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回時稱為「送祖靈」,華人、朝鮮民族、越南人和琉球人會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在中國湘、贛的一些地區和日本本土,盂蘭盆節是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 相傳七月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到陽間接受人民的供養,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度」佈施的祭祀儀式。
根據地區習俗不同,普渡祭祀的流程也有細節上的差異,不過在普渡的時間、供品挑選禁忌方面,也有不少統一的說法。 本篇整理中元普渡的拜拜時間、供品挑選方法、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禁忌等等,讓更多人了解普渡相關習俗。 隨著文化越來越開明,在祭拜的儀式上也相對簡化,只要誠心誠意,心意都能傳達到。 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2023年中元普渡時間是8月30日,這天也是長輩和媳婦們需要準備農曆七月中元普渡和祭祀祖先儀式,不論是普通家庭、公司行號或社區大樓也都會開始準備供品進行祭拜。
中元普渡拜拜: 中元普渡怎麼拜?拜拜時間、流程、水果供品與習俗禁忌總整理
現場將有虎尾鎮7大普渡區「街仔普」的特色普渡法會,也有其他特色活動。 地基主也就是地基之主,可以護衛家庭平安,但大多人認為同屬陰,所以祭拜時也盡量快速從簡。 而地基主祭拜的時間一樣需要在「午時」過後、太陽下山之前,畢竟天暗了再招鬼神總是不大對勁。 地點則可以在家裡的廚房或是後陽台,要記得盡量用低的小矮桌。
道教以農曆元月十五為上元,是天官賜福紫微大帝誕辰日,七月十五是中元,是地官赦罪清虛大帝誕辰,十月十五是下元,是水官解厄洞陰大帝誕辰。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重要的節慶之一,道教徒稱為「中元節」;佛教徒稱為「盂蘭盆節」。 至於現代人常簡化祭祀流程,採用「一案式」先祭拜普渡公(或地基主)、後祭拜好兄弟,時間會落在下午5點左右,也就是傍晚時刻。 中元普渡的供品種類包含三牲與四果,在祭拜時都需保持完整。
中元普渡拜拜: 中元普渡祭拜祖先
這些歌臺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臨時舞臺,加上音響設備以及燈光等裝飾,並在臺下觀眾席擺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預留給「好兄弟」(鬼魂)的。 中元普渡拜拜2025 歌臺表演通常安排於夜晚時分,臺上表演包括詼諧短劇、魔術、勁歌熱舞等,而且整個農曆七月都有表演[27]。 佛教徒在佛歡喜日供養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稱為盂蘭盆法會,後來這天就有了盂蘭盆節的名稱。 中元普渡拜拜 道教出現後,加入了道教相關內容,這天在道教又是中元地官寶誕,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除原有的祭祖習俗外加入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
- 如果想要舉辦較為隆重的普渡祭祀,在中元節當天民眾可以分別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鬼魂。
- 本篇整理中元普渡的拜拜時間、供品挑選方法、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禁忌等等,讓更多人了解普渡相關習俗。
- 社區拜拜完,通常會撒糖果或錢幣,如果這時候在空中接住,代表在跟好兄弟「搶孤」,因此不建議用搶的方式,等到掉到地上在去拿比較好。
- 中元普渡是民間信仰的盛事,又因為地區而有不同的文化展現,塑造出不同的普渡面貌。
- 如果是一般家庭太忙碌也可以不用普渡,不普渡其實也不會怎麼樣;但是有在開公司做生意或大樓,就務必要普渡才會有拜有保佑,且要全體公司同仁或大樓住戶都出席參加普渡,並以恭敬心拜拜,才能尊重好兄弟。
- 另外,燒給鬼魂的紙錢裡包含「經衣」,上面繪有衣物、生活用品,是燒給鬼魂使用的。
坪洲中元建醮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二至十五日舉行,一連四日,最熱鬧的一天為七月十五日,當日的儀式包括走午朝、走龍船、放水陸燈、擺天席、爭奪祭品及化大士王。 盂蘭盆節與除、清、九三節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慶。 民間信仰中,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中國大多數地方是七月十五祭祖,少部分地方是七月十四祭祖,十五日祭其他的幽靈。 但閩南人的祭祀活動一般在舊曆七月初一到七月底之前進行,並不限於特定的一天。 中元節的日期與由來中元節,源自佛教盂蘭盆節,因此也稱為盂蘭盆節,通常在農曆七月十五舉行,換算成國曆是在2023年的八月三十日星期三。
中元普渡拜拜: 中元節禁忌 5:燒完金紙灑酒
每年農曆七月俗稱鬼月,而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依照民間習俗會在這天進行中元普渡,無論是公司行號、社區還是住家,民眾會準備食物、水果、金紙等普渡供品祭拜好兄弟,但普渡拜拜怎麼說? 中元普渡拜拜 本篇文章將整理普渡祭文相關資訊給讀者們參考。 中元普渡拜拜2025 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2023年中元節時間是國曆日期為8月30日。 於中元節當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供品,祭拜包括神明、祖先、地基主、以及路過的鬼魂,希望能夠祈求未來的保佑。 不過,現代人生活繁忙,因此也有不少民眾選擇一案式的方法簡單完成中元普渡祭祀,到底中元普渡該如何拜拜才正確? 農曆七月鬼門開,七月十五日也就是俗稱的七月半則是中元節,此時無論是廟宇還是公司行號、家庭,都會擺出供桌供品,祭祀來到人間的鬼神。
另也有說法認為要準備「半生不熟」的空心菜,意即人們和好兄弟的關係與空心菜一樣半生不熟,吃飽後請好兄弟離開,大家好聚好散。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時間,因好兄弟與地基主皆屬陰,所以必須在「午時」過後才可開始祭拜,也就是下午一點過後,多數人怕拿捏不準,所以下午兩點左右開始拜就沒問題。 此外,楊登嵙認為沒有補財庫就如同「口袋破漏沒有補」,建議民眾拜財神求財前要先補財庫。 中元普渡拜拜2025 一年補財庫的最佳時機分別為:上元(農正月十五)、中元(農七月十五)、下元(農十月十五),以及農曆正月初五迎財神、正月初九天公生,和三月十五武財神生日。
中元普渡拜拜: 中元普渡時間拜拜時間
在挑選普渡的水果時,應避免選擇多籽的品種如芭樂、番茄等,因為籽無法消化,被視為「不潔」。 至於香蕉、李子、梨子因為有台語「招你來」諧音,也不建議一同祭拜。 中元普渡拜拜2025 在時間方面,神明與祖先以白天祭拜為佳,鬼魂則是建議在傍晚時祭拜。 至於地基主的祭拜時間沒有固定的說法,有人習慣先拜鬼魂、再拜地基主,但也有說法認為要先拜地基主、後祭拜鬼魂。 某些地區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祖先靈魂回家,稱為「迎祖靈」。
中元普渡拜拜: 民間盂蘭盆會
中元節是東亞文化上在農曆七月十五的傳統節日。 本來中元節所在的孟秋月是天子以新收成的五穀,進獻於宗廟的時節。 佛教傳入後以此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置為中元節,是地官赦罪日。 由於佛道二教的影響,加上東亞巫覡宗教及民間信仰習合,中元節所在的月份成為了鬼月。 2021 年鬼門開時間為國曆 8 月 8 日,在祭拜的形式上通常為協助好兄弟們接風洗塵。 正式的祭祀時間為中元普渡當天(農曆 7 月 15 日),2021 年的國曆時間 8 月 15 日,祭拜時間為下午 14 點後、17 點之前完成儀式,避開陽氣最盛的正中午,並趕在太陽下山以前。
中元普渡拜拜: 拜拜流程的先後順序
放水燈、豎燈篙,通知水陸兩界的孤魂野鬼來參加普渡。 七月十五中元普渡,普渡時供桌須擺設在門外,不可「請鬼入厝宅」,桌下放置1盆清水,盆上覆蓋毛巾,並備髮梳、鏡子等供好兄弟梳妝打扮,要燒三巡香才算完成祭儀。 八月初一陰廟便會將柵門關閉,表示封閉鬼門關,此時民間還會舉行送孤與搶孤的活動,將不肯返回地獄的孤魂野鬼送走。 中元節也融合了道教和民間信仰,在傳統文化中融合了對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以及對亡靈的慈悲心懷。 在中元普渡時,人們會準備供品,包括食物、水果、燒香、冥紙錢等,以供給好兄弟們,並為自己和家人們祈福平安。
中元普渡拜拜: 中元普渡怎麼拜拜?普渡日期、怎麼拜、水果、禁忌事項看這裡
閩南與臺灣等地民間,相傳整個農曆七月是「鬼月」[16],是地府大門開放的月份,無主孤魂由冥間大神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率領,從陰間到陽間接受供養。 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渡」佈施的祭祀儀式,希望“好兄弟”(亡魂)得到安撫,保佑家宅平安,俗稱爲“鬼節”。 佛教依照《盂蘭盆經》的說法,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舉行「盂蘭盆法會」,以供奉佛陀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难眾生,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7]。
中元普渡拜拜: 農曆7月鬼門開「醫院4禁忌」!勿開刀、少看病、不能住院?來看看醫師怎麼說
每月初一、十五具有特殊的意義,是在佛教傳入中國後,受其在新月、滿月舉行布薩儀式而產生的影響[11]。 中元普渡拜拜 古代在孟秋即農曆七月時,天子以新收成的五穀,進獻於宗廟,稱之為「嘗新」、「秋嘗」、「薦新」,以報答神鬼與祖先的蔭庇[3][4]。 後來在南北朝時,隨佛教盂蘭盆會和道教地官赦罪說法的盛行,逐漸變成超度、施食孤魂野鬼的鬼月、鬼節。
中元普渡拜拜: 中元普渡拜拜時間、供品,神明、祖先、地基主祭拜順序!
在河北泊頭市、南皮縣的農民會持麻穀至田埂,稱為「薦新」。 中元普渡拜拜2025 山西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他們相信此俗可增加生產羊隻,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祭田神,稱為「行田」。 陝西城固縣中元節是農家會飲的日子,稱為「掛鋤」。 延緩鎮農民會選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作為祭田的田旛[24]。 在台灣說到洋芋片的話,自然不會漏掉「品客」洋芋片! 為了跟上普渡拜拜的習俗,品客推出了這款「品客中元拜拜箱全素組」,鮮豔的拜拜箱外觀充分起到裝飾效果,讓供品桌顯得活絡艷麗~而內容物的「原味、紫薯薯海鹽風味」洋芋片更是替素食族群考量的證明!
中元普渡拜拜: 中元普渡要說什麼?普渡拜拜怎麼說?普渡祭文一次看
Foodpro優群所推出的「北港媽祖慈悲普渡箱」是眾多普渡拜拜供品中,實用性最高的產品,為何這樣說呢? 因為它的內容物特別避開零嘴點心類,取而代之收入更多飲食消耗品! 例如:壽司米、新竹米粉、醬油、沙拉油、罐頭、鹽巴、大燕麥片、薏仁飲、泡麵、薄餅……等,非常豐富實在。 唐代的目連變文中,目連的俗名是羅卜,他生性善良,平常樂於佈施,但是他的母親個性吝嗇又愛殺生。 由於她的惡行惡狀,死後下阿鼻地獄,日夜受苦。 修行數年之後,目連發現母親身陷地獄的折磨之中,為了解救母親,他親自前往地獄,目睹地獄種種可怕的景象。
不過依照各地的習俗,中元普渡拜拜的對象和習慣也會有細微的差異,也有說法認為中元普渡當天還要祭拜普渡公或是土地公。 中元普渡拜拜 祭拜誰:拜地官赦罪清虛大帝(即舜帝)、普渡孤魂野鬼。 重要傳統習俗: 中元普渡拜拜 01.七月初一起,民間陰廟都會開啟納骨塔或神龕柵門,表示釋放孤魂野鬼,當天傍晚,家家在門口擺設牲醴,點「老大燈」,犒迎好兄弟回到人間。
而後民間信仰便將此「孝道」延伸至每個家庭中,所以除了祭拜好兄弟外,也會祭拜祖先,讓神明、好兄弟、祖先們都能感受到人們的祭拜與招待。 中元普渡是民間信仰的盛事,又因為地區而有不同的文化展現,塑造出不同的普渡面貌。 不過現代人生活繁忙,較沒有時間準備豐盛的普渡供品,因此民眾也可以選擇代辦普渡、網路普渡,由廟方統一執行普渡儀式,同時減少供品採買、燒金紙的各種手續。 中國佛教行事承襲印度的傳統,在夏季有3個月要靜修,稱之為「結夏安居」到七月十五才解制,開始一個新的生活週期,象徵新生和復活,此日同時也是盂蘭盆節,因此中元節供盂蘭的習俗便廣為流傳。 另一方面,道教認為中元節是地官赦罪之時,道士會在這一天誦經,做法事來普渡孤魂野鬼。 因為盂蘭盆會及中元節的最終目的都在於普渡眾生,時日一久,兩者之間的界限就逐漸模糊,逐漸融合在一起了。
中元普渡拜拜: 中元普渡禱詞要說什麼?切記別提姓名
唸完後由代表擲杯詢問是否駕臨,再來共同誠心祈禱後,等待香約燒半柱香後,即可燒化普渡公金紙。 這時候供品不需插香,先將普渡三角旗寫上名字或公司行號後,插在供品上即可。 蘿蔔糕的閩南話為「菜頭粿」,在中元普渡祭品中象徵著「好彩頭」,也會有人準備「芋粿」,有庇佑子孫之意。 鷄籠中元祭起緣於1855年,傳承至今已邁入第169年,是第一個被指定為「重要民俗」類國家無形文化資產的節慶。
中元普渡拜拜: 中元普渡
千萬不要在家祭拜好兄弟,一定要在室外拜普渡,如同「請鬼入厝宅」,導致好兄弟到你家裡面後就不走了,所以普渡拜拜都要選在門口外面並朝外。 擺放供品與器具供品擺放方式(由內到外):餅乾罐頭等、水果、三牲、香爐、酒杯、燭台,並在每樣食物上插一炷香,普渡旗插在其中一樣供品上即可。 供桌前需放矮桌,擺放臉盆加水與乾淨的毛巾,毛巾從寬邊對折一次成細長條後,橫跨放在裝有清水的臉盆中,讓好兄弟可以洗手臉。 2023年中元節為平日,若因平日要上班無法祭拜,可以提早或延後到假日,無硬性規定。
中元普渡拜拜: 中元普渡禮盒A款式
由於道教的地官赦罪日同時也是祭祀一切亡靈的日子,佛教法會中的施眾僧又被演變為施餓鬼儀式,後來民間就相傳那一天地府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被釋放出來,由冥間大神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管理。 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到家中神主牌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四處徘徊找食物。 基於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惠及眾鬼的思想,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施孤」佈施活動,以普遍超渡孤魂野鬼,防止祂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因此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民間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同時結合佛教、道教思想和儀式,稱為盂蘭盛會、盂蘭勝會、中元法會、中元建醮等[5]。 中元普渡是農曆七月最重要的祭祀活動,2023年中元節的日期換算成國曆為8月30日。 在中元節前後,許多廟宇、公司行號、社區會舉辦盛大的祭祀典禮,確切的日期會依照行事曆安排而定,不過若是一般家庭,可以直接選擇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當天進行普渡拜拜。
上午祭拜神明、中午祭拜祖先、傍晚祭拜地基主,最後再祭拜普渡公與好兄弟。 建議地點選擇室外為宜,室內不宜祭拜好兄弟,因好兄弟會被門神阻擋,多選擇在門口外面的空地,若空間有限,可選擇頂樓露台和前陽台,但會通過家門口的後陽台則建議不要。 中元普渡拜拜2025 ▲在準備普渡用品時,需注意供桌要擺放在門外,朝戶外普渡祭拜,避免鬼魂進到家中。 而在供桌以外,可以多準備矮凳放置臉盆、毛巾等盥洗用具,用意在於讓鬼魂能夠清潔雙手。 好文章就要與身邊的親朋好友分享,中元節的拜拜知識,一定要平時先累積知識,才不會等到要準備時才到處爬文找資料,就來不及了。 中元時,中國農民用粉團、雞、黍、瓜、菜等在田間十字路口拜祭田神,祝願豐收[22][23]。
中元普渡拜拜: 中元普渡時間是幾點好?供品如何準備?
除了各地廟宇的法會之外,台灣宜蘭和恆春也有「搶孤」活動,在中元節普渡後舉行。 中元普渡拜拜2025 搶孤活動會事先搭建十幾公尺高的孤棚、將供品至於上方平台,由民眾多人組成一隊,互相合作爭搶。 有說法表示搶孤是為了娛樂先靈,也有說法認為搶孤的用意為嚇退流亡的鬼魂,或是有賑濟之用。 放水燈則源自印度佛教,現今見於台灣、日本、泰國、韓國、印度等地,用來祭祀、送厄、祈福,是用水燈接引水中孤魂,邀其上岸接受普渡。 通常施放者會在水燈上寫下姓名(一說不可寫全名),讓鬼魂知道供奉者是誰,也有民間信仰認為水燈漂浮愈遠、放水燈的施主越能得到庇佑。
中元節是地官赦罪的日子,所以有人會趁這一天,把自己過去遇到不順的事情寫下來埋在戶外,心裡默念不順利的事情、遇到的小人,藉此消除厄運、轉求好運。 當拜完普渡公後,才能普渡好兄弟,在供品旁擺上給好兄弟用的金紙,和用小椅子擺上一個裝水的乾淨臉盆,和一條乾淨毛巾,方便好兄弟盥洗,用意是能夠讓好兄弟能夠放假輕鬆一下。 普渡舉辦時,供桌上也會豎立彩色三角形紙旗,也稱「普渡旗」,該旗以毛筆寫上「慶讚中元、廣施盂蘭、敬奉陰光、冥輝普照」等中元敬語」,同時也能寫上信士姓名。 參與各廟宇、各縣市推出的集中普渡,由廟方統一代拜。 或是使用政府推出的「線上普渡」,只要在網站輸入姓名,即可線上拜拜,例如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的普渡服務。
人們會準備花果酒肉擺桌祭拜祖先,感謝祖先恩德並祈求家族平安,同時也一同祭拜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 中元普渡拜拜 每年農曆 7 月 15 日是中元節,大部分民眾中元普渡時間會選在這天,但其實整個農曆七月的任意一天公司都可以進行中元普渡,現在以公司行號與民眾方便為主。 2023年中元節是國曆8月30日(星期三),中元普渡的時間、地點,普渡供品如何準備? 不論是自家普渡、公司普渡或參與聯合普渡的需知事項,或是中元補財庫方法,《104職場力》為你總整理,看懂怎麼拜。 香港人通常稱這節日為盂蘭節,人們會在七月十四在家中祭祖,並且會燒街衣。 各區於七月皆有舉辦盂蘭勝會或中元建醮,離島坪洲便是其中一個地方舉辦中元建醮。
目連向師尊求救,師尊說他母親罪孽深重,目連須準備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10位僧人,才可以這個功德超度母親,目連依此行事,終於使母親得以解脫。 從此,年年七月十五,人子需為七世父母作盂蘭盆施佛與僧,此即盂蘭盆節的由來。 罐頭是常見的拜拜供品,但拜拜時罐頭沒有打開,代表沒有敬意。 不過陶文老師強調心誠則靈,像乾麵類的食品,我們拜拜的時候通常也不會打開。 由於農曆七月氣溫普遍較高,普渡供品放室外容易腐壞,吃了普渡供品,對運勢不會造成特別影響,所以不用特別去忌諱。
中元普渡拜拜: 中元普渡拜拜供品準備》
現代人生活繁忙,多採用「一案式」流程祭拜,拜拜的目的在於希望路過的好兄弟能夠飽餐一頓。 因此,如果是採一案式普渡的話,民眾可以選擇午後到傍晚這段時間,建議在太陽下山之前完成,確切時間約在午後13點至17點之間,全部的過程以1個小時內結束最佳。 中元普渡拜拜 中元普渡拜拜2025 既然已經知道2023年的中元節是哪天,接下來就是我們詢問民間大師後,整理出來的中元節禁忌以及公司普渡流程。 尚若白作品,2013年台灣雲林虎尾中元普渡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