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否屬於香港買家,首次購買還是非首次購買非住宅項目,印花稅也不會出現任何變化,賣出的時候也不會受額外印花稅影響。 特別要注意,以先買後賣形式換樓,換樓客買新樓申請按揭時,原有物業的舊按揭,亦可能會計算在供款佔入息比率內,而且按揭成數扣減一成,$1,000 萬的樓,銀行最多只能批出8成按揭。 在最新放寬的按揭成數下,$1,000 萬或以下樓盤,可借高達9成按揭,然而,按保公司亦會視乎情況,調整最終獲批成數。 換樓客在購買新樓時,因未出售現居物業,並不符合首置客身份,需支付15%辣稅,再加上其他買樓開支,如經紀佣金、律師費、裝修費等等,相比起「先賣後買」,需預留更多資金。 然而,若購入新樓後一年內賣掉原有物業,可申請退減部分稅項。
- 一般住宅買賣須要在簽立交易的首張協議或轉易契後30日內交印花稅,否則要繳交罰款。
- 若業主擁有100%業權,並短時間內轉名給家人(譬如少於3年),而期內物業有相當升幅,稅局或會徵收利得稅。
- 至於先買後賣的換樓人士,政府規定換樓人士如購買新物業後,12個月內賣出舊有物業,將可退回已付的15%標準印花稅減去首置印花稅多繳付的印花稅。
- 若買樓投資者需做按揭,她指按揭成數會受供款佔入息上限的限制,同時買家也要通過壓測。
-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稱,雙倍印花稅增加投資第二所物業的成本,但買樓成本會受不同因素影響,包括有否做按揭、持有物業之長短、不同區份的樓價升值幅度、資金來源、風險承受能力等。
其中,「額外印花稅」(Special Stamp Duty,SSD),在某些情況下與其他國家的「資產增值稅」可謂異曲同工,甚至可以話比增值稅「更辣」。 亦正因為稅率超貴,香港有意置業的人士普遍會想盡辦法,保留「首次置業」可慳稅的寶貴身份,例如夫婦不以聯名買樓,或者以家人名義持有物業等等。 一般情況下,買樓時所需支付的物業印花稅除了額外印花稅SSD外,其他通常由買方所支付。 但有時發展商為吸引買家入市,也有可能會提供代繳印花稅凡優惠計劃。 若你是香港永久居民同時名下並無任何住宅物業,你就能以相對低的稅率支付從價印花稅AVD(從價印花稅計算方式)。 從價印花稅英文是Ad Valorem Stamp Duty,簡稱AVD,是物業轉讓時必須繳交的一種物業印花稅。
買第二層樓稅: 印花稅是什麼?
如物業是在 2012 年10 買第二層樓稅2025 月27日或之後取得按不同的物業持有期繳付額外印花稅,限6個月內出售,稅率為20%,超過6個月到12個月為15%,超過12個月到36個月為10%。 買第二層樓稅2025 英國政府為防止海外買家入市推高樓價,將在2021年4月1日起實施海外買家印花稅,在英格蘭本土及愛爾蘭置業,需要繳付2%的額外印花稅。 當時2013年政府推出措施壓抑樓市,宣布購買第二個物業的買家或公司名義買家,200萬元或以上樓價的印花稅率全面增加一倍,由那時開始就被人稱為「雙倍印花稅」。
- 假設準買家有聯名持有住宅物業,可先「除名」,再以無樓族身份買樓慳稅。
- 在目前的按揭保險計畫下,首置人士1,000萬以下的住宅物業最高按揭成數可為九成,1,000萬以上至1,125萬元以下,最高按揭成數為八至九成(貸款上限900萬),首期不需太多就可上車。
- 不過,政府為壓抑樓市炒風,除了在「從價印花稅」落重藥之外,早年亦推出了另外兩項「辣招稅」措施。
- 以持有物業市值為700萬元為例,若二人聯名持有,轉名便需以50%業權計算,即以350萬元計算,對應印花稅率為2.25%,即78,750元(需於簽署臨時合約後1個月內,由律師樓代為繳交)。
- 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在香港買樓從來是人生大事,畢生積蓄大部分都花在置業費用。
- 其實買樓印花稅的多寡主要被4大因素所影響,只要清楚了解這些因素就能輕易了解自己需要預留多少印花稅開支。
根據按揭新例,樓價1000萬元或以下,甩名按揭成數最高可做9成,需要壓力測試。 一般而言,定價較市價高出5至10%,銀行普遍可彈性處理。 以上提到的種種入市障礙,皆源於非首置身份,事實上,不少買家會在買第二層樓前,先回復首置身份。 假如現有物業是聯名持有,是可以透過甩名,把其中一方業權轉讓給另一方,從而令其中一人回復首次置業身份。 為了壓抑樓市炒賣情況,買家在持有物業情況下買另一層樓,須支付高達 15 %的從價印花稅。 此過程無關「先買後再賣再退回印花稅」的程序,因為申請人當時事實上持有兩項物業,原則上必須以非首置客身份承造物業按揭。
買第二層樓稅: 按揭成數
其後丈夫恢復首置身份,買入第二間500萬元物業,印花稅為11.25萬元。 若買家在一年內完成「樓換樓」,即售出原本持有的唯一住宅物業,可獲退回多繳的稅款,惟買家仍要先繳付15%稅率的印花稅。 以 $800 萬單位為例,首置買家須付 3% 稅率,相等於 $24 萬元稅款;而非首置買家,則須付 $120 萬元印花稅,兩者相差逾 $96 萬元。 一名男子近期出售持有10年房屋,換得現金800萬,土增稅繳納了25萬,事後又以800萬買下媽媽持有的房屋,向國稅局申請「重購退稅」,因金流明確,符合資格,25萬土增稅原封不動回到男子口袋。 如果業主持有的未補地價居屋,有意換樓之前,無論如何都必須要先補地價。
由於已有物業在手,買家在預算上要有更多準備,包括不能借盡 9 成按揭、要通過更嚴格的壓力測試,以至繳付 15 %從價印花稅。 若果想為新買入的第二間物業承造按揭,亦要留意銀行的壓力測試會變得更為嚴格。 首次置業的供款入息比率及壓力測試為50%及60%,買入第二間或以上單位,兩項基準會同步下調一成至40%及50%。 不過,其後若以公司轉讓的機制轉手物業,的確可避開樓宇相關的印花稅項,但要注意,這方法最大缺點是買家一開始不能借按揭,需先以大量現金購入公司,完成變更股東手續後才可申請按揭。 買第二層樓稅 當然,若現金不足,現時也有財務機構提供短期的過渡性貸款。
買第二層樓稅: 連升息15個月終暫停 貸款者鬆口氣 卡債族短期不會減壓
另外,不少人買樓後再買車位,雖然車位屬非住宅類別,但亦須交從價印花稅,詳情可讀車位按揭+印花稅攻略。 此外,若以送贈方式轉讓、法庭令下轉讓(如離婚轉讓、遺產承辦)、居屋轉名予家庭成員(即使該成員已擁有住宅),均可免繳從價印花稅。 港樓神奇之處,在於過去十年長期處於升值狀態,只要物業升值到一定地步,即可重新承造按揭(即加按或轉按),以獲得流動資金,投資增值。 Ricky自住樓尚欠本金0.8mil, 利息欠10萬左右,即共欠0.9mil,樓價現值1.65mil,按揭利率2%p.a.,每月還$7035仲有12年先還完。
買第二層樓稅: 香港證券的轉讓
一般以25年按揭年期計,供款佔入息比率不能高於43.6%。 買第二層樓稅2025 她建議,買家到銀行申請按揭前,已可自行計算按揭成數的健康水平,即所有債務的供款佔入息比率不應多過四成。 若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14天內便簽訂正式買賣合約,需要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後30天內繳付印花稅。 一旦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逾14天才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則需要於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30天內支付印花稅。 假若你不是「首置」人士,買樓時便要繳付「非首置」印花稅,亦稱雙倍印花稅(DSD),這是政府為要遏制炒風而設,2016年11月5日起稅率一律為物業價值的15%。 至於關乎樓宇買賣的印花稅,一般可分為 3 類:「從價印花稅(AVD)」 、「額外印花稅(SSD)」及「買家印花稅(BSD)」。
買第二層樓稅: 聯名或分名置業
當中包括從價印花稅 (AVD)、額外印花稅 (SSD)與買家印花稅 (BSD)。 根據香港法例中的《印花稅條例》,當你在香港買賣不動產時就會被政府徵收一定金額的印花稅,否則有關文件將不具法律效力,特別是當文件牽涉法律訴訟時,文件將不獲法庭受理。 物業交易的印花稅一般分為從價印花稅 (AVD)、額外印花稅 (SSD)與買家印花稅 (BSD),分別對應不同交易情況。 不少聯名業主會透過「甩名」方式,使另一半重新享有首置身份,買第二層物業時,便可避開15%印花稅。 分名各持有新舊物業,即使其中一人有按揭在身,也不會影響另一人申請新按揭的按揭成數或入息供款比例。
買第二層樓稅: 按揭保險必須為自住物業
但要緊記,所謂12個月,並不是以臨時買賣合約日期起計,而是以新舊兩個單位完成樓契(Assignment)的日期計算。 在香港買樓,除了繳付首期外,林林總總費用亦不「嘢少」,其中最「肉赤」的當然是「現兜兜」繳付的印花稅,當中金額隨時貴過全屋大裝修! 買第二層樓稅2025 令你不禁大叫:「阿媽我好亂呀!」究竟現行多款置業印花稅有甚麼分別?
買第二層樓稅: 政府打炒房 龍潭置產族改買這一標的
其實買樓印花稅的多寡主要被4大因素所影響,只要清楚了解這些因素就能輕易了解自己需要預留多少印花稅開支。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買第二層樓稅: 央行踢房市一腳「第二戶限貸7成」 銀行:換屋族傷最重
當你提出信貸申請時,如銀行或財務機構層在審批過程中曾查閱你的信貸紀錄而最後拒絕該申請,環聯會為你提供免費個人信貸報告,讓你了解原因。 根據按保公司契約規定,如果申請高成數按揭 (6成按揭以上),申請人的物業須用作自住,才有機會獲批核。 你所購買的房子如果用來自住,每年 5 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可考慮採用列舉扣除額。 在報稅之前,貸款銀行會寄出房屋擔保放款繳息清單正本,你可以把這筆利息支出列為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特別扣除額,最高列舉 30 萬元。 若果是非本港居民或以註冊公司買入第二個單位,除了要支付15%印花稅外,亦要支付額外15%的買家印花稅。
買第二層樓稅: 申請租金補助不用房東同意!內政..
若果原有單位以高於購入價售出,差額除了可用作支付新樓首期,以至裝修及雜費等。 再者,只要在購買第二層樓時,換樓客未持有住宅物業,便可獲豁免繳交15%辣稅,只需以第二標準稅率,繳付較低的從價印花稅。 買第二層樓稅 對於已經擁有一層物業,想買多層物業,但又不能再用到近親甩名時,就要在按揭要求較高的情況下為第二層物業申請按揭。 買第二層樓稅2025 一般而言,購買第二個或以上物業時,無論是首期成數,或是供款入息比率和壓力測試比率都會下降一成。
買第二層樓稅: 繳付律師費、傭金
買家要注意的是,別以為銀行只會以第二層物業的按揭供款計算出收入要求。 以600萬物業為例,由於按揭成數最多為5成,首期需要300萬元。 假設按揭利息為2.5厘,還款期30年計算,每月供額約11,853元,供款入息比率不高於4成下,收入要求最少為29,633元,而壓力測試測試下則為34,067元。 值得留意,合資格外來人才居港滿 7 年,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首次購買的住宅物業,可申請退回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 測量師式經紀一般會向買家收取約200英鎊-500英鎊測量費(Surveyor Fee)。
買第二層樓稅: 印花稅常見問題
另一方面, 如果換樓客賣出原有物業,持有期少於三年,則需繳交額外印花稅。 須繳納的稅率按物業持有期而定,稅率約為10-20%不等。 除了印花稅外,按揭亦是置業不可或缺的一環,建議大家可先透過MoneyHero.com.hk,比較更多不同嘅按揭產品!
買第二層樓稅: 印花稅收費
公司轉讓的最大成本不是稅項,而是事前要找會計師、律師等進行核數、公司查冊等,花費隨時達數十萬元,有別於一般個人物業買賣的數千元費用。 買第二層樓稅 她提醒,擔保人有着與按揭貸款人一樣的法律責任,若貸款人未能還款,物業變成銀主盤賣出後仍資不抵債,銀行會向擔保人追債,所以宜謹慎考慮是否為他人擔保。 另外,在銀行做按揭時需聲明物業作自住用途,才能做到超過五成按揭。 而如果父母本身正有一間做了高成數按揭的物業報稱自住,再為子女擔保買另一單位做高成數按揭,銀行或會再作了解。 不過,這方法也要視乎子女的月薪多少,例如以月入16,000元為例,若要做高成數按揭,也需要有收入的父母作為擔保人幫手。 買樓靠父幹、靠母幹的情況愈來愈普遍,意即以沒有物業的子女名義作首次置業,藉以避開樓市辣招稅項,但購買物業的首期,甚至供款都由父母資助。
而事實上,買樓投資與其他投資差不多,離不開要計算投資回報及成本,最大分別是買樓投資入場門檻高、所花時間較長。 為打壓本地樓市炒風,近年港府陸續引入雙倍印花稅、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等等。 想買多一個住宅單位作投資收租,兼賺樓價未來升值,首先一定要考慮以上各項額外成本。 另外,銀行對非自住物業按揭的審查,以及借貸成數亦會較嚴謹,買樓之前要計掂數。 但若買入第二個單位,壓力測試要求更為嚴格,兩關的要求分別下調一成至40%及50%。 由於換樓客購入的是第二套物業,即使將來會出售舊單位,銀行亦好可能視換樓人士為非首置身份,銀行好大機會當作投資物業情況批出按揭,而批出最高五成按揭。
買第二層樓稅: 住宅印花稅種類
除了業權爭拗外,夫婦只以其中一人之名買樓亦易造成供樓利息扣稅額分配上的爭拗。 若夫婦各自擁有物業一半業權,二人可平均分配供樓利息扣稅額,但有專營物業買賣的律師指出,若物業只由其中一方持有,則另一方不可享扣稅,即使持有物業一方的收入不足以用盡扣稅額,亦不能「轉贈」予伴侶。 亦有律師指出,若持有物業一方因債務等問題被充公財產,樓契上無名的一方亦無法追討原有的業權。 不能,若以「送贈方式」甩名,即使以零元交易,稅局仍有機會以市價追討印花稅,另銀行不能承做按揭,未來售樓亦困難。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稱,雙倍印花稅增加投資第二所物業的成本,但買樓成本會受不同因素影響,包括有否做按揭、持有物業之長短、不同區份的樓價升值幅度、資金來源、風險承受能力等。 正因為香港永久居民首次置業印花稅最高僅4.25%,其中672萬至2,000萬之間的單位,稅費僅3.75%。 比較一下見高低:非永久居民需要繳交30%的稅費、而已持有物業再買樓,稅費為15%。 以800萬單位為例,30%的稅費為240萬、15%的稅費為120萬元,而3.75%的稅費則僅為30萬,分分鐘相當於一個首期。 這也就是為甚麼,新香港人/港漂會在獲得永久居民的身份證後,立刻買樓;而永久居民如果想要買第二層樓,也會想方設法自製首次置業資格或首次置業條件,特別是首次置業夫婦。
當以上人士來港買樓,除了要繳付15%的「從價印花稅」之外,更要額外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換言之,買一個價值800萬元的單位,單是稅項已達240萬元。 買第二層樓稅 皆因「額外印花稅」是一項針對賣方的「辣招稅」,任何以個人或公司名義入市的置業人士,在買樓後36個月內將物業轉售,不論賺蝕都必須繳付「額外印花稅」;持有物業的時間愈短,稅率就愈高。 如果在買入6個月內就出售,稅率高達20%,6個月以上至12個月為15%,12個月以上至24個月則為10%。 如換樓客現以聯名方式持有第一個單位,可採用轉名或除名恢復首置的身份,再購買新單位以避免繳交15%的雙倍印花稅。 不過,就算樓宇轉名,亦需要於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後的一個月內,繳交印花稅。 在推出升級SSD的同時,政府同時推出辣招第二式「買家印花稅」(BSD),希望遏止炒風。
換言之,買家仍然先須要繳付15%稅率的印花稅,在一年內,售出原有的樓盤,就可獲退回印花稅。 但由於張生本身第一層樓只做業主,由張太做借款人,因此雖然第二層樓張生是借款人,第一層樓妻子負責的按揭貸款毋須計算在內。 無形中,第二層樓的按揭申請,毋須理會第一層樓的按揭,成數毋須扣減1成,第一層樓的每月供款也不用納入第二層樓的壓力測試,負擔輕鬆得多。
買第二層樓稅: 物業未過額外印花稅(SSD)鎖期,甩名予近親須否繳付SSD稅?
惟甩名後物業將重新上鎖3年,期內賣樓須繳付SSD稅,3年鎖期是以臨約日期計算。 若一個月內銀行未能批出按揭,雙方只要重簽另一張臨約便成。 陳炳辰建議,眼下的高房貸,除了擅用政府的補貼方案,以及首購、軍公教等優惠外,寬限期、轉貸,或小額信貸,又或還有建商低利貸款,以及一些積極的新興銀行的優惠貸款方案,均為舒緩一時壓力的選項。 根據財政部資料,「房屋重購退稅」就是將原本居住的房子賣掉,換買一間新的房屋來居住,政府會將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稅金,退還給買房子的人,稅金包括「土地增值稅、綜合所得稅(舊制)、房地合一稅(新制)三種」。