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知名盆舞德島縣「阿波舞」、秋田縣「西馬音内盆舞」不同,郡上盆舞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可同樂,也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 除了送火和燈籠流儀式外,德島的阿波舞也可以說是日本盂蘭盆節的代表節慶之一,其風行程度除了德島外,日本全國各地也都有舉辦阿波舞的盆舞祭典。 中元節2025 超過 中元節 400 年歷史的德島阿波舞,每年都會吸引超過上百萬人前來朝聖參觀。 當天的夜幕降臨時,便會聽到從街道四處傳來的鐘聲,以及當地獨特的吆喝聲,還有熱鬧的爆竹聲,在煙霧之中船的陣列遊行一直持續到深夜。
- 元宵走橋的習俗見於各地,又稱踩橋、踏橋、過吉祥橋、走百病、消百病、散百病、消散百病、遣百病、走不病等,祈求健康。
- 普渡供品組合可以選擇泡麵、餅乾或米食是好兄弟的最愛,有人會問能不能拿旺旺來拜?
- 傳說中在農曆七月初一是鬼門開、七月三十鬼門關,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而民間也會有祭祀鬼魂的活動。
- 和兄弟姊妹及同儕的關係依然緊張,也許還會有爭執。
九州北部至關東地區,雨季一般從6月上旬至7月中旬持續45天左右。 在此期間舉行的夏季祭祀活動中,許多都是以祈願驅除雨季及夏天的流行瘟疫為目的的。 最具代表性的是京都的「祇園祭」(7月1~31日)及大阪的「天神祭」(7月24~25日)。 春之彼岸 3月下旬春分及其前後3天,為期一週。
中元節: 中元普渡時間拜拜時間
中元普渡拜拜結束後,不在自家燒紙錢,而將紙錢交付「紙錢集中收運」服務,最後由各縣市環保局以紙錢專用金爐或焚化爐集中燃燒,降低排碳量。 網路搜尋「2023線上普渡」、「2023普渡代拜」等關鍵字,尋找自己信任的宗教團體、公益團體或各縣市政府推出的代拜服務,報名參加後,不需親自到場就能完成中元普渡拜拜。 位於台灣最南端的車城福安宮,不只是全台,而是全東南亞最大的一個土地公廟,有超過300年的歷史,因為靈驗所以有不少人都會前來參拜,連總統都常常蒞臨。 中元節2025 車城福安宮最特別的是它的金爐,八角形四層樓的建築,有吸金的功能,只要把金紙放在爐口,就像神明的點鈔機一樣,自動把金紙一張張吸進去。
七月十五日亦是佛教僧團結夏安居的最後一日,也是僧人自省懺悔的自恣(英語:Pavarana)日以及得戒臘(受具足戒後之年數)的受臘日(又稱新歲日)。 盂蘭盆會最早從南北朝時代目連救母的作功德法會中開始流行,據《佛祖統紀》記載,梁武帝即開始設壇舉行盂蘭盆法會[8][9]。 這篇文章介紹了中元節的四大習俗,其中首先介紹了普度這一個不可或缺的習俗。 文章提到普渡的形式多樣化,可以分成家庭或公司舉辦的「家普」、「私普」,以及社區聚落、民間團體或廟方舉辦的「公普」、「聯合普度」等。 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對神明以及祖先的祭拜,並且有特定的順序、時間、地點和供品的要求。 根據文章的描述,祭拜的順序是神明、祖先、地基主和好兄弟。
中元節: 七月半
聖誕節 中元節2025 對於不是基督徒的日本人來說,聖誕節如今普遍地作為一種商業活動,幾乎也成為了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 小孩子們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一心等著收到喜歡的禮物;裝飾聖誕樹的家庭也不在少數。 另外,日本人還習慣在聖誕節吃奶油草莓蛋糕,12月24日這天,蛋糕店生意興隆,異常繁忙。
- 相傳,中元節源自於道教的經典《太上感應篇》。
- 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誦經祈福、普度、施食等活動。
- 因舜事親至孝,所以中元節又叫「孝子節」,民間在這天都會殺雞宰豬,準備極為豐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
- 盂蘭勝會中的「盂蘭」由梵文「Ullambana」譯來的,意為「救倒懸」,即救度亡魂倒懸之苦,是來自民間《目蓮救母》的故事;「勝會」是指一大群人舉行活動的意思,在香港亦稱為盂蘭節、中元節或鬼節。
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亦是春節假期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明朝錢塘瞿佑《雙頭牡丹燈記》:「每歲元夕,於明州張燈五夜。傾城士女,皆得縱觀」。 中元節2025 青年男女外出觀燈並趁機結識、相會,所以在東南亞地區也有「中國情人節」的別稱[1]。 放水燈與超渡亡魂有關,水燈的目的就是要迎接水中孤魂接受普渡的儀式,幫助他們免除地獄和不得進食之苦,通常又稱為「照冥」。
中元節: 日本新年參拜儀式|新年參拜流程步驟、日期、注意事項一篇看
漳州則有半數以上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小清明附近掃墓,但因中華民國政府定清明節為國定假日,為了配合假期,逐漸以清明節當日,成為臺灣閩南人掃墓的主流日期。 第五-1條 紀念日及節日之放假日逢例假日應予補假。 例假日為星期六者於前一個上班日補假,為星期日者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 但農曆除夕及春節放假日逢例假日,均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 中元節2025 黃金週因為是多個國定假日和週末相接構成,所以每年的黃金週連假天數不太一定,但每年都一定會有。 較特別的是,如果是忌日,祭拜的先人若有已經出嫁的女兒、孫女,則需要多拿一支刈金祭拜並稟明是出嫁女兒、孫女敬奉的(南台灣則用蓮花金)。
在普渡結束時,也會有法師或道士跳鍾馗,希望藉由鍾馗的法力驅趕孤魂野鬼,這時民眾要趕緊回避,以免沖到煞氣,惹禍上身,跳鍾馗結束後,代表中元祭拜告一段落。 今天農曆10月15日,是水官大帝生日,也是很少人知道,相當神秘的「下元節」。 相傳這天水官大帝會下凡解厄,所以下元節又稱「消災日」或「謝平安日」。 這天除了也要祭拜祖先,北方人會吃豆沙包、南方人則吃糍粑等食品。 在濟州島,由於不少人以捕魚為生,雖然中元節農活暫停,人們還是出海捕魚,常有很豐富的漁獲。
中元節: ▊2023 中元節活動整理|時間地點一次看
正月初二有新春試筆的習俗,正月初七(人日節)要吃七種蔬菜做的「七菜羹(粥)」,祈求一年康順;十一日要撤下供神的圓(鏡)形年糕,搗碎後做年糕湯吃,祈願全家圓滿幸福,這種風俗被稱為「鏡開」。 香港盂蘭勝會的規模、裝飾、祭品、宗教儀式等會因人力、財力、社群籍貫、社區環境而有所不同,潮州人採用佛教儀式,而廣府人和海陸豐人採用道教儀式,醮會大體有三個組成部分:請神、神功戲及派米。 盂蘭勝會的會場會搭起數座竹棚,以長竹掛起燈籠的幡,作為引路燈,讓孤魂野鬼前來享受貢品宴席。
中元節: 中元節懶人包》幾點普渡最適合?一定要放臉盆毛巾?11大禁忌報你知
同時民眾聚集廟宇中,豐盛祭品普施陰公,孝祭祖先,繼而普度遊魂野鬼,稱「中元普度」。 在香港,每年在元宵節前後都會由區議會、屋苑或特定團體在不同地區的公園或公共休憩用地舉行元宵綵燈晚會,到了晚上,不少家庭或情侶們,也會到花燈會去慶祝,賞花燈、猜燈謎,處處洋溢著濃濃的中國情人節浪漫氣氛。 但香港的年輕情侶較重視西洋節日,因此元宵節受情侶重視的程度並不如西方情人節。 這天也是傳統上農曆新年最後一天,因此也是再造和回收之良機。 部份圍頭人村落如粉嶺圍村、金錢村等會舉行太平洪朝祈福儀式,並會大放鞭炮慶祝[16]。 佛教依照《盂蘭盆經》的說法,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舉行「盂蘭盆法會」,以供奉佛陀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眾生,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7]。
中元節: ◎ 傳統的盂蘭盆節的主要三階段
無論開始或放棄一段感情,巨蟹座永遠是被動的那一方。 雙子只會承認2段感情,一段是初戀,另一段是真的愛上~但,其實雙子座根本不知道真的愛上是什麼感覺。 雙子座通常不止有一個小帳,小帳的內容,絕對能揭露雙子座非主流的一面。 中元節2025 千萬不要覺得雙子傻,因為雙子一定是故意裝傻的,雙子座能從其中找到莫名的竊喜。
中元節: 道教中元法会
每月初一、十五具有特殊的意義,是在佛教傳入中國後,受其在新月、滿月舉行布薩儀式而產生的影響[11]。 中元節2025 今年即將接近尾聲,許多人在過去一年,陸續度過了上元節、中元節,但應該很少人知道,「下元節」也是個很重要的節日。 今天是農曆10月15日「下元節」,也是水官大帝生日,相傳祂會在今天下凡解厄,所以又稱為「消災日」。 運勢命理老師艾菲爾分享,下元節這天是水官解除災厄的日子,想要祈福、轉運的人,這天最好禁食牛肉,也可在今天選擇一餐茹素,年底前可能會破財的生肖,包括屬狗、虎、兔者,可把握今天喝發財水,補旺財氣解厄運。 這篇文章報導了中元節時期,許多家庭和企業購買大量泡麵供品的現象,並介紹了台灣人最喜歡的泡麵口味。
中元節: 農曆七月「鬼門開」 中元普渡的由來與目的
明清之際,元宵節通常被百姓當作春節的結束,活動也日益多元化:吃湯圓、觀燈和娛樂遊行是元宵節三大主軸。 遊行活動中分為高蹺、旱船、舞龍、舞獅、秧歌、抬閣等傳統藝術表演。 自初八開始點燈,謂之「上節日」,初八夜謂之「上節暝」,宣告燈節的開始,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以顯示歌舞昇平,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3]。
中元節: 節日由來
其中地官的祭拜通常在上午進行,祖先必須在中午之前完成祭拜,地基主和好兄弟的祭拜則在太陽下山前完成。 而供品的要求則根據祭拜的對象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祭拜好兄弟時需要特別準備一份「乾淨臉盆與毛巾」。 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了解到中元節中普度這一習俗的相關信息,並了解到不同祭拜對象的不同要求。 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簡單明瞭的介紹,讓讀者對中元節的習俗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人地區中,中元節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傳統習俗之外,還有一項特別的表演活動以娛樂鬼魂,當地福建人(閩南人)稱之為「七月歌臺」或簡稱「歌臺」。
中元節: 中元節拜拜時間
在廣東、香港、澳門乃至華南地區的一些人以七月十四日為正日;而由於盂蘭節與道教的中元節同屬「鬼節」,故七月十五為正日之說並行。 中元節 以上就是祭拜祖先的方式,祭祖不僅僅是一種信仰儀式,更是可以讓我們這些子孫後輩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飲水思源、知恩圖報的美德。 小編相信只要誠心誠意的祭祀祖先,那麼祖先除了自然會保庇我們之外,我們在外的做人做事也會很成功。 台灣的客家聚落中元普度以新埔的義民廟公普為代表。 義民廟的由來,可溯至康熙六○年(一七二二)的朱一貴叛變,及乾隆五一年(一七八二)的林爽文之亂。
中元節: 中元普渡禁忌習俗有哪些?
在日本,人們認為春分、秋分前後是掃墓、祭祀祖先的時機,並有吃「牡丹餅」、「萩餅」(「餅」在日文中意謂年糕)的習慣。 在香港,盂蘭勝會後會有派「平安米」的活動,所派的米本是用作施食,放於招魂台和面燃大士普渡真君(大士王)神像附近,正向經壇方便鬼食用,人們相信瑜伽焰口之後,食物會增加千萬倍;儀式過後,食物形雖在而質已變,變得淡而無味。 但丟棄又覺得浪費,於是就把白米派給窮人,美其名為「平安米」,既能積德,又能物盡其用。
中元節: 台灣2024年年曆
民眾可利用4大超商(7-11、全家、萊爾富、OK)繳費機器,進入愛心捐款專區點選「各縣市以功代金」,並輸入個人姓名及地址,捐款完成後可獲得功德狀;最後由環保局統一舉辦功德回向法會,替民眾祈福。 台中廣天宮這間財神廟的主神是財神爺 中元節2025 趙公明,而且廟裡供奉的更是「四川峨嵋 財神開基老祖 正尊」,這尊神像是由古代皇帝頒旨雕塑的神像金身,是全世界第一座財神爺金身,距今已有一千四百餘年歷史,是位階最高的財神爺。 財神廟裡還有結緣的黃金發財蛋,讓你能把厄運通通剝掉,只把好運、財運帶回家。
也讓參與人的生命更加順利平安,後代子孫昌盛、吉祥。 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智矣。」其中的「敬」便是尊敬之意,所以在祭拜鬼神的過程中不可嬉笑吵鬧,要謹言慎行,而這裡的「遠」並非遠離的意思,其實是指慎終追遠之意,意思是祭祀遠代的祖先,故中元節在古代又稱為孝親節。 普渡分為個人或單一家庭的「家普」及單一機關的「私普」;由各聚落、團體或廟境居民聯合舉辦稱公普、聯普,其中由寺廟舉辦的稱為廟普,行會舉辦的稱為行業普、各角頭舉辦的稱為角頭普等,由七月初一至七月底關鬼門止,往往每日皆有普渡。 中元節2025 一般來說,「私普」是在每一戶人家家中舉行,日期則由傳統風俗來決定,費用由各家自行負責。 當天從下午四時起,在自己的屋前,供上三牲或五牲,五味碗及其他的食品,焚香拜祭後,燒經衣、銀紙,超度好兄弟孤魂野鬼。 雖然在平常就不建議亂撿,有可能撿到另一種姻緣,但在農曆七月更是!
由於早期移民的祖籍觀念較強烈,所以形成了不同的聚落。 又因土地界限及灌溉的問題發生衝突,雙方常有械鬥發生。 基隆地區,在咸豐年間一次激烈的械鬥中,死者約百餘人後由雙方有力人士出面調解,處理埋葬事宜,並約定農曆七月舉行普度。 由於這種特殊的歷史因素,再加上地方人士有意識的推動,雞籠中元祭已成為一相當具規模及特色的觀光活動。 新年前後的一系列活動,對日本人來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有時也把它們統稱作「正月」。
中元節: 中元節禁忌5:敬鬼神而遠之
一般各家佛龕都有不同平常的特別擺設和供物,並請和尚來念經。 不過,幾乎所有地區的盂蘭盆節都比實際要晚,一般在8月15日前後舉行。 據南宋《佛祖統紀》記載,中國最早設盂蘭盆齋始於南北朝時代大同四年(公元538年),當時梁武帝在同泰寺(即現在南京雞鳴寺)設盂蘭盆齋供佛僧,其後每年七月十五又普施到其它寺院。 民間佛教信徒也在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以盂蘭盆供奉美味果品用物齋供僧眾,報恩七世父母,並且慈悲施捨。
中元節: 中元節禁忌 5:燒完金紙灑酒
在佛陀的時代,印度的婆羅門就會為逝去的亡者舉辦供養會(巴利語:Saddha,梵語:Śrāddha(英語:Śrāddha))[18]。 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19][20],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興盛,官民共樂[21]。 搶孤也是相當經典的中元節習俗活動之一,在電視報導上看到各方好手們摩拳擦掌、使出渾身解術「爬孤棚」、搶供品的畫面想必很多民眾都不陌生。
中元節: 中元節是哪天?一次弄懂中元節日期、由來、習俗、禁忌
相傳,中元節源自於道教的經典《太上感應篇》。 該經典中描述了陰間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開放的情景,並提到人們應該超度亡靈以緩解他們的苦難。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元節成為了一個傳統節日,並與道教的中元普渡法會相結合。 根據民間信仰,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是陰間開放的時刻,亡靈有機會暫時回到人間,與親人團聚。
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 中元節2025 民間在中元節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動,拯救那些孤魂野鬼,應當與地官的赦罪有關。 中元節2025 七月十五這一天日子比較複雜,同時是是民間的鬼節、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可說是僧道俗三流合一。
搶孤是在廣場上搭起孤棚,高高的棧上頭擺滿供品與旗幟,棚柱上還會塗滿厚厚的牛油,當普渡儀式結束時,大家就會爬上孤棚搶奪供品,危險性很高,但這就像是民俗上的體育運動,需要大家同心協力,其中也有凝聚向心力的意義。 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渡」佈施的祭祀儀式,希望“好兄弟”(亡魂)得到安撫,保佑家宅平安,俗稱爲“鬼節”。 元宵節和中元節是熟為人知的傳統節日,但許多人可能都沒聽過「下元節」,而今天(11月19日)正是農曆10月15日下元節,傳說壽星「水官大帝」會在今天下凡,替人民消災解厄,因此又被稱為「消災日」。 這天也是亡魂日,人們相信孤魂野鬼會四處流連和到民居找食物,於是在家門前圍上禁繩防止孤魂野鬼進屋[23]。 人們又會準備酒、肉、飯、糕、新鮮花果等祭品,割下早熟的稻穗[25],在祠堂祭祀祖先,且在晚上準備摘下來瓜果蔬菜酒飯招亡親之魂行祭祀,稱為「薦新」[22],一些地區男女會全家上山設酒食招三魂[17]。
一般來說,祭拜的順序為:神明(地官大帝)、祖先、地基主、好兄弟;其中地官的祭拜時間通常是在上午,再來祖先必須在中午之前完成祭拜,地基主、好兄弟的祭祀則是在太陽下山前完成。 供品的部分,根據祭拜的對象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要求,像是祭拜好兄弟時除了三牲、水果等基本食材外,還需要特別準備一份「乾淨臉盆與毛巾」。 中元節 香港人通常稱這節日為盂蘭節,人們會在七月十四在家中祭祖,並且會燒街衣。 各區於七月皆有舉辦盂蘭勝會或中元建醮,離島坪洲便是其中一個地方舉辦中元建醮。 坪洲中元建醮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二至十五日舉行,一連四日,最熱鬧的一天為七月十五日,當日的儀式包括走午朝、走龍船、放水陸燈、擺天席、爭奪祭品及化大士王。
本質旅行相信過去的旅行是加法,只想把行程塞滿所有的熱門景點與購物行程,本質的旅行則是減法儀式,不追求物質、而是學會讓心更廣、讓視野更廣闊,深度體驗不同文化。 一、祭拜祖先的時辰通常在中午吃飯之前(若是除夕則改至吃團圓飯之前),等祖先吃完了才能輪到後代子孫享用。 中元節 最後向水官大帝祈佑能消除未來的災害和禍難,像是生病、車禍等勞神傷財之事,祭拜水官大帝消災解厄,如此才能真的將錢財留住。 所以,到廟裡求財庫之前,記得先祭拜三官大帝請求賜福、赦罪和解厄。 再來記得向地官大帝請求赦罪,否則有罪之人是不能祈求財富的,財庫補得再多也沒有用,但地官大帝只赦「無心之過」,非本意傷害人、生命的過錯,若是蓄意、故意犯下的錯誤不可赦免。 可優先購買環保紙錢,減少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及化學物質;並選擇面額較大的紙錢,減少用量。
到現在,中元節的節慶活動於大城市日漸式微,只有寺院宮觀等仍有舉行中元法會或盂蘭盆會[1],一些農村地區則仍然保持傳統的習俗,以慶尚南道密陽的密陽百中戲規模最大。 中元節2025 在佛山市,每年正月十五舉行「行通濟」活動,當地人俗語有云「行通濟,冇閉翳」,祈求新一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活動更吸引珠三角甚至全國各地旅客參與,活動除了傳統「行通濟」步行路線和儀式外,近年更延伸至網上文旅和旅遊活動,並設置集市單位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售賣特色文創產品等[13]。 掃墓,是指到先人墓前打掃環境、祭拜與敬禮,閩南人稱掃墓(sàu-bōng)、掛紙(kuì-tsuá)、探墓厝(thàm-bōng-tshù),如有攜帶三牲等供品,才稱作「培墓」(puē-bōng)。 客家人則呼為掛紙(koa-chṳ́)、福州民系云為硩紙或軋紙(dák-cāi,dák為壓之意)、廣東人言為拜山(baai3-saan1)、行青(hong4-cing1)。
中元節: 日本節日&假期:國定假日&節慶、季節活動完整解說!
掌地府的地官在中元這一天慈悲赦罪,民間俗眾就在這一天祈求地官赦免先人罪業,後來遍及對一切孤魂野鬼的普渡,從而成了「中元節」建醮普渡的民俗源起。 黃曆七月十五日一般稱為中元節或中元,民間也有「七月半」的俗稱。 中元節在中華傳統節俗中不能不說是個大日子,有些地方的中元節的節祭還長達一個月,比如以中元節祭聞名的台灣北部的基隆(舊稱雞籠)就是。 說起中元節的起源,真的大有來頭,起源也久遠,它是融合了佛教、道教和民間祭祖的一種信仰表現。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
中元節: 傳統民俗
其實,“祭祀土地”的習俗比較簡單,就是將貢品撒進田地,然後燒紙祈福,並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以此保佑糧食大豐收。 中元節2025 「盂蘭盆(avalambana)」是梵語अवलम्बन,「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 中元節2025 中元節 據《盂蘭盆經》的記載,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眾生離餓鬼苦,生人天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