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每年它快要开花的时候,我都非常期待。 听小区的其他住户说,白花羊蹄甲的花瓣还可以食用。 可以做菜的白花羊蹄甲,极其罕见的花果同枝 白花羊蹄甲在春季开花,除了花朵,它的根部、树皮、树叶也可以入药。 它白色的花朵,细润单薄,散发着清新的香气,是药、蔬兼用的植物。 在中医里,白花羊蹄甲的花味涩,性平,有补肾壮阳,清热解毒的作用,我们常见的疾病如肾虚阳痿、神经衰弱、肺热咳嗽、便秘、消化不良都可以用它来治疗。 白花羊蹄甲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越南、菲律宾和中国。
- 木棉樹身高大而挺直,又名英雄樹,可生長至約二十米高。
- 除夏季避免阳光直射外,其他季节都需充足阳光。
- 荚果带状,扁平;种子近圆形,扁平,种皮深褐色。
- 搭护树架,一方面可以可稳定红花羊蹄甲,使根系与土壤保持紧密稳定接触,利于新根生长,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台风对树干的破坏作用,减少风折或倒伏情况发生。
- 乔木或直立灌木,高7-10米;树皮厚,近光滑,灰色至暗褐色;叶硬纸质,近圆形。
土壤是最紅花羊蹄甲抗風力強弱的根本條件。 只有在疏鬆、透氣的土壤中紅花羊蹄甲才能生長良好,才能發育出強壯而深入地下的根系。 強而有力的根系支撐,使紅花羊蹄甲減少風倒、風折損害。
洋蹄甲: 红花羊蹄甲繁殖方法
创造适合红花羊蹄甲生长强壮的条件,特别是其根系生长的条件;选择合适抗风树种、采用抗风种植形式或形成抗风绿地结构。 温室盆栽,春、夏水分宜充足,保持湿度。 此花在亚热带、长江流域盆栽,冬季应入温室越冬,最低温需保持5°以上。 1965年,红花羊蹄甲正式被定为香港市花,1997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采纳紫荆花的元素作为区徽、区旗及硬币的设计图案。 此特有种在1967年引入台湾,并在1984年成为嘉义市的市花及市树。
生长迅速,三年生的幼树高可达3米左右。 萌芽力和成枝力强,分枝多,极耐修剪。 花期长,每年由10月底始花,至翌年5月终花,花期长达半年以上。 终年繁茂常绿,是中国华南地区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红花羊蹄甲是乔木;分枝多,小枝细长,被毛。 洋蹄甲2025 该种为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和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的杂交种,起源于香港,为香港特区区旗图案和市花。
洋蹄甲: 紅花羊蹄甲生長習性
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等热带地区。 如果万一,你发现开紫红色花的红花羊蹄甲树上同时挂了果荚,那也不用惊慌。 一般来说,这株树是嫁接的,就是在植株小的时候,将红花羊蹄甲的枝条嫁接在洋紫荆或羊蹄甲的树上。 仔细观察一下树身,就会发现嫁接时留下的刀口痕迹,嫁接位之上的枝条开出紫红色的花,嫁接位之下长出的枝条则挂上了果荚。 如今的羊城,粉色花的羊蹄甲和紫红色花的红花羊蹄甲双双开爆,而且她们还常常种在一起,要是你对她们傻傻分不清,看有没有果荚就是最明显的区别了。
我国中,北部温室宜盆栽,春夏宜水分充足,湿度宜大;夏季高温时要避免阳光直晒;秋冬应稍有干燥。 香港種植了很多宮粉羊蹄甲,原產印度及南中國,英文名叫 Camel’s Foot Tree。 每逢春夏兩季,街道旁開遍了粉紅色的花朵。 羊蹄甲生长迅速,二年生的实生苗即可开花。 覆被花相,开花时花着生于树冠的表层,初冬时开花绚烂夺目,远距离看花感强烈,气势壮观。 常被用于边坡绿化、林相改造、绿地边缘等地,在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于庭园供观赏及作行道树。
洋蹄甲: 紅花羊蹄甲防風
而不少人將此花與同屬屬的洋紫荊混淆,主要分別在於後者開花期不同,洋紫荊的開花期為秋天(11月前後)並且在開花時葉茂盛。 羊蹄甲(学名:Bauhinia 洋蹄甲 purpurea L.)是豆科、羊蹄甲属植物。 洋蹄甲 乔木或直立灌木,高7-10米;树皮厚,近光滑,灰色至暗褐色;叶硬纸质,近圆形。
洋蹄甲: 紅花羊蹄甲支護
据对比研究发现了,羊蹄甲花中育有雄蕊三枚,花瓣较狭窄,具有长柄,而洋紫荆和红花羊蹄甲则有雄蕊五枚,花瓣都较阔,具短柄,它们两者的具体区别是洋紫荆总状花序极短缩,而红花羊蹄甲的总状花序展开,有时会复合为圆锥花序。 红花羊蹄甲在香港又称洋紫荆,是中国华南地区许多城市的行道树,因树型优美,花期长,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在香港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从1965年就被选定为香港市花,1990年4月4日,更被《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为区旗和区徽图案。 荚果线状倒披针形,扁平,直或稍弯,先端急尖,具直的喙(宿存花柱),长6-12厘米,宽1.5厘米,内有隔膜,果颈长1厘米,果瓣革质,无毛,近腹缝处有1条隆起、锐尖的纵棱;种子5-12颗,直径8-10毫米,扁平。 世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于庭园供观赏及作行道树,分布于中国、中南半岛、印度和斯里兰卡。
洋蹄甲: 紅花羊蹄甲植物文化
)是一種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的有花植物,為一種落葉小喬木,俗稱蘭花木、印度櫻花、南洋櫻花、馬蹄豆、白花艷紫荊;羊蹄甲,中國大陸稱為洋紫荊,港澳稱為宮粉羊蹄甲。 羊蹄甲於每年3月至5月落葉後開花,花有5枚粉紅色的花瓣,其中1枚有深紅色條紋。 而不少人將此花與同屬屬的艷紫荊混淆,主要分別在於後者開花期不同,艷紫荊的開花期為秋天(11月前後)並且在開花時葉茂盛。 该种和洋紫荆(B. variegata Linn.)、红花羊蹄甲(B. × blakeana Dunn)均为中国南方常见栽培的观赏植物,在广州尤为普遍,常植为行道树。
洋蹄甲: 香港杜鵑
葉革質,圓形或闊心形,長10-13釐米,寬略超過長,頂端二裂,狀如羊蹄,裂片約為全長的1/3,裂片端圓鈍。 總狀花序或有時分枝而呈圓錐花序狀;紅色或紅紫色;花大如掌,10-12釐米;花瓣5,其中4瓣分列兩側,兩兩相對,而另一瓣則翹首於上方,形如蘭花狀;花香,有近似蘭花的清香,故又被稱為“蘭花樹”。 花大如掌,略帶芳香,五片花瓣均勻地輪生排列,紅色或粉紅色,十分美觀。 羊蹄甲属,云实科,约57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35种,大部分布于南部和西南部,长江以北绝少,其中如白花羊蹄甲B. Acuminata L.,红花羊蹄甲 B. Blakeana Dunn,羊蹄甲 B.
洋蹄甲: 中文名称
总状花序腋生,呈伞房花序式;总花梗短,与花序轴均略被短柔毛;苞片与小苞片线形,被柔毛;花蕾纺锤形,长约2.5厘米;花瓣白色,倒卵状长圆形,长3.5-5厘米,宽约2厘米,无瓣柄;能育雄蕊10枚。 而中文名的由来是因为这个属的叶片酷似羊蹄走过的脚印,因此名曰“羊蹄甲”。 要是通俗地说,她们的叶片像各种款式的裤衩,我是没意见的。
洋蹄甲: 红花羊蹄甲生长习性
1967年,洋紫荊引入台灣,並在1984年成為嘉義市的市花及市樹。 台灣的國立中正大學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也是使用洋紫荊作為校花。 關於其他中文名為艷紫荊的植物,請見「艷紫荊 (消歧義)」。 關於其他中文名為羊蹄甲的植物,請見「羊蹄甲」。 杜鵑分布於海拔較高而潮濕的山地,約在三至四月間盛開。 全港共有六種原生杜鵑,但只有在馬鞍山才可找到全部品種,而花開時間亦略有不同,其中華麗杜鵑及紅杜鵑等品種較為常見。
洋蹄甲: 红花羊蹄甲
為免破壞植物的生境,及讓其他山友也能觀賞這些開花植物以及落花,切勿摘取花朵或撿拾掉下的花朵;拍攝時亦請加倍小心,切勿為了拍攝而踐踏植披或開闢路線。 事实证明误会是会相互传递的,如今在网上许多写洋紫荆,羊蹄甲,乃至红花羊蹄甲的传说中都常常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也就是说,如果要按照辈分排一个序的话,那么红花羊蹄甲是羊蹄甲的儿子辈的,而洋紫荆则是羊蹄甲的孙子辈的,三者之间的辈分差别尤为明显。 应在红花羊蹄甲种植之前,考虑其立地环境。
洋蹄甲: 红花羊蹄甲管理
为广州主要的庭园树之一,世界各地广泛栽植。 洋蹄甲 扦插苗在1-2个月后,生根成活,则可移栽上盆。 上盆后先置于阴处,逐步移至阳光下正常管理。
洋蹄甲: 香港行山賞花路線推介
具有代表性的花 洋蹄甲2025 小的时候看电视就听到一位叫孙悦的歌手唱着一首歌,歌词就是“春风送喜来紫荆花已开”,从那首歌中我是第一次听到紫荆花这一植物。 长大之后了解到紫金花不仅好看,它还有着很深刻的历史代表性,还因为如此被当作了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市花。 支护对新栽、老弱的红花羊蹄甲起着加强抗风能力作用。 特别对于新树由于根系尚未扎深扎实,极易摇晃。 搭护树架,一方面可以可稳定红花羊蹄甲,使根系与土壤保持紧密稳定接触,利于新根生长,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台风对树干的破坏作用,减少风折或倒伏情况发生。 保证红花羊蹄甲生活的土壤质量与空间,确保红花羊蹄甲根系健康生长。
對於密植的紅花羊蹄甲,在後期需要適當間除,增大紅花羊蹄甲的生長空間,而不是形成瘦高、孱弱不抗風形態,讓樹枝生長粗壯,增強其抗風能力。 應在紅花羊蹄甲種植之前,考慮其立地環境。 創造適合紅花羊蹄甲生長強壯的條件,特別是其根系生長的條件;選擇合適抗風樹種、採用抗風種植形式或形成抗風綠地結構。
洋蹄甲: 紅花羊蹄甲土壤
那说到香港的区花——紫荆花,大家就应该很熟悉了。 没错,红花羊蹄甲就是香港的区花,现在正是盛花期,而羊蹄甲、红花羊蹄甲及春天花开满城的宫粉紫荆(洋紫荆),她们都是一个家子的好姐妹。 春天我们科普了宫粉紫荆的知识(链接),今天就来科普一下其他两个姐妹的知识。 原產亞熱帶地區,性喜温暖濕潤、多雨的氣候、陽光充足的環境,喜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偏酸性砂質壤土。
红花羊蹄甲是绝对没有果荚的,而羊蹄甲的荚果带状,扁平,略呈弯镰状,成熟时开裂;种子近圆形,扁平,种皮深褐色。 进入深秋,北方的盆友早就开始晒叶子了,可南方的天空还是一片繁花似锦。 特别是乔木,每个季节不同树木轮番上场,点缀着这片土地。 羊城所到之处,大乔木中开粉色花的是美丽异木棉(链接)或羊蹄甲,开深红色花的则是红花羊蹄甲,基本就这三种没错了,不服来战。
由于它适应性很强,大苗移栽成活率极高。 大苗移栽前必须进行截干处理,一般截断留取主干3米-5米,并保持一定树形。 适当疏枝和截短,留分枝在0.2米-1.0米便可。
洋蹄甲: 命名空間
該種為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和洋紫荊(Bauhinia variegata)的雜交種,起源於香港,為香港特區區旗圖案和市花。 為廣州主要的庭園樹之一,世界各地廣泛栽植。 习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 自然更新能力强,能自播繁殖,生长速度快。 許多人會種植開花的植物來佈置環境,粉紅色系列的花很受歡迎,容易栽植與照顧的羊蹄甲類因而成為園藝上經常使用的觀賞植物之一。
洋蹄甲: 樹木名稱
洋紫荊的花期頗長,由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三月。 而在本港目前所見的洋紫荊,相信都是由一百多年前在港島發現的一棵洋紫荊樹衍生出來的。 洋蹄甲 ),由於洋紫荊是混種植物,不能自行繁殖,這亦即是表示,現時香港所有的洋紫荊都是該棵於1880年首次於野外發現 (亦是唯一一次於野外發現) 的洋紫荊的複製品。 然而不说紫荆本就是另一种北方常见的豆科紫荆属植物,紫金花这个名字也早有归属,植物学上指的应该是千蕨菜科紫薇属的紫薇,这一画蛇添足的修改给如今的分类带来了很多麻烦。 红花羊蹄甲在用于园林绿化时,为了获得良好的遮阳效果,一般均采用大苗(直径在10厘米以上)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