国小当作校钟使用,后不知所终。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月光小夜曲的乐评 · · · · · ·
第四,铜钟是1941年长谷川送的,而不是那个小鬼子田北正记战后送的。 第五,《莎韵之钟》原作说:“峰顶山脚下正袭卷着暴风雨”。 在武塔村乡长所立莎韵事略碑的碑文中,亦说当时莎韵是“遭遇暴风雨,不幸失足掉入南澳南溪殉难”。 第六,“目前这座桥也搁置咧咱台湾的宜兰”。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 月光小夜曲日文歌2025 第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9月1日,老希的队伍在波兰演出闪电战开始,而莎韵失足落水是在1938年9月27日,这里给战争提前了一年。 你说你要演绎就直说,还装模做样的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